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关于小学体育学、练、赛、评一体化的思考论文

发布时间:2023-12-15 10:08:15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

  目前,小学体育教学仍存在重教轻学的情况,这导致体育课程缺乏衔接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提出“教会、勤练、常赛”理念,倡导建立科学、高效的体育教学模式,助力学生获得良好发展。基于此,本文依据个人教学实践,进行小学体育学、练、赛、评一体化教学研究,旨在建构出科学、高效的体育教学模式,弥补当前体育教学不足。

  [关键词]小学体育;学、练、赛、评一体化教学;教学模式

  传统的小学体育教学重教轻学,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机械地进行演练。这样下来学生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却难以熟练掌握体育运动技能。面对传统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明了新时期的体育教学改革方向。《意见》表明体育教学改革应当以“教会、勤练、常赛”为基本,建立“体育健康知识+体育基础技能+专项体育技能”的体育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参与体验学、练、赛活动,借此提升体育锻炼认知,掌握体育运动技能,提高专项体育技能水平,增强身体素质。基于此,本文对学、练、赛、评一体化教学展开探究思考。

  一、学、练、赛、评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界定

  学、练、赛、评一体化教学模式是集体育课堂教学、课外体育活动、课余体育竞赛和教学评价为一体的横向一致、纵向衔接的教学模式。该模式的构成要素有四个,即学、练、赛、评。

  (一)学

  “学”是指体育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进行互动的第一步。在“学”之前,教师要了解学生身心发展情况、体育发展情况等,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做好课堂教学准备,借此保证“学”能达到效率最大化。在“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紧扣其不了解或没有掌握的技术要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动作示范、技术指导,帮助学生了解、掌握体育动作要点和体育运动技能。简而言之,学生从不了解、没有掌握到了解和掌握的过程,正是“学”的过程。“学”的效果由教师的教学准备情况和学生的领悟能力来决定。

  (二)练

  “练”是学生和教师在互动的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练是学生消化“学”的知识和技能、增强学习效果的重要途径。在学生“学”后,教师要依据具体情况,使用不同方式组织训练活动,助推学生消化“学”的知识和技能,提高体育认知和技能水平,同时发展多样能力和塑造良好品质,最终达到教学目标。

  (三)赛

  “赛”是以学生的“学”“练”为基础而开展的实战活动。“赛”包括单人比赛、双人比赛、团队竞赛。在“赛”的过程中,学生要依据具体情况,灵活应用“学”“练”所得,由此增强“学”“练”效果。同时,“赛”可以很好地检验学生的“学”“练”情况,教师可以据此改进和完善“学”“练”活动,助推学生获得进一步发展。

  (四)评

  “评”是归纳、总结学生“学”“练”“赛”情况的活动。一般情况下,“评”是在学生完成某一阶段的学习活动或学期中、学期末进行的活动。“评”的主体有教师、学生。“评”的方式有教师评价、学生自评、生生互评等。有效的“评”可以使教师和学生获得多方评价结果,切实了解“学”“练”“赛”情况,从而完善教学方案,推动体育教学发展。

  由此可见,有效实践学、练、赛、评一体化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掌握体育学习的主动权,体验多样的体育活动,实现知识、能力、行为、健康等方面的发展。同时,可以弥补传统体育教学的不足,增强体育教学效果。

关于小学体育学、练、赛、评一体化的思考论文

  二、学、练、赛、评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践

  (一)设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学、练、赛、评一体化教学的导向。教师要以生为本,以“健康第一”和“体育核心素养”为指导思想,兼顾学生全面发展,紧扣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设置教学目标,指明学、练、赛、评一体化教学方向。

  具体地,在实施学、练、赛、评一体化教学时,教师可以设置如此教学目标(见表1):

关于小学体育学、练、赛、评一体化的思考论文

  在如此教学目标的指引下,教师将结合体育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练赛活动,并融入多样的教学评价,借此实现以评促教,达成预期目标,增强学、练、赛、评一体化教学效果。

