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基于互联网背景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论文

发布时间:2023-09-21 10:28:03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

       在信息时代里,基于互联网世界的学习、娱乐、社交,已经成为初中学生生活常态。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需要与时俱进, 正确认知互联网环境下学生道德与法治建设的迫切性,并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和学生上网特点,培养学生应有的互联网道德法 治观。坚持开展网络情绪疏导,引领学生正确控制与管理自我;指导学生辨别虚拟与真实世界,树立正确的游戏道德观;换 位道德与法治课程制定者,提高网络是非判断理解力。

       [关键词]  初中道德与法治   互联网背景   教学策略 

       初中阶段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对万事万物充满好奇心, 尤其喜欢探索世界,热衷于尝试新鲜事物。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今天,  初中学生几乎人人都有电脑笔记本、智能手机,并通过网络来学习、表达和探索奇妙的精彩世界。在万事万物皆网络的信息大爆炸时代,  互联网生活已经成为初中学生的生活方式之一。在社交、娱乐等领域和层面,  网络给初中学生带来的巨大影响, 甚至大于现实生活的影响。而且,人们在网络世界花的时间会越来越长,  初中生未来将是网络世界的享受者、开创者。因此,互联网时代的道德与法治课程再也不能局限于学校和课堂,  而必须将课程内容与设计延伸到网络世界,  培养学生在网络世界的道德观、法治观。这是近年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乃至整个初中教育亟待破解的教育教学难题。

\

       一、互联网背景下开展道德与法治教育迫在眉睫

       当今社会,网络已经成为学生学 习、生活和社交必不可少的载体。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亟须与时俱进,  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毕竟,网络世界处处皆精彩,  但网络世界又处处有陷阱。当前,国家已制定了一系列措施, 加强对青少年网络生活及环境的保护。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显然要配合国家政策,  将道德与法治的相关课程延伸到学生的网络生活中,  为学生的需求做出正确引导。

       (一)学生上网时间剧增

       当前,无论是教师教学,还是学生学习,都不可能离开网络世界。即便社会各界都希望降低学生的上网时间,  甚至不提倡初中学生过多接触网络领域,  但处于信息时代的学生不可避免接触网络,也不应该“一刀切” 地加以干涉和限制。在学生上网时间剧增的大背景下,  如果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不有针对性地加强教学指导, 学生在网络世界的认知和行为就很难得以正确引导,  其既定课程目标也就很难实现。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不仅应该延伸到网络世界,  还应针对学生上网学习、娱乐时间变长的情况,适当增加相应的课程和教学内容,让学生文明用网、文明上网。

       (二)网络暴力事件频发

       随着国家对网络监管力度的不断 加强,当前网络环境已经大为净化。 但也不能否认, 网络世界部分监管不 到位或难以监管的情况目前依然存在。 由于网络与现实生活中面对面交流、 学习和娱乐不同,  当面临网络语言暴 力、人身攻击等情况层出不穷的问题 时,  很多人往往对自己的言行缺乏自 制力。初中学生在上网期间如果不能正视这些网络问题, 就很容易影响身心健康。特别是初中学生普遍自制力不强,很容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很可能对学生道德与法治观念的教育造成负面影响。因此,针对网络世界存在的网络暴力问题,  教师应该有针对性地加强这方面的课程设计,  培养和促进学生道德感和法治观念的形成。

       (三)游戏世界鱼龙混杂

       游戏已经成为很多初中学生的娱 乐活动之一,玩家数量、游戏 时长 等都在不断增加。根据 CNNIC 发布 的《2019 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 情况研究报告》,  6~ 18 岁未成年网民规模为 1.75 亿,其中有 61% 的未成 年人玩网络游戏。同时,根据腾讯研 究院发布的《中国青少年网络游戏行 为与保护研究报告》数据,  青少年接触网络游戏的年龄越来越小,其中, 6~ 14 岁是青少年接触网络游戏的高峰期。众所周知,现实中的规则、道德、 法律,  在游戏世界却并不全然对应存在。学生如果长时间沉溺虚拟世界, 其世界观、价值观很容易受到不良影响,致使道德和法治观念越发薄弱。 因此,亟待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加以教育、引导,防患于未然。

