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 : 本文探讨了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 。教师应 该根据学生认知特点和课程特点 , 制订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计划 , 创设情境 、 问题 或案例 , 帮助学生从生活中获得知识 , 增强学 习 实用性和趣味性 。 同 时 , 注重发掘和培 养学生兴趣和潜能 , 尊重学生个性和特点 , 从学生需求和角度出发 , 积极引导和激发学 生学习动力 , 提高学生 自主学 习 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情境体验 、情感疏导和情感交流 等来实施情感教育 ,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念主张将教育 贴 近 生 活 , 将生活视为最好的教育资源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 堂教学中 , 教师可以将这一理念应用到实践中 , 通 过生动的案例 、实践教学等 ,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 领会道德与法治的内涵和意义 , 增强学生道德意识 和法治意识 , 培养学生道德修养和法治素养 , 从而 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
一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的 价值意义
1. 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在教学中 , 教师可以设计多种情景案例 , 引导 学生思考 、讨论 , 并结合实际生活中的道德和法治 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 。还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道 德实践 和 法 治 实 践 , 例 如 , 通 过 组 织 社 会 实 践 活 动 、开展志愿服务等 , 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认识 社会 、 了解社会的需求和问题 , 提升学生的社会责 任感和公民意识 。通过这些方式 , 促进学生全面发 展 ,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 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成 长 , 提高道德和法治素养 , 为未来社会发展培养有 责任感和担当精神的公民 。
2. 促进学生 自我成长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发展能力 , 鼓励学生通过实践和体验来提 高自我认知和自我调节能力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 堂教学中 , 可以利用多种教学方式 , 引导学生主动 学习 、 自主探究 , 通过实践来提高自我认知和 自我 调节能力 , 促进学生自我成长和全面发展 。教师可 以设计课堂小组活动 、研讨会等形式 , 引导学生自 主交流 、合作探究 , 以达到共同学习 、共同进步的 目标 。 同时 , 应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反思 , 鼓励学 生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进行审视和调整 , 提高 自我 反思能力 。学生还可以通过实际操作和体验来深入 理解道德和法治的内涵 , 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 法律意识 , 增强 自我约束和 自我管 理 能 力 。此 外 , 还可以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 通过 小组合作和角色扮演等方式 , 让学生了解和体验团 队合作的重要性和实际效果 , 从而促进学生的社交 能力和人际关系能力的发展 。在这一过程中 , 教师 应该发挥引导者和组织者的作用 , 建立积极向上的 学习氛围 ,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 鼓励学生 发表自己看法和想法 , 提高学生表达能力和思维能 力 。还应该注重学生情感需求 , 关注学生心理健康 和成长 , 帮助学生建立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和生活 习惯 , 培养情感智力和情感管理能力 。
综上 , 教师应该通过精心设计教学内容 , 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 , 关注学生情感需求和全面 发展 ,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程设计和教学实践 , 全 面提高学生综 合 素 质 和 人 格 发 展 水 平 , 助 力 学 生 成长 。
二 、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 学中的应用方法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 , 教师可以通过实践 和生活化教育的方式来加深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的理 解和认识 , 结合课本中的具体课文来实现“教学做 合一 ”, 理论教育结合实践锤炼的 目 标 。 例 如 , 在 讲解《道德经》中“知足常乐”时 , 可以通过生动案例 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道理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 考 , 什么是知足常乐? 一个人如果总是追求更多的 物质财富 , 是否一定会变得更加快乐? 然后 , 让学 生进行一项实践活动 , 即在班级内组织一次义卖活 动 , 将所筹集的善款捐给需要帮助的人 。通过这个 实践活动 , 学生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知足常乐的含 义 , 并且 在 实 践 中 感 受 到 自 己 的 价 值 和 快 乐 。 另 外 , 教师还可以通过开展实践活动来帮助学生加深 对一些法律法规的理解 。例如 , 在讲解《中华人 民 共和国刑法》相关内容时 ,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 一 次 模拟法庭活动 , 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 , 了解和模拟 整个 司 法 程 序 过 程 , 加 深 学 生 对 法 律 和 司 法 的 认识 。
通过生活化教育的方式 , 教师可以更好地实现 “教学做合一 ”, 理论教育结合实践锤炼的目标 , 帮 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道德与法治知识 。
1. 尊重学 生 主 体 地 位 , 将 生 活 教 育 理 念 融 入 教学实践
陶行知生活化教育理念的另一重要方面是尊重 学生主体地位 , 将生活教育理念融入教学实践 。这 一理念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中的应用 , 可以通过 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自主性 , 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 创新思维 , 以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在教学中 , 教 师应该注重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 , 鼓励他们积极参 与教学过程中的讨论 、提问和反思 , 使其在学习中 扮演更加积极主动的角色 。例如 , 在讲授“宪法 的 作用和地位”时 , 可以设计小组讨论环节 , 让学 生 在小组内讨论并呈现自己对宪法的理解和看法 , 从而使学生在互动中学习 , 共同探讨宪法在教师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 。
此外 , 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和主体地位 , 让他们更好地了解和体验民主法治在日常生活 中的实际应 用 。 例 如 , 在 教 学 “基 层 民 主 生 活 会” 时 , 可以组织学生分角色模拟民主生活会的 过 程 , 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 , 展开讨论和辩论 , 从而提高 民主意识和法治观念 。
