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工程师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路径 — 以浙江科技学院为例论文

发布时间:2023-10-12 14:52:43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为了培养德才兼备的新型卓越工程师,文章以浙江科技学院为例,首先分析了工程师英语课程思政 教学现状,然后提出了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工程师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路径,包括提升思政育人意识和素养、 明确总体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及各单元思政主题、深入挖掘梳理各单元思政元素和构建科学合理的思政教 学评价机制。

  新工科建设是积极应对全球范围内新的科技和 产业变革带来的挑战,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和需求、辅 助更好参与国际竞争的一项重大举措 。新工科建设 以立德树人为引领,以应对变化、塑造未来为理念, 以继承与创新 、交叉与融合 、协调与共享为主要途 径,培养未来多元化、创新型卓越工程人才[1],以期为 我国产业发展提升和参与国际竞争提供智力保障和 人才支撑。近年来,为呼应社会发展对高水平应用型 人才的需求,浙江科技学院(以下简称“浙科院”)大 力开展新工科建设,积极加入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 育培养计划”,调整优化专业设置,改革课程体系。而 工程师英语课程正是在新工科建设背景下, 由浙科 院外国语学院于 2018 年秋季学期开始,开创性地面 向全校大二年级理工科类专业学生推出的一 门兼具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专门用途英语类特色课程, 旨在 帮助学生了解国内外工程文化和工程伦理等知识, 培养工程师核心人文素养 、 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际 能力等, 同时助力培养德才兼备的新型卓越工程人 才,进而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因此课程思 政应成为工程师英语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基于此, 本文拟以浙科院为例, 通过分析工程师英语课程思 政教学现状, 对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工程师英语课程 思政教学路径加以论述。

  一、工程师英语课程思政教学现状

  工程师英语课程是浙科院大学英语课程体系的 组成部分,其对应的教材《工程师英语教程》由该校大 学外语部工程师英语课程组编写、华东师范大学出版 社出版,分 1、2 两册,各有 8 个单元 。其中,第一册着眼“工程师”,围绕工程师伦理、价值观、领导力、行为 准则、艺术素养、职业发展和卓越工程师等主题展开; 第二册立足“工程”,主题包括工程导论、质量标准、材 料、测量、管理、安全、项目研发和知识产权保护等工 程核心要素。
\

  自工程师英语课程推出以来,虽然在教学内容上 进行了一定的调整优化,但在思政内容上还存在着一 些问题,如部分单元所选课文的思政主题不突出或难 以体现本应包含的思政主题,对各单元的思政主题缺 乏系统的提炼和概括,在单元练习设计上思政元素缺 位等 。因此,也就难以做到“一个单元必须有一个明确 的思政主题统领课文、视听说内容与活动、练习设计、 最后的产出性任务与项目”[2]。

  在具体教学实践过程中, 也还存在着重语言技 能培养和工程文化教学,而思政教育未能较好落到 实处的不足 。 比如,对专业教学内容思政元素的挖 掘和重组不够充分;思政教学与专业教学未能有机 统 一,存在“两张皮”的现象;思政教学手段方法单 一,缺乏灵活性;等等。

  同时,在工程师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评价上,还缺 乏有效的手段, 且鲜有教师开展这方面的相关研究。 但不开展思政教学评估,就难以检验工程师英语课程 思政教学的成效。

  工程师英语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和内容不明确,教 师的思政教学意识和能力还有待加强和提高,又缺乏 科学的思政教学评估机制, 这些问题若得不到解决, 无疑会影响到教学和育人的效果,不利于新工科建设 背景下新型工程人才的培养,最终不利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

  二、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工程师英语课程思政教学 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 性, 教育部也发文要求充分发挥课程思政在立德树 人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在这一指导思想下,《大学英 语教学指南(2020 版)》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应有机融入大学英语教学内容;课程需在课程建设、 教材编写 、教学实施等各个环节充分挖掘其思想和 情感资源 …… 大学英语教学应主动融入学校课程思 政教学体系, 使之在高等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 务中发挥重要作用”[3] 。工程师英语课程的推出是新 工科建设背景下浙科院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的积极尝 试,故努力探索其思政教学的路径,是课程改革的内 在要求和重要内容,具有重要意义 。基于此,以下将 进行进一步的探究。

