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詹森效应”是心理学中的一种现象,具体是指平时表现良好,但由于缺乏应有的心理素质而导致正式比赛失败的现象。 基础薄弱、信心不足,期望过高、压力过大会导致“詹森效应”的发生。在篮球比赛中,良好的心理素质尤为重要,教师应 当指导学生理性认知自我,正确定位;开展模拟比赛,让学生适应环境;让学生经历有效失败,锤炼韧性;通过积极语言, 帮助学生树立自信。
[关键词]篮球训练,詹森效应,心理素质,训练方法
篮球是深受小学生喜爱的体育运 动项目, 也是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一项 重要教学内容。不过很多体育教师在 日常教学和体育训练中发现, 有的学 生在初次接触篮球时便展现出了过人 的天赋—— 良好的运球手感以及出色 的投篮出手角度, 勤于训练且训练成 绩优良,但真正进行比赛时,却表现 得畏手畏脚、错漏百出,效果大打折扣。这就是心理学上“詹森效应”的 一种表现形式。
一、赛场怪圈:“詹森效应”的 由来及其产生原因
“詹森效应”在赛场上十分常见, 并且会对比赛结果产生重要影响。正 确认识“詹森效应”,有助于走出“詹 森效应”的怪圈。
(一)“詹森效应”的由来
丹 · 詹 森(Dan Jansen), 美 国 速度滑冰运动员, 他平时训练有素且 实力不凡, 但在正式的体育比赛中却 从未荣获大奖,“由此,人们把这种在 平时表现良好, 但由于缺乏应有的心 理素质而导致正式比赛失败的现象称为詹森效应(Jansen effect)”。
“詹森效应”在运动领域中并不 少见, 我国体操名将李小鹏也曾出现 过类似情况, 李小鹏特长项目是自由 体操、跳马和双杠,早在 1997 年瑞士 洛桑的第 33 届世界体操锦标赛上便获 得了男子团体冠军。在 2004 年雅典奥 运会体操赛场上,他被大家寄予厚望, 不幸的是,李小鹏只获得了一枚铜牌, 男团仅获得了第五名, 他的信心受到 了严重打击。本有机会超过“体操王 子”—— 李宁纪录的他,因为接二连 三的失误铩羽而归, 本该是巅峰时期 的他没想到遭遇到了“滑铁卢”。赛后 李小鹏坦言他太想为国家争光了, 以 至于过大的期望值给他带来了很大的 心理压力,最终与金牌失之交臂。著 名的乒乓球运动员邓亚萍和中国女排 都在获得金牌后谈到了运动员拥有过 硬的心理素质在比赛中的重要性。
(二)“詹森效应”的产生原因
“詹森效应”产生的根本原因在 于心理素质, 自身的信心不足和外部 的期望过高都会导致“詹森效应”的 发生。
1. 基础薄弱,信心不足
自信心源于扎实的基本功和过硬 的心理素质, 如果运动员的基本功不 够扎实,在比赛中面对“较大体能消 耗、过高身体对抗”时容易导致技术 动作变形甚至不敢做出某项动作, 从 而影响发挥。
2. 期望过高,压力过大
“期望”具体包括外部期望和内 部期望。适度的期望会激发个人的潜 能,具有一定的积极性。但是当期望 值过高时,会给自己带来较大压力, 具有一定的消极性。主要表现在设置 的目标过高以至于难以达成, 从而造 成心理落差,导致发挥失常。
二、培养良好心理素质,走出 “詹森效应”怪圈
心理素质是人的整体素质的重要 组成部分, 影响运动表现的结果有很 多, 但是心理素质对于运动员来说尤 为重要。现代体育运动的快速发展使 得大多数运动员的身体条件、训练环 境、技术能力都相差无几,所以心理 素质往往会成为决定比赛胜负的“关键因素”。在篮球场上,教师要帮助学 生培养良好心理素质, 助力学生努力 走出“詹森效应”的怪圈。
(一)理性认知、正确定位
学生要对自己有正确的认识,只 有充分认识到自身现有的水平才能以 良好的心态去进行竞赛。教师也要正 确看待学生,给予学生适度的目标, 帮助学生合理定位。
1. 学生对自我理性认知
正确认知自己在场上的角色、目 标。首先,学生要明确自己在篮球场 上所处的位置, 篮球场上一个队伍由 五人组成,大家分工不同,个体不仅 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各司其职, 更要通过团队配合、齐心协力才能最 终取胜。例如,控球后卫要组织串联 好全队,前锋队员攻守兼备,中锋队 员要保护篮筐拼抢篮板。只有明确了 自己在场上的位置与分工, 上场比赛 才不会不知所措。其次,学生要对自 身实力有理性认知, 适度的期望会激 发个人的潜能,利于创造出好的成绩。 因此, 学生要正确认识自身的实际能 力,制定合理的自我期望预期。如过 度期望,制定了难以达成的目标,学 生只会在赛前出现焦虑的心理状态, 患得患失,进而发挥失常。
2. 教师对学生正确定位
所谓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个人身 上经常表现出来的本质的、稳定的心理 特征。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三个 方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反映 在心理上都存在差异。由于每个人的兴 趣、能力、性格等各有不同,因此, 对有不同心理特征的运动员采用不同 的训练方法,可以取得预期的效果”。
