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发布时间:2023-09-26 11:34:39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 :  生物学教学中融入生活教学内容 、社会实践内容 ,  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概 念 ,  进行深入学 习 。本文首先分析生物学教学中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的应用价值 ,  然后 从更新教学内容 、  引入社会活动 、重视动手实践等方面阐述具体应用措施 。

       关键词 :  生活教育    高中生物学    教学策略 
  
       生物学是 研 究 生 命 现 象 和 生 命 活 动 规 律 的 科学 ,  主要以 自然科学规律为主 ,  是对自然现象的抽 象概括 和 高 度 总 结 。  学 生 所 学 知 识 相 对 抽 象 ,  因 此 ,  教师 在 教 学 中 要 还 原 规 律 ,  从 生 活 中 提 供 案 例 ,  组织趣味性的实验 ,  让学生进行探索 ,  通过亲 身实践 、思考 ,  了解生物学学科中蕴藏的规律和原 理 ,  进而更好地运用生物学原理来解释一些自然现 象 ,  解决相关问题 。在教学中 ,  许多教师更加注重 结果呈现 ,  而忽视学生求知 、探索过程 ,  导致学生 学习不够深入 。运用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理论 ,  可 以改变 当 前 教 学 现 状 ,  为 学 生 构 建 实 践 、探 索 情 境 ,  实现理论知识的有效转换 。

\

       一 、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 的应用意义

       概念 、原理 、实验过程等知识内容的学习 ,  通 过记忆很难学 好 ,  只 有 学 生 深 入 理 解 这 些 知 识 内 容 ,  知道相关知识理论的研究背景和推演过程 ,  才 能将它们内化为自己的知识 ,  和已掌握的知识形成 紧密的知识网络 。在传统生物学课程教学过程 中 , 教师往往忽视引入探究环节 ,  而一 味采用简单粗暴 的教学方式 ,  即沿用记住概念 、原理及结论的教学 模式 ,  让学生强行记忆这些知识概念 ,  之后再引入 相关例题 ,  让学生们在做题中套用这些知识概 念 , 从而逐渐了 解 如 何 将 所 学 知 识 应 用 于 解 答 问 题 之 中 。显然 ,  这不符合生物学课程中“规律”内容的学习 。许多学生并没有明白这些知识概念是如何诞生 及演变的 ,  也不知道该如何根据各种不同的实验现 象 ,  总结其中所蕴含的不同规律 。科学探究的结果 往往具有未知性及探索性 ,  在以确凿的证据证实某 个结论之前 ,  任何人也难以断定结果是否与猜想相 符 。而以固定化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培养学生 ,  往往 难以使学生 在 课 程 学 习中 察 觉 到 实 验 结 果 的 多 样 性 ,  从而难以体会科学探究的严谨精神 。这对学生 逻辑思维的形成 、动手能力的完善是相当不 利 的 。 科学理论的发展大都来源于生活实际 ,  生物学知识 的发展和应用也难以脱离现实生活 ,  而陶行知生活 教育思想中则强调生活场景 、社会资源对教学的重 要性 ,  这 些 资 源 不 仅 取 材 方 便 ,  而 且 学 生 比 较 熟 悉 。在这种情况下 ,  进行引导教育 ,  能够降低学生 对知 识 内 容 的 理 解 难 度 ,  达 到 较 为 理 想 的 教 学 效果 。

       高考非常重视学生能力方面的考核 ,  尤其是思 辨能力 、应用能力 、创新能力的考核逐渐增多 ,  但 是当前生物学教学依然强调分数 ,  忽视学生综合素 养培养 。这不仅不利于学生今后发展 ,  也违背了人 才培养需求 ,  而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将生物学和生 活 、社会 、学生实践 、教学实践 、学生学习有机联 系在一起 ,  以“做”促“学”,  以“学”促“做”,  不仅提 升了学生认知水平 ,  还达到了启发学生思考 ,  灵活 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 目的 。  以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 为指导 ,  根据教学实际对教学方法做出合理 改 进 ,不仅能够在教学中有效拓宽学生视野 ,  更能将学生 学习能力培养巧妙融入教学 ,  从而促进学生认知水 平的提升 ,  能够 更 好 契 合 素 质 教 育 教 学 目 标 与 要 求 ,  为学生更加深入学习知识内容和提高动手能力 奠定良好基础 。