        二、互联网视域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育对策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是素质教育的关键一环,  其对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无论是在网络世界,还是在现实世界,都应重视道德与法治课程对青少年成长的引领作 用,  与时俱进地探索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方法,以适应青少年成长环境的变化。

       (一) 普及互联网相关常识,树立网络道德法治观

       尽管国家不断出台新政策,也在网络舆论治理中付出了很大努力, 且网络舆论环境也得到了极大改善,  但是,当前的网络世界的负面影响对初中学生依然危害较大。尤其是他们在上网的过程中,  不可避免地会遇到缺 乏道德的“人身攻击”、毫无依据的 “恶意评论”等网络问题。为此,教师 有必要针对这些常见的网络腐蚀与危 害,  引导学生建立健全新时代的道德法治观念,增强心理抵抗力和自制力。

       首先要注重保护个人信息,避免遭受网络暴力。如今,无论是 APP 还是网站,都需要用户注册登录。一些 非法网站、网页也往往会诱骗用户泄露个人信息。如果学生的个人隐私保护意识不足,  就很可能会因上当受骗 而被人恶意攻击。针对这一情况,教 师可以运用“合理利用网络”课程的 相关知识开设教学专题,  强化学生的 个人信息安全意识,  尤其是要指导学 生掌握信息被泄露后的处理方法,使其在复杂网络环境中有所准备,遇事不乱。
 
       其次要正确对待恶意评论,抵制 恶意攻击。“人言可畏”自古有之。在 网络世界中,这种情况不仅层出不穷, 其负面影响甚至比现实生活来得更加 猛烈。在网络世界,因恶意评论而导 致的悲剧并不鲜见。这就可以结合 “尊重他人”一课的教学,一方面引 导学生正确对待网络中各种负面、恶 意的评论,  而不被这些负面情绪影响 自己的判断。另一方面也要让学生明 确,保持言论自由很重要,但不能对 他人做出毫无依据的恶意评论,  而必 须在道德规范之下开展网络评论。不 仅如此,  还应加强对学生网络法治观 念的普及与提升。网络不是法外之地, 在网络世界“造谣传谣”同样也是触 犯法律底线。而很多人,尤其是学生, 对这一点往往很忽略,  甚至出现认识 误差。
 
       道德与法治不仅仅是对现实生活中每个人应有的约束,  而且在网络虚 拟世界也同样具有约束力。初中道德 与法治课程的重要价值就在于让学生理解并在网络学习、社交中建立正确 的道德观和法治意识,  在保护自身利益的同时,  也不做出有违道德和法律的言行,学会尊重他人,尊重社会文明公约和道德规范。

       (二) 开展情绪疏导与管理,善于控制用网情绪

       情绪疏导与管理是初中道德与法 治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对世界有了更多感悟, 对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也有了更多理 解。这都使得初中学生的情绪越来越 丰富,也越来越复杂。如果情绪长期 堆积而得不到释放,  就会影响他们的 正常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初中学 生由于学习时间长,强度大,在现实 生活中又缺乏社交沟通,所以,网络 往往成为其释放情绪的窗口。无论是 社交、游戏,还是娱乐,在很多时候 他们都是为着抒发自己的情绪。初中 教师应针对学生这一特性,  采取相应 的教学对策。毕竟,随着信息技术的 进一步迭代,教育网络化、信息化已 经成为主流趋势,未来学生接触网络、 游戏的时长、频率将逐步增加。这就需 要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高度把握这些时 代变化,确保教学活动适应学生心理发 展需求,  跟上社会和时代的发展潮流。

        以“揭开情绪的面纱”教学为例,教师除了指导学生完成关于“情 绪”的课题探讨,  实现教材既定教学 目标,  还可以针对学生在网络中释放情绪这一特点,  做专项的教学设计与 引领,  将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内容延伸到学生的网络生活中去。例如,很多初中学生都会发朋友圈,  宣泄自己的情绪。在这个过程中,部分学生会用极端的词语、语言表达自己对某事、 某人的不满。这种情绪宣泄无可厚非, 但如果将这种情绪的释放寄托于朋友圈,  显然是不妥当的。一方面,  这会对相关人员造成困扰,  相当于把个人对某人的不满向全网发布,  侵犯他人的隐私权;另一方面,这种隔空式的情绪宣泄,  会让学生忽略人与人直接的、面对面的、真实的情感沟通。长此以往,对学生的人际交往和日常学习,都可能产生不可预测的负面影响。 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应对学生 情绪宣泄的方式、途径有所了解,并在课堂教学中有针对性地设置网络发帖、发朋友圈、发短视频等教学场景, 让学生清醒地意识到,无论是在朋友圈,还是在各大社交平台,情绪的输出都需要在基本的道德和法治底线之上进行,不能逾越雷池。

