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小组讨论式教学研究—以赣南医学院《三史合一》课程为例论文

发布时间:2024-01-11 09:57:11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新时代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质量发展,需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以严谨、探究的做学问态度来研究教学活动。本文以赣南医学院结合学校实际开发设置的校本思想政治理论特色课程《三史合一》小组讨论式教学为切入点,重点从小组讨论式对思政课教学的现实意义、小组讨论式教学模式在《三史合一》课程教学的实施路径以及小组讨论式在《三史合一》课程教学运用中的优化策略三个方面进行探讨,为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高校思政课,小组讨论式,三史合一,教学设计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明确规定:“要鼓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结合教学实际、针对学生思想和认知特点,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三史合一》课程是赣南医学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结合学校医学院校的实际,于2019年开发的特色思政课程。课程重点围绕中共党史、新中国史、医学史作为课程模块,针对大一新生开设了中共党史、新中国史、中央苏区医疗卫生史课程,使学生在初入大学校园之际,深入对于党史、新中国史、医学史的理论学习和理解,进一步提高医学生的思想理论素养。

  一、小组讨论式教学方法对思政课教学的现实意义

  当前,我国高校思政课的教学,由于受师资队伍未配齐配强和教学资源短缺等客观因素的限制,普遍采用的是大教学班授课模式。这种模式以教师讲授为主,缺乏互动,单向的理论灌输使教学内容枯燥生硬,学生较为被动地接收,未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致使学生学习兴趣低落,教学体验和效果不佳。因此,在高校思政课中运用小组讨论式教学模式就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小组讨论式教学研究—以赣南医学院《三史合一》课程为例论文

  1.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热情

  小组讨论式教学基本原则是把教学班的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设定教学目标作为师生的共同任务,以教学内容为主线,以分小组集中讨论为基本教学形式,以团队互动学习为中心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相比传统的以教师灌输式讲授方法,在思政课课堂教学中运用小组讨论模式,通过引导学生围绕教师事先设计的主题进行面对面的探讨交流,进行自由发言与讨论,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有利于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激发求知欲,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2.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合作能力,提升综合素质

  与以记忆理解为教学目标的传统教学方式不同,小组讨论式教学,要求学生围绕课程的讨论主题,通过资料收集、整理、分析、归纳,教师在课堂上间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的不受过多干预的讨论,鼓励学生主动进行全方位思考。在讨论过程中大家相互磋商、相互启发,相互拓宽解题思路和知识面,学生学会沟通与合作交往的能力得到提升,并形成本组达成一致的解决问题的基本观点,既有利于学生全面认识问题、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合作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3.转变教师教育教学观念,提高教学质量实效性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讲好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义不容辞、责无旁贷。在思政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敢于积极创新并尝试运用新的教学模式,通过小组讨论式教学方法,一方面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探讨交流的过程中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学有所成。另一方面,又可以转变教师传统灌输式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学实效性和教学质量。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小组讨论式教学研究—以赣南医学院《三史合一》课程为例论文

  二、小组讨论式教学模式在《三史合一》课程教学的实践路径

  小组讨论式教学是一个系统性的教学模式,主要分为教学设计准备、课堂组织与实施和课后总结反思三个阶段。本课程授课对象为全体大一新生,学制为一学年,授课学时为48学时,学科性质为选修必选课。“三史合一”课程共分为三大部分十个章节,根据课程设置,具体分组计划如下。

  1.教学设计准备

  一是明确教学目标,确定研讨主题。在小组讨论式教学中,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再确立研讨的主题。以《三史合一》课程第一部分为例,本部分主要讲授新中国史内容,共有4个章节,本章节的教学目标可以明确为通过学习新中国史,厚植学生爱国爱党情怀。因此,可以把“为什么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的东方?”作为小组研讨教学的主题,让学生围绕这个主题,以班级为单位,分组进行研讨交流。二是设计教学内容,分组进行研讨。《三史合一》课程内容多,教学时间安排紧凑。要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点,就要科学设计教学内容。以“中央苏区医疗卫生史”为例,教师可以充分运用校本教材为纲,按照课程安排,进行课堂通识性教育;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红色卫生史博物馆和赣南丰厚的红色革命遗迹进行“红色走读”式现场教学。此外,还可以利用周末或者节假日等时间,开展社会实践和调查研究。

