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科教融合视角下医学生科研思维培养探讨论文

发布时间:2023-10-10 11:03:11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文章基于相关概念,首先分析了科教融合视角下医学生科研思维培养的重要性及现实困境,然后提出 了科教融合视角下医学生科研思维培养的突破路径,最后论述了科教融合视角下医学生科研思维培养的注 意事项。

  关键词:科研思维,科教融合,医学生

  随着人工智能、分子诊断、数字影像等生物医学 科技不断加速创新,医学领域相关人员的疾病防治能 力和医疗服务能力也不断提升,多学科共同参与解决 临床医学问题的时代已经到来 。当前,临床医学已从 单学科、单领域发展迈向多学科、跨领域的交叉融合 协同发展方向,医学与其他学科领域,如工学、力学、 力学等领域的融合也更为深入, 衍生了生物医学工 程、再生医学、生物材料等一批新兴学科领域 。因此, 培养医学生科研思维,是现代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随着学科发展的加速创新,对医学人才培养的要求变 得更为严格,在要求学生基础理论更为深厚、专业知 识更为扎实、临床能力更为精进的同时,还要求其成 为具备一定创新思维,并具有一些科研能力、综合素 质的医学人才。其中,培养科研思维是高素质医学生 培养的重要环节,有着重要意义。

  在健康中国战略大背景下,如何有效适应经济社 会发展,培养新医科人才,探索和培育新的学科增长 点,是摆在医学院校面前的一个难题和挑战 。笔者认 为,只有在教育部的政策指导下,深入探索科教融合 的创新机制,以临床问题为导向,深度整合临床课程 资源,研究出真正能够提升医学生科研思维的培养模 式,实现从传统临床医学教学模式向以科研与教学相 融合为目标的医学生培养模式的转变,才能最终培养 出创新型的高素质医学人才。故本文拟在阐述相关概 念的基础上,通过说明科教融合视角下医学生科研思 维培养的重要性,分析医学生科研思维培养存在的现 实困境,进而探索医学生科研思维培养模式的具体实 施路径和注意事项。

  一、相关概念

  (一)科教融合

  科教融合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培养创新引领型 工程技术人才、实现创新协同的重要途径,目前已成 为世界高等教育变革与转型的共同信念,是现代大学 的本质特征,也是我国教育改革的关键词之一 。培养 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造意识、科研能力是科教融合 育人的主要目的[1]。19 世纪,教育学家提出了科研与教 学需统一 的原则,提倡在高等教育过程中将科研与教 学相结合,促进教学效果提升[2] 。当前,各个国家均在 高校或研究中心深入实施了科教融合,这些单位的学 生数量较为适中,科研体制较为灵活,科研条件更完 善,研究基础更雄厚,有开展高水平研究项目的条件, 由此也进一步提高了建设单位的创新能力[3]。

  (二)科研思维

  医学生应该如何对待临床和科研工作的话题始 终备受关注 。科研思维是指独立思考、研究和创新的 能力,是从传统的浅层学习跃升至运用、分析、整合等 深层学习的过程 。临床科研综合型人才的培养包含了 两方面的内容:临床能力和科研能力,两者互为补充, 缺一不可 。临床科研思维旨在改进临床工作,因为正 确的科研思维有助于医学生更好地总结临床问题,探 究规律,从临床发生的问题中寻找思路,将临床新方 法上升到理论高度,深化对医学知识的认识,提高诊 断的准确性,提升治疗的有效性,最终造福患者。
\

 
  二 、科教融合视角下医学生科研思维培养的重 要性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指出,我国的高等教育应该“支持学生参与 科学研究,强化实践教学环节,促进科研与教学互动, 与创新人才培养相结合”[4] 。在高等医学教育中,应推 动医学生科教融合模式的深入应用,进一步整合学校 与医院、学校与医学科研单位、学校与大型医药企业 力量,在不同教学环境下,开展多种形式融合教学,促 进产学研结合,使各方充分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和人 才培养优势,将基础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操作有机结 合,以提高教学质量,进而培养医学生的科研思维[5]。 在医学教育改革创新不断推进的大背景下,对医学生 临床思维和科研能力有一定要求显得更为必要,具体 要求医学生能够发现问题、根据临床研究探明原因并 将研究结果用于指导临床实践。将医学生培养目标确 定为具有理论知识、专业知识、临床能力和科研能力、 创新能力,且能够在临床上发现问题,也能够通过研究 获得解决临床存在问题的能力。在科教融合视角下培 养医学生的科研思维,有利于塑造高素质医学人才,优 化和革新医学人才培养体系。医学生科研思维培养机 制从人才体系重构开始, 关注对医学生科研思维的培 养,有利于培养高素养的医学人才,符合现代医疗发展 需要,同时有利于从人才培养的制高点入手,改善当前 医疗人才滞后的局面, 建设科教融合背景医学生科研 思维培养机制,力求能培养出创新型医疗人才,进而满 足医疗发展的需要。因此,科研思维的培养对于医学生 的不断成长及其综合竞争力的提升有着重要的意义。

