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对初中物理教学中思想方法的显性与隐性思考论文

发布时间:2023-10-08 16:06:50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 : 真正有效的物理教学应当是知识与方法并重,在知识学习的过程中体会方法的存在, 在方法运用的过程中促进知识的建构.初中物理教学中关于物理思想方法的教学,显性与隐性的选 择取决于自己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步骤,取决于学生的认知发展情况,这应当是一个动态调整与优化 的过程.对于转换法的教学而言,如果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并且在具体的物理知识教学过程中,让 学生体验到转换法的运用,并且择机实现隐性与显性的切换,那么就能让学生拥有一个符合认知规 律的物理思想方法的学习与运用过程.初中物理教学中思想方法的显性和隐性选择,要尊重学生的认知特点,遵循从感性到理性的思路.

  2022 版《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在“课程性 质”这段阐述当中,强调“物理学通过科学观察、实 验探究、推理计算等形成系统的研究方法和理论体 系”.这一阐述延续了对物理学科课程性质的传统 观点,同时又进一步强调了研究方法的重要性.相对 于物理学科知识而言,物理思想方法对于学生学习 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从 2001 年开始全面推开课程改 革之后,在“过 程 与 方 法”这一目标维度的引 领 之 下,初中物理教学更加重视思想方法的教学.相对于 传统的教学来说,这显然是一个很重要的进步.后来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越来越发现将“过 程与方法”独立出来容易形成教学上的一种误导 , 会让很多教师认为“过程与方法”比“知识与技能” 更重要,原本被批评的重知识而轻方法,又变成了重 方法而轻知识.有人称这样的现象是跷跷板现象,其 反映出来的都不是正常的教学形态.
\

  真正有效的物理教学应当是知识与方法并重,在知识学习的过程中体会方法的存在,在方法运用 的过程中促进知识的建构,这应当是关于初中物理 教学的一个最基本的认识.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一 个标志就是物理课程标准在进行着修订,最新颁布 的课程标准以核心素养为背景,强调通过物理教学 来促进学生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以及科学态度与责任的发展.那么这样的目标实现,对于物理思想方法的教学来说又意味着什么呢? 笔者以为这是 一个必须回答的问题.考虑到物理思想方法,在当前初 中物理教学当中已经得到了普遍的认同,因此下一步 研究的重点,应当是物理思想方法的教学方式问题.关 于这一点,通常存在着两个选择 : 一是显性的教学方 式,二是隐性的教学方式.这两种教学方式孰优孰劣, 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应当如何选择与运用,需要研究.

  1 物理教学中思想方法的显性与隐性理解

  关于物理教学中思想方法的显性与隐性教学方式,从一般意义的角度来看,所谓显性就是将物理思 想方法的名称告知学生,并且让学生知道应当在怎 样的情形之下运用这些物理思想方法.而所谓隐性 就是不需要让学生知晓这些思想方法的名称,只要 让学生能够体验这些思想方法的应用就行.初中物 理知识虽然相对简单,但是包含的物理思想方法却 并不少,在实际教学当中,有些物理方法在考试的导 向之下,已经选择了显性的教学方式,比如说控制变 量法等,也有一些物理方法因为在考试中没有被凸 显,所以在实际教学当中,不同的教师往往会采用不 同的方式.

  实际上从物理教学传统的角度来看,在很长的 一段时间里,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思想方法都是隐性 的,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国的基础教育坚持的是 “双基”引导,强调的是知识与技能,方法一定程度 上确实被忽视了,因此才有人说 : 长期以来我国物理 科学方法教育的隐性化处理,使得科学方法教育处 于盲目状态,转变这一现状的措施是物理科学方法 采用显性教育方式.要让物理科学方法采用先进的 教育方式,最好的方法当然是评价引导,也就是上面 提到的,当在中考试题当中出现对物理思想方法名 称的考查时,那么在日常的教学当中,自然就会强调 这些方法的名称.问题在于,如果考试只考物理思想 方法的名称,教学的时候,教师只强调让学生记住这些 名称,那么显然这不是真正的物理思想方法的教学.

  这样的教学现状,实际上使得物理思想方法的 教学应当采用显性还是隐性方式的研究显得更具迫 切性.因为只有用对了正确的教学方式,才能确保学 生经历一个恰到好处的学习物理思想方法的过程. 笔者对于显性还是隐性的方式,并不采取非此即彼 的思路,类似于控制变量法这样的显性教学已经客 观存在,很多物理思想方法的隐性运用也客观存在.

  站在学生的角度看这样的物理学习过程,最理想的 状态应当是学生在经历了物理思想方法的运用( 这 个时候应当是隐性的) 之后,能够逐步感觉到这些 思想方法的价值,能够产生了解这些物理思想方法 的动机,当学生有了这一心理基础之后,将物理思想方法的教学从隐性转向显性,那么就是一个水到渠 成的、相对完整的物理思想方法的教学过程.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初中物理教学中关于物 理思想方法的教学,显性与隐性的选择取决于自己 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步骤,取决于学生的认知发展情 况,这应当是一个动态调整与优化的过程.作为物理 教师,不应当去用一个固定的程式来约束物理思想 方法的教学,遵循动态教学的思路,可能会让物理思 想方法更好地落到实处.