  (一)提升思政育人意识和素养

  对统一于课程教学的思政教育来说,“学生为主 体,教师为主导”的角色定位并无变化,因此要想落实 思政教育,教师扮演着关键角色 。对于浙科院工程师 英语课程来说,教师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主导作 用,切实提升思政育人意识和能力素养。一方面,要认 识到教育过程中价值观引领塑造同知识传授和能力 培养三者应融为一体,不可割裂;另一方面,要意识到 “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的课程思政“影响甚至 决定着接班人问题, 影响甚至决定着国家长治久安, 影响甚至决定着民族复兴和国家崛起”[4] 。要想提升 思政育人素养,英语教师在了解西方文化和人类共同 的优秀思想、观念和文化传统的同时,更应深入学习 了解中国历史文化、优秀传统和思想(包括学校当地 具有地域特色的优秀文化传统), 以及习近平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增强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 深刻理解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备良好的道 德修养和教学能力,在言传身教中融会贯通各类思政 素材,做到专业教学与思政育人的无缝衔接。

  作为浙科院工程师英语课程教师,还应在新工科 建设背景下,站在立德树人的高度,了解工程文化,明 晰与工程伦理、工程研发、工程安全、知识产权、环境 保护等相关的人文精神、工匠精神、创新精神、诚信精 神、精益求精精神、自立自强精神、环保意识、安全意 识、质量意识等思政元素,并联系“新基建”、“一带一路”倡议、国家重大科技和工程成就等具体实际;广泛 阅读,有意识地积累与工程相关的思政素材,提炼在 突破“卡脖子”问题、科技攻关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 优秀人物的先进思想和精神;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专 业特点合理选取思政素材,使思政素材切合学生的需求和实际,不突兀、不牵强,进而更好地达到思政育人 目的。

  (二)明确总体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及各单元思政 主题

  《新工科建设指南(“北京指南”)》指出,新工科建 设要求“更加注重理念引领”;“坚持立德树人、德学兼 修”[5] 。宏观上,英语教学素材思政内容建设应以学生 发展为中心、以学科属性为引导、以学校特色为依托, 结合学科属性设定目标[6] 。故浙科院工程师英语课程 总体的思政教学目标应是助力培养具有求真务实、精 益求精、实践创新、追求卓越等精神,以及具备环境意 识、国际视野、家国情怀、人文精神、正确义利观等的 新型工程人才 。具体来说,在设定工程师英语课程各 单元的教学目标前, 教师应明确各单元思政主题,发 挥理念引领作用,使英语语言能力培养、工程文化传 授和价值观引领相统一, 确保各单元的整体教学设 计、具体教学活动、教学内容、课后练习、小组项目学 习等围绕单元思政主题展开 。 比如,“中国工程”主题 单元中,两篇课文分别介绍了港珠澳大桥建设成就和 中国传统工匠精神 。据此,教师可以把该单元的思政 主题确定为“胸怀祖国,自强自立,勇于创新,追求卓 越”(Patriotism, Innovation, self-reliance, Excellence); “工程材料”主题单元中,教师可结合材料研发相关内 容,将该单元的思政主题设置为“潜心研究,集智攻 关, 锲而不舍, 严谨细致”(Dedication, Collaboration, Perseverance, Meticulousness);“工程设计”主题单元的 思政主题可考虑设置为“开拓创新,绿色环保”(Cre- ativity, Greenness);“知识产权保护”主题单元的思政 主题可以考虑设置为“诚实守信,遵纪守法”(Honesty, Law-abidingness);等等。

