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文章首先对创业意愿进行了界定,然后调查了新疆高校旅游类毕业生创业意愿,接着分析了新疆高校旅游类毕业生创业意愿影响因素,最后提出了新疆高校旅游类毕业生创业意愿的提升对策。
关键词:创业意愿;旅游类毕业生;新疆高校
近年来,随着旅游市场消费需求不断增长,旅游业需要提供更加优质的产品和服务;而高校旅游类毕业生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持。但与此同时,目前很多旅游类毕业生无意进入旅游行业就业和创业,而一些非旅游专业的毕业生却在不断加入旅游行业,因此旅游类毕业生创业意愿变得更加值得探究。
一、创业意愿界定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于创业意愿概念的界定大同小异。罗向晗[1]认为,创业意愿是指个体有意图建立一个新企业,并且有意识地计划在未来的某一时间点创立新企业的心理状态。范巍和王重鸣[2]指出,创业意愿是潜在创业者对从事创业活动与否的一种主观态度,是人们具有类似于创业者特质的程度及人们对创业的态度、能力的一般描述。创业意愿是预测创业行为的最好指标。巴戈齐和伊优宰[3]将创业意愿视作实施创业行为的一个先决因素,认为它是个体因素和社会因素指向创业行为的中介变量,是创业者对于是否从事创业活动的一种主观态度,即创业意愿的高低决定了创业行为的可能性,创业意愿高的个体更容易从事创业行为。诺里斯和克鲁格[4]则相信创业意愿是将创业者的注意力、经历和行为指向某个特定目标的一种心理状态。一般来说,创业者在进行创业前,通常都表现出较强的创业意愿,而最能预测创业行为的指标就是创业意愿。
基于此,创业意愿实际上是衡量个体是否具备创业潜质的一项重要指标,它涵盖了创业者的态度和能力,是创业者决定是否从事创业活动的一种心理表现。创业意愿是在创业行为发生之前的某一时间形成的,在某些情况下,它是在做出实际决定前很短时间内形成的,而在另一些情况下,创业意愿却未能导致最终创业行为的发生,也就是说,创业意愿的形成有时间特性[5]。
二、新疆高校旅游类毕业生创业意愿调查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及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社会学研究方法,于2022年3月至5月,对新疆大学、新疆农业大学、新疆财经大学、新疆职业大学、乌鲁木齐职业大学、新疆师范高等专科学校6所新疆高校旅游类毕业生进行抽样调查。共随机发放了调查问卷400份,最终回收问卷398份,其中有效问卷327份,占比为81.7%。问卷内容涵盖调查对象的基本资料、创业意愿、创业意愿影响因素,以及调查对象对政府扶持旅游类毕业生优惠政策和高校创业教育的认知。之后,采用Excel统计软件对调查结果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
(一)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统计表明,此次调查对象男女比例分别为22.32%和77.68%;城乡生源比例分别为54.74%和45.26%;本科、专科及其他的比例分别为49.54%、49.54%和0.92%;按学校分,新疆大学占17.13%、新疆农业大学占17.43%、新疆财经大学占14.98%、新疆职业大学占15.90%、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占19.27%、新疆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占15.29%,如表1所示,所获数据全面客观地反映了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二)调查对象的创业认知分析
1.对旅游类专业创业优势的认知。如表2所示,调查结果表明,旅游类毕业生认为旅游类专业创业优势在于社会实践经验较丰富(23.85%)、随机应变能力较强(21.10%)、语言表达能力较强(23.24%)、沟通能力较强(29.66%)、其他(2.14%)。这说明旅游类毕业生认为他们具备一定的创业品质,有利于创业活动的落实。
2.对旅游类专业创业劣势的认知。旅游业的脆弱性在于其会受到各种政治、经济和文化因素的影响,因此在旅游相关领域创业存在较高的风险。调查结果表明,9.79%的受访者认为旅游创业缺乏良好的政策支持,14.07%的受访者认为创业成本较高且很多人对旅游行业存在偏见,16.51%的受访者认为旅游行业已饱和且难以立足,43.12%的受访者认为旅游行业受外部因素影响较大、风险较高,2.45%的受访者认为还有其他方面的劣势。
3.对政府扶持创业优惠政策的认知。政府的创业优惠政策可为创业者提供最直接的帮助,能够推动创业活动的最终实现。但大多数旅游类毕业生对于政府的创业优惠政策并不太了解,甚至还有毕业生不知道这些政策的出台。在调查对象中,仅有11.93%的受访者经常关注并熟悉相关政策,42.81%的受访者只听说过相关政策,33.03%的受访者偶尔关注相关政策,还有12.23%的受访者对此一无所知。
(三)调查对象的创业意愿分析
1.创业态度分析。调查对象中,认同创业是实现自我价值的一种途径的人数占比为67.28%,反对这一观点的人数占比为32.72%。这说明通过创业来实现自我价值是许多旅游类毕业生的期望。
2.创业意愿分析。调查数据显示,11.62%的旅游类毕业生正在创业,29.05%的受访者有创业意愿,但还没创业,29.36%的受访者犹豫不决,29.97%的受访者没有创业意愿,如图1所示。
但毕业之后,面对就业还是创业时,选择就业的人数占比为52.60%,选择创业的人数占比为10.09%,选择先就业再创业的人数占比为37.31%。这表明了旅游类毕业生的创业意愿并不高。可见,面对现实各种因素的挑战,积极的创业态度不一定能够促使旅游类毕业生将创业意愿转化为实际的创业行为。
