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
“双减”政策是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减负”改革的重要举措,其宗旨是解决教育实践中“学生负担普遍过重”的现实问题,也是基于“儿童立场”的一项重要教改实践。故事阅读是一种以故事为主题的阅读,深受小学生的喜爱,但小学生在参与故事阅读过程中,有时存在高耗低效的情况。本文基于“儿童立场”对小学生故事阅读进行剖析,并从三方面提出思考与实践,旨在有效指导小学生故事阅读,提升小学生阅读效率和素养。
[关键词] “双减” “儿童立场” 故事阅读
2021 年 7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义务教育阶 段学生作业减负和校外培训减负的若 干意见》(下文简称《意见》)。《意见》 指出:“现阶段的学生作业负担过重、学校课后服务水平有待提升、校外培 训亟须规范、教育教学质量有待提升、 配套治理方面有待加强。”“双减”政策的出台营造了更多自主学习的空间, 也为部分阅读活动的开展匀出了时间。当前背景下,学校及教师认真组织开展阅读活动, 是落实相关政策要求,也是积极践行“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会用书”等读书观的重要途径。
一、缘起:小学生故事阅读高耗低效问题
故事阅读是一种以故事为题材的阅读活动,阅读内容涵盖国内外童话故事、中外神话传说、民间传说、名人传记等。阅读文本形式有绘本、插图文本、纯文字文本、短剧、故事片、连续剧等多模态文本。因其生动性、趣味性、想象性、深刻性等特点,受到小学生普遍喜欢。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小学生故事阅读存在以下情况。
(一)对故事阅读的价值认识不足
很多教师、家长对故事阅读的价值认识不足,带有功利性阅读心理,片面地认为课外阅读应更多地去关注科普类、人文类名著,而对于充满童趣性、想象性的故事阅读重视不够,大大影响了学生的阅读热情。久而久之, 学生也就失去了对故事阅读的动 力与欲望。
(二)故事阅读的价值内核未被关注
故事阅读以跌宕起伏的故事为内容,家长和教师过分关注故事剧情、人物细节。故事阅读不能只关注情节 变化,还应关注矛盾的冲突、人物角色的刻画、价值观的立意,这些恰恰 是故事阅读的价值内核, 却往往被读者所忽视。
(三)故事阅读的个性阅读未被挖掘
故事阅读存在追求单一, 以模式 化的解读来代替个性化的体验和思考, 忽视个性化阅读的差异性发展的现象。 因此,如何指导基于“儿童立场”的小学生故事阅读,提高阅读的实效性, 促进学生阅读素养的提升, 成为笔者探究的方向。
二、剖析:基于“儿童立场”的小学生故事阅读
“儿童立场”是教育的一个基本问题,也是一个本质性问题。任何教育活动都不能忽视儿童的主体地位。儿童立场就是从儿童出发, 让儿童站在故事阅读的正中央。基于“儿童立场” 的小学生故事阅读,首先得走近儿童, 寻找“儿童立场”,了解儿童诉求。通过实践访谈, 笔者发现小学生对于故事阅读的期待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小学生需要感受故事阅读的趣味性
兴趣是主动阅读的内驱力。小学生有着天然的故事情愫,故事阅读的趣味性使其自然而然受欢迎。只要是他们觉得有趣的书,他们就愿意去阅读, 并且越读越开心。久而久之,他们就会爱上阅读,就会产生持久、良性的阅读动力,从而真正达到 “悦”读。
(二)小学生需要获得故事阅读的体验感
李群锋在《儿童行为心理学》一 书中指出,活泼好动是小学生的天性, 他们对未知世界有极强的好奇心和探 索欲望。当他们读到文本中的英雄故 事,会产生代入感,觉得自己就是那个英雄; 当他们读到文本中对战反派 的故事,代入感又油然而生,仿佛自己就是锄强扶弱的侠客。正是因为其所处年龄阶段所具有的特殊心理特点,小学生更需要参与感和体验感。作为教师,作为学生阅读活动的引导者, 我们应当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搭建多种阅读平台,帮助学生获得体验感, 提升他们阅读的参与感,真正激活学生的阅读细胞。
(三)小学生需要建立故事阅读的进阶素养
