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让提问成为有效教学的桥梁—初中数学课堂的有效提问策略论文

发布时间:2023-09-23 14:10:50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 : 有效提问是数学教学的重要辅助工具 , 不但能引导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 还能 引发学生深入思考 、举 一反三 , 提高学 习 效能 。 文章阐述了初中数学课堂中若干提问 。

  关键词 : 课堂提问,初中数学,教学策略

  随着新课改 的 逐 步 深 入 , 我 国 越 来 越 重 视 素 质教育 , 强调在 丰 富 学 生 学 科 知 识 的 同 时 , 提 高 学生综合素养 。对 此 , 在 教 学 过 程 中 , 数 学 教 师 不但要向学生传 授 数 学 知 识 , 还 要 借 助 多 种 方 式 方法培养学生的 综 合 素 质 和 学 科 素 养 , 使 学 生 理 性分析 , 认清事 物 本 质 。 提 问 是 促 进 师 生 间 交 流 的有效途径 , 通过 提 问 能 使 学 生 主 动 思 考 和 探 究 问题 , 进而深化 对 知 识 的 理 解 , 有 利 于 促 进 学 生 全面成长 。

  一 、 当前初中数学课堂提问中存在的问题

  1. 教师对课堂提问认识不足

  新课改倡导教师借助引导 、启发 、讨论等手段 进行教学 , 对于这一教学要求 , 很多教师觉得在教 学过程中最好少讲理论知识 , 让学生多思考 、多练 习 , 并通过课堂提问来贯彻这一教学理念 , 然而课 堂提问仅停留于问题表面 , 为了提问而提问 , 或用 提问代替讲解 , 把课堂教学变成了问答式教学 。这 种教学模式从表面上看实现了师生 、生生之间的互 动 , 符合新课改要求 , 但师生 、生生之间并没有开 展深层次的交流和互动 , 学生无法深刻理解教学知识 , 自然难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

  2. 课堂提问的方式方法不到位

  一是问题的深度广度不足 。教师教学能力与其提问水平息息相关 , 调查发现 , 部分教师教学能力不强 , 专业基础知识不扎实 。在这种情况下 , 设计的问题不符合学生实际情况 、教学内容等 , 没有设计出有层次性 、梯度性的问题 , 提出的问题深浅不一 , 导致学生丧失学习兴趣 。也有部分教师不重视问题的转化和延伸 , 缺少创新意识 , 未能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出开放性问题 , 无法切实提高教学效率 。

  二是学生思考时间少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内容较多 , 教师既想让学生学习更多新内容 , 又想让学生及时巩固已学内容 , 因 此 出 现 了 教 师 提 问“挤 时间 、抢时间”的情况 , 教师在学生未对问题进 行 充分思考的情况下就匆匆公布问题答案 , 未能发挥出问题引领学生深入思考的作用 , 也造成课堂提问更多流于形式 , 无法起到较好的提问效果 。

  三是提问机会少 。部分教师习惯于根据设计好的教学流程教学 , 把流程中设计的问题直接扔给学生 , 安排学生自己解决 , 不给学生提问机会 , 很难真正增强学生主动提问意识 。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尽管也给学生留一些提问机会 , 但这些机会是为成绩优秀的学生准备的 , 成绩稍差的学生则缺少提问机会 。

  3. 提问后的反馈不及时

  有效的课 堂 提 问 可 以 促 进 师 生 之 间 良 好 的 交流 , 这需 要 通 过“教 师 提 出问 题 , 学 生 回 答 问 题 , 教师及时予以反馈”这样的活动完成 。然而 , 在 教 学实践中 , 部分教师对反馈环节不太重视 , 对于学 生的回答没有及时反馈 , 导致学生很难体会到来自 教师的尊重 , 不能通过教师的肯定获得成就感 , 从 而导致学习兴趣遭受挫伤 , 主动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降低; 部分教师仅反馈“对”或“不对”, 反馈方式较 为单一 , 缺乏针对性 , 不能有效吸引学 生 注 意 力 , 也会导致学生出现不良情绪; 部分教师在反馈 时 , 过于注重学生回答的正确性 , 缺少开放性反馈 , 学 生不能通过教师的反馈了解自己思路是否正确 , 不 能检验自己是否已透彻理解了知识点 。 以上这些提 问后的反馈 , 不仅无法使学生通过回答问题获得满 足感和认同感 , 也容易挫伤学生积极性 。