  在集思广益、就各单元思政主题提炼概括达成一 致后,再来进行教学设计,设定各单元的具体教学目 标,开展有机融合课程思政的教学活动 。比如,在字词 句学习、篇章解析中有机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以及其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尊师重教、尊老爱幼、 勤俭节约、谦虚谨慎、自强不息、先义后利等 。同时,在课后练习和作业中也应适当融入思政元素 。另外,对 于本教程特色之一 的围绕各单元主题开展的项目学 习(Project-Based Learning,PBL),也可以作出课程思 政方面的要求 。 目前,每单元小组项目报告 2 的设计 思路是要求学生就课文中出现的一组单词/词组给出 同/近义词后,再运用该组单词/词组来创作故事,最终 达到词汇学习的目的 。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尝试要 求学生创作的故事涉及该单元的思政主题,或者体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个方面或几个方面,或者体 现出某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单元项目学习环节 中, 项目报告 1 的案例分析主要围绕单元主题来设 计,也可融入思政主题元素。如“工程伦理”主题单元, 可以围绕“守法自律,尊重生命,敬畏自然”(Law-abid- ingness and Self-discipline, Respecting life and Rever- ing Nature) 的思政主题进行设计,通过列举和工程伦 理相关的中外案例,如基因编辑婴儿事件、飞机坠毁 事件等,引导学生分析其中包含的工程伦理,学习其 中的经验教训,汲取思政养分 。再如,在“工程师艺术 素养”主题单元的项目学习任务中,结合杭州的文化 资源条件,笔者设计了游览西湖,根据西湖景观布局 来分析其中所体现的美学思想和人文精神的项目学 习要求;还设计了参观位于京杭大运河拱宸桥边杭州 手工艺活态馆,记录传统造纸、手工制伞、手工制扇等 的工艺流程的项目任务,并要求学生从实用性、美观 性、环保性和生产效率等角度讨论以上手工艺 。通过 此类项目学习, 一是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 趣,提升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培养其分析和解决问题 的能力,以及批评性思维能力,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真 实语言输入和输出机会,提高语言应用能力[7];二是可 以帮助学生了解工程文化、工程伦理等;三是有利于 学生更好地认识传统文化、传统手工艺,以及古人的 智慧和匠心,增强文化自豪感和文化传承意识,发挥 工程师英语课程的价值引领作用。

  (三)深入挖掘梳理各单元思政元素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强调,“深 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程教学,达到润物 无声的育人效果”。《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 版)》提 出, 课程需在“各个环节充分挖掘其思想和情感资 源”。以上述文件为指导,浙科院工程师英语课程在 英语教学材料的选取上, 特别是涉及中国相关话题 时,应关注作者的立场、态度、语言呈现方式、用语感情色彩等 。 因为英语教学素材中呈现的文化、群体、 阶层等往往带有选择性,其中蕴含的知识、观点 、态 度等也无可避免地带有选择性, 而作为教学的主要 依据, 教学素材会显性或隐性地塑造学生的思想,影 响他们的价值取向。具体到工程师英语课程教材的编 写和完善上,在选择体现各工程主题的课文时,教师 可以有意识地增加与中国工程师及中国工程相关的 文章,并根据需要进行适当调整改编 。在工科类毕业 生数量遥遥领先全球、拥有“基建狂魔”之称、伟大工 程和优秀工程人员层出不穷的背景下,中国工程师和 中国工程应该在工程师英语课程教材内容中占有一 席之地,这样一来,工程师英语课程内容中可挖掘的 思政元素才会更加全面。

  为了实现外语类课程的思政育人目标,教师可以 从国家、社会发展需求等方面梳理课程思政元素,积 极引导和植入中华文化元素,并围绕讲好新时代中国 故事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8] 。教材思政元素的梳理挖 掘应围绕各单元思政主题,但不应局限于特定的思政 主题,即那些只要是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 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思政素材,在教学中都可以酌 情灵活取舍,体现到一词一句的学习中,也可以引申 到篇章分析和理解中。比如,从《工程师英语教程 2》第 一 单 元 Text A Mega Project “Hong Kong -Zhuhai - Macao Bridge”这篇文章中,教师可以梳理出的思政元 素包括:国家统一,民族复兴(China’s reunification and national rejuvenation),体现的是爱国主义—港珠澳 大桥在国家统一 中具有很强的象征意义;桥梁联结, 心灵契合(Bridging the Bay and forging closer bonds), 体现的是国家意识和民族情怀—港澳的回归,最重 要的是心灵回归;尊重自然,保护环境(Respecting na- ture and protecting environment),体现的是工程建设中 的环保意识和举措;自力更生,勇于创新(Self-reliance and Innovation), 体现的是大桥建设者们在大桥设计 建造过程中克服技术、设备、材料、工艺和管理等方面 的重重障碍所表现出的创新意识和自强进取精神。教 师在教学中甚至还设计了一个与课文内容看似关系 不大的案例分析, 引导学生就某市民提出司法复核, 推翻了港珠澳大桥环评报告,从而导致工期延误和成 本大增这一插曲开展讨论。该案例包含着参政意识和 法治意识的思政元素,具有一定思政价值 。 以上思政 元素的挖掘与《“新工科”建设行动路线 (“天大行动”)》“强化工科学生的家国情怀、全球视野、法治意 识和生态意识”[9] 的要求高度一致,有利于在潜移默 化中发挥该课程的思政育人功能。

