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案例教学法在“食品标准与法规”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发布时间:2023-12-21 15:36:56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文章首先阐述了“食品标准与法规”课程教学现状,然后分析了案例教学法在“食品标准与法规”课程 教学中应用的重要性,最后论述了案例教学法在“食品标准与法规”课程教学中应用的流程。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承担着为党育人、 为国育才的重任。学校培养人才,专业是基本单元,课 程是基本元素。每个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都要 由课程来支撑和实现。 教育部印发的《关于一流本科 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指出,“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 要素,课程质量直接决定人才培养质量 ”[1]。提升课程 教学质量是本科教育教学的重要任务,而教师是决定 课程教学质量的关键性因素,故高校要想保障课程质 量,就必须要求教师“上好每一堂课”。

  “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 ”近年来,食品安全 事件频繁发生,如央视“3·15”晚会曝光出来的“瘦肉 精”“山寨饮料 ”“土鸡蛋”“香精大米”等事件,让人 触目惊心。加之,食品在生产、加工、贮存、运输和销 售过程中存在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安全性危害因素, 食品安全问题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食品安全无小 事,需要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 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 ”来保障,确保人民群众“舌 尖上的安全 ”[2]。标准是食品安全之母,法规是食品 安全之魂,故食品标准与法规不仅关系到人民群众 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而且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 国家的形象。

  “食品标准与法规 ”课程是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 质量与安全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是研 究与食品的生产、加工、包装、贮运、销售及食品质量 管理、检测等全过程质量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 及合格评定程序的一门综合性管理学科课程[3]。通过 该课程的学习,学生要强化食品安全保护意识,了解 食品行业的监管现状、食品行业涉及的法律法规、食 品企业应遵守的相关标准,以及食品企业标准的编写、 产品认证流程等,学会正确运用食品标准、法律法规 知识分析和解决食品安全问题,进而为从事食品行业生产、品管、质检和监督工作打下基础[4]。该课程内容 繁杂、知识点零散,涉及的食品标准、法律法规众多, 而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学生的 积极性不高,不仅导致学生学习效率降低,也限制了 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 更不利于学生独立思考、分 析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因此,为了培养具备食品 标准与法规知识素养的应用型人才,该课程有必要采 用更科学的教学方法。
\

  《教育部关于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案例教学和联 合培养基地建设的意见》指出,“案例教学是以学生为 中心,以案例为基础,通过呈现案例情境,将理论与实 践紧密结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 题,从而掌握理论、形成观点、提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 式 ”[5]。案例教学法自被引入以来,已在我国许多高校 课堂教学中广泛应用,不仅能活跃课堂氛围,提高教 学效果,而且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有利于打开 学生思维,锻炼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 文针对“食品标准与法规 ”课程教学现状,在课程教学 过程中引入案例教学法,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有效 对接,详细阐述了案例教学法在该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流程及应用效果,即通过案例教学法的应用,既可让 学生掌握知识,更能让学生发展智慧、增长才干,最终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食品标准与法规”课程教学现状

  (一)教材更新滞后


  “食品标准与法规 ”课程时效性很强,最显著的一 个特点是“变 ”[6-7]。随着我国食品行业的快速发展,以 及对食品安全的高度重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 安全法》(以下简称《食品安全法》)为代表的各类食品 法律法规也在顺应社会发展变化中得以制定和修订完 善。《食品安全法》于 2009年首次颁布实施,时隔 6年,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于 2015年 10月 1日正式实 施。之后,2018年 12月 29日进行第一次修正,2021年 4月 29日进行第二次修正,其更新间隔时间较短。 在标准化建设方面,截至 2023年 1月,我国共发布食 品安全国家标准 1478项[8]。因此,这就要求教材做到 及时更新,但教材从编写至出版耗时较长,其内容难 免落后于最新的标准、法律法规。若教师在教学过程 中一成不变、照本宣科,学生难以获取到最新的标准 法规知识,就会极大地降低课程理论知识教学的价值。

