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文章首先对相关研究进行了述评,然后解构了高职理实一体化实训教学体系,接着分析了高职理实一体化实训教学体系运行需解决的问题,最后提出了高职理实一体化实训教学策略。
关键词:理实一体化实训教学;康复医学工程类专业;高职
当前,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已在各高职院校推广和应用,涉及的学科已涵盖工程、商贸,乃至文化传媒等。随着该教学模式在实践中不断得到深入拓展,此时便存在一个需要相关研究者回答的问题:“高职理实一体化教学应将实训教学融入理论教学,还是应将理论教学融入实训教学?”受限于理实一体化教学平台的完善程度,诸多高职院校选择了将实训教学融入理论教学,这就变相地将案例教学跃迁至实训教学层次。然而从基于工作导向的职教理念出发,无论是工程类学科还是非工程类学科,都应该在现有的理实一体化教学平台中践行理论教学融入实训教学的要求。因此,对高职理实一体化实训教学策略展开探究,便有了现实意义。对此,本文将以康复医学工程类专业为对象,对高职理实一体化实训教学策略展开讨论,以供同行借鉴。
一、相关研究述评
(一)研究概述
王夏静[1]通过研究分析会计综合实训课程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改革思路,提出了帮助学生实现学校学习和企业会计工作零距离对接的措施。程权成、崔宝影[2]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为目的,围绕课程教材、教学模式、教学项目、教学方法、考核方式进行了探究。伍天海[3]认为,教师应高度重视并落实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突出高职教育“能力本位”的培养思路,在理实结合的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沙辉[4]探讨了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并就专业课程如何应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展开了研究与实践。沙辉认为,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把理论与实操融为一体,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能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及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任立海[5]认为,从解决传统教学方式存在的问题入手,需建立一系列基于工程实例的理实一体化教学体系,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培养其工程思维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梅文涛[6]基于构建的高职远程云端实训教学模式,在机电一体化技术课程中进行了实践探索,并介绍了相关教学经验。刘瑞冰[7]认为,借助思维导图可以弥补翻转课堂教学过程中知识学习碎片化的不足,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建立知识系统,提高其应用信息技术的综合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有助于提高信息技术理实一体化教学效果。张丽萍[8]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中引入了分层教学法,试图解决目前在一体化课程实施中存在的“能力两极分化”,甚至“浑水摸鱼”的情况。白彩波、王苹[9]提出了“课前线上自学、课中线下导学、课后线上拓展”相结合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王晓慧[10]根据机电一体化课程特点,提出了混合式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的实践模式。
(二)研究评析
以上观点和建议构成了当前研究的主要思路,其中诸多有益成分对本文的研究具有借鉴价值。面对本文在开篇提出的问题,这里还需指出当前研究存在以下问题。①当前研究并未明确理实一体化教学中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之间的地位,且暗含着二者具有同等地位的思想。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举措,理实一体化教学应以训育学生的岗位工作能力为导向,所以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不能同等对待,而应以实训教学为主体,在工作情景模拟下将理论教学融入实训教学。②当前研究较为重视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手段问题,而未能从教学体系的整体视角研究问题,这样就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碎片化的研究结果。