  2 教学案例中的思想方法显性与隐性分析

  在日常的教学中,对物理思想方法的教学进行 研究,对于初中物理教师而言应当是一个常态.一线 教师拥有的最多的教学研究资源,就是在日复一日 的教学当中积累下来的教学案例.只要教师认真准 备并设计了上课的思路,并且在具体上课的过程中 准确的记下了课堂教学的现场,然后在课后进行了 认真的研究与反思,那么这样的一个过程就可以让 教师拥有一个很好的教学案例.对于普通物理教师 而言,这样的案例来自于自己的课堂,来自于自己的 真实记录,来自于自己的深刻反思,其对教师理解物 理课程并实现自身的专业成长,有着极大的帮助.对 于物理思想方法显性和隐性教学方式的研究分析, 如果借助于教学案例来进行,那么就能获得最为直 接的研究载体.

  转换法是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很重要的科学方 法,转换的思维方法往往可以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有重要的作用.在初中物理 知识体系当中,转换法出现的比较早,学生在理解的 时候容易接受,在学生的生活经验系统当中也有着 转换法的存在.根据笔者的调查研究,绝大多数学生 在物理学习之前都没有听说过转换法的名称,这样 一个现实也就说明了学生在生活当中已经有了转换 法的体验,因此学生已经经历了一个隐性的转换法 的运用过程.但生活中的运用与物理中的运用还是 有所区别的,前者往往缺乏明确的指向,带有随机性 质 ; 而后者则是转换法与具体物理知识的对应,其中 的逻辑关系更强.如果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并且在 具体的物理知识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到转换法 的运用,并且择机实现隐性与显性的切换,那么就能 让学生拥有一个符合认知规律的物理思想方法的学习与运用过程.

  比如最初在声音知识的学习中,会涉及到“声 音的产生”这样一个知识点.此处要帮助学生建立 的知识性认识是———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 教学中应当设计让学生感受发声的物体在振动的相 关体验,然后通过问题的引导来让学生逐步感受到 转换法的运用.此时,学生经历的是一个隐性的物理 思想方法体验的过程.其中最常见的环节就是 : 当学 生无法直接观察到发生的物体在振动时,必须想方设法证明该物体在振动.而这也就是转换法运用的 契机! 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对转换法的体验情况,判断是否要明确“研究对象无法 直接观察 的 时 候,就 要 换 一个与之相关的研究对 象”(大意如此,文字组织可以有所不同) 这样的解释.如果此时没有这样的契机,那还可以在后续的教 学当中进行,此时不必急于求成.

  根据一般的教材体系,在声的知识之后,还会陆 续编排物态变化、光、力等知识,在这些知识当中,转 换法也普遍存在着.如在物态变化的知识当中,涉及 到温度计的学习使用,常用温度计的原理是“液体 的热胀冷缩”,这实际上就是用液体的热胀冷缩去 反应温度的变化——— 后者是抽象的,而前者是可感 知的,因此用前者表示后者,就是转换法的思路 ; 同 样,在研究光的传播路径是,由于看不到光的传播路 径,于是就借助于散射现象来判断,这实际上也是转 换法的运用 ; 到了力的知识的学习中,根据力的作用 效果,也就是物体的形变和运动状态的改变来判断 物体的受力情况,同样有转换法的思想 ……

  随着一次次转换法的运用,学生会逐步体验到 当自己的研究对象比较抽象、难以感知的时候,就可 以通过转换研究对象的方法来进行.当学生有了这 种想法的时候,实际上就是转换法萌芽的时候.这种 隐性体验过程中获得的“厚积”,可以为后面的显性 教学打下基础.教师可以通过分析与综合方法的运 用,向学生熟悉的转换法运用事例列举出来,然后通 过分析的方法寻找其共同点 : 直接研究的对象难以 直接观察,转换之后研究可以直接观察的对象,转换 前后两个对象之间存在着直接对应的关系.在学生 认识到这一共同点之后,就可以告知学生这种方法的名称就是转换法,这样也就实现了转换法从隐性 体验到显性教学的过渡,也就让学生拥有了一个深 度体验转换法学习与运用的过程.

  3 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物理思想方法教学

  在上面的教学案例当中,作为初中物理教学中 常见的物理思想方法之一,转换法的这一教学设计 , 可以让学生有一个比较完整的从初步感知到深度体 验的过程,与这个过程同时存在的就是转换法的隐 性教学和显性教学的过程.这样一个过程跨越的时 空比较长,学生经历了数次转换法的运用之后,在对 转换法的体验及其认识越来越清晰之后,学生大脑 当中就会形成比较丰富的关于转换法的认识.这种 认识对于学生而言,是逐步体验逐步积累的结果,他 们的认识会越来越清晰.这也就说明在最初进行转 换法教学的时候,采用隐性教学的方法是合适的,这 个时候重学生的体验而轻方法名称的记忆,最大的 好处就是可以让学生拥有更多的感性认识.对于物 理思想方法而言,感性认识可以说是重要的基础,没 有了感性认识,只有空洞的理论记忆,很难让学生对 这些思想方法形成深刻的感受,即使在最为实际的 、 具体的习题解答中,学生可能也不得不通过“炒冷饭” 的方法,去重新获得对转换法的感性认识.很显然如果 开始炒冷饭,那这样的教学过程自然不符合学生的认 知规律,学生会在前后多次切换的情形之下,学习思路 会变得混乱,对物理思想方法的理解也会肤浅.
\

  综上所述,初中物理教学中思想方法的显性和 隐性选择,要尊重学生的认知特点,要遵循从感性到 理性的思路,这样可以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

  [1] 唐洁容,侯新杰.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科学方法 教育内容显性化研究 [J].中学物理(初中版) , 2018 (6) : 2-4.
  [2] 李甲林.转换法与等效替代法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以一堂测量人体血液密度的 实验复习课为例 [J].物理通报,2021 (20 ) : 52-5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64293.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