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 统编教材中小学高学段文言文内容复杂,解析难度较大。对小学语文教师而言,如何提升高学段文言文 教学的有效性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为提高小学高学段文言文教学质量,文章运用经验总结法和案例分析法等 研究方法,指出教师如何通过结合教材设计教学目标、引导学生通过吟诵理解文言文情感、鼓励学生发挥想象融 入文言文意境、教会学生文言文解析方法、引导学生在文言文学习期间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等策略开展文言文教学 活动,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关键词: 统编教材,小学语文,文言文阅读,高学段教学
教材精选的文言文课文有丰富的语言价值、人文 价值。高效组织文言文教学,不仅有助于学生感受祖 国语言文字的魅力,还有助于学生感受先贤的慧语情 思,获得宝贵的生命启迪。在小学高学段文言文教学 期间,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深度解读文本,但学生的文 言文阅读经验不足,文言文阅读能力不强。教师如果 不能采取有效策略,很容易出现教学活动高消耗、低 收益的情况。因此,笔者认真总结小学高学段文言文 教学经验,在本文中结合统编教材教学案例,分析小 学高学段文言文阅读教学策略。
一、重教材,教材为本,定目标
在小学语文文言文阅读教学期间,教师要以教材 为依托 [1]。教师应认真分析教材,在教学设计期间基 于单元整体教学理念深度解析文本,科学设计教学目 标。统编教材采取“双线组元”的单元整体编排模式, 即 同时照顾“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两条主线,前 者重视让学生体会文字背后的艺术、情感和文化之 美,后者旨在提升学生语文素养,使学生更好地理解 单元人文主题。因此,在文言文教学期间,教师应拓 宽教育视野, 站在单元整体角度, 设计文言文教学目标。 例如,在《古人谈读书》一课第二节文言文教学期间, 教 师可以通过以下教材分析顺序, 设计文言文教学目标。
(一)关注“双线组元” ——深度解读文本
在单元导语板块, 教师可以从“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这一诗句中找到单元的人文主题—— 读书之道。而由“根据要求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 点”和“根据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突出重点”两 个语文要素,可以发现本单元的语言教学重点为帮助 学生提升信息梳理能力和信息分析能力。在此基础 上,教师可以深度解读教材文本,提炼出朱熹读书的方法和态度,并归纳朱熹谈读书的技巧。
(二)关注课后习题——巧用“资料袋”
对学生而言,课后习题是学习任务,而对教师而 言,课后习题是教学设计环节的“资料袋”,有助于更 好地设计教学目标。在本课课后习题中,根据“借助 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大意”这一习题,教师 可以自然地将本课教学与单元导语板块的语文要素结 合,鼓励学生探究朱熹表达观点的看法,而针对“联 系自己的读书体会,说说课文中的哪些内容对你有启 发”这一习题,教师可以将教学目标与单元人文要素 自然关联。
通过细致分析与解读教材,教师便可以顺利设计 本课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每句话的意思, 理清文章重点;(2)引导学生梳理文章结构,分析朱 熹论证自己观点的技巧;(3)让学生在自由表达的过 程中受到启发, 调整自己的读书方法和态度。这样, 在 明确、科学的教学目标的辅助下,教师可以更合理地 设计后续教学活动,保证学生的文言文学习质量,并使学生理解单元人文主题,掌握文言文解析方法。
二、重吟诵,吟诵为基,通意情
解析文言文,吟诵是基础。在吟诵期间,学生不 仅会关注生字的发音和含义,还要考虑吟诵结构和语 调 [2]。实践证明,组织吟诵活动有助于学生掌握文章 主人公或作者的情意。然而,小学高学段学生的文言 文吟诵经历较少,经常无法理解“吟诵”的意义,以 字词发音准确为唯一目标,难以真正在吟诵过程中与 文中主人公或作者产生共鸣。对此,教师需要在课堂 教学期间加大吟诵活动的指导力度。例如,在《自相 矛盾》文言文教学期间, 教师可以设计以下吟诵环节。
(一)教师系统指导——体悟情意