二、高职理实一体化实训教学体系的解构
具体而言,可将理实一体化实训教学体系解构如下。
(一)理实一体化实训教学目标
对于高职康复医学工程类专业而言,传统实训教学可分为专项实训和顶岗实习两部分。随着理实一体化实训教学模式的出现,其实训教学目标需区别于以前传统的实训教学目标。在将理论教学融入实训教学,且这两类教学又在时空维度上同步进行的背景下,理实一体化实训教学目标可界定为“以理论知识体例为实训教学的岗位工作能力训育逻辑,在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训教学理念下,使学生建立具有学科系统性的岗位工作动手能力和探究能力”。由此可知,理实一体化实训教学与传统实训教学目标的不同之处在于突出了实训项目之间的知识逻辑性,并以建构学生的系统性岗位能力为取向。在践行这一实训教学目标时,教师需重视理论教学融入实训教学的方式,以及理论知识框架对实训教学的约束和指导意义。
(二)理实一体化实训教学手段
由于理论知识框架对实训教学有着约束和指导意义,所以理实一体化实训教学的手段也应与传统实训教学有所区别。首先,面对理论新知识的讲授,教师可以采取三阶段教学形式,即告知学生需要预习的课程理论知识、在理实一体化实训教学现场完成理论知识讲授、将学生理论知识学习情况融入实训考核。这就意味着理论教学融入实训教学的关键节点在于理论知识已经讲授完毕,而不是学生在实训中自主获得理论知识。另外,教师讲授理论知识的目的在于为实训教学提供前置性的课程知识准备,而在实训教学过程中则需对已学知识进行整合、迁移、反思,使学生在具体的工作模拟情景中将其内化为自身的岗位能力及素质。
(三)理实一体化实训教学运维
目前,理实一体化实训教学平台仍在类似于课堂教学的环境下进行,部分高职院校将平台选择在校内实训基地,部分高职院校则将平台选择在专设的理实一体化教室。可见,基于该平台的实训教学环境与传统实训教学环境存在显著差异,这就要求形成与理实一体化实训教学相适应的运维模式。这里的实训教学运维模式主要包括实训项目导入、学生分组、学生实训安全保障、实训过程督导四部分。其中,实训项目导入的前提为理论知识已经讲授完毕;学生分组可根据场地大小、设备数量、实训内容展开;学生实训的安全风险主要为带电操作风险、化工有害气体吸入或燃烧风险,需要对此提供相应保障;实训过程督导主要包括学生实训质量监管、实训安全监督。
(四)理实一体化实训教学反债
教学反馈是理实一体化教学体系建设的应有之义,主要包括对学生实训态度的反馈、对学生实操规范程度的反馈、对学生岗位能力训练效果的反馈。与传统实训教学反馈不同,这里的反馈机制需形成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间的闭合状态,进而需在对学生岗位能力训练效果的反馈中,兼顾理论考核的需要。由于理论教学需要融入实训教学,故在对理论考核进行设计时应弱化对知识点记忆的考核,而是将新学知识点与现场的实训项目相结合,以思维导图、方案设计、技术流程设计等形式,使学生将新学知识与已学知识和实操经验进行整合,并在完成知识迁移的基础上聚焦现场模拟工作任务,给出自己的问题解决思路。由此,与传统实训教学反馈最大的不同便是,理实一体化实训教学较为关注对学生专业知识综合应用能力的考核。
三、高职理实一体化实训教学体系运行需解决的问题
在运行理实一体化实训教学体系时,需重点解决以下问题。
(一)理论知识逻辑与实操流程间相融合的问题
在验证理论知识框架对实训教学起的约束与指导作用时,存在理论知识逻辑与实操流程间相融合的问题,该问题又具体包括以下两个方面。①在理论知识讲解中如何选择恰当的知识模块约束和指导实训教学,这在当前仍面临操作上的问题。尽管在大多数理实一体化教室中,实操设备与理论教学场所同为一体,但理论教学与实操训练间若形成不恰当的联动,将严重影响学生的实训学习体验,也不利于理实一体化实训教学时间的分配。②所选理论知识模块的内在逻辑性和技术性与实训流程能否匹配,这在当前也存在操作上的问题。由于实训流程设计受到理实一体化教室场地、设备的限制,这就为理论知识的融入带来了挑战。
(二)在实操训练中对知识经验的综合应用问题
开展理实一体化实训教学需以新的理论知识讲授完毕为前提,进而在实训中重点培养学生的实操能力,并内化培养他们对理论知识和岗位工作经验的整合、迁移、批判与反思能力。然而在实操训练中,学生在完成对知识经验的综合应用时面临课程设计问题,该问题主要反映在以下两个方面。①在对实训内容和流程进行设计时,能否满足学生对已学知识和已获经验的整合、迁移、批判与反思的目的,这在当前面临着课程设计问题。②在学生的实操练习过程中,教师应以怎样的教学姿态和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完成以上能力的培养任务,这在当前也面临着课程设计问题。该问题的提出根植于理实一体化实训教学目标,这就要求教师采用区别于传统实训教学的手段。
