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文本的多角度阐释论文

发布时间:2023-11-16 16:08:44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当紧紧抓住小学生记忆力强、想象力丰富的特点,引导他们从多个角度对文本内容进行思考、分析、揣摩,在深入剖析文字语言的基础上,挖掘文本当中所蕴含的情感要素,并通过对核心主题的比较来厘清文本情节脉络,进而为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打下坚实基础。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文本;多角度阐释;教学方法

  阅读能力是学好语文这门课程需要具备的一种基本素养,尤其对小学生来说,小学是他们锻炼和培养阅读能力的关键阶段。过去,在对语文阅读文本进行阅读与分析时,学生多“死读、死记”,不仅影响学生阅读体验,也使他们失去学习兴趣。语文教师应当与学生共同协作,从文本的语言文字运用、作者表达的情感、核心主题思想等多个角度进行阐释,提炼文本中所蕴含的文化底蕴,进而使学生将文本内容读懂、读精、读透。

  一、从文本的语言文字运用角度剖析语言文字,提炼文本主线

  小学语文教学的阅读文本,多出自名人名家之手,或者节选自一些文学著作,语言文字不仅经过千百次推敲,而且都凝结了创作者的智慧结晶。基于这一特点,在阅读过程中,学生需要将关注焦点集中在一些精彩的语言文字上,并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斟酌、剖析、理解和研读,提炼出整篇文本的创作主线。需要注意的是,学生应当联系上下文,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或者能够体现该段落中心思想的文字,切忌选取一些过于华丽的辞藻。另外,有的学生为了节省时间,未经过精读与细读,便随意选择了一句话作为剖析对象,这显然不能帮助学生真正地理解文本内容。

\

  以《妈妈的账单》为例,其以小男孩彼得与妈妈的账单为主线,诠释了母爱的无私、无价与伟大。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应当跟随阅读进度,将每一个段落中的一些重点文字标注出来,将这些文字整理到一起,并进行深度剖析。如小彼得在向妈妈索要劳动报酬时,意外发现了餐盘旁边的一份妈妈写给自己的账单,账单内容如下:彼得欠她的母亲如下款项:为在她家里过的十年幸福生活0芬尼,为他十年中的吃喝0芬尼,为在他生病时的护理0芬尼……共计0芬尼。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10年来,妈妈对彼得无私的关怀、无私的付出、无私的爱并没有变成具体的款项,合计费用为0芬尼。彼得看到的这份账单与自己写给妈妈的账单形成了鲜明对比,他仅仅是帮助家里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却要向妈妈索取60芬尼的辛苦费,而妈妈默默无闻地为彼得付出了10年,却没有任何辛苦费。这时,彼得从内心深处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于是,这才有了接下来羞愧万分与小心翼翼揣起账单的举动。因此,妈妈写给彼得的账单内容不仅是该段落重点,也是整篇文本亮点,学生在分析和理解这份账单时,能够体会到妈妈的良苦用心,也能够提炼出“母爱伟大”这一中心思想。

  通过这种方法,学生分析阅读文本的角度也从文本表象逐步过渡到文字本质,特别在提炼中心思想的过程中,学生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语言文字有着重要作用,透过这些文字的表层思想,能挖掘出蕴含在文字中的深层含义。当学生捅破了这层窗户纸以后,窗户另一面的美好风景将映入眼帘。因此,在课堂上,学生应当摒弃传统的文本阅读方法,在精读与细读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领悟能力、理解能力、分析判断能力,查找出文本当中的一些重点文字。教师给学生预留5~10分钟的自主思考、自主分析、自主学习时间,让学生归纳和概括这些重点文字的同时,能够从中提炼出该段落或者该文本的中心思想。一旦确立了中心思想,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将更加深刻,文本学习和理解也将变得更加轻松。

  二、从作者表达的情感角度挖掘文本情感要素,体味作者的心声

  作者在创作过程中,常常将自己的真情实感渗透到字里行间,这些情感要素主要包括忧伤、悲愤、欢喜、惆怅、沮丧等。小学生受阅读视野限制,很难从文本中体会到作者当时的心境,也无法走入作者的内心世界,以至于在整个阅读过程中会认为文本枯燥乏味,其所收获的阅读体验也会局限于文本当中的某一个人物、某一个故事或者某一处风景。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进一步拓宽学生阅读视野,引导学生将文本中的情感要素提炼出来,并通过对这些文字的分析和解读,深刻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真实心声。在运用这种方法时,学生应紧紧抓住以下几个关键要素:第一,文本的创作背景,不同的年代、不同的社会背景、不同国度的作家,所创作出来的文学作品,无论在情感表达方面,还是在叙事说理方面,都存在明显差异。因此,学生在挖掘文本情感要素之前,应当明确阅读文本是在怎样的一种时代背景下创作出来的。这样一来,学生提炼出来的情感才更加真实。第二,文本的体裁类型,小学语文教材中选取的文本大多为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和抒情散文,学生在感受作者的创作情怀时,需要事先了解这篇文本属于哪一种文学体裁。记叙文:在提炼情感要素时,应当考虑文本

  当中出现的主要人物的心理特征、行为特征、语言特征;说明文:应当考虑被说明对象所体现出来的某一种价值,或者在某一领域存在的意义;议论文:应当考虑文本的论点与论据,然后再对议论结果进行深度剖析;抒情散文:则需要考虑语言文字当中流露出来的真情实感。只有抓住以上关键要素,学生才能快速进入到文本所创设的真实情境当中。

