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是对“乐学”最早的阐述。“童真”课 堂从儿童的成长出发,是对“乐学”的最好诠释,也值得教育者不断追求与思考。本文就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帮助学生实 现真正的“乐学”,享受“童真”,进行实践、思考与总结。
关键词: 小学数学 童真 以学定教
“童真”课堂在教学过程中,以儿 童的天性为根本,激活儿童的兴趣, 启迪儿童的天性,放飞儿童的心灵。 但在当前的小学教育教学中,仍有部 分教师不从儿童的角度出发,采用填 鸭式的教学方式,反而让儿童失去了 宝贵的童真。如何让儿童在数学课堂 中实现“乐学”,享受“童真”,是我 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感悟数学的学习价值
数学这门学科,逻辑严谨,思维 缜密。而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偏低,思 考能力较弱,对于问题的观察和思考 往往很难一步到位。这就要求教师在 教学中通过合理引导,避免学生走弯 路。数学课堂是简约的,也应该是儿 童化的,要想做到“童真”课堂,小 学数学教师的任务不容小觑。笔者以 为,教师在课堂上的有效设问是发展 学生思维,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
例如,教学苏教版 一年级下册 《20 以内的退位减法》时,出示挂图 后,教师们普遍会问:“从图上你知道 了哪些信息?”同学们回答:“有两只猴子”“有很多桃子”等,这样的设问 让同学们无法第一时间进入数学的视 野。这时教师的有效设问应该是:“两 只猴子在干什么?”学生回答:“在分 桃子。”教师追问:“那么我们应该怎 样分呢?”通过简单的引导,数学课 堂得到简化,学生初步感受到数学学 习的价值。
二、把握数学的学习本质
儿童关于小学数学的学习从最基 本的数字认识开始,慢慢接触四则运 算,进而扩展到分数、小数、百分数、 比、基本几何图形和概率统计中最基 础的知识的学习。小学数学的基础知 识对小学生来说,覆盖面较广,这导 致不少小学生在学数学时感到吃力。 但是,世间的一切事物,如果我们抓 住其本质,那么学习的难度也就会相 对降低。数学这门学科,其本质是准 确而真实的—数学课堂的主要任务 是培养学生的求真意识。想要追求数 学的本质,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引导 学生分析数学问题,感悟数学思想, 了解和掌握数学方法。
例如,在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 的退位减法》时,等学生说出算式后, 教师可以这样提问:“40-7 这道算 式,你们是怎样算出来的?”学生思 考时,教师又问:“我们可以用小棒表 示出 40,我们可以如何摆放呢?”如 此,让学生动手操作摆一摆。摆好后, 教师追问:“这时我们要减去 7,该怎 么减?”让学生在 40 根小棒中进行操 作,并说一说原因。通过摆小棒法, 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认识两位数减去 一位数的退位减法。
三、享受数学的学习乐趣
兴趣是儿童创造力和求知欲的原 动力。在数学学习中,能够积极主动 参与进来的学生,其数学学习的兴趣 更大,数学学习会有更快的发展,求 知欲也更强。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呢?笔者以为,可以从以下几 方面着手:
(一)情景教学,寓教于乐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要求教 材具有图文并茂、生动活泼、紧密联系生活实际等特点。教学中,教师要 充分利用相应的教具或实物,创设与 实际生活类似的情景进行教学,让学 生在情景中感受新知。
例如,学习苏教版四年级上册 “认识直线、射线和角”一课时,教师 可以展示一些城市夜晚的灯光图,让 学生初步感受光线的“无限长”,进而 理解射线便是像灯光一样“无限长”。 接着,将激光笔打开,让学生判断激 光是不是也能被看作射线,并解释原 因,再让学生概括出射线的特点。在 从光线到激光的教学情境中,抽象的 问题得以具体化,学生的学习变得轻 松,也为后面的直线学习做好了铺垫。
(二)教学手段,现代生动
利用信息技术,将文字、声像、 动画融为一体,生动直观地呈现在学 生面前,寓教于乐,是现代化的教学 手段。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 化的教学手段,根据所教内容进行辅 助教学,这样既能提高教学效率,又 能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做到“以 学代教,以学促教”。
例如,在教学“平移与旋转”这 一课时,对空间想象能力较弱的学生 来说,图像是如何旋转的,他们很难 想象出来,但是学生很容易便能通过 动画效果、旋转角度等找到图形旋转 的中心。
(三)设置悬念,激发求知
好奇心和求知欲是每个人与生俱 来的,小学生更是如此。对比教学中 的直接提问,教师的精心设问更能有 效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
例如,教学四年级上册“含小括 号的混合运算”时。对于含小括号的 混合运算,学生还没有接触过。但该阶段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两步运算的顺 序。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 有意设置悬念—先进行练习,引导 学生了解小括号的作用后,再看如何 改正错误的算式,加深学生的印象, 更好地突破教学中的难点。通过这样 的悬念设置,让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 发出来,使其对新知的自主探究能力 得到培养。
(四)巧设比赛,有效主动
好动好强,喜欢表现自己,是小 学生的心理特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教师可以适量开展竞赛活动,激发小 学生奋发向上的精神,这也有益于学 生荣誉感和学习兴趣的培养。教师可 以采取小组与小组比赛、大组与大组 比赛、男生与女生比赛、教师与学生 比赛等形式,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 参与并取得胜利,以此提高学生参与 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真 正做到“乐在其中,学在其中”。
(五)利用游戏,在玩中学
选择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游戏 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让学生 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动脑、动口、动 手,去学习和发现,在游戏过程中去 理解和掌握知识,这是寓教于乐的重 要途径。
例如,在教学“10 以内连加” 时,教师可以先让 5 名学生进行玩老 鹰叼小鸡的游戏,然后让 2 名学生加 入,接着,再让 1 名学生加入。这时 教师提问:“同学们,一共有几个人玩 游戏啊?算式怎么列?”不少同学一 开始这样列算式:5+2=7 (人),7+1=8 (人)。接着教师又问:“同学们,谁能 试着用连加的算式表达出来呢?”学 生争着举手抢答,兴趣一下子激发 起来了,快速进入到新课的学习中。
此外,在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中, “数学生活化”是非常重要的思想。我 们在数学教学中要与生活联系起来, 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的数学,让学生 感受学以致用的乐趣。
例如,教学“条形统计图”时, 安排学生走进市场,调查自己熟悉的 生活用品,如卖得最好的笔记本牌子 是什么,或调查哪项运动是学生最喜 欢的,然后做成统计图。通过让学生 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数 学来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在生活中 学习数学,在学习中感悟生活。
英国哲学家、数学家、逻辑学家 罗素说:“教育主要在于本能的培养, 而不是本能的压抑。”数学教育不能忽 视儿童的童趣、童心和童真。小学数 学教师应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基于儿 童,研究儿童,发展儿童,在数学课 堂中享受“童真”,探究本真,带领儿 童愉悦地研究数学本质。
参考文献:
[1] 陈铁 . 为课堂着上童真底色— 儿童化数学课堂的教学实践 [J]. 湖南 教育 (D 版 ),2016(4):29-30.
[2] 李仲梅 . 保持童真 , 发挥童趣 , 开发童智 [J]. 考试周刊 , 2014(A1):72-73.
[3] 王 道 叶 . 小 学 数 学 学 习 方 法 探讨 [C]//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研究中心 .2017 年区域优质教育资源 的整合研究研讨会成果集 .[ 出版者不 详 ],2017:64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707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