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初中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探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3-10-10 14:19:16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审美能力培养需要教师正确引导和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审美能力是美术课堂教学的关键,教师需要创新教学方法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在教学中,互评和作品鉴赏是有效方法,通过互评快速提炼美学要素并改进作品,而作品鉴赏则需要汲取名家精髓。

  关键词:初中美术  审美能力培养  作品鉴赏  互评

  审美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而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正确引导和耐心讲授以及学生的自主探究和挖掘是必不可少的。在美术教学课堂中,教师应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造一个轻松愉悦且高效的课堂环境,同时创新教学方法和理念,为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打下坚实基础。

  一、美术作品互评,增强审美意识

  互评是指学生之间通过相互点评美术作品,发现问题和不足,并给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学生可以采纳对方的合理建议,及时修改作品,以实现持续改进和进步。在初中美术教学中,作品互评是培养和锻炼学生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首先,学生彼此相互了解,通过互评可以直接指出对方的缺点,节省自行校验的时间,使学生能够更多地思考创意。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其次,学生在点评作品时,站在个人的角度考虑问题,每个学生的审美眼光不同,被点评的学生可以借鉴他人的经验,拓宽审美视野。最后,学生在点评他人作品时,可以将他人的作品与自己的作品进行比较,发现自己作品的不足,这为提升美术创作能力提供了条件。

  以“生机蓬勃的春日景象”为例,教师在教授色彩知识后,可以给学生20~30分钟的自主创作时间,让他们运用色彩知识和想象力创作一幅表现春天生机勃勃景象的绘画作品。然后通过学生互评的方式,提取每个学生作品中的美学要素,并指出存在的问题。例如,学生A在描绘春天的绿树、青草、红花时,运用了对比色和相邻色,形成明显的色差。学生B在描绘春天的小动物时,运用了原色、间色和对比色,使作品栩栩如生。学生们在互评时,应重点分析和评价作品中的问题,如布局过于空旷或色彩运用过于凌乱。

  通过作品互评,学生能够快速提炼作品中的美学要素,并及时改进。因此,教师应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深入分析和解读其他学生的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学生在评价他人作品时,应保持虚心借鉴和学习的态度,从客观视角出发,汲取成熟创作经验。这种互评方法使课堂氛围活跃,学生可以自由发挥创作能力,使作品更加完美。同时,学生可以在相互交流和切磋中获取更多美学要素,提升个人审美水平。

初中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探究论文

  二、鉴赏名家名作,提炼美学要素

  美术作品鉴赏是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关键环节。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只注重作品的“欣赏”,忽略了“品鉴”,这种浅尝辄止的方法效果有限。为了改变这种情况,教师应给予学生更多思考、分析和品评的机会,让他们提炼作品中的美学要素和情感。学生在与传世佳作接触时,应充分汲取、借鉴、学习和领会名师的精髓,这对于审美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例如,在“中国美术的辉煌历程与文化价值”课程中,教师可以选取历代绘画名家创作的作品,让学生通过欣赏这些作品来了解中国美术的发展历程和艺术价值。为了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和情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围绕作品的内容、布局、色彩运用等美学要素展开讨论和分析,并分享自己的观点。以清代宫廷画家郎世宁创作的《百骏图》为例,学生可以讨论每匹马的形态各异,通过观察细节感受马匹栩栩如生的表现。有的学生可能认为该作品之美在于众多马匹的不同表情和姿态,而有的学生可能认为是因为画家郎世宁精准处理马匹的细部特征。这种品鉴名家美术作品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作品,并加深对美的诠释和解读。

  在美术作品欣赏课堂上,教师需要充分准备。首先,要结合学生的个人能力选择合适的名人名家作品。其次,在确定作品后,教师可以简单介绍作品的创作背景和绘画手法,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最后,在学生鉴赏过程中,每个学生都应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通过集体商议排除错误观点,由小组长负责归纳总结。通过分析、思考、讨论、归纳和总结的过程,学生的审美素养将逐渐形成。

初中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探究论文

  三、音画紧密融合,创设唯美情境

  音乐与美术之间存在相辅相成的密切关系。音乐为美术创作提供了灵感,而美术则成为音乐形式与内容升华的媒介。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将音乐与美术融为一体,营造一个“音中带画、画中有音、音画相融”的教学情境,这对于激发学生的美术创作灵感和提高审美能力至关重要。

  教师在选择音乐作品时应注意以下三点。首先,音乐作品的风格应与美术作品的创作主题呼应,紧密贴合,不得偏离美术作品的主题。其次,学生在欣赏美术作品时应同时聆听音乐,当学生对画面内容有初步了解后,可以紧闭双眼,用心感受画面,联想与画面相关的场景和景象,以提高作品鉴赏效果。再次,学生也可以通过聆听音乐的方式,自主创作一幅美术作品,并将音乐中的美妙旋律、音符和节奏融入其中。

  以“艺术生命与自然和谐交融”为例,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赏析国内外著名画家的绘画作品,感受自然界中蓬勃生机的生命力,体验绘画艺术的无穷魅力。在进入作品鉴赏环节后,教师可以展示法国印象派画家凡·高创作的名画《金黄色的庄稼和柏树》。画面中,金黄色的庄稼与一棵柏树相互呼应,金黄色的麦田如燃烧的火焰,墨绿色的柏树努力伸展树枝。为了更深入地感受这幅作品的唯美意境,教师可以选择《在田野上》这首轻音乐作为背景音乐。在轻缓的音乐声中,学生的思维变得清晰,随着音乐的节奏起伏,学生脑海中生成美轮美奂的画面:学生与画面中的金黄色庄稼和苍翠的柏树融为一体。这其中的形式美、布局美、色彩美、线条美和意境美将得以展现,从而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这种音画相融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了最佳的鉴赏体验路径。无论是哪种类型的音乐作品,都能启发学生、激励学生,在这些精神动力的推动下,学生更容易与美术作品产生情感共鸣。因此,在培养审美能力的过程中,教师应高度重视音乐这种艺术形式,并结合美术作品的内容和文化底蕴,合理选择音乐作品,让学生在聆听美妙乐音的同时,从内心深处衍生出更多的美学元素。当这些美学元素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学生的审美细胞将被激活,从而形成审美素养。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初中美术课堂的关键环节。美术教师在创新和改进教学方法的同时,应将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作为教学目标,并在实际教学中有效应用这些方法。

  参考文献

  [1]祝秀健.情境教学法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探析[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2(5):104-106.

  [2]袁志正.美术教育教学中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探讨[J].中国教育学刊,2019(S1):130-131,136.

  [3]赵红亮.重视美术鉴赏课教学提高初中生美术素养[J].教育实践与研究(B),2020(12):47-4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64444.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