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欣赏维度下小学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图像感知能力的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3-12-15 16:09:57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 : 图像感知能力是指通过各种感官 , 面对图片和事物获得情感体验的基本意识与能 力 。 随着《义务教 育 艺 术 课 程 标 准(2022年 版) 》的 颁 布 , 学 校 艺 术 课 程 设 置 面 临 变 革 , 小学美术教师应改变传统观念 , 在欣赏维度下引导学生在美 术 课 堂 感 受 图 像 、 解 读 图 像 , 提升学生的图像感知能力 。本文主要是基于欣赏维度对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育学 生图像感知能力进行分析 , 希望对于美术课程的改革和创新提供相应的参考 。

  图像感知能力是小学美术中学生最应该掌握的 能力 。 随着时代发展 , 生活中的图像越来越多 , 教 导学生获得认识图像 、分析图像的能力在小学美术 教学中就显得尤为重要 , 为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 美术素养打下基础 。从心理发展的角度出发 , 图像 感知能力是个体生命的基本意识 , 并且与想象力和 审美密不可分 , 是使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 。新 课标要求小学美术教学目标应当设置在培养学生能 力上 , 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 调动学生 的 积 极 性 。 对小学生图像感知能力的培养需要一线美术教师讲 究方式和方法 。

\

  一 、培养学生图像感知能力的意义

  小学美术是小学教育的重要课程 , 主要目的就 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培 养学生的图像感知能力 , 可以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 提升 , 也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 。审美能力的提升可 以让学生发现身边的美 , 感受美带给人的快乐 , 提 升生活品质和良好的心态 。久而久之 , 学生就会对 美无比向往 , 会主动创造美 , 对于学生个人品质的 形成有较大影响力 。在小学美术中培养图像感知能 力对于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的提升有 一 定的影响 , 图像感知能力的提升可以帮助学生加强画面的分析能力 , 尤其体现在对书画的鉴赏上 。学生利用图像 感知能力能马上抓住其中的重点 , 帮助学生感受作 品的美 , 再结合教师的讲解 , 学生将更加容易体会 到作者想要表达的内容 。 图像感知能力的培养可以 加深学生对美的认识 , 通过学习让学生能够去发现 深层次的美感 , 进而对于学生自己创作美有极大的 推动作用 , 让学生的个性释放出来 。

  二 、培养学生图像感知能力的方法和策略

  欣赏维度下培养学生的图像感知能力需要教师 以学生为中心 , 根据教学大纲的安排 , 运用选择合 适的教学方式 、设置有关图像的问题 、采用小组化 的教学模式 、设置多种评价体系 、在教学中设置手 工制作等方法 和 策 略 , 促 进 学 生 图 像 感 知 能 力 的 提升 。

  1. 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

  小学生处于认知能力发展阶段 , 为了培养学生 图像感知能力 , 教师应当制定适合小学生的教学方 式 。在培养学生图像感知能力中 , 学生的情感起着 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师应当以学生为中心 , 注重教 学策略的选择 , 把 学 生 的 情 感 和 课 堂 紧 密 联 系 在 一起 。首先 , 可以通过合适的教学模式 , 调动起学 生的情感 , 把情感引入学生的教学 活 动 中 。 其 次 ,可以从现实生活出发设计教学活动 , 让学生联系实 际生活进行学习 , 能更好地培养他们的图像感知能 力 。最后 , 可以设置有趣的场景 , 让学生的情感得 到抒发 ,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 使学生能够更好 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教师可以收集一些与美术有 关的资源 , 营造真实的场景 , 调动学生 的 积 极 性 , 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在执教小学美术苏少版六年 级上册 “蔬菜的联想 ”一课时 , 教师可以设计变魔术 的开场 ,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 组织学生对蔬菜实物 进行观察 , 再按照颜色和大小给它们进行分类 。教 师组织学生分小组分析如何使蔬菜变成艺术品 。采 用联想竞赛的模式 , 小组讨论后再由各组代表展示 小组的讨论成果 , 课后再由小组合作完成自己小组 的作品 。

  采用多种的 、合适的教学方式 , 既可以调动了 学生的积极性 , 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教学当 中 , 又可以锻炼学生的想象力和合作意识 , 培养学 生的图像感知能力 。

