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利用城市公共场馆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论文

发布时间:2023-11-18 10:57:25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

  综合实践活动课在常态化实施过程中遇到了一些现实的困境:专业教师严重不足;活动场地十分局限,主要仍以班级授课制的形式进行;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比较单一;课程资源有一定的局限性。城市公共场馆因有着丰富的科学性、人文性、思想性等内涵,同时又有专业人员的指导、解说,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重要补充和延伸,同时还可以拓展学生的发展空间,使综合实践活动无论是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都更加丰富,不仅有广度更有深度。学生通过亲历场馆活动获得有积极意义的价值体验和作为社会公民的责任担当。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困境;城市场馆;拓展与利用

  2017年,教育部正式印发了《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以下简称《指导纲要》)的通知,为全面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形成了明确的方向指引和行动指南,能有效地指导中小学广泛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突破了传统学科的相对独立性,涉及各个学科,涵盖社会生活、人文、科学的方方面面,体现“综合”这一特质;以学生的“实践”和“活动”作为主要的学习方式,注重让学生在自主、合作的氛围中成为经验的探索者。正如爱因斯坦说的:“每个人在内心深处都渴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价值正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成为“发现者”的平台,体验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成就感。然而,目前综合实践课程开展效果并不尽如人意,本文分析了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展中存在的困境,提出并分析了充分运用城市场馆的可行性,并对如何利用城市公共场馆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一、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展过程中存在的困境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常态化实施过程中,遇到了一些现实的困境。主要存在师资与专业培训不足、教学空间和课程内容受局限和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较为单一的问题。

  (一)师资与专业培训不足

  教师是开展教育教学的第一资源,但目前的综合实践活动学科存在着师资不足和教师专业培训开展不足的情况,这也是严重制约该课程有效开展的因素。据2019年发表的《成都市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现状调研报告》(史玉、肖慧)显示,所有参与调研学校中,有1名及以上专任教师的仅占15.47%,还有不少学校没有开设这门课程。此外,该调查对综合实践学科教师培训的调查数据显示,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上,有64.11%的教师希望在新的教学方式、方法上获得指导;有17.8%希望在对课程纲要的理解上获得指导;还有18.09%希望在对学生的评价上获得指导,可见教师们对培训的需求明显。综合实践学科的课程特点决定了它对任课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比较高,而目前专业的培训还未普及,教师的专业化成长的外部支持还需进一步提升。

  (二)教学空间和课程内容受局限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场地较为局限。根据2019年发表的《浙江省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现状的调研与分析》(江雯慧)结果显示,综合实践活动课与大多数课程一样主要仍然以班级授课制的形式进行,且多在学校的教室和活动场馆中进行。同时,教学空间局限化,课程内容较为孤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习局限在综合实践学校,这也导致课时较短,学生在综合实践学校的学习只能浅尝辄止。课程内容与学科联系不强,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利用。

利用城市公共场馆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论文

  (三)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较为单一

  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涉及的知识面广、信息量大,开展研究往往需要大量的信息支持。互联网作为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虽然快捷,但存在一些问题。首先,网络信息因为缺少多种感官的参与,体验感不足,且缺少互动性。其次,网络信息良莠不齐,学生尤其是小学生的认知有限,辨别能力尚不足,很容易受互联网中不良信息的影响。再次,互联网信息往往呈现碎片化、娱乐化和浅显化的特点,不利于学生深入思考。最后,出于保护学生视力的考虑,尽量避免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因此获取综合实践信息的途径亟须拓展。

  二、利用城市公共场馆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可行性分析

  基于以上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面临的困境,笔者通过调查与走访,同时结合对相关文献的研究,发现城市公共场馆能为突破这些困境提供一些支持。城市公共场馆主要包括城市规划展览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纪念馆、科技馆和体育馆等。这些公共场馆各具主题,特色鲜明、内涵广博,可以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重要补充。

  (一)城市规划展览馆

  现代化的城市规划展览馆通过先进的科技手段、生动有趣的表现形式详尽介绍城市的发展史和历史文化底蕴,展示当代城市规划建设的全景风貌和规划城市发展的灿烂明天。学生在此可以通过大量的图片、文字、实物等史料以及数字影片和各种模型,探索自己所生活的城市的起源和变迁,同时可以探究影响城市发展的因素,并且可以大胆设想自己成为设计师,参与设计城市未来的宏伟蓝图。看到不同时期城市的格局和风貌,可以尝试探究当时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诸多方面,形成多元化的项目式学习。

  (二)公共图书馆

  公共图书馆的作用和意义是保存文化遗产、开发信息资源、开展社会教育。图书馆通过对文献信息资源进行加工整理、科学分析、综合指引,形成有秩序、有规律、源源不断的信息流,便于学生更好地查找和利用它们。且图书馆的馆藏都是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文化典籍,不仅富有思想性、科学性,还具有思想政治教育作用,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三)博物馆

  博物馆是征集、典藏、陈列和研究代表自然与人类文化遗产的实物的场所,对馆藏物品分类管理,为公众提供知识、教育和审美的机构或处所。博物馆大致分为以下四大类:历史类馆、艺术类馆、科学与技术类馆、综合类馆。博物馆融汇了大量历史的、地理的、自然的、科学的、人文的资料,可谓是包罗万象的资源包。学生可以通过博物馆的展品和收藏的文物、标本积累历史和科学文化知识并开展项目研究。任课教师和文化馆管理员在此通力合作,任课教师作为活动的策划者、组织者、启迪者和推动者。文化馆的工作人员则发挥资源的提供者、专业的指导者的作用。这样,借助场馆的人力资源补齐了任课教师专业度不足的短板。