教师鼓励学生初步浏览课文,在此基础上,邀请 1~2位学生尝试吟诵。在吟诵“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这 句话时,学生可以在教材注释的辅助下准确读出“盾”这 一生字并轻松断句,但缺乏情感。针对这种情况,教 师可以请学生分析这句话的含义,学生会解释“盾牌 很坚固,没有东西能刺破”。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思 考:“如果同学们是卖家,手中有这么坚固的盾牌,大 家会用什么样的语气向别人介绍自己的盾牌呢?”当学 生提出“骄傲”的想法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吟诵 的过程中融入这一情感。在该学生完成吟诵后,教师 可以请其他学生进行评价。此时,其他学生可能会提 出“声音应该更大一点”的观点, 并大声使用“骄傲”的 语气吟诵卖盾与矛之人对自己盾与矛的评价。这样, 随 着师生交互的推进,教师便可以更好地完成吟诵指 导,帮助学生体悟文言文主人公的情意。
(二)学生分组吟诵——展示情意
教师在完成系统指导工作后,可以鼓励学生以小 组为单位展开吟诵练习。在练习期间,各组学生可以 根据本组的实际情况,开展领读、齐读等活动 [3]。在 学生吟诵期间,教师可以展开个性化指导,帮助学生 理解文章主人公的思想。此外,为提高各组吟诵的积 极性,教师还可以设计组间竞赛活动,即在学生完成 练习后, 教师随机选择 2 个小组进行团体吟诵展示, 并 请其他小组学生担任“评委”,分析哪一个小组的吟诵 作品更能展示文中主人公的情感和文章的哲理。
三、重想象,想象为桥,入画境
文言文的特点在于句子精练,但意味深远,简短 的语句便可描绘出精彩的画卷 [4]。为增强文言文教学 效果,提高学生的古文阅读能力,教师应在教学期间 重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通过想象搭建文本与 画面的桥梁,进入生动的画境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组织说、写、画、演等活动,让学生展开 思考,想象具体画面。例如,在《伯牙鼓琴》教学过 程中,教师可以设计以下想象环节。
(一)启发想象练说——使“琴艺之高”可视化
理解伯牙琴艺之高是帮助学生理解伯牙与子期之 间友谊建立的重要环节。学生吟诵课文期间,只能浅 显地提出“巍巍乎若太山”“汤汤乎若流水”两句能表 示钟子期对伯牙琴艺的赞叹,却无法真正理解“伯牙 的琴艺之高”。鉴于此,教师可以以“练说”的方式引 导学生发挥想象,让学生感受到伯牙琴艺之高。教师 可以让学生观看视频,理解注释中“巍巍”“汤汤”分 别指“高大的样子”和“水流大而急的样子”,在此基 础上让学生用自己的话阐述“方鼓琴而志在高山”的 含义,并提供说的模板。
“刚刚伯牙弹琴的时候,情志在高山,弹奏出的 音乐让人感觉 ________ 。”
这样,结合教师分享的视频,学生便会提出“让 人感觉很沉稳”“让人感觉有力量”“让人感觉很安静”等 观点。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说”的过程中想象钟子期 在听伯牙鼓琴期间想象到的丰富画面。教师可以提 出“原来, 伯牙的琴声可以让人产生这么多的联想”,使 学生感受到伯牙琴艺之高。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 生讨论分析“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九个字中体现的 深刻内涵,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伯牙的琴艺,让学生 在“说”的过程中进入伯牙鼓琴的画卷中,深刻理解 伯牙在琴声中抒发的情感。
(二)启发想象练写——使“相遇之喜”可视化
“伯牙鼓琴”与“伯牙绝弦”两个情节关联紧密, 但 学生难以真正理解“伯牙绝弦”的原因。为解决这一 问题, 教师可以设计“练写”活动, 让学生发挥想象力, 与伯牙、子期相遇之喜共情。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如 下练笔模板:
伯牙得遇知音,欣喜万分,拊掌笑曰:“_______ 。”锺子期答曰:“ _________ 。”
在练写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回忆自己与朋友相处 时的情境,回忆自己被理解后欣喜的情感,感受伯牙 与钟子期相遇之喜。
以上,教师在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的过程中,可 以让学生进入画境中,感受伯牙的高超琴艺,并体会 他遇到知音的喜悦, 理解“知音难觅”的道理。这样, 在 画境中,学生便可以更好地理解伯牙与子期之间的深 厚情感,在理解“喜”的前提下更好地理解伯牙绝弦 背后隐藏的“悲”。