  2. 设置有关图像的问题

  在欣赏维度下培养学生图像感知能力可以设置 关于图像的问题 。小学课堂的本质是师生通过教学 内容进行交流的过程 , 这些交流是根据教学目标和 教学内容设置的 。小学生的好奇心强 , 并且自制力 差 , 在学习当中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 , 为了吸引学 生的注意力 , 教师可以在小学美术课堂中设置图像 有关的问题 。 问题的设置一定要符合课本主题 , 适 合小学生现阶段的接受能力 , 且要有趣味性 。学生 可以根据问题发挥自己的想象 , 从而探究作者想要 表达的含义 。教师问题设置一定要从实际出发 , 问 题的难度要适 中 , 问 题 太 难 会 让 学 生 产 生 畏 惧 心 理 , 问题太简单会让学生没有动力 , 问题要具有引 导性 , 不能生硬和过于直接 , 而应该从 侧 面 提 问 , 让学生去自我探究 。 问题的设置可以让学生对图像 有深入的理解 , 提升学生的图像感知能力 。在执教 小学美术苏少版五年级上册 “变脸 ”一课时 , 教师先 讲述中国川剧表演的历史 , 再观看中国戏剧的 “变 脸 ”绝技 , 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同时 , 教 师 引 出 话题 , 提出问题 : 从图像的角度来看 , “变脸 ”是如何实现的? 提示学生可以利用身边的纸 , 来感受折纸 “变脸 ”乐趣 。教师和学生一起讨论如何用使用纸来实现变脸 , 一起动手折纸 , 让学生在上面画上自己想要的画面 , 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其中 , 最重要的是探 究 如 何 使 做 出 的 折 纸 脸 谱 能 够 “变 ”起来 , 这就 考 察 学 生 的 图 像 感 知 能 力 。 师 生 一 起 探讨 , 活跃课堂气氛 , 在欢乐中学习知识 , 提升学生的图像感知能力 。

  3. 采用小组化的教学模式

  为了培养小学生图像感知能力 , 教师可以设置小组化的教学模式 , 通过小组的合作学习 , 提高每位学生的学习效率 。教师根据教学目标 , 把具有相同特点的学生分组 , 精心构建发展学生图像感知能力的问题 , 让学生根据问题进行针对性探究 。让学生在欣赏维度下 , 根据自己对于知识的理解 , 在小组当中发表自己的看法 。在美术欣赏课中 , 为了培养学生的图像感知能力 , 教师应当设置学生熟悉的问题 , 以学生的认知经验为基础 , 以吸引学生的关注 。教师要在这个过程中充当引导者 , 积极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真实的观点和看法 , 并对学生的错误观点进行及时指导 。小组化教学可以让学生参与到课堂当中 ,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 建立和谐的课堂环境 , 提升学生接受知识的效率 , 实现对学生图像感知能力的培养 。在执教小学美术苏教版五年级下册 “我设计的图书封面 ”一课时 , 教师讲述书本的基本知识之后 , 展示优秀的各种图书封面 , 引导学生对优秀封面的共同特点进行分析 。教师组织学生划分成若干小组 , 进行小组讨论 , 说出封面所需要的必要元素 。在小组内 , 每个学生分别发表自己的意见 , 小组成员可相互补充 , 小组长总结每个人的发言 , 取其精华 , 去其糟粕 , 再由每个小组展示选择小组代表自己小组的成果 。小组化的教学模式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 让所有学生都参与课堂中 , 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去分享 , 可以让学生去了解其他学生的鉴赏结果和观念 , 在小组中发现自己的 不 足 ,实现学生的思想交流 , 锻炼学生的图像感知能力 。

