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思政教学路径论文

发布时间:2023-09-26 17:16:51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为了提升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思政教学效果,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文章从课前准备、课中实施、课后检测三个方面论述了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思政教学路径。

  关键词:课程思政;微生物学实验课程;课程大纲

  2018年9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特别提出本科教育要“强化课程思政和专业思政。在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三全育人’大格局过程中,着力推动高校全面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做好整体设计,根据不同专业人才培养特点和专业能力素质要求,科学合理设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强化每一位教师的立德树人意识,形成专业课教学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紧密结合、同向同行的育人格局”[1]。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为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了明确指导[2]。至此,课程思政建设在各高校深入开展。

  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是高校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物工程、食品科学、基础医学等专业的专业课或专业基础课,也是许多专业的核心课程。该课程主要是教育学生认识微生物的基本特性,同时培养学生科学实验方法和实验技能,培养和提高学生在实践中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3]。而如何把思政教育有效地融入专业教育,是每一位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师应深入研究的课题[4]。下面笔者拟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对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思政教学路径加以论述,以供其他专业课教师参考。

  一、课前准备

  (一)研读课程大纲,厘清思政教育的着力点

  课程大纲是课程纲领性的内容,是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指导性文件,必须执行,不可更改。否则,只为思政教育而教育,忽视了专业课内容的教学,那么教育目标必定偏颇,教育任务也无法完成,最终的教育效果也未必理想,毕竟学生的主要目的是学习专业课知识。在微生物学实验课程大纲规定的专业知识内容基础上,教师要明确课程思政的主要目标是什么,这是因为思政的内容很宽泛,教育部没有具体限定,只是从总体方向上进行了说明。因此,教师要根据微生物学实验课程的内容,确定课程思政的主要目标,如爱国主义教育、工匠精神教育、大师精神教育、勇于探索精神教育、奉献社会精神教育、辩证思维思想教育及道德情操品行教育等,并根据这些思政目标在专业内容中挖掘思政元素,找到思政教育的着力点。

  (二)明确课程内容中的思政教育元素

  微生物学实验课程内容是根据专业培养方案和专业大纲设计的。在思政教育设计中,不必每课内容都要进行思政教育。如果思政内容安排得过多,学生可能会产生逆反心理,感觉课程的味道变了,效果不一定会很理想。对此,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及对课程内容中思政内涵的理解,挖掘思政元素,并恰当地融入教学过程,进而实现润物无声的效果。

  笔者根据所在学校生物与农业学院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2个专业的微生物学实验课程大纲,融入了以下部分思政内容[5-10],如表1所示。

  当然,以上思政内容的融入不是千篇一律的,每位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挖掘思政内涵,这样思政的内涵才能丰富多样、饱满灵活,否则就会让学生觉得枯燥单一、牵强附会,达不到思政教育效果。

\

  二、课中实施

  实验课不同于理论课,理论课的内容更广泛,可以多种形式进行导入,而实验课内容提纲基本都是一致的,包括实验题目、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材料及仪器、实验步骤及方法、作业或思考题[11]。许多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师在教学中基本都是受限于这种思路,因此,为了达到良好的思政教学效果,在讲授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时教师应按照以下思路实施课程思政。

  (一)总体思路

  传统的讲课思路很难把思政内容引入课堂,因此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师必须根据实验课内容进行创新设计,以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再进行教学,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笔者在讲授微生物学实验课时先进行情境设计,接着根据情境进行问题导入,然后根据问题内容进行知识讲授,最后引导学生基于实验结果探讨思政内容。比如,在讲授“微生物纯培养”实验内容时,笔者是这样引入的:“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植物发芽了,许多冬眠的小动物也开始苏醒了,万物生机盎然,可大家注意到微生物有什么变化吗?微生物的大本营——土壤,就是我们今天的实验材料,通过土壤中微生物的分离,让我们来看看微生物都有哪些种类,土壤中微生物的含量有多少?”课程结束后,笔者予以总结:“自然界中的生命是多么的神奇,又是多么的可敬,我们应该热爱自然,珍爱生命。”通过这样的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进而达到思政教育效果[12]。

