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 0~6 岁这一年龄段是培养幼儿学习能力的关键时期,因此,在幼小衔接阶段培养幼儿的学习能力是幼儿 教师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对此,文章以幼小衔接作为研究背景,以大班幼儿为研究对象,围绕幼儿学习能力的培养,从强化认知、能力分层、分层培养三个维度展开分析,旨在探索一套具备可操作性的幼儿学习能力培养策 略,以此提升大班幼儿的学习能力。
关键词: 幼小衔接,大班幼儿,学习能力
结合以往的幼儿园教育实践经验,社交能力、自我管理能力以及学习能力是大班幼儿幼小衔接阶段的教育重点,其中, 学习能力主要指向了大班幼儿未来在小学阶段的校内学习,而社交能力与自我管理能力主要指向了大班幼儿未来在小学阶段的校内生活。相较于学前教育,小学学段的学习科目增多,学习任务加重,所以拥有良好的学习能力是帮助幼儿顺利进入小学阶段的关键。在研究的过程中,为提升研究内容的针对性与可操作性,本文将“学习能力”进行了细分,并结合具体的教育实施案例逐一论述大班幼儿学习能力的培养办法。相较于以往的理论研究,基于学习能力细分的理论研究能够拓展幼儿学习能力培养的范围,为幼儿教师提供更明确的学习能力培养方向。
一、更新观念,强化认知
在幼小衔接阶段,幼儿教师若想有效培养幼儿的学习能力,则需要更新育儿观念,强化对幼儿学习能力重要性的认知。笔者认为,幼儿教师应明确幼小衔接阶段大班幼儿教育的重点并不在于向幼儿传递与小学阶段教学内容相关的知识与信息, 使幼儿“过早”地接触“超认知负荷”的知识,而是在于帮助幼儿养成能够快速获得小学阶段相关知识的“学习能力”。在“去小学化”的学前教育大环境下,幼儿教师亟须摆正自身观念,反思幼小衔接阶段的育儿重点。仔细剖析不难发现,传递知识近似于“授人以鱼”,而培养能力则近似于“授人以渔”,将“鱼”与“渔”做对比,不难发现, 培养能力是促使幼儿在未来获得更多知识的关键。
二、统筹规划,能力分层
结合以往的幼儿园教育实践可知,很多幼儿教师 虽然在幼小衔接阶段对大班幼儿学习能力的培养予以 高度的重视,且能够在日常的科学、艺术、健康等领 域教学之中将培养幼儿的学习能力作为育儿目标,但 并未针对“学习能力”这一关键点进行系统规划。部 分幼儿教师侧重于幼儿的听课注意力与信息记忆力培 养,部分幼儿教师侧重于对幼儿阅读能力、想象能力 的培养,极少有教师将学习能力细化分层。这一现状 致使大班幼儿学习能力的培养较为片面,不具备完整 性 [1]。对此, 笔者建议幼儿教师要仔细分析“学习能力” 所涵盖的具体内容,再开展相应的育儿活动,由此才 能够提升幼儿学习能力培养的完整性和有效性。本文 结合小学阶段学生学习需求尝试性对幼小衔接阶段幼 儿学习能力做出了细分,将幼儿的学习能力细分为六 项(如图 1)。
三、优化手段,分层培养
(一)观察力的培养
观察力主要是指主体在观察事物的过程中通过视觉、听觉、味觉、感觉等, 进而产生认知事物的能力。 对于即将步入小学阶段的大班幼儿而言,敏锐的观察 力能够使幼儿快速获得知识与信息,掌握更多的知识 与能力。但大班幼儿的耐心有限,如果幼儿教师为幼 儿呈现一朵花盛开的整个过程,幼儿很难认真展开观 察。所以在选择观察目标的过程中,幼儿教师需降低 难度,从幼儿实际生活的角度去考量,从幼儿形象认 知的特点上去甄选。
例如,幼儿教师可以选择幼儿日常生活中常接触 到的积木。一般情况下,积木的颜色各异。为了培养 幼儿的观察能力,幼儿教师可以将不同颜色的积木放 在活动区域的桌子上,而后打乱积木的摆放位置,并 组织班内幼儿开展“积木连连看”游戏,要求幼儿将 同一颜色的积木堆放,直至桌子上没有单独的积木。 在该游戏过程中,幼儿需要利用自己的视觉去“形象 认知”积木的颜色,幼儿堆放同一颜色积木的过程即 是培养观察力的过程。
(二)注意力的培养
注意力主要是指主体心理活动持续指向和集中于 某种事物的能力,持续指向与持续集中的时间是判定 主体注意力高低的关键。较强的注意力是保证幼儿在 步入小学阶段高效获得各学科知识的关键,但大班幼 儿很难做到专心投入一件事情,究其本质,在于大班 幼儿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对此,在幼小衔接阶段培 养大班幼儿的注意力,需要从制订目标入手。