\

 
  二 、初中数学课堂的有效提问策略

  1. 研读新课标

  自新课 改 实 施 以 来 , 各 学 科 课 程 标 准 不 断 完 善 , 新课标成为教学的核心依据 。 因此 , 教师应在 新课标的导向与指引下 , 深入分析教材内容 , 对重 难点内容以及易混淆的内容进行研究和辨析 , 达到 提纲挈领的 目的 。教师在研读新课标时 , 要重点了 解新课标对提问的要求 , 在新课标指导下设计精彩 的问题 , 从而促进课堂教学质量提升 。

  2. 运用提问技巧

  一是了解学生认知规律 。若教师提出的问题针 对性不强 , 会让学生觉得无法下手 , 很难回答 , 最 终只能 由 教 师 自 问 自 答 , 丧 失 了 提 问 的 意 义 。 因 此 , 教师设计的问题要符合学生认知水平 , 还应具有挑战性; 不但应满足目前教学需求 , 还应有利于学生长远发展 。例如 , 在学习了“统计图”相关知识后 , 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 : “要想精确表 达 学校三年来学生人数的增减情况 , 该使用哪种统计图呢?”通过这一 问题可以对统计图的内涵 、类型 、应用场景进行概括 , 一个提问就可以让学生把多个知识内容串联起来 , 使知识的关联性得以充分 体 现 ,实现知识内化 。 同时 , 这个问题本身难度适中 , 绝大多数学生可以在思考后快速得出答案 , 这样的问题设计 , 既照顾了学生认知水平 , 又实现了知识点的串联 , 起到了较好的提问效果 。

  二是进行综合性提问 。初 中 数 学 知 识 点 繁 多 ,对学生的记忆力要求较高 , 若学生不能对知识点进行串联 , 就难以形成知识网络 。教师在进行课堂提问时 , 应结合多个知识点设计问题 , 引导学生归纳所学知识 , 把有联系的知识点结合起来 。例如 , 在讲解“全 等 三 角 形”相 关 知 识 时 , 教 师 将 涉 及 全 等三角形的所有 知 识 点 都 综 合 起 来 , 列 出 一 系 列 问题 : “全等三角形有何性质? 如何判定全等三角形?三角形判定定理有哪些? 直角三角形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又有哪些? ……”这样 一 来 , 就 把 不 同的知识点衔接起来 , 让学生从更高层次建立知识间的联系 , 形成了知识网络 。

  三是进行趣味性提问 。数学知识相对枯燥 , 如果数学课堂缺少趣味性 , 学生学习知识的效率就会降低 , 思维也会不活跃 。对 此 , 教 师 应 借 助 生 动 、有趣的 提 问 方 式 , 增 强 知 识 点 的 吸 引 力 。 在 讲 解一些数学定理时 , 可以引入趣味性的背景知识 , 如讲解“勾 股 定 理”时 , 可 以 引 入 这 样 的 背 景 : “有一 天 , 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去拜访他的 朋 友 ,他无意间发 现 地 板 一 个 直 角 边 的 变 长 分 别 是 3 和4. 那如何计算斜边的长度呢?”这样的问题既 培 养了学生兴趣 , 又锻炼了学生解决问题能力 。教师还可以继续提问 : “还有其他的解答方法吗?”继 而 引出“赵爽弦图”等解答方法 , 让学生学会 一 题多解 。 在提问中 , 教师要用亲切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 , 让 学生产生亲近感 。这样一来 , 学生才会自如地说出 自 己看法 , 不会过于紧张 。