  (二)教学内容枯燥

  “食品标准与法规 ”课程内容较为枯燥,涵盖冗长 的法律和繁多的标准,而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在课堂 上只是单纯地介绍标准和解读法规, 内容比较死板, 同时缺乏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导致学生感到枯燥无 趣,难以集中精神,进而降低了学习兴趣,学习的积极 性不高,最终不能较好地理解和掌握教师所讲授的知 识。加之,该课程涉及学科基础知识比较广泛,概念枯 燥无味,相关法律条文不易理解,因而难免会使学生 对知识的理解仅停留在书本层面,易产生抵触心理, 从而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三)教学缺乏实践性

  “食品标准与法规 ”课程教学缺乏实践性,学生 学习后仍然不能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法规知识正确解 决食品安全问题。“食品标准与法规 ”作为一门综合 性应用型课程,内容涉及食品“从农田到餐桌”的整 个过程,涵盖食品生产、加工、销售、品管、质检、监管 等工作岗位人员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因此,在教 学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实践教学,让课堂活起来,引 导学生主动理解、掌握相关知识,锻炼学生的综合应 用能力。

  (四)考核方式与教学目标不符合

  目前,“食品标准与法规 ”课程考核的内容主要是 课本上的理论知识,故考核注重的是期末考试的成 绩,且试题主要以主观题和客观题为主。 由于课程内 容涉及的标准条款和法规条文众多,部分学生靠考前 突击背诵记忆相关条文内容来完成考试,且教师过多 地关注理论知识的考试结果,这就无法真实地反映学 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进而无法对学生的知识 综合运用能力做出评价。概言之,这种考核方式不利 于对学生的知识水平做出全面的评价,同时学生考前 突击记忆,考后大量遗忘,也不利于其用专业知识解 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二、案例教学法在“食品标准与法规”课程教学中 应用的重要性

  案例教学法是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即在 教学过程中以典型事例说明、解释教材内容,进而启 发诱导学生理解教材内容。传统的“食品标准与法 规 ”课程教学采用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导的教学模 式,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 性,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的培养。而运用案例教学法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传 统教学方法的不足,使教学重心由知识“灌输”向能 力培养转变,这对于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等综 合能力的提升非常重要,并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 展,故将案例教学法应用在“食品标准与法规 ”课程 教学中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食品标准与法规 ”课程案例教学以真实案例作 为引入,学生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思考和分析,并 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由被动学 习转为主动学习,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 了其求知欲,又锻炼了学生独立查找资料、分析和解 决问题的能力。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促进共同 进步

  “食品标准与法规 ”课程案例教学是以小组讨论、 合作学习为主要形式进行的,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 双向和多向互动交流,可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 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不断加强其对于知识的理解和 掌握,进而提高学习效率。

  (三)有利于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

  食品类专业的培养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用专业 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具有较为扎 实的理论基础。在“食品标准与法规 ”课程教学中,应 用案例教学法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理论知 识,而且能够使书本理论回应现实,加强理论和实际 的联系,进而提高学生运用法律法规知识分析和解决 问题的能力。来源于实际生活中的案例也可作为提 前开展的模拟实践,为学生将来进行具体实践奠定 了一定的基础。

  (四)有利于教师成长

  通过案例教学,“食品标准与法规 ”课程教师可了 解到每个学生的优势和不足,以及整个班级的学习情 况,以便在此基础上改进教学目标和进度。同时,教师与学生之间共同交流的过程,能够帮助教师以新的视 角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及时改正。

  三、案例教学法在“食品标准与法规”课程教学中 应用的流程

  在“食品标准与法规 ”课程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 法,可按如下三个阶段进行实施。

  (一)课前

  1.更新完善教学内容。“食品标准与法规 ”课程教 师要关注国家食品安全政策,掌握食品行业的发展动 态,及时更新完善教学内容,保证课程内容的前沿性。

  2.精选案例,使案例主题与教学内容相呼应。案 例是为学习知识点服务的,故“食品标准与法规”课 程教师所选用的案例要符合教学内容,围绕教学目 标和重难点,同时要具有真实性、针对性,典型性、启 发性、时效性和实用性, 以便学生更有兴趣参加调研 和分析[9]。案例来源于生活,教师要善于结合身边实 例,搜集大量的食品安全事件,如“瘦肉精”“塑化剂 超标”“镉大米”“僵尸肉”“外卖卫生”“山寨饮料” “危险辣条”“过期汉堡”“变味粉条”“香精大米 ” 等,并对搜集的素材进行整理、编辑、加工,从而形成 完整的教学案例。