在心理学中,经典的气质类型主 要分为: 多血质、黏液质、胆汁质和 抑郁质, 不同的气质类型有着不同的 行为表现与个性特点。教师要根据不同气质类型的学生进行针对性训练, 最大化发掘每个人的潜能, 使队员们 逐步完善自身专业技术水平。
教师要根据学生们不同的气质 类型,开展因材施教。如对待多血质 学生的“浮躁、变化无常、缺乏一贯 性”的特点,在日常训练中,应着重 采用设置目标的方法进行激励。多血 质学生虽活泼好动、积极性高,但对 待事情往往不能持之以恒。因此,分 段设置目标可有效约束他们训练专一, 达成既定的目标。对待黏液质学生的 “态度持重、因循守旧”的特点,在日 常训练中要积极调动这类学生的主动 性,强调篮球运动要靠团队协作取胜, 鼓励他融入集体,多打配合。对待胆 汁质学生“急躁、冲动”的特征,教 师要引导他们学会沉着冷静,“简单的 动作重复练”可有效打磨他们的耐性 与定力, 这样他们才会在比赛的关键 时刻沉着应对。
(二)模拟比赛、适应环境
赛场环境可能会使学生产生紧张 感,尤其是陌生的客场比赛环境,运 动员们短时间内难以适应外部环境, 进而导致“詹森效应”的发生。因此, 在平时的训练中很有必要开展模拟比 赛, 学生们通过多参与比赛从而适应 赛场的紧张气氛及陌生环境。
1. 开展教学性比赛
“教学性比赛”是指在训练条件 下,根据教学的规律或原理、专项比 赛的基本规则或部分原则, 进行专项 练习的一种训练方法。在日常训练中, 我们要多组织学生进行教学性比赛, 通过“常赛”来增强学生心理素质, 应对比赛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义务教 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 年版)》 强调要落实“教会、勤练、常赛”这 一重要理念,以练促学、以赛促练、 以赛促学、以赛促健、学用结合、学以致用, 只有将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 学习、实际练习和比赛有机结合,才 能真正创造美化生活、提升生命质量 的价值。
运动队内部队员之间的对抗性教 学比赛,是阶段性、单元性的测试, 是针对某一技术动作的学习完成组 织教学比赛, 这种教学性比赛注重的 是过程,解决发现的问题,淡化最终 的结果,告诉队员们“胜败乃兵家常 事”,比赛有输有赢很正常,重要的是 我们通过教学比赛解决了易犯的错误 并以此来不断提高自身的技能水平, 努力做到“让优秀变成一种习惯”,从 而达到“发挥最差的时候也不过如此” 的一种理想结果。
2. 推动校际交流赛
在日常训练中除了要进行运动队 队内的阶段性教学比赛, 还要定期组 织学生打一些邀请赛、友谊赛。通过 打交流赛, 不同运动队队员在一起打 比赛可以互相了解不同球队的技战术 特点, 球员在场下也可以相互交流比赛 的心得体会, 通过友谊赛这种类型的实 战, 运动员们在场上可以更好地积累实 战经验,增强临场应变的能力。
篮球比赛通常有着主场与客场之 分,大多数球员比较擅长主场作战, 如 NBA 这种篮球顶尖联赛中,到了 季后赛一般采取七场四胜制的获胜规 则,双方前四局如 2-2 战平时,第 五场比赛往往会被称为“天王山之 战”,研究表明,获得第五场胜利的球 队将会有 72% 的概率获得总冠军,观 其原因不外乎是熟悉的场地和主场球 迷、啦啦队的气氛烘托等,这些积极 的场外因素使运动员们在比赛中更加 兴奋, 更利于他们良好地发挥自身竞 技水平。因此,主场优势对于球队来 说非常重要。
但是,如何打好客场比赛更是我们应努力关注、解决的问题,这就凸 显了在日常训练中教练定期安排一定 客场交流赛的重要性。通过校外交流 赛,不仅可以面对陌生的、高水平的 对手, 还可以有效增强学生们对客场环 境的适应能力, 如习惯外部的篮球场 地、客场裁判员的判罚尺度以及客场的 球迷气氛环境等等, 这些都将对学生 心理素质的提升起着弥足珍贵的作用。
(三)有效失败、锤炼韧性
要提高学生的耐挫能力,使他们 在失败中成长,锤炼韧性,助力其走 出“詹森效应”的怪圈。
1. 在挫折中不断成长
心理学家马努 · 卡普尔曾提出 “有效失败”这一新概念,他把成功分 为有效成功和无效成功, 把失败分为 有效失败和无效失败。心理学家曾通 过大量的实验得出“成功是在反复的 尝试与失败中最终实现的”。因此,教 练员在训练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抗挫 能力,学生只有不断经历挫折,从失 败中得到历练, 才能真正认识到困难 并不可怕,经过反复的“有效失败”, 不断增强心理素质, 学生的抗挫能力 才会不断增强。在训练中,教练员可 以有意识地设置一些障碍以此来提高 训练难度, 如让小年龄学生和大年龄 学生进行对抗,女生和男生进行比赛, 以此来进行耐挫教育, 通过这些有难 度的挫折教育, 学生在应对困难与挑 战中逐渐地得到磨炼,不断成长。