       二 、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 的应用策略

       1. 践行“生 活 即 教 育”理 念 ,  丰 富 生 物 学 教 学 内容

       生物学学科中的知识内容包括各种概念 、原理 和规律 ,  比较抽象 ,  学生理解难度较大 。教师应将 这些内容与生活场景 、生活事物 、生活事件等有机 联系在一起 ,  让学生能够基于具体事物进行思 考 , 将抽象的学习内容直观化 、  明朗化 ,  真正地理解知 识 ,  形成深入浅出的学习效果 。一方面 ,  以生活化 的内容进行课程导学 ,  有助于学生通过生活中的常 见事物来认识生物学课程的研究对象 ,  更好理解生 物学这门学科的研究意义与研究目的 ,  从而消除对 生物学知识学习的畏难心理 ;  另一方面 ,  学习的 目 的在于学以致用 ,  以生活化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进 行动手实践 ,  有助于让学生明白各类生物学知识的 应用途径和应用方法 ,  从而明确学习 目标 ,  以更加 投入的学习状态参与课程学习 ,  在知识探究中不断 提高动手能力和认知水平 。

       例如 ,  在“细 胞 的 物 质 输 入 和 输 出”内 容 学 习中 ,  教师可以从生活中汲取案例 ,  或者让学生通过 参与生活实践等方式来辅助学习 。

       通过课前生活感悟类实验 ,  让学生感受细胞脱水 、  吸水的现象 。教师让学生利用家中的植物来做 一个小实验 ,  第 一 步 ,  实验前拍 一 张植 物 的 照 片 ; 第二步将植物放在阳光下暴晒一小时后 ,  再拍摄植 物的照片 ,  并观察和实验前有什么变化 ;  第三步给 植物浇水 ,  然后换一个阴凉的地方 ,  经过一段时间 之后 ,  再拍摄一 张照片 ,  并观察植物的变化 。

       可以设置 课 后 腌 制 可 口 小 酱 菜 的 作 业 进 行 观察 。教师为学生提供食谱 ,  食 谱 中 有 黄 瓜 、  萝 卜 、 盐 、酱油 、花椒等食材 ,  要求学生按照要求腌制酱 菜 ,  在腌制过程中做好以下实验记录 :  第一 ,  记录刚刚腌 制 咸 菜 的 状态 ,  拍 摄 照 片 ,  测 量 容 器 的 位置 ;  第二 ,  过一 天 ,  拍 摄 照 片 ,  记 录 位 置 ;  第 三 ,过三天再次记录 ,  查看有什么变化 。另外 ,  可以让学生在家里厨房中找一些蔫了的蔬菜进行浸泡 ,  或者泡发一些干木耳等 ,  体验植物吸水后的状态 。

       2. 践 行 “社 会 即学 校”理 念 ,  提 升 学 生 认 知水平

       陶行知先生认为“社会即学校”,  主张学生的知识学习不应当拘泥于课堂 ,  而是应当走向社会 ,  到社会中学习 更 加 广 阔 的 知 识 。  “纸 上 得 来 终 觉 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仅 仅 通 过 讲 述 课 本 上 的 知 识 内容让学生了解生物学知识 ,  是远远不够的 ,  也无益于培养学生的沟通与交流能力 。社会是一个丰富的学习资源库 ,  在教学中 ,  应善于运用社会资源来构建生物学课堂 ,  增加学生对抽象知识的理解 ,  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学到知识 ,  提升认知 。例如 ,  教师可以为学生组织调查类 、访谈类等实践活动 ,  让学生深入社会 ,  访问社会上的人 ,  从他们口中了解情况 ,  通过实际考察深化认知 ,  让学生在“做”中 学 ,在“学”中“做”。

       例如 ,  “人与环境”课程学习中 ,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调查身边的“环境污染”实践活动 ,  让学生深入到社会实践活动中了解环境问题有哪些 ,  这些环境问题对人类的生活有哪些影响 ,  我们应该如何治理环境问题 ,  才能实现绿色发展 。

       首先 ,  设置调查任务 ,  结合当地情况 ,  设置调查范围 、调查 对 象 、  调 查 目 标 ,  保 证 调 查 的 针 对性 ,  避免盲目调查 ,  影响调 查 效 果 。  如 城 市 区 域 ,可以调查周边的工厂生产情况 ,  如何处理废 弃 物 ,生产工人以及生产领导者环保意识 ,  绿色生产设备应用情 况 等 。  通 过 调 查 ,  学 生 对 当 地 工 业 生 产 有一个科学认知 ,  进而了解工业生产过程中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 。如果距离农村比较近 ,  可以调查农村人们的生活习惯 ,  垃圾是如何处理的 ,  农业种植中是否施肥 、用药等是否会污染土壤 ,  等等 。
     
       其次 ,  形成调查实践报告 。通过调查 ,  学生整理好调查资料 ,  根据调查信息得出结论 ,  明确造成环境污染的问题 ,  并结合当地环境 、政策 、经济发展情况等提出可行性 建 议 ,  以 此 深 化 学 生 对“人 与环境”课程内容的理解和认知 ,  达到知识迁移应用 的 目的 。