例如,幼儿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开展“听口令做动 作”的游戏,要求幼儿能够在听到口令后迅速做出相 应的动作,口令的内容可以设置为:蹲下、站起、举 右手、举左手、左右摸鼻子、右手摸右眼、右手捏右 耳、左手摸右耳等。关于口令的下达,幼儿教师可以 作为口令的下达者,也可以利用教室内的多媒体设备 为幼儿呈现机器人的图片, 将口令录制成口令音频, 而 后与班内幼儿共同“听口令做动作”。在该游戏中,幼 儿若想正确地做出相应的动作,需要一直专注地听 口令,那么幼儿专注听口令的过程即是培养注意力的 过程。
幼儿教师若想强化幼儿的注意力,还可以将班内 幼儿平均划分为若干小组,赋予该游戏一定的竞赛性 质,将正确做出相应动作的次数作为评价各组幼儿获 分的规则,由此培养幼儿的注意力。
(三)记忆力的培养
记忆力主要是指主体通过视觉、听觉等信息通过 关注客观事物后在大脑中留存一定的印记。学前教育阶段幼儿留存印记的方式主要以“经验认知”为主, 所 以在培养幼儿记忆力的过程中,幼儿教师需要将幼儿 置身于特定的经验情境,帮助幼儿从行为记忆逐渐过 渡至概念记忆 [2]。
例如, 幼儿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开展“还原图片”游 戏。幼儿教师准备一次性纸杯、不同颜色的马克笔以 及空白纸张。首先,幼儿教师向幼儿呈现图片(如图 2),要求幼儿认真观察图片中的图案,时间为 30 秒。 然后,幼儿结合自己对图片的记忆,将手中不同颜色 的马克笔按照原图片的摆放规则还原,如图 3 所示。
在该游戏中,幼儿观察图片的环节是幼儿对图片 内容的记忆,而幼儿还原图片的过程则是幼儿对大脑 中留存印记的检索。幼儿教师若想强化幼儿记忆力的 培养,则可以调节记忆的时间或增加不同颜色马克笔 的数量,如将记忆的时间缩短至 10 秒,在短暂的时间 内幼儿需要控制自己的大脑记忆,迅速留存关于该图 片的印记。教师还可以增加红色、橘黄色马克笔,提 升图案的复杂度等。
(四)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逻辑思维能力主要是指主体对事物的观察与比 较、概括与推理的能力。对于大班幼儿而言,拥有良 好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够使幼儿在未来的小学阶段数学 学科学习中游刃有余。在幼小衔接阶段,幼儿教师可 以组织幼儿开展以下两个活动,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 能力。
其一,开展“找不同”活动,幼儿教师利用多媒 体设备向幼儿呈现两幅存在不同之处的图片,并要求 幼儿观察和比较两幅图,找出两幅图片的不同之处。
其二,开展“对应游戏”。游戏①,首先,幼儿教 师在多媒体大屏幕上呈现诸多方格,并在方格中绘制 小猫图样的简笔画与小鱼图样的简笔画,提问班内幼 儿:“小猫爱吃什么?”其次,幼儿教师向幼儿讲述游 戏规则,要求幼儿能够在不交叉的情况下以画线的方 式为三个小猫指明吃鱼的路线。最后,幼儿教师鼓励 幼儿在本子上做演示,正确的画线如图 4 所示。在该 游戏中, 幼儿所画出的路线是幼儿逻辑思维的呈现, 若 幼儿能够画出正确的线,那么说明幼儿的逻辑思维能 力良好。
游戏②,首先幼儿教师准备6个不同颜色的瓶盖,并 在白纸上画圆,如图 5 所示。其次,要求幼儿结合不 同颜色瓶盖所对应的数字,帮助旅行中的瓶盖找到自 己的家。最后,幼儿教师结合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变 换不同颜色瓶盖的摆放位置,如此反复,使幼儿的逻 辑思维能力得到培养。在该游戏中,幼儿帮助旅行中 的瓶盖寻找家的过程就是幼儿逻辑思维运行的过程[3]。