2. 在磨砺下锤炼韧性
著名心理学家苏珊 ·科巴萨指出, 韧性必不可少的三要素:挑战、承诺、 控制力。韧性是人们在事情没有按照 计划进行时适应和反弹的能力, 有韧 性的人不会因失败而一蹶不振, 在失 败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将眼前的 困难视作挑战。心理韧性是可以通过 篮球运动来不断培养和控制的, 学生们在比赛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 如比分落后、犯规困扰、命中率低等 问题, 这些问题需要临场队员和教练 共同努力克服,通过下场休息、心理 暗示等途径进行调整。体育比赛有输 有赢,面对失败也要无所畏惧,要有 不到最后一刻绝不放弃的信念, 树立 “千磨万击还坚劲”的价值观,在磨砺 中不断锤炼自己的心理韧性。
(四)积极语言、树立自信
信心不足是导致学生在比赛中出 现“詹森效应”的重要原因,因此教 师可以通过口头语言和肢体语言的激 励和暗示来帮助学生树立自信。
1. 口头语言有效激励
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他们的心 智发育尚未成熟,大型比赛打得较少, 因此, 部分运动员在赛前很容易出现 赛前焦虑的现象, 教师要及时向学生 进行心理疏导, 告诉他们焦虑是一种 很常见的心理体验, 适度的焦虑还有 一定的积极作用, 它能有效唤醒人们 内在的潜能。但是过度的焦虑则是一 种心病,具体表现为“恐惧、不安、 烦躁、失眠”等。所以,教师要帮助 学生正确地对待焦虑情绪, 保持适度 紧张的状态,充分肯定他们的实力, 告诉他们“你们最棒”。
教师也要理性客观看待学生的进 步, 多用肯定的语言来唤起学生的积 极情绪,特别是当学生遇到困难时, 多给予他们一些“冷静”“沉住气”等 词语进行暗示。告诉学生通过深呼吸 来进行放松调节, 而少用一些否定性 词语进行警诫,如“别紧张”。
2. 肢体语言积极暗示
除了口头语言激励,教师还要善 于利用肢体语言暗示学生,鼓励学生, 不同的肢体语言会给队员们带来不一 样的心理感受,因此,教练员要通过 积极的肢体语言传递给场上队员正向的信息, 以期在比赛中达到良好的激 励效果。
球员在场上会根据教练员的肢体 语言作出相应的反应,比如:球员在 罚球未中后, 教练员表现出低头沮丧 的神情时, 场上其他队员看到后会把 这个肢体语言理解为他犯了一个非常 低级的错误, 以至于场上队员的自信 心下降。相反, 如果场上队员发挥得较 好, 教练员神态轻松, 静静地坐在场 边, 不断对场上队员竖起大拇指, 这种 对球员提供很大的心理支持, 球员们也 能以更加平和、自信的心态完成比赛。
总之,在学校篮球队训练中,教 师不仅要提高学生的体能, 教会学生 基本的技战术, 更要关注学生心理素 质的健康发展。一名优秀的篮球运动 员不仅要拥有过人的技术水平还要拥 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关键时刻更要有一 颗不畏困难、敢打敢拼的“大心脏”。 体育老师在日常的训练中要充分打开 教学思路、丰富训练手段,帮助学生 建立起良好的心态,避免走入“詹森 效应”的怪圈, 发挥心理效应的积极 作用, 以达到有效提升教育管理的效 果。
参考文献:
[1] 董丽丽 , 周圣山 . 运用心理效 应优化教学过程 [J]. 科研导航 ,2013 (06):85.
[2] 王新 . 赛前篮球队员心理训练 方案 [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0(04): 74.
[3] 毛志熊 , 迟立忠 . 运动心理学 [M]. 北京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9.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义务 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S]. 北京 :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2.
(作者李军,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 思贤实验小学教师)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665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