3.创业动机分析。相对于其他的择业人群,旅游类毕业生思想更为活跃且实践能力较强。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出台创业扶持政策更可能激发旅游类毕业生的创业热情。调研表明,创业活动并不是单一动机能促成的职业选择。74.01%的受访者出于热爱,72.48%的受访者为了实现自身价值,62.39%的受访者通过创业改善经济状况,32.72%的受访者认为社会提供了足够尝试的良好平台,31.19%的受访者则希望通过创业逃避过大的就业竞争压力。做自己喜欢的事是旅游类毕业生创业的首要驱动力,实现自身价值和改善经济状况是旅游类毕业生创业的重要内驱力[6]。具体创业动机如图2所示。
4.调查对象创业偏好分析。据调查,36.39%的受访者选择兴趣爱好领域,27.83%的受访者选择启动资金少且风险小的领域,21.71%的受访者创业选择所学专业领域,12.54%的受访者选择社会热点领域,1.53%的受访者选择其他领域,如图3所示。这表明更多旅游类毕业生倾向于选择兴趣爱好领域或是启动资金少且风险小的领域,而非所学的旅游专业领域或社会热点领域,这也反映出旅游类毕业生思想活跃、勇于探索的精神气质。
5.创业资金筹措渠道。调查显示,创业资金筹措渠道从高到低依次是银行贷款(77.06%)、父母支持(67.28%)、同学朋友集资(41.28%)、亲友帮助(40.67%)、个人存款(30.28%)、其他方式(8.56%),如图4所示。可见,没有创业资金,创业活动就无从谈起。但是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自己的经济实力通常不足以创业,需要可靠多元化渠道才能解决创业资金的问题。
关于政府扶持创业优惠政策能否有效帮助创业大学生,19.57%的受访者认为很有帮助,47.71%的受访者认为有帮助,29.66%的受访者认为几乎无帮助,3.06%的受访者则认为完全没帮助。由此说明,当前政府扶持创业优惠政策还不能为创业大学生提供充分有力的帮助。他们期待的扶持政策具体包括应加大资金支持力度(79.20%)、应加大场地支持力度(61.16%)、应完善税费政策(60.55%)、应简化审批手续(57.80%)、应加大宣传力度(51.68%),以及应从其他方面改进(7.34%)。
三、新疆高校旅游类毕业生创业意愿影响因素
尽管有超过六成的旅游类毕业生对创业持积极态度,但毕业后真正选择创业的旅游类毕业生只有少数。那么,究竟是什么因素阻碍了旅游类毕业生创业?具体调查结果如表3所示。
(一)影响创业意愿的主观因素
毕业之后找到一份适合的工作是大学毕业生开启自立生活的第一步,部分毕业生或因求稳先就业再择业(44.04%),或因个性或能力差异而对创业不感兴趣(12.84%),或对创业前景持悲观态度(35.78%),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旅游类大学毕业生创业意愿。
(二)影响创业意愿的客观因素
创业意愿也受到很多客观因素的影响,即社会环境的制约,包括缺乏经验(29.05%)、难以承担失败带来的后果(22.63%)、资金不足(18.65%)、家庭不支持或缺乏创业指导(9.17%)、没有适合的合作伙伴(6.12%)、政策支持力度不够(3.36%)等。这说明实践教学赋予学生的经验、创业精神培育,以及来自家校企三方的支持都很重要。
(三)创业机会识别的影响因素分析
创业要求创业者能够准确识别创业机会,其影响因素包括创业者个人特质(43.73%)、社会关系网络(30.58%)、外界环境因素(23.85%)、其他(1.83%)。这说明创业者的个人特质和社会关系网络都是创业机会识别的重要影响因素。
(四)创业品质要求分析
创业品质包括专业技术知识、组织管理能力、领导能力、社交能力、应变能力、创新能力、市场洞察力等。受访者认为创业者应具有强烈的挑战精神(52.29%)、出色的沟通及交际能力(72.48%)、较好的专业知识(62.39%)、管理及领导艺术(72.48%)、良好的社会关系(70.03%)、对市场的认识水平(65.44%)、其他(4.89%)。这说明创业者要想具有多方面的出色品质,就必须从多方面提升自我。
(五)高校对毕业生创业意愿的影响
近年来,高校为毕业生开设了多种形式的创业指导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使其了解前沿的思想和方法;提供良好的学习和交流的平台;构建创业意愿者与企业沟通的桥梁。但旅游类毕业生对于创业指导课的总体评价并不高,只有25.69%的受访者认为很有用,63.61%的受访者认为作用一般,还有10.70%的受访者认为没什么用。这说明高校创业服务体系的指导水平还有待提高。
四、新疆高校旅游类毕业生创业意愿的提升对策
(一)政府层面
1.加大政策宣传力度。调查分析表明,由于不熟悉政府创业支持政策,因此有意创业的毕业生无法充分利用政策红利。对此,政府应充分利用网络,通过多种途径宣传优惠政策,辅以免费咨询服务,以帮助创业者获得有效信息。
2.加大创业扶持力度。针对大部分旅游类毕业生创业者面临的困难,如缺乏资金和场地,政府应加大扶持力度,提供资金和场地等方面的政策保障,以便激励更多毕业生投身创业实践。
3.继续出台行业优惠政策。相对其他行业,在旅游相关领域创业更具有挑战性。因此,政府应根据行业特点,设计出台与各行各业匹配度较高的创业优惠政策。
(二)高校层面
1.提升创业服务体系质量。高校应加强创业指导课程的规范化建设,紧密联系专业知识和创业教育,将创业教育贯穿整个教学活动。创业指导课程应依据行业特点,不断探索有效教学方式,以提升高校创业服务体系的质量[7]。
2.构建完整的创业师资团队。高校应重视培养创业师资团队,包括专业技能教师、创业指导教师、创业心理辅导教师、创业者、企业家等,充分重视实践教学,力争通过完备的培训平台,帮助学生提升创业能力。