  (二)具体实践

  1.引入自然。思政话题要依据课程内容自然引入,而从思政点切入进行思政教育,其效果往往会更加自然和谐、润物无声[13]。牵强地引入思政教育往往会引发学生反感,或者适得其反,既影响了讲课效果,也没有达到思政目标。因此,思政教育的引入要契合微生物学实验课程内容,并做到自然引入。具体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第一,知识性。微生物学实验课程主要进行微生物学专业知识教育,因此通过微生物学专业知识的讲授,自然植入思政教育内容就很符合实际,学生不会觉得内容突兀,更容易接受。比如,“微生物生长的测定”实验内容中,不同微生物生长测定方法是不同的,对于生长在固体培养基上的单细胞微生物要测菌落直径大小,而在液体培养基中培养的则用光电比浊法进行测定,另外针对丝状真菌的生长,既可以测定菌丝生长速率,也可以测湿重或干重等。因此,学生在观察事物时,采用不同的视角,得到的结论或许是不同的,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人生观,使其正确地看待世界。

  第二,趣味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师如果能把知识讲出趣味性,学生自然喜欢,思政目的也会达成。比如,在讲授“酵母菌细胞死活鉴定”实验内容的时候,学生既可以观察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酵母菌细胞形态,又能通过染色法判定死活细胞。如此,学生的兴趣肯定会被调动起来的。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把细菌的平板培养做成不同的图案,像简单的几何图形、复杂的景观或人物造型、菌落染色变化等,都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热爱学习、热爱生活,尊敬师长。

  第三,联系性。教育可以进行适当的联系,因为联系可以引起很多遐想,或许有的遐想就是学生灵魂深处希望之火的引燃点,这对于一些思想封闭或自我意识太强的学生来说是很好的思政教育机会。在微生物学实验课程学习中,学生可以通过学习微生物学专业知识,让孤独的内心找到光明,让沉寂的灵魂焕发出追求美好生活的希望之光,使自己不再“混日子”,彻底改变惰性心理,更加努力地学习专业知识,这种思政教学方式往往会获得极大的成功。

  2.引导正确。对于高校学生来说,由于一直在学校学习,虽说生理上是成年人了,但在思想上还很不成熟,思想最活跃,也最容易摇摆,且思想一旦被误导,很容易做出过激的行动。其实,绝大多数的学生本心都是向善的,只是往往被蒙蔽了慧眼。因此,这个时期的思政教育就显得越发重要,如果教育到位,培养出来的就是对党和国家有用的合格人才。而教师的引导就如同水渠的排放口,排放口的设置决定了水渠中水的流向,学生思想的形成受教师引导的影响很大。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思政教学中,介绍实验课中使用的仪器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好的引导应该是根据现有条件进行实验,或者自创一些方法解决一些复杂问题,这样学生的自力更生思想、自我创新意识都会得到加强。如果教师经常由于实验条件的不足,不能“因陋就简、因材制宜”,发挥积极主观性及创新创造力,只是一味抱怨或直接跳过一些实验步骤,那么学生的学习效率自然不佳。因此,为了避免学生的学习效率受到影响,教师在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在实验仪器介绍、实验观察、实验分析、实验总结等环节寻找合适的切入点,列举一些积极的、正向的例证,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让学生在学习实验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受到思想熏陶,从而使学生拥有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只有将正确的思想引导潜移默化地融入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才能达到预期的人才培养目标。因此,如何实现正确的思想引导是教师需要思考的重要课题。

  此外,在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实验指导中的思政教育。实验指导中的思政教育在具体的思政教育中看似微不足道,但效果往往是巨大的,要想把这部分工作做好,可以通过以下两方面实施。一是观察学生进行课中实验操作的认真程度,因为行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做事态度,进而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二是通过与学生交谈了解其真实思想。因为实验课中学生之间是可以小声交流的,教师在指导学生开展具体实验时,可以通过倾听学生交流心得,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和感受,进而了解课堂思政的效果。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开展思政教育的技巧就显得格外重要。笔者的做法是尽量多走动,细心观察每个学生的操作,并进行具体的实验指导,同时与学生多交流,了解他们上课时的心理状态。教师可以通过多交谈,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了解他们的困难、迷茫和无奈,窥探他们内心的真善美,并耐心地进行实验操作指导,鼓励创新思想的形成。教师要尽可能地把实验指导中的每一次机会当作具体到人的思政教育机会,利用简单的交流机会进行思政教育。这种看似轻松的教育,往往会收到巨大的效果,因为能打开一个人心灵之窗的,往往就是一个简单的举动或一句触动心灵的话语,而这样的教育会让学生终身受益。同时,对于那些对学习和生活存在胆怯与颓废思想的学生,教师要进行恰当的批评和正能量的鼓励。这样,学生才会解放心灵、放飞自我、摆正心态,走上正确的人生发展道路,这样的思政才算真正的成功。