  2.课堂组织与实施

  一是小组讨论式课堂实践。本阶段是建立在教学设计的基础上,具体的分组要求是,合班以班级为单位、中班以班级和若干组员相结合、小班以若干组员为单位的形式依次分为若干小组,大班(即4个行政班组成的合班)每个小组取3-5名代表、中小班(2-3个行政班组成的合班)每个小组取1-3名代表,各小组紧紧围绕预先设计的问题进行小组研讨,研讨结束后,各小组进行分别阐述,各小组阐述结束后,教师进行课程小结和课堂效果反思。

  二是教师的引导和点评。《三史合一》课程的目的为了使学生在初入大学校园之际,深入对于党史、新中国史、医学史的理论学习和理解,提高大一新生的思政水平。在《三史合一》的小组讨论式课堂教学中,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同时,教师必须承担主导责任,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有效把握,要持续关注不同学生的课堂表现,尤其是课堂欠活跃的同学,更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学习总结阶段,教师要以设问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引导,并根据课堂实效进行有针对性的现场点评。

  3.课后总结反思

  小组讨论式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要在学生、教师和教学效果等三个方面的总体表现情况进行课后教学小结、评价和反思。在这个过程中,要注重启发式引导,拓宽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认知得到升华。如在第一部分第二章节《筑梦—雄关漫道的近代中国》中讨论中国近代饱受屈辱时,师生的心情都很沉重。这就需要教师在评价时,一方面要讲述战争的残酷,引导学生铭记历史,另一方面又要引导学生以史为鉴,珍爱和平,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三、小组讨论式教学模式在《三史合一》课程运用中的教学经验和优化策略

  小组讨论式教学模式在《三史合一》课程中得到了较好的运用和实践,但也存在教学主题不明确、互动环节质量不高、教学过程流于形式等问题。因此,小组讨论式教学模式在《三史合一》课程的运用还需进一步优化,以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和质量。

  1.严格按照教学大纲,科学设定研讨主题

  《三史合一》课程作为特色思政课程,要严格按照高校思政课程教学大纲,紧密结合党史、新中国史和医学史三大专题内容,分专题科学设定研讨主题。例如,在讲授党史部分,可以选取中国共产党产生的重要历史意义为研讨主题,教师在课堂中以复习导入的方式带领学生重温鸦片战争以来,各个阶层的代表,无数仁人志士为了国家和民族的救亡图存进行的不懈探索,但最终都以失败告终,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由此引出“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进而教育引导学生要热爱中国共产党,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的理想信念。

  2.创新教育教学思维,提高教学实效质量

  在《三史合一》课程小组讨论式教学新方法的实践研究探索过程中,教师要敢于创新教育教学思维,让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扮演启迪、引导和促进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角色。教师要摆脱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思维,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营造活泼有序的课堂氛围,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同时,要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方面要勤练基本功,夯实专业知识基础,另一方面要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个体,适时调整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切实提高教学实效质量。

  3.建立健全考核机制,不断完善评价体系

  由于学生数量多,考勤和考核难度随之增大。要规范管理好课堂教学,必须建立健全考核机制。在考勤方面,可以建立小组组长负责制,小组组长对教师负责,负责本小组平时考勤事务;在考核方面,期末总成绩=平时成绩(占20%)+期终考试成绩(占80%)。平时成绩与各小组的平常课堂表现挂钩。如小组成员存在无故旷课、违反课堂纪律等现象,不仅影响个人的平时成绩,还会减扣整个小组的分数,反之,则酌情加分。同时,要不断完善评价体系,既要兼顾学生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又要注重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充分发挥评价体系的激励作用。

  参考文献

  [1]焦小英.高校思政课讨论式教学的实施路径探析—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8(21):176-180.

  [2]潘腾腾.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大班教学与小组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探索—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为例[J].法制与经济,2011(10):135-136.

  [3]高文.现代教学的模式化研究[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23.

  [4]夏兰芬.思想政治理论课合班教学“双主”互动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J].鄂州大学学报,2009(7):75-77.

  [5]徐凌.小组讨论式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实践[J].科教文汇,2013(24):45-4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70817.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