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文章首先论述了小学教育专业实习的发展历程,然后阐述了新文科背景下小学教育专业实习的基本要求,接着分析了新文科背景下小学教育专业实习的现实瓶颈,最后提出了新文科背景下小学教育专业实习的突破路径,包括加强认识、提升管理水平、建立协同育人机制、完善实习制度、完善评价体系。
关键词:小学教育专业;教育实习;新文科
师范生作为履行教学任务的专业人士,需要具备较高的职业操守,受过系统化的专业技能培养。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不仅有着学生身份,也是未来的小学教师,因此他们在学好专业知识理论的同时更要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当前,教育实习是以教育研习、见习为核心,以教研实践、班级管理实践、教学实践、师德体验为基本单元的培养体系。可见,加强教育实习工作,不仅是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教师资格认证的必要条件,也是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职前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的关键环节。
2019年4月,教育部、中央政法委、科技部等13个部门在天津联合启动“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明确指出要推进新文科建设,早日实现我国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1]。作为传统的文科专业,小学教育专业的师范生教育实习就要在新文科理念下有所突破,突出实践能力培养。但新形势下小学教育专业实习存在一些问题,制约了师范生培养质量的提高。因此,本文拟在阐述小学教育专业实习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对新文科背景下小学教育专业实习加以探究,希望能够提升师范生教育实习效果,进而推动小学教育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小学教育专业实习的发展历程
小学教育专业实习最早可追溯到1879年的南洋公学[2]。它所设立的外院学堂是为师范生提供教学实践服务的,其本质与当代的附属小学相似[3-4]。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的师范教育实习工作获得了飞速的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重视教育实习、注重在实践中掌握教育理论、培养教育技能已成为师范教育改革的共同趋势。2012年,教育部颁布的《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以“师德为先、学生为本、能力为重、终身学习”为基本理念,针对“专业能力”从五个方面提出了23个基本要求[5]。师范院校将该文件作为参考依据,用于评估师范生的表现,并帮助师范生了解教师应具备的专业能力和素养,据此进行教学设计、实施和评价。2017年,教育部在《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中指出,将教育实习时间累计不少于一学期作为认证要求之一[6]。2018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推行以高水平非师范院校与师范院校为核心共同参与的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7],该文件的颁布促进了实习学校教师与师范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2022年1月,教育部印发的《关于推进师范生免试认定中小学教师资格改革的通知》中提到,要加强过程性考核,特别是要关注不少于一学期的教育实习完成情况[8]。可见,小学教育专业实习是提升师范生教学质量与教学技能的一个最主要手段,也越来越受到师范院校的重视。尤其是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小学教育专业实习强调师范生的实践能力培养,能够帮助师范生缩短从教的适应时间,进而为其今后从事教学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新文科背景下小学教育专业实习的基本要求
(一)适应新国情
吴岩指出,高校要成为新时代中国先进文化创造弘扬传播的策源地,要加快文科发展的步伐,只有在“卓越”和“拔尖”方面做得更好,才能让文科教育在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中更好地发挥方法论和指导思想的作用[9]。因此,小学教育专业就应以新文科建设为突破口,构建能够突显中国特色的学科体系。同时,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培养应以适应新国情需要的教育导向和人才培养目标为宗旨。即小学教育专业实习应以培养适应新国情的专业化人才为目标,并且紧密结合新文科建设,进而构建能够突显中国特色的学科体系。
(二)满足基础教育实际需求
小学教育专业的发展除了依赖硬件设施的完善,更需要优秀的师资力量支持,这也是全国各地小学尤其是农村小学发展的实际需求,具体问题表现为:一是农村小学在编教师数量不足且年轻教师较少,难以支撑整个小学教育活动的开展;二是农村小学多数教师只精通语文、数学等主要学科,而英语、音乐、美术及科学等学科教师严重缺乏。因此,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实习可以弥补并改善农村小学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为各地小学提供师资力量支持,进而促进小学整体教育水平提升。
