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为了让班导师更好地因材施教,促进课程思政改革,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文章以湖南某高校医学 本科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基于本科生导师制调查医学生对班导师的需 求情况,主要调查内容包括被调查者基本信息及生活状态、对专业学习能力的需求、对班导师指导的需求、 对班导师角色及条件的需求,并基于研究结论进行了讨论。
习近平总书记在 2016 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 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 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 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 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 应”[1] 。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也指出了课程思政的性 质,即要在各个学科的知识传授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 要让教师在讲课中无形地培养学生的品德、提高学生 的素质,使学生在各类课程中不仅学到专业知识,同 时接触到思政教育的理念[2] 。课程思政的提出及其性 质的要求给各科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而在高校落实 课程思政的教师中要数本科生的班导师最为重要。
本科生班导师制是起源于英国牛津大学的一种 教学制度,其基于关注学生个性行为的道德管理和监 护,旨在帮助学生从心智上进行学术性规划和发展[3]。 2002 年,北京大学、浙江大学率先推行本科生班导师 制人才培养模式,自此,其他高校也纷纷开始实施该 模式[4] 。 同时,我国高校引入本科生班导师制后,赋予 了班导师制新的内涵,即班导师制集教育管理、辅导 答疑、思想指引和就业指导于一体,全面贯穿整个大 学时期[5] 。目前,尽管本科生班导师制已经在各高校广 泛实施,但许多高校的本科生班导师制还处在初步摸 索阶段,实施得比较成熟的班导师制还鲜有报道[6]。而 面对课程思政的新要求,作为本科生班导师任重而道 远,因此,基于课程思政视域探索医学本科生对班导师的需求,从而根据需求确定班导师的职能,建立合 理、有效的本科生能力培养模式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课 题 。本研究通过定性和定量调查方法,以湖南某高校 为例,分析医学生对班导师的指导能力、专业能力等 方面的需求,以期为更好地实现班导师制度,推进课 程思政,以及方便班导师合理有效地培养医学生提供 一定的数据支撑和理论分析。
一、研究过程
湖南某高校《班导师制度实施细则》对班导师工 作职责进行明确,内容如下:导师应以严谨求实的治 学态度、优秀高尚的师德师风、深厚的学术素养影响 学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学术风气,并重 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和科学精神、人文精神的培养, 关心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因此,本研究讨论的班导 师为湖南某高校班导师制度下任命的班级指导教师。
本研究以湖南某高校医学本科生为研究对象,采 用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基于本科生导 师制调查医学生对班导师的需求情况 。调查问卷包含 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被调查者基本信息及生活状 态、对专业学习能力的需求、对班导师指导的需求、对 班导师角色及条件的需求。个别访谈则通过选择有代 表性的学生进行一对一 的访问 。调查问卷累计发放 362 份,回收有效问卷 361 份,有效回收率为 99.7%。 调查对象全部为 2020 级大一新生, 其中男生 138 人 (占比 38.23%),女生 223 人(占比 61.77%),数据分析 采用 IBM SPSS 26.0 完成,统计学检验水准取 0.05.
二、研究结果
( 一)生活状态
学生的生活状态可以反映其对于学业的接受程度 及心理健康状态 。本研究调查对象的生活状态如表 1 所示,即在被调查的湖南某高校医学本科生中,有 49.9%的调查对象认为自己属于内外向兼并的性格,仅 有 15.5%的本科生认为自己属于外向型性格。有 22.2% 的本科生认为自己目前的基本生活状态属于“朝气蓬 勃、心情舒畅”,仍有 28.3%的本科生认为自己“前途未 卜,心情抑郁”,有 24.4%的本科生觉得“无所事事,渺 无目标”,这说明尽管医学专业性强,课程体系多,但仍 有较多学生因没有目标而缺乏规划,对自己的发展方 向没有把握。此外,从个性来看,63.7%的本科生在目前 的大学生活中展示出的风格属于“低调做人,做自己喜 欢的事”,其次 56.5%的人认为“开心最重要”。个人访谈中,本科生主要表述了如下观点:“我的性格挺好的, 和同学关系融洽,有时内向有时外向。”“我的生活状 态被课程学习填满了,我可能需要参加更多运动。”“我 希望在大学中展示自己的个性,但是进了校园,发现优 秀人的太多,自己开心就好。”
(二)专业学习能力需求
该校医学本科生对于自己专业学习能力需求的 调查显示,84.5%的本科生认为自己需要提高专业能 力,尤其对于科研创新能力、学习能力和社会实践能 力的需求,总体均较高(>70.0%) 。在专业学习上,被调 查的本科生希望获得帮助最多的是确定发展方向 (80.9%),其次为专业认识(79.8%),这表明大部分医 学本科生在对专业的认识和学习、自身的发展方向上 存在困惑。个人访谈中,本科生主要表现为提问,以期 能尽快了解自己所学专业。主要问题如下:“很想了解 什么是科学研究? 要是能参加医学科研课题更好。” “我将来能去医院上班吗? 我们的专业就业前景怎么 样? ”“我想转专业,请问我需要达到什么要求? ”