\

 
  三、科教融合视角下医学生科研思维培养的现实 困境

  科教融合是指依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将人才培 养和临床科研实践联系起来,在进行综合配置的同时 对社会教育资源进行优化 。 目前,在医学院校中,“重 科研、轻教学”的现象依然存在,故探索并实践基于科 教融合视角的科研思维培养模式显得十分重要。

  (一)科研思维能力不足

  认识偏差和创新意识不足是医学院校在科教融 合背景下开展医学生科研思维能力培养和科研创新 机制建设时面临的共同问题。在科研思维能力培养和 科研创新机制建设过程中,医学院校可能会因为医学 生缺乏科研创新意识和难以寻找到较好的创新点,进 而难以将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融入临床培养过程。概 括来说, 由于对医学科研创新的重要性缺乏认识,缺 乏主动创新意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多以知识传授 为主,忽视了医学人才培养中的创新意识培养。

  (二)培养形式较为枯燥

  培养形式枯燥制约着医学生科研思维培养和培养 机制的建设。医学院校的科研思维培养模式较为枯燥, 对医学生的培养更多以理论讲授为主,对于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都未深入下功夫进行研究。同时,教学内容陈 旧、方法单一和氛围沉闷,难以激发医学生的学习积极 性,导致医学人才培养的效果不够明显。

  (三)医学课程体系滞后

  医学课程体系较为滞后、教学的长效机制尚未健 全,影响着医学生科研思维培养机制建设的成效 。医 学生科研思维培养机制建设具有系统性,但当前其课 程体系构建严重滞后,导致创新思维培育无法融入课 程体系建设过程 。整体而言,医学生培养尚未建立健 全有效的长效机制,且在医学生培养过程中也存在专 业结构的设置不合理的问题,故在科教融合视角下, 医学生科研思维培养机制的建设显得举步维艰。

  (四)实践课程环节有限

  课程教学中, 医学生参与科研实践的机会有限, 实践时间不足是医学生科研思维培养过程中的瓶颈。 建设科研思维培养机制要求医学生和医学人才参与 科研实践,但是当下由于实践课程环节有限,导致医 学生参加科研实践的时间不足。现在有部分院校已开 设了科教融合的科研思维能力培养实践课程,但课程 设置的实践内容和实践环节并不能发挥出课程设置 本身应有的作用,设置的科研思维能力实践内容与医 学专业所需的实践教学要求还相差甚远。

  (五)师资力量较为薄弱

  师资力量较为薄弱也是医学生科研思维培养的 薄弱环节,对此,还需要更多更强大的师资力量参与 医学生科研思维培养和创新课程体系建设 。 目前,现 有医学院校对于医学生培养在师资力量方面需求并 未得到满足,有的医学院校即便参加了国际合作项目 或国际合作学习,但他们相关的师资力量建设仍存在 不足,特别是医学上的国际合作深度不够,致使人才 培养受阻。

  四、科教融合视角下医学生科研思维培养的突破 路径

  培养科研思维的关键是引导医学生从临床中发 现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取有用信息,培养 设计合理实验方法的能力 。重要指标如下:应具有创 新知识、创新意识、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的人格;应通 过培养创新意识,进而取得一定的创新成果; 应能够在专业领域中为社会做出一定的贡献 。 同时,在培养 过程中, 应在医学生拥有扎实完整理论基础的前提 下,侧重于提升医学生动手能力及科研兴趣,以保证 其拥有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 。教师应通过言传身教、 开展学术活动或科学实践等方法,确保医学生具有扎 实的理论基础,以及良好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和科 研兴趣。高水平大学需根据不同时代背景对医学人才 提出的要求进行医学生科研思维培养模式的创新,建 立科教融合视角下医学生科研思维培养新模式,让科 研思维成为医学生的习惯思维,提高医学生的科研能 力,全面提升医学人才的培养质量,使医学人才与社 会发展的需求相适应,不断培养具有国际视野、拥有 多学科知识的高素质医学生。

