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新课标背景下的初中化学教学思考论文

发布时间:2023-10-31 09:58:22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

  新课标发布后,初中化学教师迎来了更多的挑战,如部分学生在初中化学学习中存在自主学习能力不足、课堂参与意识薄弱 等问题,影响了新课标各项要求的落实。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在简要解析新课标的基础上,从微课设计、情境创设、联系生活、 合作学习、完善反馈等角度出发,探究新课标背景下的初中化学教学策略,旨在帮助学生在目标清晰、逻辑结构明确的课堂中开 展学习活动,感受化学学习的乐趣,潜移默化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 年版) 》(以下简称《新课标》)为 初中化学教学指明了方向,其围绕核 心素养对课程性质、理念、目标、内 容、学业质量以及课程实施都作出了 明确的规定,对初中化学教学提出了 全新的要求。为落实《新课标》的要 求,教师应及时更新自身的教育理念, 解读《新课标》中的新内容,结合学 科特色以及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整体 布局,优化教学设计,为学生构建良 好的教学环境,促进其全面发展。
\

  一、解读《新课标》

  从课程性质来看,《新课标》强调“立 德树人”,旨在帮助学生通过化学学习, 养成良好的科学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 能力、实践能力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 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 因此,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以 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标对教学方案 进行设计与优化。其次, 课程理念方面, 强调学科课程育人功效以及教学评一体 化,聚焦学科育人方式的转变,意在通过教学活动的实施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 提升。最后,细化核心素养内涵,总结 出化学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与实 践、科学态度与责任这四大板块内容, 为教师的“教”以及学生的“学”指明 方向。

  由此可见, 《新课标》对初中化 学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其中重点强 调的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 体现,同时也是学生逐步形成的、适 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 关键能力。

  二、《新课标》背景下的初中化 学教学方法

  基于《新课标》的要求,如何设 计创新性、时代性的初中化学教学已 经成为广大教师关心的焦点问题。笔 者结合多年教学实践经验,对《新课 标》背景下的初中化学教学方法进行 总结,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一)设计预习微课,培养学生 的自学习惯

  “注重学生的自主发展”是《新课标》中多次提及的一项内容。“自主” 即独立、主动,目前影响初中化学教 学质量提升的主要因素是学生缺乏自 主性,过于依赖教师讲授内容,学习 动机不足, 课堂参与意识不强。在《新 课标》的要求下,教师应以培养学生 的自主学习能力为主要任务,采用翻 转课堂模式,在课程开始前为学生设 计微课视频,让学生自主观看并做好 笔记,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 的自学习惯,减少课堂内不必要的重 复讲授时间,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以鲁教版九年级下册《常见的金 属材料》一课教学为例,在课程开始 前,教师通过对教材内容的审视阅读, 结合所有学生的基本学习情况做出规 划。在确定教学目标后,设计微课视 频,让学生利用课后时间在父母的监 督下进行观看。在微课视频中,教师 对金属的物理性质进行了简要概述, 并介绍了生活中常见的金属制品,对 合金、金属矿物及其冶炼也做了简要 的阐述,帮助学生初步掌握本单元的 学习重点。在视频结尾,教师利用三星堆金罩人面像图片进行总结,帮助 学生了解金属制品在我国古代的应用 以及金属制品的权利象征,拓展学生 的认知范围。通过微课视频的学习, 能够帮助学生清楚掌握本章重点内 容,并根据视频内容积累笔记。在课 堂中,为检验学生的课前预习效果, 教师可以结合微课视频中的内容进行 提问: (1)生活中有哪些常见的金 属制品? (2)金属都具有哪些物理 性质? (3)如何依据性质对金属进 行分类?通过提问,唤醒学生的课前 预习记忆,从而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 所学知识。与此同时,为激发学生的 学习积极性,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根据 微课视频内容自主提出问题,并在课 堂上与同学进行交流讨论,营造良好 的学习氛围, 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翻转课堂模式能够有效实现课前预习 和课中讲授相结合,充分发挥双线教 学优势,帮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 良好的自主学习意识,实现核心素养 的提升。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 的探索意识