  (四)纪念馆

  纪念馆是为纪念有卓越贡献的人或重大历史事件而建立的纪念地。红色纪念馆是我国特有的纪念馆类型,其旨在传承革命文化、弘扬革命精神,讲述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力量源泉,是青少年红色教育的“立体百科全书”。在此学生可以通过图片展板、实物展示、场景等形式,在声、光、电、图、实物等多方面的感官体验中更加立体、直观地了解革命历史的真实性。教师应联合纪念馆的讲解员充分挖掘、开发、梳理和发挥其独特的文化认知与教育功能,有效整合教育资源,以互动的形式调动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参与、体验中建立为生长在新中国而感到骄傲和自豪的价值体认,更加明确自己肩负的责任担当,增强历史使命感、社会责任感、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

  (五)科技馆

  科学技术馆(简称“科技馆”)是以展览教育为主要功能的公益性科普教育机构。科技馆主要通过常设和短期展览,以参与、体验、互动性的展品及辅助性展示为手段,以激发科学兴趣、启迪科学观念为目的,对公众进行科普教育,也可举办其他科普教育、科技传播和科学文化交流活动。在科技馆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展览,以参与、体验、互动的方式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学生还可以通过沉浸式地参与科技传播和科学文化交流活动,在真实的情境中体验担任科普宣传者的社会角色。

  三、利用城市公共场馆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步骤

  为了充分利用公共场馆资源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笔者带领学生走出学校,走进社会,给学生的实践活动创造更广阔的平台。下面以“探访南平市体育中心”为例,简要论述利用城市公共场馆组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步骤。

  (一)准备阶段

  1.了解课题背景

  随着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日益增长的对健康生活的向往,几乎每座城市都有了自己的体育场馆。2022年12月,南平市承办了主题为“青春省运、山水武夷”的福建省第十七届运动会。主会场体育中心坐落于南平市建阳区西区生态城。那么,体育中心是怎样建成的?运用了哪些高科技元素给体育赛事提供了支持?省运会期间,如何解决人流和车流同城市交通之间的矛盾?体育中心的建成和使用将产生哪些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后省运会时代体育场馆的开放、使用和管理情况如何?带着这些问题进行课题研究。

利用城市公共场馆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论文

  2.确定研究主题

  指导教师带领学生代表到实地考察、研究讨论,确定活动主题为“探访南平市体育中心”,并将本课题分为五个子课题,组织学生分为五个小组分别开展活动。①调查体育中心的建成历程。通过实地参观、访问工作人员、收集资料,了解体育中心的选址、设计、建设等历程。②调查了解体育馆的智能化情况。通过实地考察、访问工作人员、现场体验等方式了解高科技对体育赛事起到的支持作用,了解科技与体育的关系。③省运会开展过程中如何解决城市交通矛盾。通过实地考察、访问交管部门、参与交通疏导志愿者活动了解如何解决人流和车流同城市交通之间的矛盾。④研究体育中心的建成和使用对建阳产生哪些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通过查阅资料、实地考察和访问民众、采访有关人员调查了解体育中心对建阳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对比研究二者的关系。⑤探究后省运会时代体育中心的开放、使用和管理情况。通过实地考察和访问民众,跟踪了解省运会后体育场馆、设施的开放、使用和管理情况,并尝试提出合理化建议。3.明确活动目的

  ①根据各子课题了解以下内容:大型体育中心的建成历程、科技与体育的关系,如何解决大型体育赛事同城市交通之间的矛盾,体育中心对地方产生了哪些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体育场馆的常态化使用和管理情况。②学习探究方法,培养探究能力。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和分析资料的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③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体育、关注科技的意识。

  4.提出研究方法

  实地考察、调查走访、实践体验、查阅资料、对比分析、归纳总结等。

  5.拟订活动计划,形成活动方案

  分小组讨论,教师分别指导制订活动计划和活动方案,包括研究背景、内容、目的、要求、时间、参加人数等,做到有的放矢。

  (二)实施研究阶段

  在教师带领下来到南平市体育中心进行实地参观考察、记录拍摄、现场体验、走访相关人员、收集相关资料。

  (三)总结阶段

  返校后整理和完善资料、分析材料、得出结论、形成报告、制作PPT。

  (四)成果展示阶段

  各小组以PPT的形式在全班进行展示汇报,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四个部分。①活动准备:如何组织小组成员、明确分工、拟定研究方法、制订活动计划和方案、预备器材、收集相关资料。②实地考察:以照片、图片、视频、录音、解说等方式展示小组活动过程。③整理分析:课题总结,阐述本研究小组观点,解决活动前提出的问题,提出合理建议。④感悟与反思。

  在“探访南平市体育中心”主题综合实践活动中,通过充分的准备、严密的组织实施、缜密的总结与成果展示四个阶段,在教师的引导下调动学生的手、眼、脑,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多的空间和机会。在此过程中提升了学生的参与度,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扩大了活动的范围,在实践中理解知识、运用知识,提升了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城市公共场馆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重要补充,因其丰富的科学性、人文性和思想性内涵,拓展了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广度和深度,无论是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都更加丰富。同时,又有解说员、管理员的专业指导、讲解,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学校师资的不足。学生在项目中进行跨学科的融合学习,在亲历与参与的过程中,理解、运用知识,获得有积极意义的价值体验,形成和发展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江雯慧.浙江省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现状的调研与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9(31):43-44.

  [2]史玉,肖慧.成都市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现状调研报告[J].教育科学论坛,2019(8):66-70.

  [3]潘洪建,杨金珍,蒋武超.螺旋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22,42(4):4-10.

  [4]沙国禅.如何开发、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隐性课程功能[J].人民教育,2019(22):62-6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67353.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