       3. 践行“教学做合一 ”理念 , 提升学生情感认知

      “知是行之始 ,  行是知之成”,  认识和行动是密 不可分的 。生物学课程中的许多知识理论都来自于 科学家们的实践研究 ,  在现实生活中也有着许多的 应用实例 。能否让学生深刻理解生物学知识 ,  关键 在于能否在教学中给予学生一定的情感认知 ,  让学 生在学习中通过一定的亲身实践 ,  来体验生物学知 识的神 奇 与 奥 妙 ,  获 得 思 维 发 散 与 能 力 提 升 。   因 此 ,  在教学中 ,  教师应注重根据学生课堂表现 ,  或 者生活行为 ,  让学生根据具体实例来感悟和理解生 物学知识 ,  并且通过“做”来 实 现“学”,  促 进“学”, 再从“做”中观察“学”,  从“学”中进行教 ,  将“做”作 为“教”和“学”的落脚点 。

       例如 ,  在“神经调节”单元知识点学习中 ,  教师 应根据学生学习情况进行指导 ,  主要通过观察学生 在生活中是怎 么 做 的 ,  有 哪 些 表 现 和 本 节 课 程 有 关 ,  来选取生 活 实 例 ,  利 用 实 例 来 引 导 学 生 。  例 如 ,  正在上课时 ,  教室外边出现了很大的声音 ,  学 生不自觉地看向窗外 ;  当 一 个人在饥饿的情况 下 , 闻到了饭菜的香味 ,  所出现的反应等 ,  这些都是神 经在发生调节作用 ,  因此会出现一些特有的行为表 现 。需要让学生理解反射结构的整体性 ,  反射结构 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  其中神经中枢是核心 ,  效应器 是信息反馈的重要结构 ;  还包括传入 、  出神经以及 感受器 ,  这些都是一个整体 ,  当人的感知出现问题 后 ,  其中任何一个元素都有可能出现问题 ,  而不是 单一某一个组成元素出现问题 。为帮助学生通过生 活实际充分认知这些内容 ,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 日常 行为 ,  把一些具体实例作为教学导入部分 ,  让学生 根据生活实例进行深入探究 ,  从而明确“神经调节 的反应机制”,  在动手实践中掌握知识理论 。教 师 应精心编排教学内容 ,  给学生独立思索与动手实践 的机会 ,  让“教”和“学”都落实到“做”上 ,  帮助学生 构建深入的学习过程 ,  更好感受生物学知识学习的 魅力和价值 。

       4. 融入生活类评价 ,  培养新时代新人

       能否在生物学课程教学中给予学生学习信心与勇气 ,  关键在于教师能否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更 好地认识自己 。在生物学教学中 ,  教师除关注学生 知识点掌握情况外 ,  还应注重学生学习过程方面的 评价 。  比如考查学生是否具有钻研精神 ,  是否拥有 探究意识与合作能力 。在学习中 ,  有些学生虽然能 够通过细心思考发现问题 ,  提出 自 己观点 ,  但是有 些观点并不科学 ,  存在逻辑不合理之处 。针对此种 情况 ,  教师应当首先赞扬他们这种敢于挑战 、勇于 质疑的可贵精神 ,  再针对他们提出的观点 ,  做出合 理解释与说明 ,  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高中生物学课 程中 ,  学生的评价体系应该多元化 、人性化 ,  教师 应摒弃传统的成绩评价目标 ,  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 自信 ,  学到更多知识 ,  获得良好情感价值以及多方 面能力提升 。

      例如 ,  “评 价 应 用 激 素 类 药 物 的 利 与 弊”教 学中 ,  通过调查和收集资料 ,  学生了解激素药物的利   弊 ,  很多学生认为激素药物只要合理应用 ,  可以将   危害降到最低 ,  一些学生认为一些小病没必要使用   激素药物 ,  这些都是学生学习之后产生的观点 。教   师均应对学生这种学 习 态 度 给 予 表 扬 ,  但 是 从“以   人为本”的理念出发 ,  还应结合病情 ,  到正规 医 院   询问具体情况之后使用 。教师不应通过“对”和“错” 来否决学生 ,  而应从生活 、社会 、学生认知等方面   进行综合评判 ,  让学生对生物学科学持有一 种严谨   的态度 。

       三 、结语

       高中生物学教学应立足于生活 、社会 ,  深化教 学内容 ,  扩充教学资源 ,  让课程学习变得丰富而有 意义 。教师应摆脱应试教育思想 ,  重视学习过程构 建 ,  增加学生实践体验 ,  让学生在“做”中学习 ,  通 过学习完善“做”,  进而构建科学的生物学教学和学 习过程 ,  为培养应用型 、创新型人才而不断努力 。

\

       参考文献

       [1] 聂晓锐 .   高 中 生 物 学 生 活 化 教 学 的 应 用 研 究 [D] .   伊 宁 :  伊犁师范大学 ,  2021.
       [2] 王海文 .   “生活即教育”之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策略[J] . 文理导航(中旬) ,  2021(1) :  72,  9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63837.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