(三)班导师指导需求
该校医学本科生对于班导师指导频度需求的调 查显示,占比最多的频次为一周指导一次(46.3%),其 次为两周指导一次(24.9%),而仅有 13.9%的本科生 希望三周指导一次 。在班导师指导方式的需求方面, 68.7%的学生选择个别指导,同时也有 67.3%的学生 选择集体指导,相比较之下,选择电话沟通、电子邮件 这类线上指导方式的学生人数较少,这表明大部分学 生更倾向于与班导师进行线下交流,而无论是个别指导还是集体指导,班导师都可以制定个性化的指导方 式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个人访谈中,本科生不希 望班导师指导频度过密,倾向于线下交流 。主要观点 如下:“班导师就是高中的班主任吗? 会每天和我在一 起? 还像高中班主任一样,恐怕不太好。”“班导师会 对我们每个人提出建议吗? 还是我自己碰到问题找老 师? 我希望班导师随时对我们提出建议,我们也能随 时联系上班导师,最好能有一个固定的办公室。”
(四)班导师角色及条件需求
在班导师扮演的角色方面,86.4%的学生希望班 导师与学生是朋友关系,其次则是顾问关系,这表明 高校学生在希望能与教师保持一种平等的朋友关系 的同时,还希望教师能成为自己的导师、风向标。而对 于选择班导师应注重的条件,99.2%的学生认为班导 师的责任和人品最重要,其次为学术水平与科研成果 (69.0%), 仅有 27.4%的学生注重班导师的职称与学 历,11.9%的学生对班导师有年龄、性别与相貌方面的 要求,可见班导师的才华和人品是学生最为关注的方 面 。个人访谈中,本科生的主要观点也特别关注班导 师的才华和人品:“我希望导师不只是朋友,还要能对 我各方面进行指导帮助,特别是专业学习、职业规划 方面。”“每个人的人品都很重要,如果是班导师的话, 与我们接触多,人品更应该端正。”
三、讨论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教师座谈会时指出,“要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 思政课教学离不开教师的主导,同时要加大对学生的 认知规律和接受特点的研究,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7], 因此各高校正一步一步加强对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 重视 。但医学院校由于专业课程繁重,在一定程度上 还存在重专业、轻人文的现象,致使医学生人文素养 及人文精神的滋养比较匮乏,而随着社会变化的日新 月异,一 些多样性的社会思潮不断冲击着学生的思 想,导致学生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上存在一些困 惑和迷茫 。 同时,医学院校的教学设计往往以专业课 程为主,生活方面的答疑解惑力度不够,加之专业课 教师人文素质教育理念不到位和意识不强的现象较 为普遍,有的专业课教师甚至认为专业课程之外的人 文素质教育不是重点任务,从而使教师的辅助功能减 弱。在此背景下,医学生迫切需要班导师在专业启蒙、 学风建设、生涯规划、创新创业等方面的指导,进而有 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成才,实现高校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8] 。同时,医学专业课教师必须履行自己 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坚决落实课程思政,坚持将教书与育人相结合,将思想教育、道德教育贯穿整个医 学教育全过程。
班导师在学生管理工作和教学中起着纽带与桥 梁作用,在课程思政视域下,班导师应全面提高自身 人文素质教育能力,这既是进一步提升医学院校育人 水平的关键,也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内在要求。 一所高校的本科生大多来自五湖四海,生活习惯和方 式各异,故如何融入一个新的集体,与同学和睦相处, 建立一段新的友谊,这些都是大学新生要经历的过 程 。 以往的研究显示,51%的学生希望班导师能帮助自己适应大学生活,处理好人际交往过程中遇到的难 题[9] 。班导师的育人能力直接影响着医学生的成长成 才,因为班导师能够和学生建立起相对亲密的朋友关 系,进而可以让学生向班导师倾诉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方便班导师为学生出谋划策,解决问题。本研 究显示,86.4%的学生希望班导师能够扮演朋友的角 色,同时也有 62.6%的学生希望班导师扮演顾问的角 色,这提示班导师应放下作为师长、领导的“架子”,与 学生密切交流,解答学生在生活、学习上存在的困惑, 成为学生的朋友、顾问,从而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
在对班导师条件需求的调查中,最令学生重视的 是班导师的责任与人品,其次才是学术水平与科研成 果 。影响教育有效性的关键在于教师的人格和品德, 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及表率作用往往体现在言传身教 上,一个负责任、人品过硬的班导师才可能成为学生 成长成才的领路人、风向标。所谓“打铁还需自身硬”,班导师人文素质过硬、专业知识的底蕴深厚,方可在教 学过程中渗透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此促 使学生全面认识自己、适应大学生活、确定自己未来的 发展方向。因此,要有一支高质量的师资队伍,才能培 养出高质量的医学人才,对此,高校要秉持以学生为本 的教育理念,加强班导师的素质建设,让班导师不仅是 医学专业课教师,更是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学习导师和 生活导师,指导大学生健康成长,为其专业发展引路, 从而真正发挥班导师教书育人的作用和优势。