3.加强创业教育,培养实操能力。创业教育不应只提供创业速成的功利性指导,还要培养创业者积极的创业精神和创新能力[8]。要注重培养旅游类毕业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通过组织创新型和实用型的多样化创业实践活动,开设校园创业中心,为大学生搭建创业实践平台,从而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鼓励其投身创业实践[9]。
4.深化校企合作,搭建创业平台。良好的创业环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创业意愿。对此,学校和企业可通过签订合作协议深化校企合作,实现资源共享,进而为有创业意愿的旅游类毕业生搭建创业平台。同时,企业可根据生产经营情况和学校发展需求,定制不同层次、不同规模的创业项目,吸引有创业意愿的旅游类毕业生参与。此外,学校和企业要根据专业要求和行业要求,制定系统规范的创业准入、循环孵化和退出机制,为有创业意愿的旅游类毕业生提供相关保障。
(三)个人层面
1.夯实专业基础。实践离不开理论指导,扎实的专业知识是促进创业活动成功的基础。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应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夯实理论基础。具体而言,除了完成旅游企业管理、旅游开发与旅游市场营销、旅游公共关系学、模拟导游教程等课程的学习,学生还要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旅游类专业技能活动和竞赛,广泛涉猎文学、艺术、乡土地理、民俗文化等方面的书籍,以便形成相对完善的知识体系。
2.深化创业认知。创业认知是大学生对创业的综合认识,这需要创业者了解社会未来发展趋势,并判断行业未来发展趋势。因此,学生应积极参加与创业有关的各类讲座和交流会,利用专业实践活动广泛了解创业信息,主动深化创业认知,如此才能合理统筹创业资源并投身创业实践[10]。
3.积累实践经验。经验是在实践中不断积累起来的。故大学生应通过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各项实践活动,有意识地积累创业所需的各种经验,以便形成积极正确的创业精神并锻炼实践能力。
五、结语
在双创新态势下,毕业生创业意愿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话题。本文通过对新疆高校旅游类毕业生创业意愿的调查研究发现,新疆高校旅游类毕业生受多重因素制约,创业意愿并不高。对此,为激发新疆高校旅游类毕业生创业意愿,各级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扶持创业优惠政策,但由于针对性不强,效果并不显著,故政府应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和资金扶持力度,提供针对性更强的政策支持。同时,面对千变万化的就业市场,各高校也要开设创业培训课程,不断完善创业服务体系,探索创新创业教育新路径。
参考文献:
[1]罗向晗.大学生创业意愿制约因素分析[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2,28(140):151-153.
[2]范巍,王重鸣.创业意向维度结构的验证性因素分析[J].人类工效学,2006,12(1):14-16.
[3]BAGOZZI R P,YI Y.The degree of intention formation as a moderator of the attitude-behavior relationship[J].Social Psychology Quarterly,1989,52(4):266-279.
[4]NORRIS F,KRUEGER J.The cognitive infrastructure of opportunity emergence[J].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2000,24(3):5-23.
[5]吴凌菲.基于感知创业价值的大学生创业意愿形成模型[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0,32(1):200-204.
[6]王英杰.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模式分析[J].人才资源开发,2022(4):58-59.
[7]张枫林.高校创业教育对大学毕业生创业行为的影响[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19.
[8]黄兆信,曾尔雷,施永川.美国创业教育中的合作:理念、模式及其启示[J].高等教育研究,2010(4):105-109.
[9]雷国铨,陈菁,潘守彬,等.新形势下大学生创业意愿影响因素实证分析[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2011,14(2):83-87.
[10]陈文娟,姚冠新,徐占东.大学生创业意愿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2(9):86-9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656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