(三)提升师范生专业水平
要确保师范生专业水平的提升,除了要重视在校期间开展的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教学,还需重视教育实习,这对于提升师范生专业技能具有重要作用。同时,教育实习也是师范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既可以提高师范生的动手能力,又可以激发他们的创造性。因此,小学教育专业实习是师范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通过教育实习,师范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教学操作,并了解实习学校的实际情况,发现自身知识与能力的不足,并在实践中不断学习,提高教学能力。
(四)促进小学教育专业升级提质
目前,小学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及课程内容同质化现象较严重,对新岗位、新要求及新技术的响应速度较慢,对重要理论与实践问题的应答较少,这导致师范生教学技能欠缺。通过教育实习,小学教育专业教学能够与新形势、新要求相结合,摆脱当前传统文科面临的生存困境,提高专业课程设置及课程内容、体系的适应性,以及对新岗位和新技术的响应速度,从而促进专业升级提质。
据上所述,在新文科背景下,小学教育专业实习的基本要求包括适应新国情、满足基础教育实际需求、提升师范生专业水平及促进专业升级提质等方面。通过教育实习,师范生能够逐步提高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为推动新形势下的教育改革作出贡献。
三、新文科背景下小学教育专业实习的现实瓶颈
2022年4月,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任友群在介绍《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时特别指出了教师队伍存在的问题:师德水平需要提升,教书育人能力素质需要进一步提高,管理体制机制需要进一步理顺[10]。作为未来教师,师范生的专业技能培养与教师队伍建设密切相关。其中,教育实习是师范生与教师角色转变的重要环节。在教育实习过程中,师范生将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应用于实际教学,这不仅能够让其在真实的教学环境中体验成为一名教师的感受,而且还能够积累教学经验,锻炼实践能力,提升专业素养。因此,对于小学教育专业来说,应重视师范生在教育实习中存在的问题,改变现状,不断提升师范生的专业素养。
(一)师范院校层面
1.实践课程比例低。当前,师范院校实践课程相对不足,这会对教育实习中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的教学技能和实践能力培养产生一定消极影响。第一,师范生接触和参与教育活动的机会会受到限制,可能无法全面掌握教学技能和实践能力,这将对他们的教育实习质量和能力培养产生不利影响。第二,师范生在实际教学中的理论知识应用和实践经验积累会受到限制,这可能导致他们在教育实习中出现理论与实践脱节的情况。第三,师范生接触的实际教学情境和反思机会不足,这可能影响他们对教学实践的深入思考。
2.实习管理不足。为了更好地服务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许多师范院校采用实习指导教师分组制的管理模式。然而,由于负责的师范生数量多且分散在不同的小学,指导教师只能通过与不同实习小组长沟通和交流的方式进行间接管理。这种间接管理方式无法全面覆盖所有师范生,导致无法实现对师范生的准确和有效管理与指导。另外,虽然国家规定师范生的教育实习时间为一个学期,但没有具体规定实习的时间点。因此,大部分师范院校将小学教育专业实习时间安排在师范生毕业的最后一年集中进行。然而在这段时间里,许多师范生都忙于考研、考编、找工作及其他毕业相关事项,往往无法专心致志地投入实习工作,实习效果也因此大打折扣。
(二)实习学校层面
1.教学任务安排不合理。此问题主要体现为课程分配的不合理,即部分实习学校在与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接触、沟通之前,已经完成了教学任务的分配[11]。基于此,师范生可能会遇到自己不擅长或从未接触过的学科,导致其无法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同时也易使其担心跟不上实习学校的教学进度,进而打击了师范生实习的积极性。另外,对于一些城市实习学校来说,由于其校内教师的教学水平较高,无论是实习学校还是家长都不愿意让师范生直接开展教学活动,因此实习学校大多将他们安排在类似助教的岗位上。这样一来,部分师范生直到实习结束都没有机会讲课,无法锻炼自己的授课能力,也无法提升实习质量。
2.指导教师缺乏积极性。在现行的小学教育专业实习体系中,实习学校的指导教师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指导师范生,协助他们提高教学能力,引导他们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和管理班级。然而,师范生的评价和考核对指导教师的职业发展并没有直接影响。即目前实习学校并没有针对指导教师的工作制定相应的激励和考核机制,这可能导致指导教师的对师范生的指导存在一定的随意性。因此,如何改善这种情况,激发指导教师的积极性,确保他们得到应有的认可和奖励,就成为一个紧迫的问题。
(三)师范生层面
1.认识不足且态度不端正。尽管在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实习前,师范院校会召开实习动员会,并提供实习指导手册,明确实习要求和任务,要求师范生了解实习学校,制订实习计划。然而,仍然有一些师范生对教育实习的意义、目的和重要性等方面认识不清。首先,在实习时间的安排上,师范生容易因为考研、招教等事务分散注意力,导致其对实习的重要性认识不清,不愿意参与实习活动。其次,师范生在实习前一直以学生身份自居,而进入小学后则成为一名教师,这使得他们对自身的责任和义务的认识不够清晰。最后,实习学校对待师范生与正式教师有不同的要求和态度,这也会导致师范生难以顺利完成角色的转变。