  (一)培养思维意识

  教师要将科研思维的培养贯穿日常教学过程,形 成常态化的科研思维和创新意识培养机制,并基于案 例教学,开展医学教学特色课程教学,即将基于原始 案例的创新型案例再引入教学, 以激发医学生的学习 兴趣,培养医学生的科研思维。此外,教师要鼓励医学 生在积极查阅文献,拓展思路的基础上,提出解决问 题的研究思路和实验方案;鼓励医学生在参与临床教 学的同时多多关注学科前沿, 关注最新知识与技术, 将拓宽个人知识面与加强学科交叉融合结合起来;鼓 励学生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实时跟踪学术前沿,并参 与探索性研究工作, 能够积极参与本专业课题标书 的撰写、参与本专业专利的申请,如此能够多角度、全 方位、多方法地提升医学生的科研思维能力和创新意 识,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的一体化。

  (二)优化课堂教学

  针对医学生科研思维进行有效培养, 要在医学教 学主管单位的主导下,由医学教师通过医学通识教育、 医学专业基础教学,将线上辅导、线下授课的模式统一 起来,扩充学生的基础知识,提升其专业兴趣,进而深 化医学生对本专业领域及交叉学科知识的理解与掌 握。在医学生基础课程的日常学习过程中,导师在科研 项目中融入临床研究的相关内容, 将更好地为医学生 在第二阶段参与科研活动和创新能力实践打下认知基 础。在由医学生导师团队主讲的专业课和特色实践课 中,要不断构建包括医学专业课程相关实验、医学综合 实践课程训练和创新训练在内的实践教学体系, 增加 综合实践、创新创业实践的比重,强化医学生的创新精 神,提升其创业能力[6],这样可形成医学理论教学与临床科研相结合、从科研实践中扩展临床理论的人才培 养模式。

  (三)健全课程体系

  对于医学生科研思维能力的培养,目前各医学院 校都在构建“三位一体”科教融合培养体系,在实际过 程中积极践行医学生的“学”“研”与“产”相结合的科教 融合培养模式,以期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科研思维、 国际化视野的高水平医学生提供重要支撑。基于此,医 学生毕业时不仅医学基础扎实、学科知识面宽,且科研 实践能力较强,综合素质水平也更高[7]。具体来说,教师 要与时俱进地引入业界知识,更新理论课程教学内容; 完善科研硬件和软件平台, 使医学课程教学内容不断 更新,且实践教学使用的装置也能满足需求;鼓励医学 教学团队的成员都能积极参加高水平的科研活动,同 时将优秀科研成果反作用于医学生的科学研究, 不断 提升科教融合程度。

  (四)提升实践能力

  各医学院校要发挥重点科研项目的育人作用,培 养医学生科研思维 。即要让学生有机会参加与医学研 究进展相关的学术交流活动,进一步开阔医学生的研 究视野,增进医学生对医学科技创新的认识,不断激 发医学生参与研究的兴趣 。 同时,可以通过设置科研 实习、医学研究助理等岗位,让医学生有机会参与临 床专业仪器设备和医学研究设备的实际操作训练,并 与临床研究技术人员进行互动和交流,不断向具有丰 富经验的技术人员学习, 了解仪器设备的基础操作, 深化对实验原理的认识,这有助于提升医学生的科研 实践能力 。在项目开展过程中,教师可让医学生参与 部分重点研发的攻关, 锻炼和培养科研实践操作能 力,提升其科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达到 强化创新思维的目的。

  (五)鼓励师资进课堂

  各医学院校积极对考核制度中的绩效评价进行 了探索,认为应该引入高水平师资,在课程评聘过程 和考评体系中,进一步突显科教融合的建设理念,以 便培养医学生的科研思维 。在医学专业基础课中,可 内引外请具有多学科交叉背景的各类人才参与专业 基础课授课,以期拓宽医学生在专业基础课方面的深 度和广度;在医学专业课方面,可以引入高水平教授 级的研究员作为医学生学业导师,通过因材施教实现 对医学生的个性化培养,提升医学生在医学科研方向 的洞察力和临床后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在医学特色实践课方面, 可以通过聘请各行各业的知名专 家,为医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多学科交流培训通道;在 医学生临床学习实践过程中努力提供最优匹配的教 育教学模式,以实现资源的高效、合理配置[8]。

  五、科教融合视角下医学生科研思维培养的注意 事项

  随着医学水平的提升和科教融合理念的不断深 入发展,各医学院校越来越关注和重视医学生科研思 维的培养, 但在工作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仍 需要各方注意。