  (二)整合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学、练、赛、评一体化教学的基础。小学是个体形成运动技能、发展体能的关键阶段,也是学生建立良好思想认知、塑造良好精神品质的黄金阶段。教师要基于学生的发展特点,依据教学目标,整合相关内容,助推学、练、赛、评一体化教学发展。

  纵观上文,学、练、赛、评一体化教学目标包含运功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这三个维度。教师可以以这三个维度为着眼点,设定相应的教学内容,即体育与健康知识、基础运动能力、专项运动技能。体育与健康知识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也是学生践行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支撑。体育与健康知识主要包括:保健知识、常见疾病的预防知识、食品安全、健康饮食等。基础运动能力涵盖基本运动技能、体能。内容有:走、跑、跳、投、爬等;速度、耐力、协调性、灵敏度等。专项运动技能包括球类运动、田径运动、体操运动、水上或冰雪类运动、中华传统体育类运动、新兴体育类运动等。

  如此丰富的教学内容,便于教师将育体、育心、育智融合为一体,切实发挥体育课堂教学、课外体育活动、课余体育竞赛和教学评价的联动作用,促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增强体育教学效果。

  (三)思考教学组织形式

  1.体育课堂教学


  体育课堂教学的重点是“教会”。“教会”是理解、掌握和运用层层递进的过程。首先,要引导学生理解体育项目动作技术。其次,融入多样的教学形式,如游戏教学、组内或组际竞赛等,助力学生掌握动作技术。最后,组织一些简单的竞赛活动,引导学生运用动作技术。在体验竞赛活动时,学生可以掌握技战术方法、竞赛规则、健康知识等。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依据学生的活动表现,及时实施多元评价,了解具体情况,及时做出教学调整,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例如,在“篮球:单手肩上投篮”这节课上,教师可以先示范动作要领。在示范前,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1)老师是怎样将篮球投进篮筐的?(2)在投篮时,教师的双脚是怎样动作的?教师的膝关节是如何动作的?教师的双手是怎样动作的?在一系列问题的推动下,学生会对教师动作边观察边思考,发现、归纳动作要点。教师在示范动作后,可以组织小组交流活动。在小组中,学生会迁移自身认知,轮流描述单手肩上投篮动作。在小组合作交流中学生碰撞出思维火花,弥补自身认知不足,建构统一认知。之后,教师可以随机选择学生,鼓励其描述、演示单手肩上投篮动作。教师和其他学生认真观看,明确指出正确动作和错误动作,教师围绕错误动作进行点拨,亲身示范让学生改进和完善。如此,学生便可以理解单手肩上投篮动作要点。

  立足学生课堂学习的表现,教师可以组织多样的练习活动,如徒手练习活动。在活动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用食指和中指拨球,并且巡视课堂上学生的练习情况,一一点拨。还有定点投篮练习,在组织活动时,教师依据学生分层情况,建立异质小组。小组中的每个成员站在2分弧线点上进行单手肩上投篮。投中后,移动到下一个点继续投篮。通过此练习活动,学生能够迁移已有认知,尽量做出正确动作,不仅增强了掌握程度,还锻炼了上、下肢体协调能力。在此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动作进行观察,并及时点拨。

  练习结束后,教师可以组织小组竞赛活动。具体来讲,教师让每个小组组长抽签,决定对抗组。接着,两个小组的全体成员都站在三米标准线处进行投篮,每组每人有一次机会,教师统计各组投中数,并且投中数最多的一组为获胜方,得到奖励。在竞赛的过程中,学生受到竞争意识的驱动,联想、运用学、练所得。在此过程中,教师发现每个学生的良好表现,及时赞赏。

  学生在课堂上体验了系列活动,从理解到掌握再到运用,做到了学、练、赛的紧密结合,由此建立良好的体育认知体系,锻炼了体育技能。在教师的及时评价下,学生明确了改进提高的方向,实现了上文的教学目标。