在高校的本科教育中,班导师的主要任务之一是 指导学生的学科和专业问题,尤其在医学院校,较为 繁重的专业课程让课堂教学形成了以教为主的“满堂 灌”形式,面对大量的专业知识,如何学习、吸收成了 医学生需要面对的一大棘手问题 。 日积月累下,医学 类本科生存在的一大问题是缺乏专业兴趣,从而导致 了学习不积极、懒惰贪玩和混学业等情况[10]。结合本研 究中医学生对专业学习需求的分析来看,绝大部分学 生内心更希望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并从班导师处获 得提升专业认识及确定发展方向的帮助 。因此,班导 师在医学生专业课程学习中应该成为教师教学的助 手,即在课程思政工作的推进中,要参与专业课程的 建设规划,多从专业认识、发展方向入手,针对学生需 求进行指导, 以便改善学生在本科阶段的生活状态。 班导师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重要一员[11],同时 也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力军,思想政治教育能力 是其核心能力,另外,在课程思政背景下,其也是大学 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力量。
本科生班导师制作为新时期高校教学的一种全 新管理模式,缺乏规范的选聘过程和科学高效的培训 指导教学体系[12]。目前,大部分高校会选拔本校专业教 师作为班导师, 但专业教师除了专业课教学任务,同 时还要进行科研课题研究,因此班导师工作的精力和 时间都十分有限。本研究调查了本科生对班导师的指 导需求,以求构建科学合理的班导师制度。笔者发现, 本科生更倾向于班导师采取一周一次或两周一 次的 指导频率,同时实施个别指导或集体指导的方式 。这 提示班导师可有针对性地调整指导频率和方式,在尽 可能满足学生对班导师的指导需求的同时,节省自身 的工作精力和时间,更加合理地安排工作 。信息化时 代,尽管电话、邮件十分便捷和普及,但借助网络工具 的交流往往使学生和导师感受不到彼此的真诚与真 心,更无法及时有效地解决学生的诉求[13]。而人与人之间最有效的沟通莫过于面对面的交流、倾听,因为只 有线下的交流才能更加拉近导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增加学生对导师的信任感,同时也能帮助班导师更好 地了解每位学生,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指导。
总之,从课程思政的提出来看,其目的就是将思 想政治理论课内容融入各科课程教学, 实现协同育 人 。它意味着教育形式和内容的变化,要求实现知识 传授、价值塑造和能力培养的多元统一,这也就要求 教师在教育中要有意识地将思想品德教育与专业知 识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解决学生思想情感方面的切 实问题。而本科生班导师制度作为一项科学合理且必 要的本科生培养制度, 将有利于促进课程思政的推 进 。因此,针对医学生对班导师的需求,积极探索班导 师的工作方式与方法,并倡导更多的负责任、有能力 的教师参与本科生学生工作和能力培养工作,有利于 更好地因材施教,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 把思想政治工作 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 日报,2016- 12-09(1).
[2] 高君.高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协同效应[J].天津师范大学学 报(社会科学版),2022(2):122- 128.
[3] 彭安臣,王正明. 哈佛大学道德实践教育模式分析[J].高教论坛, 2021(3):120- 124.
[4] 骆秉全,李骁天,高天.高等体育院校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实践探 索:以首都体育学院为例[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8.30(1):47-54.77.
[5] 卜杨莹,李秀,柳海. 医学院校本科生导师制中的现状与对策[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9.40(23):2997-2999.
[6] 叶颖俊, 田伟,周燕霞.高等职业教育实行导师制的必要性研究[J]. 卫生职业教育,2021.39(13):1-3.
[7] 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 论课 教 师座 谈会 [EB/OL]. (2019-03 -19) [2023 -02 -20].http://cppcc.china.com.cn/2019 -03/19/ content_74587851.htm.
[8] 刘聪, 张婷 .班导师引领本科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实践探 索[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1.4(7):180- 181.184.
[9] 曹艳敏, 陈英明,刘振宇,等.基于问卷调查的本科生导师制实施 必要性及存在问题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7(48):67-69.
[10] 罗忠涛,李强,朱星蒙.浅谈青年教师担任班导师与培养学生专 业兴趣[J].高教学刊,2018(13):95-97.
[11] 何萌,刘祎.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辅导员参与双创教育协同育 人[J].武夷学院学报,2021.40(11):71-76.
[12] 李辉 . 新形势下本科生导师制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 才智 , 2015(4):52-53.
[13] 马亮亮,宝全,杜建玲,等. 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班导师制工作的 探讨[J].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2019.27(2):215-21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666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