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盘活校外育人资源激发少先队组织活力论文

发布时间:2023-10-16 14:28:10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

  在街道、社区、青少年宫、青少年活动中心等校外场所建立少工委是促进少先队组织建设的改革创新,是少先队社会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成立北京市第一家校外少工委的北京市石景山区青少年活动中心为例,从校外少先队组织建设、活动建设、阵地建设、队伍建设等维度出发,探索少先队组织教育、自主教育、实践教育与校外教育活动育人的融合策略,探究青少年宫校外少工委建设的可实施路径。

  [关键词]校外少工委  青少年宫  活动育人  实践教育

  一、筑牢活力根基,建立校外少工委工作制度

  北京市石景山区青少年活动中心(以下简称“青少年活动中心”)自成立校外少工委以来,扎根校外教育传统,遵循少先队组织建设要求,以《中国少年先锋队章程》《中国少年先锋队组织工作条例(试行)》等少先队规章条例为根本遵循,结合《青少年宫管理工作条例》《北京市校外教育工作规程》等校外教育制度,依托石景山区校外教育特色优势,制定了《少先队北京市石景山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工作委员会工作规程》以及《少先队北京市石景山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少工委实施方案》,积极探索建立校外少工委工作制度,筑牢活力根基。

  (一)建立工作规程

  “工作规程”是青少年宫校外少工委的顶层设计,是筑牢活力根基的工作纲领。一是牢牢把握政治方向,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指导,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少年儿童和少先队工作的重要论述,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少先队工作的意见》,按照团中央、全国少工委等各级领导机构部署安排等建立制度规范;二是明确工作思路,以加快构建新时代少先队社会化工作体系,提升少先队社会化工作水平工作方向,聚焦少先队政治启蒙和思想引领主责主业;三是发挥校外优势,将少先队实践育人与校外教育活动育人有机对接,打造校内外互为补充、有机联动的少先队工作新局面,提升少先队员在校外少先队组织里的归属感、光荣感。

  (二)制订实施方案

  实施方案是开展校外少先队工作的落地之法,是盘活校外育人资源的行动指引。实施方案以《少先队北京市石景山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工作委员会工作规程》为指引,融合少先队实践育人与校外教育活动育人特色优势,以盘活校外育人资源、激发少先队组织活力为工作思路,从校外少先队组织建设、队伍建设、阵地建设、活动建设四个维度进行方案设计(如图1),以规范的组织建设为“活力之法”,以特色的育人阵地为“活力之基”,建设优质辅导员队伍的“活力之源”,打造丰富实践教育活动的“活力之本”,“四位一体”统筹推进校外少工委制度建设。

盘活校外育人资源激发少先队组织活力论文

  二、盘活社团资源,完善校外少先队组织队伍

  青少年活动中心积极完善校外少先队组织队伍,参照《中国少年先锋队组织工作条例(试行)》有关要求,盘活优质社团及师资力量,拓宽少先队活动空间,让少先队员在校外增强对少先队组织的归属感。

  (一)少先队组织建设

  少先队组织是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基础空间。青少年活动中心在成立少先队大队基础上,结合各类社团学科特点、队员人数等因素建立中队、小队。小队由5至13人组成,设正副小队长;中队由两个以上的小队组成,设正副中队长;大队由两个以上的中队组成,成立大队委员会,由7至13人组成。截至目前,朗诵团、合唱团、民乐团、武术团已成立8个中队,近30个小队,完成校外少先队组织基础建设。

  (二)辅导员队伍建设

  辅导员是对少年儿童进行政治启蒙和思想引领的核心力量。青少年活动中心少工委立足校外教育,主动对接社会“大课堂”,双向打造少先队辅导员队伍,建立以校外社团中队辅导员为主体,以家长、优秀退役军人、“五老”等社会各界力量为重要支撑的校外辅导员队伍。通过专家培训、教学展评、校内外交流等方式,提升校外社团中队辅导员队伍建设水平。同时,结合青少年活动中心品牌活动资源,聘请国家级、省市级媒体一线从业者担任校外媒体辅导员,扩充校外辅导员队伍,提升服务少年儿童的水平。

  三、创新活动样态,打造多维实践教育活动体系

  校外少先队活动坚持组织教育、实践教育、自主教育相统一的原则,均衡区域艺术科技教育资源,发扬少先队活动助力“双减”工作优势,研究打造区级品牌实践教育活动体系,力争为每一位孩子提供展示舞台,在丰富多彩的少先队实践教育活动中激发广大队员的光荣感。