  《新课标》在目标要求中明确指 出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重要性, 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要注重提 问技巧。为切实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 能力,培养其问题探究意识,教师可 以在提问的基础上引入具体情境,充 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问题更具 价值、吸引力,促使学生通过对问题 的探究发展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提高 自身的学习能力。

  以鲁教版九年级下册《食物中的 有机物》一课教学为例,在课程开 始之前,为活跃课堂氛围,教师可 以让学生围绕“最喜爱的食物”开 展交流活动,鼓励学生分享自己最喜爱的食物,为后续学习有机物与 无机物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 可以根据学生的交流内容进行总结, 并帮助学生归纳不同食品中存在的 糖类、油脂、蛋白质以及维生素。 根据所学内容,教师可以巧妙引入 问题, 引导学生思考:糖类、油脂、 蛋白质以及维生素这四种物质都能 提供人体所需的热量,所以我们是 不是只需要补充其中一种物质就足 够了呢?以此问题为导向,激发学 生的探究意识,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营养知识以及有机物的营养素,让 学生清楚地知道以上有机化合物都 是食物中的重要营养物质,能够为 人体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和物质基础, 对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至关重要, 缺一不可。接下来,为帮助学生深 化理解,提高学生的知识的迁移与 运用能力,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当 人体消耗了大于身体需要的能量时, 可以通过什么方式进行补充呢?通 过这一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考,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通过问题的合理 设计,能够突破传统机械化、教师“一 言堂”的讲授模式,使学生在对问 题的探索中深化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实现知识的灵活运用,有效提高课 堂教学质量。

  (三)联系生活实际,培育学生 的核心素养

  食品、服装、医疗、家具等行业 均离不开化学,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人类文明离不开对化学的探索。基于 《新课标》要求,教师应在实际教学 中有意识地挖掘教材知识与生活之间 的联系,为学生搭建生活与化学之间 的桥梁,促使学生形成科学的探究精 神,树立良好的社会责任意识,强化 家国意识,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以鲁教版九年级上册《化石燃料 的利用》一课教学为例,本课的教学 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化石燃料的基本内 容,通过讲解燃料在生活中的作用以 及利用领域,帮助学生明白燃料综合 利用和开发新能源的重要意义。教材 中提到: “煤、石油、天然气的主要 成分都是碳氢化合物。”教学期间, 学生会发现碳氢化合物在空气(氧气) 中燃烧时会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教师 可以趁此机会为学生讲解“碳中和” 的相关知识。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 手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如 带领学生阅读 2022 年北京冬季奥运 会碳排放核算方法、碳中和路径详解, 以及项目团队的技术体系等资料。在 阅读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直观的数 据感受到我国在节能减排、实现绿色 环保方面所做的贡献,凸显我国在全 球绿色低碳发展方面的大国担当。通 过引入相关学习资源,不仅能够深化 学生对化石燃料理论知识的了解,还 能增强学生的家国情怀,感受祖国的 伟大。通过将化学与生活实际相关联, 学生更加明确化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 用,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科学的探 究精神,树立良好的责任意识。

  (四)开展小组合作,强化学生 的合作意识

  合作学习是当前广泛应用的一种 教学模式。学生通过合作、沟通、探 究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能够在掌握理 论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团队合作 精神,发展人际交往能力。“能与同 学合作、分享,善于听取他人的合理 建议”是《新课标》中的重点内容, 教师应充分发挥引导作用,结合学生 的学习能力以及思维特点合理划分学 习小组,并以实验为导向引领学生开展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 建立良好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实 践能力与创新能力。

