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 :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 , 各学科教学都更注重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 。 在此背景下 ,语文教学应在传授学科知识的基础上 , 加强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 就阅读教学而言 , 教师要通过对课内外阅读的有效衔接 , 提高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 , 引导学生感受语言 的魅力 , 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基于此 , 本文从五个方面阐述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现课 内外阅读有效衔接的教学策略 。
关键词 : 小学语文 课内外阅读 衔接 教学策略
小学是学习语言的关键时期 , 也是提高阅读能 力的重要阶段 , 语文教师应采取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 , 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语文功夫在课外”, 仅仅依靠课内的学习 , 学生的阅读量偏小 , 因此需要加强课外阅读的练习 。这就要求教师创新 教学模式 , 改革阅读方法 , 通过课内外阅读的有效 衔接 , 增加学生的阅读量 ,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
一 、培养学生定时定量阅读的习惯
实现课内外阅读的有效衔接 , 教师首先要引导 学生养 成 良 好 的 阅 读 习 惯 , 如 定 时 阅 读 、定 量 阅 读等 。
1. 定时阅读
为了使学生熟练掌握阅读方法 , 教师要采取多 种方法 , 引导 、鼓励学生养成定时阅读的习惯 , 教 师要鼓励学生制订阅读计划 , 包括阅读时间点 、 阅 读时长等 。例如 ,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可根据教学大 纲 , 围绕课内阅读任务挑选类似的课外阅读文 章 , 要求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定时阅读这些文章 。培养学 生定时阅读的习惯 , 还需要教师的鼓励 。例如 , 教 师在每天的早读课上可在学生完成必读任务的基础 上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自主阅读课外读物 ; 教师在 课外活动时间可以要求学生抽出时间自主或和同学 一起完成阅读任务 , 通过不间断的练习逐步养成定时阅读的习惯 。
2. 定量阅读
阅读面窄会影响学生的理解能力 , 增加其学习负担 , 定量阅读可以帮助学生均衡发展 。培养学生定量阅读的习惯 , 要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 , 合理确定阅读量 。例如 , 教师根据课内阅读需要 , 要求学生阅读一定数量的课外读物 , 数量要适度 , 不能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 , 但要达到开阔学生视野 、促进学生阅读能力提高的目的 。此外 , 教师还要根据学生阅读能力进行分层设计 , 因人而异 , 布置阅读任务 , 适度向学生推荐经典阅读书目 。例如 , 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包括神话 、 民间故事等 , 教师可以布置学生每天阅读 1~2篇神话故事 。 为提高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 教师可在每堂课前鼓励学生主动分享阅读体会 , 或根 据 上 堂 课 的 阅 读 任 务 设 计 阅 读 练习 , 检验学生的阅读效果 , 同时培养学生定量阅读的习惯 。
二 、拓宽阅读面 ,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师要适当拓宽学生的阅读面 , 根据教材内容引导学生进行拓展阅读 , 从而培养其阅读兴趣 。
1. 由点到线 , 拓宽阅读面
教师要以教材内容为阅读重点 , 以此为基础进行延伸与拓展 , 以丰富阅读素材 , 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 。例 如 , 在 五 年 级 下 册《将 相 和》的 教 学 中 , 教师首先让学生熟读课文 , 了解文中描述的故 事情 节 , 并 在 拓 展 环 节 讲 述 该 故 事 发 生 的 背 景 , 《将相和》选自《史记》, 并且《史记》有 “史家之绝唱 , 无韵之离骚 ”的美誉 ,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阅读少年 版《史记》, 从中体会浓郁的文化气息 。
