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 任何学科知识的学习,皆离不开思维能力的支撑。开展抽象的数学知识学习更需要良好数学思维能力的支撑。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较弱, 因此, 小学数学教师应着力加强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助力学生数感、 运算、推理等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的顺利实现。然而,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 实效并不理想。基于此,文章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进行分析。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数学思维能力;教学策略
核心素养理念引领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要求教师更加注重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但在实际的小学数学教学中,部分教师仍以“填鸭式”教学为主,忽略了对学生良好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如何转变教学观念,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已成为小学数学教师深研的课题。
一、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对教材的灵活整合
教材是指引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纲”。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认知实际和教学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灵活调整、整合,实现“用教材教”。然而,在现实的小学数学课堂上,部分教师只是一味“教教材”,对教材照本宣科, 导致学生不能系统化、体系化掌握教材知识、方法及技能,严重制约了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二)缺乏实践经验积累
当前,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局限于课堂,对数学知识的思维认知还停留在抽象层面上,缺少在现实生活中的直观实践应用。虽然教师会在课堂上创新开展生活化教学,但小学生生活实践经验不足,他们很难将教材中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对此,教师需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加强师生互动交流,丰富学生的思维认知。
(三)缺乏探究精神培养
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仍存在单向灌输的情况,导致多数学生采取生搬硬套、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部分教师教育观念落后,重结果轻过程,导致学生缺乏 数学知识形成过程的探究体验,弱化了对学生探究精 神的培养,制约了学生举一反三、创新能力的发展。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创新策略
(一)灵活处理教材,夯实思维基础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与教学活动的参考,而教 师在教学中应避免对教材内容的简单再现。教师可以 结合教材和《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 下简称《课程标准》),快速识别学生的学习瓶颈,选 用恰当的方法和途径,帮助学生解决基础的数学难 题,夯实学生的数学思维基础,让学生体验解决问题 的成功,有效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教师要有理 有据地简化、取舍、重组教材内容,通过关键知识点 的探究,让学生对具体的知识点学有所悟,通过情境 教学,帮助学生搭建实际生活与课本教材之间的“桥 梁”,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 [1]。
以“立体图形的整理与复习”一课为例,教材中 以表格的形式, 分别呈现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 圆锥等立体图形,把侧面积、表面积和体积留白,力 求激活学生对有关立体图形的认知。教师如果只是按 照教材将知识简单再现,则无法有效促进学生思维能 力的进一步提升。整理复习,重在整体梳理,理清知 识,串点成线,连线成面,将知识单元化、结构化。 为此,在复习课上,教师可以结合课堂教学实际,针 对学生的认知盲点, 进行引导。教师可调整教学设计,创设问题情境:用一张长 20 cm,宽 15 cm 的长方形纸, 在不剪裁的情况下,可以创造出哪些立体图形?这张 纸与立体图形有什么关系?观察长方体、正方体、圆 柱的展开图(如图 1),探究立体图形的侧面积、表面 积公式。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在卷一卷、转一转、折 一折的过程中探究、思考得出这三个立体图形的侧面 积, 进而得出表面积 = 侧面积 + 底面积 ×2。接着, 教 师让学生将长方形、圆形纸移一移(向上平移,即叠 加法)(如图 2),借此探究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的 体积公式。最后,教师可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 的错误、难点、偏差等设计练习题, 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教师把教材中的内容简化成几张长方形纸、圆形 纸片的教学,能让学生在合作中探究立体图形的有关 知识,培养学生的探究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概括性 思维等, 促使学生理解整理复习的重要性。在教学中, 教师将教材和现实生活相结合,灵活处理教材,能让 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进 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营造浓厚的数学学习氛围,调动学生思考积极性
1. 加强师生互动交流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使 学生置身于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中,积极参与课堂互 动,将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大胆表达出来,提高思维的 灵活性 [2]。