  以鲁教版九年级下册《到实验室 去:探究酸和碱的化学性质》一课教 学为例, 通过前面的学习和知识积累, 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酸、碱的性质以 及生活中常见的酸碱问题。为帮助学 生深化对所学知识的了解,教师可以 利用教材中的内容,带领学生在班级 内开展主题为“探究酸和碱的化学性 质”的实验活动。首先,教师根据学 生的学习能力合理地划分学习小组, 并布置学习任务,明确本节课的教学 目标是:让学生认识酸碱的化学通性, 并掌握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酸碱性的 一般方法。随后, 在任务确定完毕后, 教师指导各组成员根据教材中提供的 线索,制定本组实验方案,并在班级 内进行分享。实验过程中,教师根据 各组成员的实验过程,及时引导学生 对错误的地方进行调整,使学生树立 严谨、求真务实的实验精神。接下来, 各组成员遵循实验步骤,向稀盐酸、 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钙溶 液中分别加入石蕊试液, 观察其变化, 记录溶液颜色, 并写出相应的化学式。 在实验活动中,学生的参与意识以及 探究意识明显增强,都能够通过合作 顺利完成学习任务。考虑到初中生的 思维特点, 在学生合作交流的过程中, 教师要适时进行指导与帮助,调整合 作策略,促进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 通过直观的实验现象,能够使学生进 一步了解酸碱性质,感知物质酸碱性 的意义。合作学习的开展能够帮助学 生进一步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以及合 作能力,使学生通过与同学的交流合 作掌握人际交往技能,在探索中汲取 灵感,有效提高课堂整体教学质量,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在课堂学习中有所 收获。

  (五)完善总结评价,提高课堂 教学质量

  “教、学、评”是教学中的三项 重要元素,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 以及对教学和学习效果是每位教师必 须思考的问题。将“教、学、评”融 合成一个整体,有助于课程目标的顺 利达成。《新课标》倡导实施促进发 展的评价,鼓励教师基于学生的学习 表现诊断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水平。 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 用,以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助力学生全 面发展,帮助其在反思中实现核心素 养的提升与发展。

  以鲁教版九年级下册《海洋化学 资源》一课教学为例,通过学习本课 的知识内容,学生可以了解到海洋中 蕴含丰富的资源,并对我国基本国情 以及能源利用开发的意义具有初步了 解。在课堂学习任务结束后,教师可 以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任务完成情 况、合作意识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 及时指出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存在的问 题,并督促其进行改正、调整,帮助 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此同时, 为提高评价的准确性,教师也可以向 学生提供自我评价表(见表 1) ,邀 请学生进行填写,通过对学生自我评 价表的分析进一步掌握学生的学习情 况,有针对性地对教学策略进行调整。
\

  基于学生的自我评价,教师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 进而改善教学 手段, 以评价的方式促进“教”与“学” 的双向发展。通过完善的评价反馈机 制, 能够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保障“教、学、评”一体化,为学 生构建良好的学习环境,助力其全 面发展。
\

  综上所述, 在《新课标》的影响下, 教师应及时调整自身教学理念,重视 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将新课标中 各项要求落到实处,使学生在掌握化 学知识的同时,树立良好的责任意识 以及严谨的科学探究精神,为后续的 化学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郑志宝 . 浅谈新课标下初中生 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J]. 中学课程辅 导 ( 教师教育 ),2021(05):73.
  [2] 蔡月华 . 核心素养培养下的 初中化学教学思考[J]. 数理化学习(教 研版 ),2021(02):39-40.
  [3] 薛健翔 . 浅谈新课标背景下初 中化学的教学方法与策略 [J]. 当代家 庭教育 ,2020(28):123-124.
  [4] 张东平 , 张凯悦 . 新课标理 念下的初中化学探究式教学策略分析 [J]. 智力 ,2022(30):80-83.
  [5] 黎永峰 . 新课程标准下初 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思考 [J]. 家 长 ,2021(14):120-121.
  [6] 李洪婷 . 新课标背景下初中 化学有效教学途径探索 [J]. 新教育 , 2023(02):34-36.
  [7] 刘成禄 , 新课标背景下如何 创建初中化学高效课堂 [J]. 新课程 , 2022(27):184-18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65962.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