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 将生活教育理念融入教学实践 , 是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中十分重要的 一 环 。只有这样 , 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和道德水平的提高 , 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社会生活 。
2. 融合生 活 化 内 容 , 缩 短 学 生 与 实 际 生 活 的距离
“生命的思考”是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非常重要的一节课 , 涉及生命的意义 、生命的价值 、生命的保护等重要内容 。为了更好地让学生理解这些概念 , 教师可以通过融合生活化内容来缩短学生与实际生活的距离 , 帮 助 学 生 更 好 地 理 解 和 掌 握 这 些概念 。
首先 , 通过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来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可以让学生阅读有关生命的名言警句和寓言故事 , 引导学生从中理解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例如 , 教师引用莎士比亚 的 名 言 , “人生就像一场戏 , 演员进场 , 演员退场 , 每个人都有自 己的角色”。可以让学生通过讨论这句名 言 , 思考自己的人生目标和人生追求 , 从而更加深入地了解生命意义和价值 。
其次 , 通过情境教学让学生感受到生命的脆弱和保护的重要性 。可以设计一些情境 , 让学生亲身体验到生命的脆弱性 , 如安全带的重要性 、红绿灯的作用 、慈善义演等 。通过这些活动 , 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保护生命的重要性 , 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
最后 , 通过生命教育实际案例来教授生命保护知识 , 引导学生思考生命保护的方法和措施 , 增强实际操作能力和应变能力 。例如 , 可以讲述车祸案例 , 让学生思考如何在不影响现场证据的情况下及时救援伤者 ; 可以讲述溺水案例 , 让学生思考如何正确进行急救措施 。
三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引入课堂教学的注意 事项
1. 精 心设计教学内容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 , 精心设计教学 内容是十分重要的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 和学科特点 , 制订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计 划 , 并合理 安 排 课 程 结 构 。此 外 , 教 师 还 应 该 创 设 情 境 、 问题或案例 , 从而帮助学生从身边的生活中获 得知识 , 增强学习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举 个 例 子 , 在教学“公民与法治”这个主题时 , 可以通过探究社 会问题 、学习法律法规和案例 、参观法 庭 等 方 式 , 让学生从实 践 中 了 解 和 掌 握 公 民 与 法 治 的 相 关 知 识 。 同时 , 在教学“道德与人生”这个主题时 , 可以 通过情景模拟 、角色扮演 、小组讨论等形式 , 引导 学生自主 思 考 , 从 生 活 中 学 习 道 德 、 了 解 人 生 规 律 , 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这种方式 , 学 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 , 同时也能够 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在教学过程 中 , 教师需要注意不断调整和优化教学内容 , 确保教学 效果的最大化 , 让学生在轻松 、愉悦的学习氛围中 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 。
2. 尊重学生的主体性
为实践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 , 尊重学生主体地 位是至关重要的策略 。在教学中 , 教师应该注重发 掘和培养学生的兴趣和潜能 , 尊重学生的个性和特 点 , 积极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 提高学生的 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例如 , 在教学“公民 与 法治”时 , 教师可以让学生 自主选择法律问题进行 研究 , 并进行小组分享或讨论 , 以增强学生的 自 主 学习能力 。在教学“道德与人生”时 , 教师可以鼓励 学生通过个人经验 、感悟和思考阐释道德的含义和 规律 , 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这些策略的实施 可以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 , 缩短学生与 实际生活的距 离 , 从 而 提 高 教 学 的 实 用 性 和 趣 味 性 ,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
3. 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
重视学生的情感需求是实践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理念的另一重要策略 。为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和公民意识 , 教师应该注重情感教育 , 引导学生通 过情感体验来认识生活和社会 。具体而言 , 教师可 以采取以下三个方面来实施情感教育 。首先 , 创设 情境 , 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 。 例如 , 在 教 学“公 民与法治”时 , 引 导 学 生 体 验 被 违 法 侵 害 的 感 觉 , 让学生亲身感受法律 的 保 护 作 用 ; 在 教 学“道 德 与 人生”时 , 鼓励学生参与志愿活动 , 让学生通 过 实 践体验到助人为乐的快乐和意义 。其次 , 关注学生 情感变化 , 及时进行引导和疏导 。学生可能因为教 材内容 、情境创设等原因产生情绪波动 , 教师应该 积极关注学生情感变化 , 及时进行引导和疏导 , 以 避免负面情绪对学习产生不良影响 。最后 , 通过小 组讨论 、角色扮演等形式 , 鼓励学生表达个人情感 和观点 , 促进情感共鸣和交流 , 帮助学生理解并尊 重他人的情感体验 , 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和情感认知 水平 。
四 、结语
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指导下 , 教师应该注重 学生的主体性和情感需求 , 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 能力 、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 从而帮助他们成为 独立 、 自信 、有爱心的公民 。
参考文献
[1] 沈文铭. 优化初中道 德 与 法 治 课 的 教 学 策 略[J] . 基 础 教育研究 , 2020(2) : 53- 54.
[2] 凌秀 群. 提 升 初 中 道 德 与 法 治 教 学 有 效 性 的 三 个 策 略[J] . 教书育人 , 2020(19) : 27.
[3] 陈花.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体验式教学的应用研究[J] . 新课程导学 , 2020(S2) : 13- 14.
[4]] 李桃. 初中道德 与 法 治 课 生 活 化 教 学 的 探 索 与 实 践 研 究[J] . 科学咨询(科技 · 管理) , 2019(6) : 112- 113.
[5] 张翠玲. 论用“生活即教育”思想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课 教学效果[J] .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 2019(10) : 11- 1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639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