例如,在教“负数”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趣味 游戏“正话反做”和形象生动的故事《富翁与负翁》 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 借助生活中的实例直观形象地感受负数的意义。在这 一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观点,提出问 题, 进行合作探究, 加深学生对知识本质内涵的理解,同时提升他们的思考能力和领会能力, 促进学生观察、 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等思维能力的发展。
2. 巧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将多媒体技术引入小学数学课堂,打破了传统单 一说教式课堂的枯燥氛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 重运用信息技术资源,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圆”时,教师借助多媒体运用动 画视频呈现问题, 引导学生探究:圆转化成梯形后(如 图 3),梯形的上下底之和是 28.26 cm,圆的面积是多 少?圆转化成三角形后,三角形的底是 28.26 cm,圆 的面积是多少?借助多媒体呈现“圆面积”转化成梯 形面积和三角形面积的过程,引导学生生动、直观地 观察、发现、概括。
在观察后,学生得出:梯形的上下底之和就是圆周 长的一半, 用“28.26÷3.14=9 cm,3.14×92=254.34 cm2” 求出圆的面积。三角形的底就是圆的周长, 用“28.26÷ (2×3. 14) =4.5 cm,3. 14×4.52=63.585 cm2 ” 求 出 圆 的面积。
又如,在培养学生的量感时,教师可以向学生展 示一些生活中的常见话题:1 秒钟、1 分钟的时长,利 用多媒体技术演示水滴“滴答”落地的时长。然后, 教 师跟着视频利用 1 秒钟说“滴答”,让学生感受 1 秒的 时长。针对 1 分钟有多长,教师可同样播放展现“60 滴水落地”的课件,使学生感受 1 秒钟、1 分钟时长。 形象、直观的多媒体技术演示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 地理解知识的内容本质,还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 数学的兴趣和热情,为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与提升提 供有力的保障。
(三)注重增强实践体验,引发学生思考
数学属于实践型学科,学生需要通过实际操作练 习, 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激励学生独立思 考问题,探究解决新问题的策略,注重培养学生灵活 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造性、发散性、求 同性、求异性等品质能力的培养, 可以通过拓展性实践、 案例分析等实现 [3]。
例如,在讲授“自行车里的数学”时,教师可以 组织学生到操场进行实际操作,让学生动手实践体验骑车控制的原理,通过分析自行车车轮的直径和车 轮转动所需的次数,理解自行车速度、路程的计算 方法;同 时,引 导学生探究比例系数、长度单位、 时间单位等知识点的应用,使学生深入理解数学知 识的本质,提高实际应用能力。通过实际操作和探 究,学生能够深度学习、理解自行车的运动规律, 并扩展到其他实际应用领域,如物理、机械等。
(四)结合生活实际,促使学生深度探究
小学生结合自己熟悉的生活情境进行数学知识学 习,会感到亲切,进而主动尝试寻找数学问题解决的 路径与方法。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学生认知水 平呈现数学知识,鼓励学生展开问题探究,培养学生 高阶思维。
例如,在教学“百分数”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解 决生活化问题:“六年(1)班植树节植树,如果总棵 数有 20% 是桦树, 那么桦树和樟树各是多少棵?”这一 问题要求学生综合应用已学过的比、百分数、分数的 意义、区别、联系等数学知识。此时,教师可引导学 生回忆每年学校组织的植树场景,鼓励学生自主思考解 决,然后在小组内充分讨论和交流自己的思路和方法。
于是, 学生根据“如果总棵数有 20% 是桦树”,探 究可得, 桦树棵数和樟树棵数的比是 20% ∶(1-20%) =1 ∶ 4。
“桦树和樟树各是多少棵?”这一问题的条件缺失, 补充条件“总棵数 55 棵”,便可列式如下:55×20%= 11 棵, 55-11=44 棵;55÷(1+4)=11 棵,11×1=11 棵, 11×4=44 棵。这样才能解答出所求的问题。
(五)鼓励学习方法多样化,培养学生灵活思维
为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教师应注重提 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设计富有挑战性和探究性的问 题, 引导和鼓励学生运用多样化学习方法举一反三, 提 高学生的数学想象力和创造力。
例如, 在教学“分数除法”时, 教师可以设计:你 能用哪些方法说明除以一个分数等于乘这个分数的倒 数?教师在学生合作探究时,要关注学情,适时给予 必要的引导与帮助,调整教学任务与方式,鼓励学生 勇于探索,勇于创新。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多维度 探究分数除以分数的算理,抽象、归纳概括出分数除 法的计算法则。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导和启发学生 从多个角度对复杂的问题展开思考,用更多的数学方 法解决数学问题,比如用图形来分析推理等,进一步 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结束语
总之,在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将学生思 维能力培养作为重要教学任务,多措并举,有效培养 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教无定法,小学数学教师要 切实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需要出发,积极鼓励学 生拓展思维, 进行数学问题探究, 注重学生实际操作, 增 强学生的学习体验,通过开展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活 动,不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助力学生数学学习能 力获得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 姜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问 题与对策探析[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2(3):158- 160.
[2] 何军琴.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考试周刊,2021(A5):49-51.
[3] 张雪燕.浅析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问题与对策[J].考试周刊,2021(15):81-8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701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