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大概念教学在高中生物学科教学中的实践探讨论文

发布时间:2024-01-09 10:12:12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大概念教学属于一种新的教学理念,主要是指学科领域中最精华以及最有价值的核心知识.生物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教学知识内容繁多,大概念教学可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传输最核心以及最有价值的生物知识,可优化学科知识结构.据此,先对大概念教学相关内容进行了概述,随后又对其在高中生物学科教学中的实践展开了探讨.

  关键词:大概教学,教学实践,高中生物

  1大概念教学相关概述

  1.1大概念教学简介


  “大概念”与传统教学中的“概念”含义不同,大概念教学主要是指一个学科中最精华以及最有价值的核心内容,教师可借助大概念教学将复杂的学科知识有机地连成一个整体,以此作为学生学科知识学习的核心要点.而针对于大概念教学的内涵概述,经由大概念教学连接、整合的核心知识具有助力学生解决生活问题以及答疑解惑的作用,有助于激发学生生物学习兴趣的同时,提高学生生物学习成绩.

  此外,大概念教学是一个去粗取精的过程,具有揭示事实性知识的功能,可以把零散的生物知识进行有机连接以及高度整合,既有助于学生理解与记忆,又有助于学生的课后复习与巩固,可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高中生物学科中的重点知识内容较多,概念性知识较难理解,但是高中生物学科无论是理论知识还是实验等,都是围绕着几个大概念,而大概念之间具有一定的关联性与逻辑性,可作为生物教师教学模式调整的切入点[1].并且大概念教学比较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能够满足高中生物的教学要求,有助于生物学科核心以及重点知识的串联,有助于培养学生生物学科的核心素养,有助于提高学生探究、理解以及运用知识的能力.

  1.2大概念教学意义

  一方面,大概念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生物知识的学习能力.从生物学科的角度分析,学生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科学思维与探究、社会责任以及生命观念等,是学生应该具备的生命意识,也是学生生物知识学习能力的重要表现.在学习生物学科知识的过程中,基础知识与技能是生物知识学习的关键,而概念的理解与掌握是生物知识学习的核心,大概念教学可帮助学生构建单元与模块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科学思维,提高学生生物探究能力以及学习能力等[2];另一方面,大概念教学有助于推动高中生物教学改革.在生物学科教学中,大概念处于核心地位,高中生物学科的选修及必修教学内容都是围绕几个大的概念展开的,此为高中生物学科的教学特点,需要教师利用大概念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依据考试大纲逐一讲解各知识点,随后学生进行理解与记忆,又或者是实验操作,此种知识学习方式生物知识较为零散,学生学习较为被动,而大概念教学可将零散的知识进行有效整合形成模块知识,助力学生抓住核心知识以及重点知识,引导学生构建生物知识学习框架.


大概念教学在高中生物学科教学中的实践探讨论文
 

  2大概念教学在高中生物学科教学中的实践

  2.1概念图助力学生建立健全知识体系


  在高中生物知识教学中,因知识较为零散,需要学生在学习中重视知识结构体系的构建.概念图是一种知识归纳体系,其涵盖的知识都是生物的核心概念,具有将零散的生物知识进行有效联系的作用,可将复杂的知识构建成系统性的网络体系,是大概念教学中的重要教学方式,既有助于整合概念知识,将零散的知识进行系统性归纳,又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助力学生构建知识网络体系.

  例如,《细胞的分子组成》的教学中,课前教师需要优先对生物教学模式以及概念图的设计与制作进行详细研究,重视概念图教学作用的发挥,随后教师需要将教材中的知识点进行连接,引导学生梳理相关知识,以便于学生能够精准抓住学习的重点以及核心知识[3].

大概念教学在高中生物学科教学中的实践探讨论文
 

  除此之外,概念图教学法的应用,可以帮助学生整理细胞元素(如图1所示)、细胞化合物(如图2所示)以及细胞中核酸等概念知识,让学生通过知识的归纳与比较对以上概念性知识进行区分,以此加强学生对此类知识的记忆.随后,为能够证明大概念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教学效果良好,教师可引导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并对概念图的教学效果展开测试,不断从教学实践中总结概念图法应用的教学经验,解决实际教学问题,重点发挥概念图的教学价值.