  根据选定的课程内容,结合具体的章节目标,教 师要精心挑选案例,力求案例具有典型性、说服力, 并且是学生关注和熟悉的案例,因为这样的案例能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思维,有助于 学生有针对性地学习和掌握相关知识, 同时培养学 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概言之,教师选择 的案例要与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相适应,以便更好 地达到预期教学效果。

  以“香精大米 ”事件为例,具体案例如下。央视“3· 15”晚会对“香精大米 ”事件进行曝光:记者探访了某 食品有限公司,只见仓库里堆放着数十吨大米,外包 装写着某国茉莉香米,原料产地为某国。但负责人表 示,这些大米是本地产的,和某国香米没有任何关系, 只要往大米里滴几滴香精,就会散发出淡淡的某国茉 莉香米的香味,这样的大米年销量能达到 1000余吨。 进一步调查后发现,另一家为“某国香米 ”香精供应商 的公司,在原料库房内随意堆放着成百上千种原料, 大部分外包装上贴着各种代号,看不到具体名称。据 调查,这家公司并没有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证和相关 资质。基于此,教师可让学生结合食品法律法规相关 知识,阐述该案例中相关公司违反了哪些法律规定。

  本案例涉及的教学内容是《食品安全法》,教学目标是 让学生熟悉《食品安全法》的主要内容,并引导学生根 据案例追根溯源,探讨案例中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和生 产经营者的违法行为及法律责任,加深对食品法律法 规的理解,从而在生活中能以专业的角度看待食品安 全事件,这也是此部分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3.组建学习小组。案例教学主要以小组为单位进 行,故“食品标准与法规 ”课程教师可根据班级的实际 情况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每组 4—6人,并由 组员选举组长,负责组员的管理[10]。

  4.学生阅读分析案例。“食品标准与法规 ”课程教 师要提前一周在线上信息化教学平台、微信群、QQ群 上发布“香精大米 ”案例及思考问题,以便学生提前了 解案例内容,并从问题出发进行思考。同时教师要对 案例分析围绕的知识点作简要概述,指出学生要准备 的资料。之后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在组长的协调 下,进行分工合作,利用教材、图书馆、网络资源查找 资料,收集相关知识内容并提出自己的解决思路,然 后进一步通过组内成员的讨论交流,合力找出问题答 案,并将小组成果打印成书面材料,或者制作成 PPT、 视频等用于课堂上的成果汇报和交流。小组讨论交流 的实质是集思广益的过程,学生的不同思想发生碰 撞,会使其产生出新的想法和观点,有利于学生开阔 思维,培养团队合作意识,促进共同进步。

  (二)课中

  1.课堂上案例呈现。“食品标准与法规 ”课程教师 在课堂上呈现案例时,可以借助多媒体插入相应的视 频内容,并运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对案例进行描述,以 增强案例的真实感和生动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活跃课堂氛围,加深学生对案例内容的记忆。

  2.案例讨论交流。案例讨论是案例教学法的核心, 是案例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讨论是对案例本身的理 解和认识,以及对案例背后的意义价值的分析。“食品 标准与法规 ”课程教师在课堂上要鼓励学生积极思 考,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各学习小组可分别派出一 名代表以 PPT或直接讲述的形式向全班同学汇报小 组成果。该学生汇报完毕后,组内成员可对问题的回 答进行补充,并对其他小组的学生或教师的提问做出 回答。这个过程是小组讨论的延续,不同小组之间的 思想观点不断碰撞,可产生更加新颖的思想火花,从 而形成更加全面的、深刻的认识和成果。如此不仅能 活跃课堂氛围,增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交流,还能加强学生表达自己观点的积极性和语言表达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教师要控制好课堂讨论的进程,启发 和引导学生围绕本节课的中心内容发言,把讨论引到 正确的认识轨道上来。