  三、课后检测

  为了全面了解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思政教学效果,在课程结束后,教师还要进行课后检测,以评价整个课程最后的思政教学效果,主要采取以下方法。

  (一)问卷调查

  问卷调查的关键是编好调查提纲。如表2所示,笔者尝试性地编制了一份问卷的部分提纲,仅供同行参阅。

  当然,调查问卷的提纲设计主要根据各位微生物学实验授课教师的思政教育思路和目标而进行,不必千篇一律,如果教师能将自己的调查问卷进行问卷效度分析那就更科学了。调查问卷设计的好坏是评价标尺是否科学的重要体现,每位教师都要认真对待。

\

  (二)座谈

  座谈可以让学生现场表达自己的思想。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座谈,进行最后的思政教育,对于那些思想模糊或摇摆不定的学生来说,座谈是教师教育最有效的手段,因为每个人的思想都不可能是一样的,不同的心结要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开,这就是座谈具有的优势和好处。但座谈也要先拟定好提纲,问什么、怎么问、如何解答座谈中学生的提问等都是教师与学生座谈前必须考虑清楚的。当然,座谈内容要根据教师课程思政的目标而定,教师要达到什么样的思政目标,就必须认真筛选出恰当的座谈提纲,以便座谈能真正反映出课程思政的效果。

  (三)成绩对比

  学生成绩是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思政教学效果的另一个重要的检测指标。学生学习的好坏与其思想有很大关系,思想积极、求知欲强的学生,他们的成绩往往是优秀的。当然,成绩也是专业课教师教育水平的一个重要衡量指标。因此,课程思政的前提是要保证专业教育不受影响,同时还能够促进专业教育的发展。成绩对比要通过科学的试验进行设计,最后将成绩进行科学的统计分析,这样的结果才是真实的、科学的,仅凭成绩提高了5分或10分就认定效果突出的方式明显说服力不足。文科研究的结果用理科方法分析是当下最为流行的评价方式,每一位教育者都可以尝试使用。

  四、结语

  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是一门侧重实际操作的专业课程,理论讲授时间相对较少,教师要想通过较少的语言交流达到课程思政效果,存在很大困难。但是如果教师能够注重提高自身的学识素养,拓展思政知识,精心组织语言,利用有限的语言交流机会,把思政内涵巧妙地融入微生物学实验课程,就会取得预期的思政教育效果。当然,这需要教师团队每一位成员用心研究每个将要讲授的微生物学实验内容,深入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通过课间或课后时间多与学生交流,倾听每一个学生发自内心的声音,找到触动学生心灵的激发点,并借鉴优秀教育者的成功经验,科学设计思政方案,通过反复实践、总结、再实践、再总结的探索途径,从而达到育人目标。这样一来,课程思政效果一定会大幅度提升,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思政教学的目的也会达到。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EB/OL].(2018-09-17)[2022-12-08].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1810/t20181017_351887.html.

  [2]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EB/OL].(2020-05-28)[2022-12-08].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2006/t20200603_462437.html.

  [3]刘心妍,李玉,吕和鑫,等.以主动学习为导向的“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J].微生物学通报,2018,45(10):2280-2284.

  [4]王素萍.强化协同育人提升思政教育实效[J].中国高等教育,2019(增刊1):55-57.

  [5]张爱霞,苗盼盼,李朋亮,等.乳酸菌对酵母菌发酵多谷物杂粮面包品质的影响[J].食品工业科技,2022,43(22):129-135.

  [6]赵文英,薛颖,花锦,等.不同酿酒酵母菌发酵树莓果酒的理化特性[J].中国酿造,2022,41(4):120-125.

  [7]王东旭,王新财,王凤丽,等.挥发性铵盐盐析辅助液液萃取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酱油中4种黄曲霉毒素[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22,13(14):4634-4640.

  [8]张青,王辰,孙宗湜,等.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及多样性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北方园艺,2022(8):116-121.

  [9]林德.基于饮用水标准综述我国水的安全性[J].中国标准化,2019(20):270-271.

  [10]杜晓映.市售预包装牛奶及乳饮料的微生物学抽样调查[J].现代食品,2020(14):169-171,175.

  [11]徐德强,王英明,周德庆.微生物学实验教程[M].4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

  [12]朱德旋,杜春梅,董锡文,等.一株寒地高效解无机磷细菌的分离鉴定及拮抗作用[J].微生物学报,2020,60(8):1672-1682

  [13]柳叶,胡佳杰,张胜威.自然科学课程思政的教学探索:以微生物学为例[J].微生物学通报,2020,47(4):1168-117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63875.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