通过课内阅读向课外延伸 , 使学生体会课内外 阅读之间的关联性 , 增强知识点的衔接 , 拓宽学生 的阅读面 , 并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 实现课内外阅 读的有效衔接 。
2. 由点到面 , 拓宽阅读面
语文功夫在课外 , 拓宽阅读面不能仅限于课堂 上 , 还要延伸到课外 , 从而提高阅读效能 。小学生 正处在成长的关键期 , 对任何事物都有强烈的好奇 心 。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 , 引导其进行课 外阅读 。例如 , 在学完六年级上册《少年闰土》一课 后 , 教师可以从鲁迅作品中选择适宜学生阅读的作 品安排学生阅读 , 培养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 学生 在对作品产生兴趣后 , 就会主动通过各种渠道进行 阅读 , 达到拓宽阅读面的效果 。
三 、迁移阅读 ,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文质兼美 , 每篇课文都 是精心挑选的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的文章 , 或抒发 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 ; 或批判社会上的不良 现象 ; 或歌颂英雄的高尚品质 , 这些都可以作为培 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素材 。所以 , 教师要重点培 养学生的阅读技巧 , 使学生把课上所学阅读方法迁 移运用到课外阅读中 。
1. 补充课文的背景资料
对小学 生 来 说 , 课 文 是 其 接 触 最 早 的 阅 读 素 材 , 尤其是当前教材中编排有内容丰富 、题材多样 的阅读素材 , 通过对课本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良好 的阅读习惯 , 并掌握阅读方向 。教师在教学实践中 不难发现 , 学生对一些课文的背景知识了解不 足 , 这又进一步限制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对此 , 教师 可以及时补充课文的背景资料 , 在加深学生理解的 同时 , 调动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例如 , 一些课文选取自名著 , 像《猴王出世》等 , 教师可以向学生补充《西游记》的相关背景资料 , 使学生深刻领会课本内容和故事创作 的 背 景 , 实 现 课 内 外 阅 读 的 有 效 衔接 , 使学生更容易理解课文内容 。
2. 自主补充 、收集其他资料
从本质上来说 , 语文教学是教和学的融合 , 在 教学中 , 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 ,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 观能动性 , 让学生自发地寻找和补充学习资料 。例 如 , 在《宇宙生命之谜》的教学中 , 教师可以安排学 生自主通读全文并收集相关课外资料 。对于高学段 的小学生来说 , 其已能够自主学习 , 教师可以让学 生在课下组建学习小组 , 通过组员 的 交 流 、探 讨 , 分工收集宇宙知识 、航天知识 , 通过思维碰撞来表 达对宇宙的看法 , 并将不懂的问题集中起来 , 在课 堂上请教老师 , 或 以 学 习 小 组 的 形 式 进 行 深 度 探 究 , 从而高效掌握知识 , 促进知识内化 , 打下坚实 的阅读基础 。 同时 , 学生在小组探究中通过分工合 作也提高了团队协作能力 。
四 、组织阅读活动 , 使学生保持阅读激情
教师除通过教材开展阅读教学外 , 还可组织学生进 行 课 外 阅 读 活 动 , 使 学 生 保 持 一 定 的 阅 读激情 。
1. 组织阅读分享活动
教师可以组织阅读分享活动 , 利用每周的阅读课鼓励学生上台介绍一篇文章或一本好书 , 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 。学生为了在台上有良好表现必然会积极准备 , 认真阅读教师推荐的文章或书籍 。 而台下的学生也可以通过同学的介绍 , 从不同的阅读视角去感受 , 实现知识的积累 , 充分调动自身的参与积极性 。另外 , 学生也可以通过阅读分析活动主动收集并阅读课 外 书 籍 , 在 潜 移 默 化 中 培 养 阅 读 习惯 , 实现课内外阅读的有效衔接 。
2. 通过拓展阅读保持阅读热情
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可以增强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 , 教师也可以在沟通交流中了解学生的阅读诉求 , 从而有的放矢地向学生推荐书目 , 为学生提供课外阅读的便利条件 。小学生多数喜欢阅读动漫故事 , 生动的画面更容易激发其阅读兴趣 , 丰富其想 象力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阅读动漫故事或有生动画 面的文章 , 使学生产生阅读期待 , 引起学生的阅读 兴趣 。 同时还要根据学生学情和兴趣特点 , 为学生 量身定制拓展阅读计划 , 并督促其落实到位 , 使学 生在阅读计划 完 成 后 获 得 成 就 感 , 进 而 保 持 阅 读 激情 。