阅读是核心素养形成的根基,故事阅读是提升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故事阅读可以让小学生向文本深处漫溯,进阶阅读能力,提升语言、思维、审美、文化等核心素养。
综上所述,有趣、有玩、有成长的故事阅读,才是真正基于“儿童立场”的故事阅读。
三、践行:基于“儿童立场”的小学生故事阅读的实践
根据文本内容,故事阅读可以分为虚拟空间故事阅读、生活类故事阅读、价值品格故事阅读。基于上述关于小学生的故事阅读期待和对故事阅读特点的剖析,笔者确立了基于“儿童立场”的故事阅读指导策略,并进行了以下尝试。
(一)虚拟空间故事阅读之沉浸式体验
虚拟空间故事一般架构在一个过去或者未来不曾预见的空间, 故事的情节性极其虚幻,人物个性鲜明,并伴有超乎寻常的奇异功能。角色扮演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 也是其所喜爱的游戏。在实践中,笔者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穿越时空,走入人物, 扮演人物,理解人物。这样的沉浸式体验不仅帮助学生了解不同的故事情节,感受人物的喜怒哀乐,更丰富了自身的情感体验, 提高了阅读的效率和质量。
例如,在阅读《西游记》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师徒四人的本质特点,笔者将“三打白骨精”这一经典片段拿出来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 白骨精的三次扮装,师徒四人的动作、 语言,学生们都能演得活灵活现。学生扮演人物的同时, 对人物有了深刻 认识 — 能够全面客观地评析人物, 也是阅读能力的一种体现。沉浸式体验跨越了时空、跨越了地域,通过精心的服装、道具、场景搭建,学生可 以顺利进入故事,开启穿越之旅,和 故事中的人物产生共情, 从而提高自己的表达、思维等多维度能力。笔者还邀请了家长来观演, 极大增强了学 生的自信心和荣誉感, 更激发了阅读 兴趣。
(二)生活类故事阅读之创意成果展
生活类故事一般指作家根据真实 生活创造的包含生活场景的故事作品。 该类型故事阅读文本语言平实、情节 合乎常理,加以适当的情节,能让读 者在文本中找到自己生活中的影子。 每一次读完生活故事类文本, 笔者都 建议学生对近期同类阅读进行交流。 届时, 学生们都会拿出他们的阅读成 果。他们的成果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 笔绘人物
小学生有着敏锐的色彩力和天马 行空的创造力。在阅读中遇到喜欢的 人物,他们会拿起画笔进行描绘,将心中的英雄形象绘于纸上。如学生在 阅读《小鹿斑比》这本书时,会手绘 小鹿斑比的形象,或在森林里撒欢, 或受伤哀嚎,或成功避难,一幅幅作 品充分表达了独属于他们个人的阅读 体验。
2. 童声演绎
当学生喜欢上阅读,对故事入迷 时,会禁不住反复阅读,还会情不自 禁地朗读。有的同学还喜欢给故事中 的人物配音,当他们在阅读《猜猜我 有多爱你》这本书时,同学间用稚嫩的 声音演绎着兔妈妈和小兔的对话时,不 知不觉陶醉于书中那浓浓的母爱之中。
3. 创意改编
学生读完故事后,对故事情节、 人物有了自己的一定认识后, 对故事 进行再加工、再创造,能让阅读更有新意,能助力学生读出深度。
4. 手绘导图
学生在读完《三国演义》后,觉 得故事里人物众多、战役颇多,很多学生选择绘制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在头脑中构建故事的阅读脉络, 感受故事情节的演进, 能够让学生更关注 自身的阅读感受, 从文字中读出色彩和画面感,增加趣味性。同时, 能进一步培养孩子们独立阅读、独立思考 的能力,由被动阅读转变为主动阅读。
(三)价值品格故事阅读之思辨式思维
价值品格故事旨在使读者阅读文 本后,对自身价值、品格产生积极、 正向的作用。价值品格的故事文本往 往在编写时会存在大量的矛盾冲突、 人物形象冲突,学生在阅读时,也是 不断思考、提炼、净化的过程, 也是 学生提升思辨能力、提升核心素养的 过程。对小学生来说,思辨能力是他 们在成长路上不可或缺的素养, 具备 辩证性思维的学生, 他能在阅读时形成自己的阅读思维, 能从不同的角度 解读阅读文本, 获得个人独特的阅读感受。这样的孩子才能持续阅读、深度阅读、享受阅读,才能更好地让孩 子阅读的兴趣在书籍中萌芽、生根、 开花、结果。在实践中,笔者做了以 下尝试。