大概念教学在高中生物学科教学中的实践探讨论文

  2.2探究法培养学生生物知识探究意识

  高中生物学科的学习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以及探究性,日常学习中存在诸多概念性知识,学生需要具有一定的概念验证能力,以此加强学生对生物概念知识的理解.此时,高中生物教学需要教师注重学生生物探究技能的培养,利用大概念教学法中的探究法开展生物教学工作.高中生物知识的学习较为枯燥、无聊,学生学习兴趣淡薄,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入手,在日常教学中设计一些生物实践探究活动,以此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活动中掌握生物知识探究技能.

  例如,“细胞的代谢”的教学中,教师可先提出问题“将成熟的植物细胞放进浓度较大的液体当中,植物细胞液中的水分子会发生怎样运动?”问题提出后,教师需要给予学生自主思考或者是小组讨论的时间,该过程学生可以利用各种学习工具查询相关资料,找寻问题答案,此种带着问题探究生物知识的教学方式可引导学生对细胞代谢相关知识形成初步的了解.随后,教师可以利用黑藻叶以及洋葱鳞片叶等作为实验材料,让学生利用显微镜对二者叶片中的细胞进行观察,以此拉近学生与细胞之间的距离,让学生真真切切的体会到细胞的存在以及细胞之间的区别等.最后,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生物探究能力,教师可以依据本课题设计与开展一次专业性的实践探究活动,例如让学生亲自动手完成“质壁分离自动复原”的实验操作,并让学生填写实验报告,随后师生或者是学生间可以进行心得交流,既可以增加学生对细胞代谢相关知识的理解,又可以培养学生动手实操技能.

  2.3列表法加深学生生物核心知识印象

  高中生物教学的概念性知识较多,对学生来说学习难度系数较大,诸多学生对生物知识的学习具有一定的抵触心理,课堂教学参与度不高,课后作业完成不及时,生物学习成绩不理想,大概念教学中的列表法可将一些概念性的生物知识进行直观展现,也可以将看似零散的知识点进行整合,通过列表格的方式帮助学生区分概念性知识.

  例如,“细胞的结构”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题的方式引发学生思考,随后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运动员以及普通人的肌肉细胞线粒体图片,让学生进行比较,并试着总结相关生物知识,以此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此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本章节的重点以及核心知识归纳总结制成表格,以此区分易混淆的概念性知识.在细胞结构的教学中,细胞器的结构知识是重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细胞器结构及功能的相关知识以表格的方式进行整理,让学生明确需要学习的重点知识,有助于帮助学生理清学习思路,强化学生记忆力,进而提高学生知识学习效率.表1为细胞器相关知识总结表格模板展示.2.4直观法加强学生生物重点知识理解高中生物教学中存在诸多抽象性的概念,学生对于此类概念的学习与理解较为困难,为帮助学生高效理解与记忆此类概念知识,教师可以考虑使用直观教学法进行教学,即在课堂教学中积极使用模型以及标本等教学器具,灵活开展课堂教学,以此激发学生兴趣,加强学生对抽象知识的具象理解.

大概念教学在高中生物学科教学中的实践探讨论文
 

  例如,在“染色体与遗传”的教学中,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学习并区分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的概念,掌握校染色体的类型,而教学重点及难点知识是XY型的性别决定、以人类的红绿色盲为例的半性遗传以及隐性遗传特点等.教师可以让学生细致地观察教材或者是PPT课件上展示的部分挂图以及模型等,让学生自行寻找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之间的区别,优先进行知识总结,并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挂图或模型,如染色体模型或者是“染色体性别关系”挂图等,既有助于加强学生对染色体知识的理解,又有助于锻炼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与此同时,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物概念知识,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一些染色体与遗传方面的研究案例,既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有助于将抽象化的染色体知识具象化,便于学生理解与探究,加深学生对染色体相关知识的印象.现阶段,大概念教学在高中生物学科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其中的概念图教学,具有助力学生建立健全知识体系的作用;而探究法教学,具有培养学生生物知识探究意识的作用;列表法教学,具有加深学生生物核心知识印象的作用;直观法教学,具有加强学生生物重点知识理解的作用.如若生物教师此种方法应用得当,其教学效率将会事半功倍,既有助于引导学生学习重点知识,又有助于高中生物教学工作的系统性开展.

  参考文献:

  [1]蓝巧燕.大概念教学在高中生物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求知导刊,2022(13):3.

  [2]曾静敏.基于“大概念”教学视角的高中生物单元教学策略[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2,7(4):3.

  [3]白付全.新“观”换旧案—学历案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实践[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中教研究),2021(7):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70631.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