  4. 设置多种评价体系

  培养小学生的图像感知能力 , 需要设置多种评价体系 。评价体系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 分 , 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非常重要 。在小学美术教 学中 , 应当注重学生对自己的评价 。教师应当明确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 , 应积极引导学生自我评价 , 在 评价的过程中 , 可以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程和方法进 行反思 , 使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和对知识点掌握的 差距 , 达到总结经验的目的 。 同时 , 教师也要多多 鼓励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 , 自我评价有时候是具有 局限性的 , 无法全面对自己进行评价 , 这时候学生 之间的评价就显得尤为重要 。个人评价和同伴评价 是互补的 , 最后还需由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 。教师 作为课堂的引导者 , 对于每个学生的课堂表现都有 清楚的认识 , 教师站在教导者的角度对每个学生的 课堂表现进行评价 , 最终形成完整的评价体系 。教 师评价的方面不应该仅围绕学生最后的图像感知成 果 —创作的作品上 , 而应该放在学生采用的图像 感知能力的方法上 。例如 , 在执教小学美术苏少版 四年级上册 “色的对比与和谐 ”一课时 , 教师采用课 件展示色相环 , 教授色相环上相邻的色彩为邻近色 的概念 , 让学生掌握这个知识点 , 给学生准备邻近 色块的模 型 , 让 学 生 锻 炼 掌 握 知 识 点 。 课 后 , 首 先 , 让学生自我评价 , 了解自我对于知识点的掌握 情况 , 发现自己还有哪些不足并分析原因 , 重新掌 握知识点 。其次 , 安排学生相互评价 , 根据学生课 堂表现情况和课堂模型的表现从不同的角度了解自 身的不足 。最后 , 再由教师总结评价 , 提升学生的 图像感知能力 , 推动学生欣赏能力的发展 。

  5. 在教学中设置手工制作的环节

  在小学美术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图像 感 知 能 力 , 需要在教学中设置手工制作环节 。学生在欣赏艺术 品之后 , 利用图像感知能力发现其中的美 , 学生可 以通过模仿艺术品 , 体会艺术品背后更加深层的含 义 , 同时促进学生图像感知能力的提高 。根据小学 生现阶段好动的特点 , 教师应当在小学美术课堂设 置手工制作环节 ,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 激发学生的 图像感知能力 , 将知识和艺术相结合 。小学美术因 其课程特点 , 需要多调动学生的动手能力 , 教师应 当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手工制作环节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手工制作 , 特别强调有技术的操作能力 , 大 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和手工意识 。手工制作既能 够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 也能提升学生的想 象 力 , 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手工制作可以帮助学生以艺术 的形式表达个人的情感和感受 。例如 , 在执教小学 美术苏少版三年级上册 “剪纸 ”一课时 , 教师在讲授 完课堂知识后 , 展 示 多 种 多 样 的 剪 纸 和 剪 纸 的 历 史 , 学生利用图像感知能力了解剪纸的艺术 。教师 为学生准备剪纸所需的各种颜色的纸张 、剪刀 , 教 授剪纸技巧 , 组织学生发挥想象力 , 动手做几幅剪 纸作品 , 再在课堂上展示 , 由学生和教师评价 。
\

  三 、结语

  美术是一 门开放性课程 , 需要提升学生的图像 感知能力 , 这对于学生以后的审美发展有极大的促 进作用 。基于欣赏维度视角 , 在小学美术课程活动 中 , 教师应从实际出发 , 通过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 能力 、采用合适的教学方式 、设置有关图像的问题、 采用小组化的教学模式 、设置多种评价体系 、在教 学中设置手工制作等环节提升学生良好的图像感知 意识 、审美感知能力 , 提升学生的美术综合素养 。

  参考文献

  [1] 李倩雯 . 图像文化背景下小学美术课堂的趣味性教学研 究[D] . 湘潭 : 湖南科技大学 , 2016.
  [2] 何苏政 . 核心素养视阈下的小学美术教学策略分析[J] . 考试周刊 , 2021(A0) : 139- 141.
  [3] 李丽明 . 欣赏维度下小学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图像感知能 力的策略[J] . 美术教育研究 , 2022(8) : 178- 179.
  [4] 肖贝尔 . 图像识读中线造型教学对乌鲁木齐市小学生美 术 创 造 力 的 培 养 研 究 [ D] . 乌 鲁 木 齐 : 新 疆 师 范 大 学 , 2021.
  [5] 尚嘉炫 . 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 “图像识读 ”素养的实践探 究[D] . 西安 : 陕西师范大学 , 202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69114.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