  2.课外体育活动

  课外体育活动是贯彻、落实“勤练”的重要环节,是体育知识教学的拓展与延伸。学生达到一定的运动量后,才会实现质的飞跃,真正地掌握运动技巧。课外体育活动是学生从量变到质变的支撑。教师要依据学生的体育课堂学习情况,把握大课间、体育课后辅导等契机,组织多样的课外体育活动,助力学生发展。

  例如,在开展足球大课间活动时,学生先伴随着《运动员进行曲》做足球操。接着独立完成球感基本练习:原地投球练习——原地胯下脚侧拨球练习(变换方向)——原地踩球练习和原地双脚轮换踩球练习(各五次)——双脚左右互换拉球练习(十次)——行进间踩球拉球练习(十次)。最后学生体验分组技能练习活动。在活动中,小组中的每两人进行行进间有节奏侧脚踢球练习——足弓传接球练习——行进间脚侧运球练习——运球过杆练习。

  学生不断地体验多样的足球练习活动,巩固课堂学习内容,提升足球技能水平,自然而然地锻炼了体能,享受了足球练习乐趣,树立了良好的体育锻炼态度。

  3.课余体育竞赛

  课余体育竞赛是“常赛”的具体表现,是学生综合运用学、练成果的重要途径。学生通过体验课余体育竞赛,可以强化体育锻炼认知,巩固、提升体育技能,树立良好的体育锻炼意识。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竞赛表现,了解体育教学情况,进而调整教学方案,助推体育教学有效发展。因此,在学生参与体验课堂教学、课外体育活动后,教师要组织课余体育竞赛。

  例如,教师可以利用每周五下午的时间,依据课堂教学内容和课外体育活动内容,组织相关的教学比赛、基础技能比赛、趣味体能比赛。在学生参与比赛时,教师认真观察,了解清楚他们的体育技能、体能等发展情况,据此设计体育教学方案,有效地开展下一周的体育教学活动。学生通过体验多样的竞赛活动,可以激发他们的体育锻炼欲望,自觉地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体育锻炼,不断地提高自身发展水平。

  4.体育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贯穿体育课堂教学、课外体育活动和课余体育竞赛,具有过程性、即时性、总结性。学生的体育运动表现是教师实施体育教学评价的依据。体育教学目标是教师实施体育教学评价的落脚点。在实施体育教学评价时,教师要将教学目标转化为评价内容,选用适宜的评价方式,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由此评定等级。教师再结合教学目标和学生等级,发现二者之间的差距,给予学生指导,促使学生获得进一步发展,实现预期目标。

  例如,在“篮球:单手肩上投篮”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先后组织了学习活动、练习活动和竞赛活动。在活动中,教师围绕学生的具体表现,运用即时评价,指明学生的良好表现,尤其针对不规范的动作表现进行指导。在即时评价的作用下,学生扬长补短,强化体育认知,锻炼体育技能,提高体能水平,实现教学目标。

  总而言之,有效的学、练、赛、评一体化教学,可以紧密结合体育课堂教学、课外体育活动、课余体育竞赛和教学评价,助力学生获得良好发展,增强体育教学效果。所以,体育教师要将学、练、赛、评一体化教学模式作为教学工具,以学生为本,确定不同维度的教学目标,明确多样的体育教学内容,把握日常教学时机,应用适宜的策略开展体育课堂教学、课外体育活动、课余体育竞赛、教学评价,引导学生体验多样活动,让学、练、赛、评一体化的教学价值真正体现出来。

  参考文献:

  [1]林艳.基于“学、练、赛、评”一体化课堂教学的思考[J].试题与研究,2023(5):185-187.

  [2]李玲莉.小学体育“学、练、赛、评”一体化教学策略分析[J].求知导刊,2022(26):113-115.

  [3]王洪亮.基于“学、练、赛、评”小学足球课堂教学策略——以水平二(三年级)足球脚背正面运球为例[J].校园足球,2022(9):62-65.

  [4]徐峰.以弯道跑为例谈小学体育“学练赛”的有机统一[J].基础教育研究,2022(17):67-69.

  [5]惠志东.“学、练、赛、评”落实“教会、勤练、常赛”四策略[J].中国学校体育,2022(6):50-5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69070.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