五 、根据 学 情 , 培 养 学 生 的 阅 读 方 法 与 阅 读 技巧
1. 重视培养阅读技巧
在阅读 活 动 中 , 教 师 要 向 学 生 推 荐 适 宜 的 书 籍 , 使其在阅读中陶冶情操 。另外 , 学生在写作文 时往往也因没有思路而无从下笔 。所以教师要教授 学生一定的阅读方法和阅读技巧 , 让学生不仅要读 书 , 还要会读书 。例如 , 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做读书笔记 , 要求学 生准备笔记本 , 在 阅 读 时 把 笔 记 本 和 书 籍 摆 放 在 一起 , 遇到喜欢的段落或字词就摘抄在本子上 , 同 时学生在阅 读 中 也 可 以 将 自 己 的 所 思 所 想 记 录 下 来 。对于阅读笔记格式 , 可不做硬性要求 , 只是鼓 励学生将遇到的好的句子或自己的阅读体会记录下 来即可 , 目的是引起学生的思考 , 而不必对学生思 维做过多要求 , 避免挫伤其阅读积极性 。
2. 善于寻找课内外阅读的异同点
教材是良好的阅读素材 , 开展阅读教学 , 要结 合教学内容 , 以教学大纲为基础 , 并实现课内外阅 读的有效衔接 。 教 师 可 以 直 接 把 教 材 作 为 阅 读 素 材 , 组织学生开展阅读练习 , 掌握文章的精髓 。课 外拓展阅读要根据教材内容开展 , 找准课内外阅读 衔接的关联点 , 实现二者的有效衔接 。这就要求教 师吃透教材 , 把握教材内容和课外阅读素材之间的 关联性 。
例如 , 在四年级下册《蝙蝠和雷达》的 学 习 中 , 在课堂教学环 节 , 教 师 可 将 这 篇 课 文 作 为 阅 读 素 材 , 布置相关阅读任务: “为什么蝙蝠喜欢夜间 活 动?”“蝙蝠和雷达有哪些共同点?”让学生带着问 题 去阅读 , 从而明确阅读目标 。 在课外拓 展 阅 读 中 ,
教师可以推荐学生阅 读 相 关 科 普 读 物 , 如《仿 生 探秘》《仿 生 学 趣 谈》等 关 于 仿 生 的 科 普 读 物 。 这 样 ,学生在课外 阅 读 时 就 会 选 择 使 用 课 堂 所 学 阅 读 方法 , 实现 课 内 外 阅 读 的 有 效 衔 接 , 提 高 课 外 阅 读效果 。
3. 找准课内外阅读的提高点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找准阅读重难点 , 从而使学生掌握阅读素材的精髓 , 加深对阅读重难点的理解 。教师要引导学生画出阅读素材的重点 , 并重点赏析文中的佳句 , 体会阅读素材的重点内容 。 例如 , 在《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教学中 , 本课重点是体会文中蕴含的情感 , 难点是怎样从当前的时代背景下体会周恩来立志的缘由 , 从而使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 , 树立远大理想 , 增强爱国情感 。教师要指导学生把文中表达情感的语句画出来 , 分析这些语句蕴含的情感 。 同时 , 为帮助学生理解文本蕴含的情感 , 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播放与周恩来相关的视频资料 , 使学生更好地体会周恩来立志的背景 。在课外阅读任务的选择上 , 教师要紧扣爱国主题选择《闪闪的红星》《青春之歌》等爱国题材书籍 , 通过课内外阅读联动 , 实现二者的有效衔接 。
参考文献
[1] 魏小娜 , 陈永杰 . 小学语文 “思辨性阅 读 ”教 学 探 析[J] .语文建设 , 2022(8) : 16-19, 75.
[2] 杨剑梅 . 完整育人的 小 学 语 文 阅 读 文 本 解 读[J] . 中 国教育学刊 , 2021(6) : 104-104.
[3] 王水丽 . 课程化与闲适性 :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推进路径[J] . 教育学术月刊 , 2021(5) : 101-106.
[4] 张苏媛 , 张水 . 人工智能(AI) 支持下的小学语文分级阅读教学策略探究[J] . 教育理论与实践 , 2021(5) : 52-55.
[5] 吴亮奎 .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解读的指向分析 ———以《好的故事》的教学设计为例[J] .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 : 基础教育版 , 2021(1) : 24-27.
[6] 王蕾 , 毛莉 . 儿童阅读素养框架体系建构研究 ——— 以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为例[J] . 课程 · 教材 · 教法 , 2021(7) :99-10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704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