(五)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幼儿教师在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过程中应从 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表达两个维度入手,但学前教育 阶段的幼儿认字数量有限,所以,笔者认为幼小衔接 阶段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应侧重于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例如, 幼儿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开展“你说我猜”的 游戏,首先,幼儿教师将班内幼儿两两分组,并结合 幼儿的实际生活选取幼儿较为熟悉的水果、动物、文 具等图片。其次, 幼儿教师向班内幼儿讲述游戏规则, 要 求幼儿结合多媒体大屏幕上所呈现的图片,在不说出 图片名词的基础上,利用自己的语言向同伴描述某一 事物的特征,由同伴结合语言描述猜测图片内容。如 幼儿 A 向幼儿 B 描述苹果, 如“红红的”“圆圆的”“树 上结的”等,由幼儿 B 猜测。然后,幼儿 A 与幼儿 B 交替做口头语言描述。每组幼儿描述 4 张图片,每名 幼儿描述 2 张图片。最后,幼儿教师在各组幼儿开展 游戏的过程中为各组幼儿计数,猜测正确次数最多的 小组视为胜利。值得注意的是,幼儿教师应注意该游 戏开展时间的充足性,保证班内每名幼儿均能拥有口 语表达的机会。
(六)阅读能力的培养
阅读能力是大班幼儿未来在小学阶段语文学科学 习中的一项关键能力,但大班幼儿识字量不大,这一 因素局限了幼儿阅读能力的培养。笔者认为,即便幼 儿有识字量的局限,幼儿教师也可以对幼儿的阅读能 力进行培养。其一,训练幼儿的视觉追踪能力,幼儿 教师可以开展“笑脸吃豆豆”游戏,为班内每名幼儿
发放笑脸吃豆豆图纸,要求幼儿用线将蓝色圆圈连起 来越过红色三角形,并保证连线不中断。连线演示如 图 6 所示。该游戏能够预防幼儿在步入小学阶段后阅 读出现跳行、漏字的问题,侧重于培养幼儿由左至右 的平滑追视能力,为幼儿未来小学阶段的语文阅读奠 定良好的“追视”基础 [4]。其二,训练幼儿的视觉关 注广度,幼儿教师可以利用“舒尔特”游戏提升幼儿 的阅读速度,要求幼儿按照由小到大的顺序将图片中 的数字快速地指读出来, 指读图片示意图如图 7 所示。 由此为幼儿在小学阶段阅读中“一目多行”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幼小衔接阶段培养幼儿的学习能力 至关重要,教师要对“学习能力”做出系统的规划。 幼儿教师在培养幼儿学习能力的过程中还需重视各分 支能力的合并培养,尽可能借助一个游戏、一个情境 培养多个分支能力,为幼儿小学阶段的学习奠定良好 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施文婷.幼小衔接背景下大班幼儿学习品质的培 养[J].学园,2022(29):87-89.
[2] 巢新宇.幼小衔接背景下大班幼儿学习品质培养策 略初探[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22(4):218-220.
[3] 李春霞.幼小衔接中,大班幼儿学习品质的培养策 略[J].河南教育(基教版),2022(Z1):154-155.
[4] 贾宇,黄玉蓉.幼小衔接背景下大班幼儿生活能力的 培养[J].家教世界,2022(21):42-43.
作者 简介: 刘 晓灵(1991.11-), 女, 福建福州 人,任教于福建省平潭综合实验区海峡儿童学园,二 级教师,本科学历,2018 年获福建省中小学教师信息 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作(第二批)省级优质应用成果奖。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688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