四、重方法,巩固之中学会“渔”
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单课教学中 教会学生吟诵,引导学生想象均属于“授人以鱼”的 过程,而要想真正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使学 生能够主动阅读课外文言文作品,利用课余时间诵读 与品味古典文学作品, 教师应引导学生在收获“鱼”的 同时学会“渔”,即掌握文言文诵读与品味方法。为达 成这一目标,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参与课后巩固活动, 使 学生在课后巩固期间掌握文言文解析方法。例如,在 《书戴嵩画牛》文言文教学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组 织以下巩固活动。
(一)古韵悠悠起唇齿——反复读
为使学生形成独立解读文本的能力,教师可以布 置课后诵读任务,让学生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通过分 析断句,探究语调,自然加深对文言文的理解,并感 受文言文学习的乐趣。针对本课文言文教学,教师可 以让学生通过多途径“读”课文。
首先,学生可以结合教师分享的微课,跟随教师 播放的音乐进行诵读, 体验文言文吟诵技巧。其次, 学 生可以尝试独立诵读,摆脱对教师的依赖。最后,教 师可以鼓励学生将课文誊写到积累本中, 晨读时长期、 多次阅读。在反复读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感受到文言 文中的古韵,并自主想象其中的画面,主动分析上下 文之间的关联,提升文言文解析技能。
(二)译文注读解古意——背注释
对于文言文,教材会引入多个注释。而在巩固环 节,很多学生都会忽视这部分内容。鉴于此,教师可 以鼓励学生对照注释,多次翻译文本。通过这种方 式,学生可以自然记忆注释中词汇的含义。在本篇课 文中,“所”“拊掌”“股”“乃”“然”等词将会频繁出 现在学生今后的文言文阅读环节中。教师如果能够使 学生明确上述词语在文言文中的含义,无疑有助于其 在自主阅读期间快速理解文言文的内涵,提升文言文 阅读能力。
为避免对学生施加过大的压力,教师不应给学生 布置过多的课后巩固任务。在其他文言文教学期间, 教 师还可以结合文章特点和学生的课堂表现,巧妙补充查阅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分析词句等文言文解读技巧, 提升学生文学素养。
五、重传承,品味之中学文化
文言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传承 意识,使学生在品味精妙文言文的过程中学习传统文 化。例如,在《学弈》教学活动后,教师可以鼓励学 生改写文本, 将《学弈》改编为《学琴》《学语文》《学 画》等。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掌握“惟……之为 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等句式。教师有意 识地引导学生进行文言文仿写,可以让学生在今后的 书面表达中达到“言语绉绉带古味”的效果。这样不 仅可以使读者眼前一亮,还可以用简短的语言表达自 己的深刻情感, 并意识到文言文的独特韵味与魅力, 增 强对祖国文字的情感。
六、结束语
简而言之,在小学高学段语文教学期间,教师应 高效组织文言文教学活动。教师可以通过“重教材、 重吟诵、重想象、重方法、重传承”的教学策略,实 现提质增效的目标, 让学生学好每一课文言文知识, 提 升文言文赏析能力,并在文言文学习期间传承中华优 秀传统文化,激发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热爱之情,达成 立德树人的根本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1] 季冬梅.小学文言文教学三问[J].焦作师范高等专科 学校学报,2021,37(4):62-64.
[2] 王晶晶.品学融合:构建小学文言文多元化教学[J] . 汉字文化,2021(24):114-115.
[3] 陈冀华.浅谈小学文言文教学的重点和策略[J].西部 学刊,2021(22):91-93.
[4] 曹秋华.部编本小学语文文言文教学策略探讨[J].教 师教育论坛,2020,33(6):40-4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699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