  ( 四)构建科学合理的思政教学评价机制

  对于浙科院工程师英语课程来说,科学合理的思 政教学评价机制既能对思政教学发挥指导作用,也是 助力培养卓越工程师 、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内在要 求。《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指出:“人 才培养效果是课程思政建设评价的首要标准。建立健 全多维度的课程思政建设成效考核评价体系和监督 检查机制,在各类考核评估评价工作和深化高校教育 教学改革中落细落实。”目前,工程师英语课程思政教 学缺乏有效的评价方式和路径,既无过程评价,也无 结果评价。通常的做法是在工程师英语课程期末考试 中加入包含思政内容的短文翻译题目,如翻译习近平 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摘录和我国重大工程成就的新闻 报道等 。本质上这并不是思政教学评价,而只是在考 试中融入了思政元素,考查的只是学生外语语言能力 中的翻译技能和水平,并不能体现出教师日常开展思 政教学的情况,以及学生认知、情感和价值观的变化 等 。因此,探索涵盖思政目标、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的 工程师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机制显得很有必要。对 此,笔者认为,工程师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评价具体可 以从相关方对教师教学的评价和教师对学生的评价 两个层面来开展。

  对教师思政教学的评价主要由学校和学院的教 学督导组及工程师英语课程团队来执行 。院校两级督 导组应在教学检查、随堂听课中把课程思政落实情况 作为一项重要内容,从“结合度、关联度、融合度、认同 度”[10] 等方面来评估思政目标设置和教学设计的合 理性、教学过程中的思政意识、思政教学能力(如思政 教学和内容教学相融合的程度、方式、技巧和风格), 以及学生的课堂反应和表现等。课程团队成员之间要 开展教学观摩和相互听课,就课程思政教学情况作出 综合评价 。除了教学督导组和课程团队的评价,还可 以在期末的学生评教中辅之以学生对教师课程思政 教学能力和认可程度的评价 。 由此,确保对教师思政 教学的评价的准确性、科学性及全面性。

  教师对学生思政学习效果开展评价是为了获取 思政教学反馈, 借以反思和改进思政教学的方式方 法 。一方面,可以通过观察课堂上学生对思政教学的情绪变化、参与程度和课堂气氛等了解学生的认同和 投入情况,从思政相关作业完成情况(如学生对本课 程项目学习中工程文化、伦理、国家情怀、法治和生态 意识等方面的思政元素的认知 、选取和运用情况) 把 握学生在知、情、意方面的发展变化;另一方面,可以 定期由课程团队结合所学单元的思政目标合理地设 计问卷,以此调查分析学生在认知、情感和价值观方 面的变化。
\

  三、结语

  发挥思政建设在工程师英语课程建设中的引领 作用,构建思政教学的可行路径,还有待各方献计献 策,共同探讨合理的思政教学目标、行之有效的教学 内容和方式方法,以及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等。当前, 新工科建设正积极展开,“一带一路”倡议也在稳步推 进,国际人才和科技竞争日益激烈。在此背景下,积极 开展工程师英语课程思政建设,探索有效的思政教学 路径,往大处讲,有助于协力培养专业技能过硬、工程 文化素养深厚、外语基本功扎实,具有国际视野和家 国情怀,具备批判思维和创新意识,拥有传播中国理 念、讲好中国故事能力的新型工程人才;从小处着眼, 可以增强本校理工科学生的竞争力,有利于学校的长 远发展。

  参考文献:

  [1] 钟登华.新工科建设的内涵与行动[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 (3):1-6.
  [2] 刘正光,岳曼曼.转变理念、重构内容,落实外语课程思政[J].外国 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20.43(5):21-29.
  [3] 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大学英语教学指南 (2020 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
  [4] 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EB/ OL]. (2020 -05 -28) [2023 -01 -21].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 s7056/202006/t20200603_462437 .html?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 =0.
  [5] 新工科建设指南(“北京指南”)[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4):20- 21.
  [6] 徐锦芬.高校英语课程教学素材的思政内容建设研究[J].外语界, 2021(2):18-24.
  [7] 高艳 .项目学习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外语界,2010 (6):42-48.56.
  [8] 杨金才.新时代外语教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几点思考[J].外语教学, 2020.41(6):11- 14.
  [9]“新工科”建设行动路线(“天大行动”)[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 2017(2):24-25.
  [10] 王哲,张桂芬,葛丽娜,等.基于成果导向的课程思政建设与评价 机制研究[J].计算机教育,2022(4):38-4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64628.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