(三)实操过程中学生组织和过程督导的问题
在理实一体化实训教学中需引入学生合作学习模式,这不仅是适应实训资源受限后的现实需求,也是激发学生实训参与感、实现相互监督的一种举措。然而在实操过程中仍存在学生组织和过程督导方面的问题,该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①在学生组织方面是建立“无领导学习团队”,还是建立类似于项目组的工作团队,这在当前仍面临选择上的问题。对此,笔者倾向于建立类似于项目组的工作团队,但这又对实训教学运维中的学生岗位设置、工作任务设计和成果评价提出了要求。②在过程督导方面,安全督导问题在学生团队的相互监督和教师的过程跟踪下能得到较好解决,但对学生实操训练的质量督导仍面临问题,即团队整体的工作效能并不等于学生个体工作效能的总和。
(四)兼顾现场教学反债与事后教学总结的问题
在将理论知识逻辑融入实训教学流程时,需建立现场反馈机制。建立该机制意在反馈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应用新知识解决工作中新问题的能力。事后教学总结作为常态化的教学反馈,有助于教师在今后改进理实一体化实训教学手段,然而在兼顾二者时面临问题。首先,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具有内隐性特征,教师难以在现场通过观察得知。其次,学生在实操中呈现出的水平属于团队整体水平,学生个体水平在现场往往难以快速识别。在事后教学总结中,如何突破教师固有的教学思维束缚仍存在问题,即诸多教师仍以“教学经验、教学不足、改进意见”这种三段式的思维模式进行教学总结,较少立足学生的学习感受和感知进行换位思考。
四、高职理实一体化实训教学策略
在以上问题导向下,高职理实一体化实训教学策略如下。
(一)加强备课管理,建立合理的理实一体化融合方案
1.教师需加强备课管理,解构岗位工作任务。在开展理实一体化实训教学之前,教师需加强备课管理,以解构岗位工作任务。以高职康复医学工程类专业为例,现实的岗位工作任务需依托完整的技术流程完成,但基于理实一体化实训教学目标,需将完整的工作任务解构为相对独立的子模块,并相应地对完成工作的技术流程进行分解,同时在对技术流程的分解中概括其中蕴含的理论知识。此外,在结合教材知识体例的基础上,设计出以工作流程知识为核心、前向理论知识为铺垫、行业背景知识为补充的理论教学体系,最后将工作流程知识融入后续阶段的实训教学和实操训练。
2.以工作任务为驱动,厘清理实融合的方式。在备课环节,教师已经形成了以工作流程知识为核心、前向理论知识为铺垫、行业背景知识为补充的理论教学思路,然后需要以工作任务为驱动,厘清理实融合的方式。首先,本次实训教学涵盖的工作流程知识已经讲授完毕,故在对接实训教学和训练之前,教师可对学生开展课程思政教育,以提高学生对实训环节的重视程度,且在思想上强化实训纪律和自我安全意识。其次,在学生做好实训思想准备后,教师便可在现场向他们讲解实操流程和设备原理,并使学生明确在实训中需对已学知识、已有经验进行整合和迁移,重点是要将新知识应用于实操过程的工作问题探究过程。
(二)聚焦学生岗位能力建设,科学设置实训教学任务
1.以产业发展趋势聚焦学生岗位能力建设。在具体的实训教学阶段,教师需以产业发展趋势聚焦学生的岗位能力建设,将其贯穿实训教学中的技能指导、过程评价、事后反馈等全过程。以康复医学工程类专业为例,随着数字技术大量嵌入工程领域,这就要求学生具备岗位基础性的信息化、智能化功能模块的运维、维护、再造等能力。对此,教师可在理论教学阶段设置“专题讲授”环节,围绕学生即将接触的信息化、智能化功能模块,有目的地将学生已学知识和已有经验进行融合,以专题的形式为学生讲解实训原理,并与学生一道绘制实操流程图,要求学生完成思维导图的绘制任务。
2.以工作任务为驱动增强学生的实操体验。在具体的实训教学阶段,由于学生已经获得了前置性理论知识,且在专业思想方面也对实训有了足够的重视,这时教师便需以工作任务为驱动增强学生的实操体验。教师可根据本次理实一体化实训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与企业生产、客服、销售等相关联的工作任务。例如,本次实训教学内容涉及设备维护与维修,这时教师就可以对标企业客服作业设置工作任务,让每个小组(团队)以“客户”名义填写设备问题清单,并要求学生小组限时完成问题的成因查找、设备维修等工作任务。
(三)建立项目组学生团队,推行内控与外控过程督导
1.建立项目组学生团队,增强学生岗位工作感。与传统实训教学不同,理实一体化实训教学更强调实操训练的节奏感和知识检验的时效性,所以教师可建立项目组学生团队,以增强学生的岗位工作感。项目组成员构成与学生合作学习小组成员构成一致,重点在于项目组作为工作团队需强化队员的劳动纪律,项目组负责人具有工作任务分配权、人力资源配置权,且最终会依据工作任务的完成效果对项目组运维进行评分。对此,教师可在学生分组的基础上,由学生推荐所在项目组的负责人。教师与各项目组负责人要落实实训任务,以及明确实训成果评价指标。这样一来,就能降低教师在实训过程督导中的压力。