  四是让学生敢问 。第一 , 教师要给学生充分话 语权 , 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大 胆 提 问 、 大 胆 表 达 , 并主动进行探索和逻辑思考 , 自行寻找问题答 案 。 针对学生提出的简单的或逻辑性差的问题 , 不能不 耐烦或训斥 。第二 , 积极营造大胆提问的风气 , 增 强学生提出问题的成就感和表现欲 , 让学生敢于和 善于提问题 。要多鼓励学生 , 增强学生学习主观能 动性 。 第 三 , 鼓 励 学 生 大 胆 验 证 。 例 如 , 在 学 习 “矩形定 义”时 , 很 多 学 生 对 折 叠 矩 形 纸 片 产 生 疑 问 : “沿着矩形的对角线折叠时 , 重叠部分是哪种 三角形? 如果知道矩形的长和宽 , 能不能计算重叠 部分的面积?”鼓励学生亲手折 一 折 , 亲 自 看 一 看 , 自 己动脑思考并验证疑问 。学生通过折叠矩形纸片 不难得出 : 重叠部分是等腰三角形 , 是可以计算其面积的 。 这 样 的 教 学 , 不 但 可 以 培 养 学 生 实 践 能 力 , 还可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

  五是抓住提问时机 。首先 , 在学习新概念时提问 。教师在引入新概念时 , 可依托新概念科学设计 问题 ,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 通过回答问题形成对新 概念的理解 。其次 , 在比较 、分析时提问 。初中数 学各知识点既相互联系 , 又存在差异 。 因此 , 教师 要结合各知识点的联系进行问题设计 , 引导学生把 有关知识点统一起来 , 构建知识网络 。最后 , 在运 用知识时提问 。教师要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 力 , 通过设计一些实际问题 , 使学生深刻领会到知识的 本质 , 并学会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 将知识逐步内 化 , 不断提高学生知识应用能力 。

  3. 做好提问后的反债

  提问反 馈 有 否 定 和 肯 定 两 种 , 肯 定 性 反 馈 过多 , 易使学生骄纵; 否定性反馈过多 , 则容易伤害 学生自尊心 , 挫伤学生积极性 。 教师 要 因 时 制 宜 , 结合具体情况 , 灵活应用反馈方式 , 鼓励学生发散 思维 , 广开思路 , 让学生在反馈中养 成 健 全 人 格 。 在学生回答正确时 , 应在肯定之余 , 对问题进行延 伸与发散 , 让学生意识到 自 己还有更多未解答的疑 问 , 引导学生谦虚好学; 在学生回答错误时 , 应用 委婉的语言启发学生反思自己思路与答案是否有不 当之处 。教师在反馈时 , 还要细心对 待 学 生 情 感 , 关注学生情绪变化 , 兼顾学生 自尊 心 、 自 信 心 等 , 切实提升课堂提问实效性 。

\

 
  三 、结语

  如何通过有效的课堂提问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 学效果 , 优化教学模式 , 是每个初中数学教师应深 入思考的问题 。初中数学教师应通过熟读新 课 标 、 运用提问技巧 、做 好 提 问 后 的 反 馈 等 多 种 有 效 策 略 ,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

  参考文献

  [1] 孙雅琴 . 问题导向 : 初中数学深度教学 的 实 践 研 究[J] .数学通报 , 2020. 59(11) : 35-39.

  [2] 孙凯 . 从问题类属谈 初 中 生 数 学 建 模 能 力 培 养[J] . 数学通报 , 2020. 59(12) : 30-33.

  [3] 徐冉冉 , 裘晓丽 , 姚 一 玲 , 等 . 基于教师— 研究者伙伴关系的初中 数 学 教 学 改 进— 以 “一 次 函 数”“问 题 提 出 教学”为例[J] . 数学教育学报 , 2021. 30(1) : 25-31.

  [4] 李健 , 李海 东 , 王 光 明 . 情 境 在 现 实 问 题 解 决 中 的 作用 — 基于 5套人教版初中数学教科书的纵向比较[J] . 数学教育学报 , 2021. 30(4) : 30-34.

  [5] 胡军 , 詹艺 , 严丽 . 面向初中数学课堂的高阶思维内涵框架构建[J] . 课程 · 教材 · 教法 , 2022(3) : 106-114.

  [6] 朱昌宝. 初中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的相关探讨— 评《解密分层教学》[J] . 科技管理研究 , 2022(16) : 1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63633.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