  3.教师总结、评价。所有小组汇报结束后,“食品标 准与法规 ”课程教师要根据各小组汇报的情况,进行 总结。教师要对学习的内容进行梳理和概括,并对案 例中的食品生产经营者、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的违法行 为进行全面剖析,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掌 握重难点,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引入“香精大米 ”案例 及案例中涉及的法律条文。如此,学生可更加透彻地 理解本节课程所学的《食品安全法》内容及案例中涉 及的法律条文,学会运用食品法律法规知识分析实际 生活中遇到的食品安全问题。

  教师在评价学生时,很容易忽视对学生课前学习 成果的客观肯定,只是对学生课堂中的表现给出评 价, 造成很多学生对案例教学产生很大的抵触心理。 因此,教师不应简单地判断谁对谁错,而要对学生分 析问题的思路及小组合作的过程和结果做出评价,既 要指出不足之处,也要肯定学生的观点,适当给予赞 美和鼓励,引导学生总结在整个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的 收获,并反思存在的不足。

  (三)课后

  1.布置课后作业。 为了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和检查 学生的学习情况,“食品标准与法规 ”课程教师可以给 学生安排课后作业,让其提交案例分析报告,或者安 排学生提交学习心得,具体内容包括案例问题答案、课 堂所学的内容、本节课的收获、不足及如何改进等。通 过课后作业的完成,既可以加深学生对案例所含知识 点的理解,又可以加强学生总结归纳和书面表达的能 力,使其学会自我反思,进而查漏补缺。
\

  2.完善考核方式。 为了全面地评价学生的知识水 平,“食品标准与法规 ”课程教师在旧的考核方式基础 上进行了调整,形成“过程考核+综合评价”的考核方 式,考核成绩由平时成绩、过程性考核成绩和期末考 核成绩组成。结合案例教学法,该课程的考核内容和 比例如表 1所示。
\

  四、结语

  “食品标准与法规”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 践性,课程涵盖的内容较多,同时食品相关法规、标准 信息更新快,而传统的教学方法枯燥乏味,很难调动 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和学生能 力的培养,也难以满足食品行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对此,在“食品标准与法规 ”课程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 法,相比于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导的传统教学模式, 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课堂活跃度明显提高。通过将案例 引入课堂,对案例进行分析、研究和讨论活动,加深了 学生对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同时,通 过案例教学,锻炼了学生查阅资料、独立思考、团队合 作、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且大多数学生 反映在案例教学后,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和综合应用能 力都有所提高。

  概括来说,以培养具备食品标准与法规知识素养 的应用型人才为出发点,将案例教学法应用在课程教 学中,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培养学生的综合 能力,能够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EB/OL].(2019-10-31)[2023-03-03].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1910/t20191031_4-06269.html.
  [2]毕井泉.用“四个最严 ”保障食品药品安全[J].行政管理改革,2015(9):17-22.
  [3]严悦.PBL在“食品标准与法规 ”课程中的教改探索[J].农产品加 工,2022(16):118-120.
  [4]袁莉,张宝善,张清安.PBL结合案例教学法在食品标准与法规课 程教学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15.43(35):378-379.382.
  [5]教育部关于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案例教学和联合培养基地建 设的意见[EB/OL].(2015-05-07)[2023-03-03].http://www.moe.gov.cn/srcsite/A22/moe_826/201505/t20150511_189480.html.
  [6]能静,孙培龙,王龑.基于多元化教学模式的“食品标准与法规”课 程改革[J].教育教学论坛,2021(4):48-51.
  [7]刘瑞霞,李翔辉.案例教学法在食品标准与法规课程教学方法创 新中的探索与实践[J].现代食品,2022.28(13):55-57.
  [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目录(截至 2023年 1月)[EB/OL].(2022-08-01)[2023-03-03].http://down.foodmate.net/info/sort/5/15386.html.
  [9]孙婶婶,梁彬,赵玉平,等.“食品微生物学 ”课程中案例元素的挖 掘与应用[J].食品工业,2023.44(1):231-234.
  [10]李清光.基于问题导向的案例教学法在食品标准与法规课程中 的实践[J].江苏调味副食品,2019(4):41-4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69410.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