2.能力不足。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在教育实习中面临许多问题,主要因为他们在学科专业知识方面存在不足。例如,教案可能仅按照教师用书进行设计,未能考虑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无法兼顾教材的处理与应用,导致对教学重点和难点的把握不清晰。同时,师范生在课堂教学和班级管理方面难以兼顾,表现为课堂组织能力不强、上台讲课时紧张不安等。特别是在处理突发事件方面缺乏经验,可能需要班主任的协助才能有效管理班级里活泼好动的小学生。
四、新文科背景下小学教育专业实习的突破路径
(一)加强认识
师范院校可以在实习前召开动员大会,强化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对教育实习重要性与意义的认识[12]。这样可以使师范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实践活动在培养自身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以及树立事业心和责任感等方面有重要作用,也能准确地把握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变。同时,师范院校可以在日常的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学习和生活中采取一些措施,如播放《最美乡村教师》纪录片,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增强师范生对教师身份的认同感。这种方式可以鼓励师范生深入基层教育,担负起育人责任。概括来说,借助这些举措,可以帮助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树立正确的教师角色观念,使其认识到教育实习的重要性和意义,进而激发他们的教育热情和责任感,也将有助于提高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使他们更好地适应并胜任未来的工作。
(二)提升管理水平
教育实习是将理论转化为实践的过程,而实践课程的落实需要师范生经过一定的训练。师范院校小学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应与小学实际课程相联系,因为师范生在小学实习过程中需要的不仅是各学科的理论知识,还需要具备班级指导、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的能力,以及与小学生和家长进行沟通的能力。因此,师范院校应根据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的多种需求,优化课程设置,并加强师范生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训练,以促进师范生实践能力的提升,使他们能够更快地融入实习学校的学习和工作。
对于难以实现现场实习的问题,师范院校可以加强小学教育专业虚拟仿真项目建设,开发相应的虚拟仿真项目来替代现场实习。同时,师范院校应根据实习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小学教育专业错峰实习的措施,灵活安排实习时间,以便更好地满足师范生实习需求。另外,师范院校还应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搭建企业实习信息管理平台,以实现自身和实习学校之间在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实习中关于实际需求的信息对接。
(三)建立协同育人机制
师范院校与实习学校应挑选具有较强专业素质、责任心和安全防范意识的专业技术人员对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进行全程管理与指导。同时,师范院校应根据实习教学指导与管理的需求,合理安排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与实习指导教师的比例。在选择实习学校时,应选择合适的小学,每年对实习学校进行评估。具体来说,所选实习小学应具备优良的校风、雄厚的师资力量与丰富的教学资源,以确保为师范生提供充足的实践岗位、有效的实践指导和安全的实习条件。同时,师范院校应将小学教育专业培养目标、对师范生的具体要求、任务和考核标准等信息传达给实习学校,以便实习学校能够安排师范生进一步开展工作。此外,针对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数量多但接收实习小学数量少,以及实习学科与所学学科不相适应的问题,师范院校和实习学校应在实习之前根据实际情况共同创建供需情况平衡机制,以促进师范生与实习学校的匹配,包括与实习学校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探索新的实习基地,以及更加灵活地安排实习时间、任务等,以便满足师范生实习需求,并提高实习效果。
(四)完善实习制度
构建完善的小学教育专业实习保障制度,有利于实习学校调动指导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因此,实习学校应将指导师范生教育实习列入教师绩效考评范畴,并将其作为职务(职称)晋升与评奖评优的主要参考指标,也可以将其作为评选学科带头人与特级教师的重要依据。同时,实习学校应优化指导教师队伍建设,选择那些有责任心、经验丰富、能力强且愿意与师范生互动的教师担任指导教师。另外,实习学校要使指导教师明确自身的责任与义务,即指导教师应对师范生的上课和备课等方面的不足进行指导并纠正,让师范生能够得到更多的锻炼。