  (一)以基础硬件为立足点,开展校外少先队阵地打卡活动

  青年少活动中心校外少工委以石景山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基础硬件为依托,充分发挥资源特色,传承少先队阵地建设传统,打造区校外少先队队室、少先队活动室、少先队队角、少先队文化廊等校外少先队活动阵地,为开展少先队阵地活动提供了充足保障。石景山区青少年活动中心校外少工委与区少工委积极对接,贯彻《石景山区红领巾奖章实施办法》相关要求,依托活动中心教育资源,开展阵地打卡活动,建立“红领巾奖章”打卡报到机制,为少先队员“争章”提供更专业、更多元、更趣味化的平台。

  (二)从社团资源找创新点,设计红领巾新闻媒体实践活动

  青少年活动中心依托社团教育教学资源,联合红领巾通讯社共同搭建“红领巾小记者”“红领巾小主播”培训展示平台,建立石景山区红领巾广播电视实践平台,引入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优质资源,邀请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北京广播电视总台等媒体主持人担任媒体辅导员,指导少先队小记者们在信息社会中更好地提高学习与实践能力、提高新闻敏感性、提高信息辨识能力,打造一批具有较高媒介素养的“红领巾小主播”“红领巾小记者”队伍,服务全区各中小学“红领巾广播站(电视台)”建设发展。

  与此同时,红领巾新闻媒体实践以校园广播为载体,创新开展校园广播创意嘉年华活动,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广播节目内容及形式,激发青少年创新创造热情,引导广大青少年将个人发展与祖国命运联系在一起。活动选拔不拘泥于青少年声音形象的外在形式,鼓励有想法的孩子大胆表达,为每一个有创意的孩子提供展示的舞台。

  (三)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点,推广青少年综合实践能力活动

  石景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少工委成立至今,深挖育人理念,以提升青少年综合实践能力为目标,广泛开展青少年社会调查研究学习系列活动,动员全区12 800余名中小学生参与其中,为广大少年儿童搭建综合实践能力锻炼与展示的舞台。活动以社会调查研究为载体,引领广大青少年关爱他人、关注社会、关心世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积极对接少代会提案工作,展示新时代青少年的思考与担当。

  同时,活动邀请东方卫视、中国青年报、国家图书馆等一线从业者,从新闻调查、文献研究等方面进行专业培训,提升中小学生文字写作、语言表达、新闻编辑、调查研究等方面的实践能力,综合提升青少年媒介素养。

  四、发挥组织活力,促进校内外与家庭协同育人

  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育人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有益于构建良好的区域教育生态。青少年宫一直以来都是校内外融合育人的重要平台。青少年活动中心成立校外少工委为进一步推动三方协同育人提供了组织支撑和实践空间。

  (一)建设校外少先队组织探索协同育人机制

  少先队工作委员会制度是协同育人的有力保障。青少年活动中心校外少工委由党政领导、少先队辅导员、志愿辅导员和家长代表等共同组成。家长参与到校外少工委建设中来,将家庭教育的需求带到校外少先队组织,在少代会、少工委委员会等组织制度中,共同商议,建言献策,打造协同育人的家校共同体。

  (二)开展实践教育活动促进协同育人实效

  主题实践教育活动是开展协同育人的核心载体。一是开展家长参与的校外少先队实践教育活动;二是开展以家庭为单位的活动体验课程,增强校内外与家庭的互动,拓宽协同育人路径,提升育人效果。

  (三)对接社会实践资源拓宽协同育人渠道

  社会实践教育资源是开展协同育人的广阔天地。校外少工委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与街道社区、区域红色教育资源、红领巾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等资源对接,扩大青少年实践活动空间,将社会资源转化为协同育人的实践教育资源。

  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伟业迈入新征程。青少年宫校外少工委的建设与发展迎来重要机遇期。青少年宫要把握准政治方向,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聚焦少先队政治启蒙和价值观塑造的主责主业,激发校外少先队组织活力,做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要发挥好校外优势,探索艺术、科技体育教育的新理念、新方法,盘活校外育人资源,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校外教育必将在推动少先队组织建设中焕发生机与活力,在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新征程上大放异彩!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64826.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