  (一)完善政策支持,激发主体动力

  要想培养医学生的科研思维素养,各医学院校要 设立有能力促进科教研深度融合的医学生培养管理 机构,建立相应保障制度,优化科教融合管理,提升科 教融合水平,明确各级的管理职责,落实人员、场地等 管理程序和标准, 确保医学生培养过程有规可循,逐 步建立和完善医学生的培养管理和考核制度[9];鼓励 医学教师和科研人员在学校开放实验室,为医学生开 展科研实验和进行研究探索提供有利条件,同时在政 策和经费等方面给予支持; 明确各部门在科研平台、 团队建设中培育医学生的职责和功能, 通过与绩效、 与奖励、与职称等的有机衔接,建立和健全科教深度 融合背景下医学生培养的评价与考核制度。

  (二)加强外部合作,实现良性发展

  要培养医学生的科研思维,各医学院校要协调各 方主体协同参与科教融合工作,充分利用校外资源, 通过加强对外合作,不断改善外部环境,开展与企业、 与政府的深度合作,力争实现优势互补 。教学与科研 的支撑是推动高校发展的双核,高校的快速可持续发 展,离不开二者的融合协同 。一方面要将科研领域的 最新发展动向和科研成果写入教学方案,依托科研成 果优化教学内容,形成动态课程教学课堂;另一方面 高质量的教学培育出来的医学生反过来能够促进科 研水平提升。

  (三)强化平台育人,提升实践能力

  要想培养医学生的科研思维,各医学院校要强化 教学、科研和临床服务,因为它们是医学人才培养的 重要方式 。而实现医学生科研思维培养的关键性指 标,就是科研和教学的深度融合[10]。科研实践是科技创 新的重要载体,既承担了教师的科学研究实践,也可 以引领学生深入探索未知,如学生可以通过参与导师 科研项目、参与临床应用研究项目等形式开展临床的科研活动 。 由于要以科研平台承载实践教学,对此应 通过不断加强教学部门和校内外科研平台、校内外团 队间的合作,建成高水平研究中心及教育基地。

  (四)建立全流程管理,持续优化改进

  要想培养医学生的科研思维,各医学院校要开展 全流程质量评价, 建立医学生在校期间理论知识、科 研成果、创新项目孵化等档案,完善学生教学质量评 估体系,完善科教融合培养模式下教育体系自我提升 的能力建设[11]。在科教融合视角下,临床教学质量评估 体系显得尤为重要,主要由培养内容、评价指标、评估 体系组成, 具体要根据培养内容制定学生考核指标, 包括理论学习、校内活动、临床技能、科研应用、创新 创业和实践能力;根据学生的教学质量设定教学质量 评估体系。

  总之,科教融合背景下,要想促进医学生科研思 维培养的发展,各医学院校需要从多方面继续努力开 展工作。医学生科研思维培养机制建设是一项综合的 系统工程,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具体应该结合院校 的实际情况,从加强创新意识、创新培养模式、构建长 效机制、重视实操环节、加强国际合作等方面入手,积 极探索建设医学生科研思维培养机制的策略,不断提 高科教融合背景下医学生科研思维培养水平,最终培 养出高素质的医学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 张彤,夏睦群,刘玮玮.科教融合与我国医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10):183- 185.

  [2] 林彦红.科教融合教育理念及实证研究进展[J]. 中国高校科技, 2015(5):26-27.

  [3] 张红霞,施悦瑣.聚焦“科教融合”:“双一流”大学本科教育评估的 应有之策[J].江苏高教,2021(6):15-24.

  [4]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2020 年)[EB/OL]. (2010 -07 -29) [2023 -01 -25].http://www.moe.gov.cn/srcsite/a01/s7048/ 201007/t20100729_171904.html.

  [5] 许光文,李漫红,于三三,等.高校与科研院所科教融合协同育人 探索[J]. 中国高等教育,2022(1):41-43.

  [6] 付凯,徐宸桢,吴嘉要,等. 临床医学本科生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 实施现状及对策[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1.13(14):48-52.

  [7] 余伟健.基于提高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科教融合培养实施途 径[J].大学教育,2021(4):25-28.

  [8] 姚勇,胡鸿毅,舒静,等.“新工科”背景下新型中医工程人才培养 实践与探索:以上海中医药大学为例[J]. 中医教育,2021.40(2):15- 18. [9] 曾常茜,李东霞,张庆镐,等.审核评估视域下医学本科教学质量 保障体系的完善[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9(10):54-55.

  [10] 周青芝,刘永,龙双涟,等.科教深度融合下的人才培养路径和机 制创新[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0.19(16):247-248.

  [11] 刘丹丹,刘思佳,惠亚茹.基于科教融合理念下转化医学研究生 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卫生职业教育,2022.40(8):1-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64437.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