1. 精心设计思辨性问题,加深阅读体验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和动力,精心设计巧妙的思辨性阅读问题能够激发小学生思维的碰撞, 唤醒他们对知识 的探索。思辨性阅读问题是指对文本 内容进行合理的反思、质疑和批判,进行深入思考并作为评论的问题,旨在深化学生阅读体验和感悟, 产生深 度阅读,并能让思维进入高阶轨道。 例如,在阅读《漂亮的梅花鹿》时, 笔者设计了一个矛盾冲突的思辨性问题:“美丽的鹿角和实用的鹿腿哪个才 是最重要的?”美丽和实用到底哪个 重要?见仁见智。答案不唯一的开放性问题能激发学生进行独立思考, 发散思维,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激发无穷的想象力。
2. 辩论会碰撞交流,个性表达享阅读之趣
解放、快乐、自由是儿童的应有权利,不是别人赋予的,更不是别人施舍和恩赐的。因此,学校和家庭需要接纳并尊重儿童的独特权利, 尊重他们的阅读体验, 尊重他们的思维跳 跃。“一千个读者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 雷特。”当学生深度进入文本,便有了自己特有的阅读体验、阅读感悟。作 为教师,我们要为学生搭建阅读平台, 让他们敢于分享、展示自己的独特思维。我会定期开展辩论会,就一些新 颖观点,让学生自由发挥,开展思维 的碰撞。辩论会上学生们自主发表观点、提出论据、辩驳他组观点、总结 陈词。在这一过程中,他们对阅读文 本的深度内核会形成自己的认识, 同样他们也学会了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 思考问题, 并在此过程中学会理性看待不同观点, 从而对自己的观点进行修正、完善。这样学生不仅完成了原 定的阅读目标, 更大大提升了他们的 核心素养。
四、展望:让“儿童立场”下的小学生故事阅读成为学校阅读教学的有机补充
经过实践,笔者也对以上的故事阅读策略进行了如下展望,认为“儿 童立场”下的小学生故事阅读策略将会成为学校阅读教学的有机补充。
(一) 利用文体差异,健全课外阅读策略
故事阅读根据其文本特点,对故 事阅读策略进行探索, 给我们研究其 他文本类阅读带来了很多启发。比如 科普阅读,我们可以根据其知识性、 科学性、趣味性、思想性、时代性等 提点,提出阅读策略:①利用图表引 导阅读;②利用知识竞赛激励阅读; ③利用专家讲座、实验拓展阅读。
(二) 利用学生差异,创建社团进入深度学习
故事阅读通过沉浸式体验、创意读写绘、思辨式思维让学生的阅读素 养得以提升。同时,在各类活动中也 涌现了不少有专长的学生,比如,善于表演、绘画、写作、辩论等。学校可以创建相应社团让这些学生加入, 让这一群有专长的学生能够在一起互相学习、互相进步。
(三) 结合学校条件,完善课外阅读评价体系
现阶段, 学校对学生课外阅读的评价体系还是浅表性、片面化的。我认为,构建多元化的课外阅读评价体 系是真正基于“儿童立场”的;课外阅读评价体系应当少些终结性评价, 多些过程性评价; 课外阅读评价体系应当更多地搭建展示平台,满足小学生的心理需求, 能使学生感受到读书 的乐趣,从而提高课外阅读的自主性和有效性。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阅读需要持续不断的积累。提升阅读能力更是道阻且长。 相信在“全民阅读”的今天, 在“双 减”背景下,全体教师正积极思考, 强化实践, 直击阅读教学指导中的障碍。基于“儿童立场”开展故事阅读, 让学生的阅读变得有趣、有玩、有思、 有得,让深度阅读真正发生,让阅读 的功能发挥最大能量。这样,对学生完整人格的形成、思辨能力的构建、进阶, 以至于核心素养的升级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成尚荣 . 儿童研究视角的坚守、 调整与发展走向 [J]. 教育研究 ,2017 (12):14-21.
[2] 赵艳芳 . “沉浸式阅读”有效 实施的策略 [J]. 语文教学之友,2022 (7):34-35.
[3] 李群锋 . 儿童行为心理学 [M].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636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