通过完善小学教育专业实习保障制度,可以提高指导教师指导师范生的积极性,这不仅有利于师范生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也有助于实习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概言之,实习保障制度的完善将为实习过程提供更好的指导和支持,确保实习顺利进行,并使实习成为师范生职业发展的重要阶段。
(五)完善评价体系
提升教育实习评价质量的关键在于形成一个全面的过程性评价体系。通过建立一个全面的过程性评价体系,可以确保实习评价的客观性和准确性。评价过程应该及时、公正、透明,并且要向师范生提供具体的评价标准和反馈,以帮助师范生发现自身的不足并改进。同时,评价结果应该被用于指导师范生的进一步发展,并为实习学校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提供参考。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的评价应该由师范院校的指导教师与实习学校的指导教师共同参与,并从思想修养与职业道德、以小学生为主的教育理念、教育教学态度与行为、个人修养等多个方面进行评价。另外,评价的内容不仅包括课前备课、课堂教学、课后总结等教学方面,还应该涵盖班级管理、活动开展及教育实习总结等方面。通过这样的综合评价,教育实习才能变得更全面有效。
据上所述,提升小学教育专业教育实习评价质量对于师范生的职业发展和师范教育的发展至关重要,这需要师范院校和实习学校共同努力,建立起协同合作的评价机制,以确保实习评价的准确性、公正性和有效性。
五、结语
本文从加强认识、提升管理水平、建立协同育人机制、完善实习制度和完善评价体系五个方面探讨了新文科背景下小学教育专业实习的突破路径,这将有助于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更好地适应并胜任未来的教育实习工作。需要强调的是,这些路径需要师范院校、实习学校及师范生自身共同的努力和配合。未来,笔者期望小学教育专业能够培养出更多具备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高度责任感的优秀教师,为我国基础教育事业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启动“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EB/0L].(2019-04-30)[2023-03-06].http:/www.moe.gov.cn/jyb_xwfb/xw_zt/moe_357yzt_20-19n/2019_ zt4/tjx/mtjj/201906/t20190619_386519.html.
[2]王敏.基于改革视角的高职院校通识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初探[J].大理大学学报,2022,7(3):123-128.
[3]陈兆肆.民国时期关于师范生教育实习问题的讨论[J].教师教育研究,2019,31(1):86-92.
[4]韩巍.教育实习改革的历史意义、现实向度与价值意蕴:以内蒙古师范大学为例[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1,34(6):29-36.
[5]教育部关于印发《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和《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通知[EB/0L].(2012-09-13)[2023-03-06].http://www.moe.gov.cn/srcsite/A10/s6991/201209/t2-0120913_145603.html.
[6]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的通知[EB/OL].(2017-11-08)[2023-03-06].http://www.moe.gov.cn/srcsite/A10/s7011/201711/t20171106_318535.html.
[7]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EB/OL].(2018-01-31)[2023-03-06].https:/www.gov.cn/zhengce/2018-01/31/content_5262659.htm.
[8]教育部关于推进师范生免试认定中小学教师资格改革的通知[EB/OL].(2022-01-21)[2023-03-06].http://www.moe.gov.cn/srcsite/A10/s7-011/202201/t20220121_595602.html.
[9]吴岩.加强新文科建设培养新时代新闻传播人才[J].中国编辑,2019(2):4-8.
[10]教育部:建强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夯实教育强国建设基础[EB/0L].(2022-04-14)[2023-03-06].http://www.moe.gov.cn/fbh/live/2022/54369/mtbd/202204/t20220414_617752.html.
[11]何文明.画好顶岗实习的延长线[J].江苏教育,2019(68):47-48.
[12]平原野,席伟,陈亚茹.新文科理念下小学教育专业实验室建设新路径[J].当代教研论丛,2022,8(10):36-4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697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