2.依托项目组推行内控与外控过程督导。在项目组作为学生合作实训组织形态的背景下,教师在实训教学中可推行内控与外控相兼容的过程督导活动。由于过程督导主要完成实训安全督导、实训质量督导两项任务,所以可由项目组开展内控以完成实训安全督导,由教师开展外控以完成实训质量督导。在项目负责制的实训制度安排下,教师与各项目组负责人应就实训安全问题进行充分交流,由各项目组负责人提交实训安全督导方案,并由教师审核通过与执行。教师在开展实训质量督导时,主要采取现场巡视、个别学生实操能力现场检验、实训结束后的项目组答辩等方式。
(四)以现场实训过程观察和学生座谈充实教学反债
1.教师应重视对现场实训过程进行跟踪观察。由于理实一体化实训教学强调实操训练的节奏感和时效性,所以教师在原则上应不干扰各项目组学生团队的实操活动。但为了获得现场教学反馈,教师可以在现场巡视中通过跟踪观察识别学生的实训参与状态。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教师应重点识别“学困生”的实训参与状态,此外,还应在实训中关注女生的实操状态。在观察中若是发现部分学生存在实训参与度不高、实训状态不佳的情况,教师需在第一时间与项目组负责人进行沟通,先让项目组学生团队内部解决上述问题,若是问题仍然存在,则需与学生进行现场交流,以激发他们参与实训的主观意愿。
2.遵循“生本原则”,以学生座谈充实教学反馈。事后教学反馈可为下一阶段的理实一体化实训教学提供改进意见,所以教师应遵循“生本原则”,以学生座谈的形式从学生的角度获得教学反馈,以充实教学反馈获得的信息源。在项目组学生团队的实操训练组织框架下,教师可事后召集各项目组负责人,就实训体验与学生进行交流,并可就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之间的衔接方式听取负责人的意见,最后再融合实训教学体会,将这些内容汇总梳理成实训教学总结报告,并以此为理实一体化实训教学提供整改意见。
五、结语
在开展理实一体化实训教学之前,教师需加强备课管理以解构岗位工作任务,需要以工作任务为驱动厘清理实融合的方式;教师需以产业发展趋势聚焦学生的岗位能力建设,需以工作任务为驱动增强学生的实操体验;教师可建立项目组学生团队,增强学生岗位工作感,且在实训教学中可推行内控与外控相兼容的过程督导活动;教师可以在现场巡视中通过跟踪观察识别学生的实训参与状态,同时应遵循“生本原则”,以学生座谈的形式从学生的角度获得教学反馈。
参考文献:
[1]王夏静.高职会计专业核心课程会计综合实训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研究[J].知识经济,2023(7):136-138.
[2]程权成,崔宝影.高职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以“单片机技术及应用”课程为例[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23(3):76-78.
[3]伍天海.理实一体化理念引领的高职汽修专业教学策略刍议[J].汽车周刊,2023(3):224-226.
[4]沙辉.院校车辆驾驶理实一体化教学的认识与实践[J].汽车周刊,2023(4):216-218.
[5]任立海.基于工程开发实例的汽车设计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与实践[J].时代汽车,2023(2):37-39.
[6]梅文涛.高职云端可视化实训教学模式的构建与探索:以《机电一体化技术》课程为例[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22(9):37-41.
[7]刘瑞冰.思维导图助力信息技术翻转课堂理实一体化教学:以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为例[J].电脑与电信,2022(6):20-23.
[8]张丽萍.“分层+理实一体化”教学法在高职PLC课程中的探索与实践[J].科教导刊,2022(6):91-93.
[9]白彩波,王苹.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科技视界,2022(9):177-179.
[10]王晓慧.机电一体化课程混合式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究[J].菏泽学院学报,2022(2):118-12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645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