  以《一面五星红旗》为例,其主要讲述了一名中国留学生的故事,他在一次漂流活动中发生了事故,在面临困境时,他拒绝了面包店老板用国旗换面包的要求,用自己伟大的爱国情怀维护了国旗的尊严与祖国的尊严。为了提炼出“爱国”这一情感要素,学生对每一个字、每一句话进行仔细阅读,将与爱国情怀有所关联的语言、行为、心理等描述性文字提炼出来,并对这些文字进行归纳总结,将自己的观点分享给大家。如文本中有这样一段文字:“可以吗?交换吧。老板冲着我打手势,我摇摇头,吃力地穿上大衣,拿着鲜艳的国旗,趔趔趄趄地向外走去。突然,我摔倒在地上,就什么也不知道了。”这段文字通过对留学生一些标志性动作的描写,体现了这名留学生即便在危急关头,也要维护国旗的尊严。这几个动作包括:“摇摇头、吃力、趔趔趄趄、摔倒”,这深厚的爱国情愫,不仅深深蕴含在这些动作,也使外国友人为之感动。当学生明确了这一情感主线之后,在学习和理解后面文字时,也能够快速地理清每一条情感脉络。

  由此可以看出,情感要素相当于一篇文本的点睛之笔,如果没有真情实感的衬托,整篇文章也只能剩下干枯的骨架,读起来将会索然无味。因此,提炼情感要素是体会作者创作心理,挖掘文本情感底蕴,感悟作者真实情怀的一种高效阅读和分析方法。这种方法的关键在于如何理解“情感”二字的内涵。有的学生认为文本情感便是优美的文字,文字越美,情感越丰富。殊不知,一些平实无华的文字,其蕴含的情感要素要远远多于优美的文字。学生在挖掘和提炼与作者的真情实感相关联的文字时,不仅需要观察文字的审美性,还要分析这些文字所影射出来的精神和品质,而这种精神与品质恰恰是作者想要表达和抒发的一种真实情感。厘清了这一思路,学生才能对语文阅读产生更加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从文本的核心主题思想角度进行比较,判断文字的异同核心主题比较,主要是对两篇或者多篇主题类似的文本进行比较分析,查找出这些文本之间所运用的文字或者所表达的情感存在哪些相同点与不同点。写人写景的记叙文、阐释道理的议论文、抒发情感的散文都可以采用这种主题比较的方法。通过对文字内容比较和分析,学生阅读视野变得更加开阔。在比较过程中,多数学生会利用讨论或者自主探究的方式梳理文本行文脉络,确定每一篇文本的核心主线。这一过程,实际上也是锻炼和活跃学生大脑思维的过程。尤其对小学中高年级学生来说,接触的文本类型越来越多,文本篇幅越来越长,如果依然沿用过去的阅读方法,逐篇进行阅读与分析,不仅会浪费大量时间,阅读效果也将大打折扣。为此,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对多篇文本进行阅读、理解的同时,在最短时间内确定每篇文本的中心思想,提供核心主题比较,让学生达到乐读与乐学的目的。

  以记叙文《富饶的西沙群岛》《美丽的小兴安岭》为例,这两篇文本的一个共同点是描写祖国的大好河山。《富饶的西沙群岛》对优美风景与丰富物产进行了描写,《美丽的小兴安岭》对小兴安岭春天、夏天的美丽景色进行了描写,两篇文本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是完全相同的。因此,可以将两篇文本融合到一起,并通过共读的方式,分别对文本中的文字内容进行理解和分析,以查找两篇文本在景色描写方面存在哪些不同之处与相同之处。如有的学生认为这两篇文章都利用了“总—分—总”的创作手法,但是在修辞手法运用上存在一些明显区别:《富饶的西沙群岛》主要运用了比喻、夸张、排比的修辞手法,而《美丽的小兴安岭》主要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在写景方面,《富饶的西沙群岛》采用由上到下、由近及远的顺序,而《美丽的小兴安岭》则是以小兴安岭四个季节的景色为突破口。从学生这一观点可以看出,两篇文章在时间与空间的叙述方面存在的差异使得语言文字更具感染力与说服力,学生如果将关注焦点集中在修辞手法与写景顺序上,西沙群岛与小兴安岭的美景也会深深印刻在心底,学生的爱国热情将被激发得更加强烈。

\

  利用这种核心主题比较的方法,可以将不同文本所表达的相同思想情感快速提炼出来。因此,教师不应局限于某一个特定类型的文本上面,而应积极引导学生拓宽阅读视野。为了丰富阅读内容,学生可以经常性地回顾过去学过的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文本。根据文本类型,将这些文本与近一段时间所接触的文本整合到一起,再通过对文本内容的深入剖析与解读,提取出每一篇文本的核心主线。一方面,温习过去学过的阅读知识,夯实自身阅读基础;另一方面,进一步拓宽阅读思路,了解和掌握更多阅读方法技巧。久而久之,学生的语文阅读水平会发展到一个新高度。

  四、结语

  通过对文本的多角度阐释,学生语文阅读思维变得更加活跃,尤其在阅读一些篇幅较长、结构复杂、寓意深刻的文本时,如果从多个角度对文本内容进行剖析与解读,不仅会收获最佳阅读体验,也能够快速地找到提高语文阅读能力的方法。因此,教师应当积极发展学生阅读思维,在拓宽学生阅读视野、丰富课堂教学内容的同时,为为学生阅读能力的快速提升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刘立云,葛福鸿,张丽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角色定位与转换[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8,34(4):67-71.

  [2]杨剑梅.完整育人的小学语文阅读文本解读[J].中国教育学刊,2021(6):104.

  [3]国芳.论小学语文主题阅读的特点及策略[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0,5(7):36-3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67223.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