        (三) 辨别虚拟与真实世界,建立 游戏世界道德观

        随着青少年游戏的人口不断增加, 且低龄化趋势越来越明显, 初中学生将成为青少年游戏的主要群体。游戏 将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对此,我们也应该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适当、适时、适量的游戏,  对舒缓压 力、放松身心,甚至提升思维能力有着积极的作用。经审查通过的游戏, 其本身并无好坏之分,  关键在于玩游戏的人如何正确对待,  在于初中学生 在游戏世界中获得了什么。而这也是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需要正视,  且需要拿出相应教学对策的问题。

        一方面,  教师要引导学生认清虚拟世界与真实世界规则的差异。实际 上,  游戏世界里的规则并不遵循现实世界中的规则,  正因为如此才吸引了 那么多人纷纷加入。但是,由于初中 生的身心未成熟,  他们如果长期处于网络虚拟世界中,  就会将虚拟世界中的玩法带到现实生活之中,  而忽略现实生活中的道德规范。如现实生活中有严格的交通规则,车辆礼让行人, 座位礼让老弱。但在网络世界里根本没有这些规则,甚至规则恰恰相反, 宣扬“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这显 然会对学生的道德意识、规则意识带来诸多负面影响,  需要道德与法治课堂加以矫正。

        另一方面,也要让学生了解我们 所生活的世界是一个法治世界, 而非游戏世界。在网络游戏中,玩家不需要承担任何法律责任,无论是“王者 荣耀”还是“魔兽世界”,都只遵循成王败寇的单一规则。在游戏世界,你 可以任意使用武力去破坏,去伤害, 却不用承担任何法律后果,输了,无非就重来。游戏世界的规则无可厚非, 但毕竟初中学生并无太多的自制力, 身心发展也不成熟,  很容易将游戏世界和现实世界相混淆, 或者无意识地将游戏世界的规则带入真实的生活之 中,而对现实世界的道德规则、法律制度产生误解。可见,教师务必有意 识、有计划地渗透网络环境下学生道德与法治观念的培养,  将学生的网络道德观培养与现实世界的道德培养有机融合起来。

       (四)换位“道德与法治”制定者,提高判断理解力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一方面要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法治观,  另 一方面也希望学生能够在吸收知识、 建立观念的同时,  对当前的道德与法治现状有自己的判断和理解,  有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因此,在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素质教育观下,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可以尝试让学生以一个 规则制定者的身份,  去思考目前社会存在的一些普遍性道德问题或者制度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当然, 在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可以为学生创造适当的情境,  如以当前流行的元宇宙为切入点,  让学生以建立自己的元宇宙世界为主题,在元宇宙世界中, 制定自己的道德规则和法治条文。通过这种模拟的形式,  表达自己对当前道德与法治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既增强了实践能力,又对现存的道德规则、 法律制度有了更深刻、更系统的认知。 同时,还能对如何规范、建设网络世界的道德准则和法治观念有更深刻的思考,  有助于在网络世界中遵循应有的道德底线和法治红线。

\

        教育,除了知识的传授,还有道德、人格的培育。在网络世界的冲击下,道德与法治的建设显得更加迫切, 不可缺失。一方面,需要教师转变观念,既将现实场景作为教学的出发点, 又要考虑学生在网络世界中对道德底线和法治红线的遵守,  更需要将精力放在如何让学生在网络世界遵循道德与法治观之上,  而不能完全按照传统教学观念将目光局限于现实世界。另 一方面, 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制订一个系统的教学方案,  针对学生在网络世界中的言行进行道德观和法治观的正确引导,开展专题教学,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育人任务。

        参考文献:
   
        [1] 卢仕萍 . 浅谈初中班级管理中 的法治教育 [C]. 2020 年“提升课堂教 学有效性的途径研究”研讨会论文集, 2020.
        [2] 李秀 . 试论网络时代初中道德 与法治教学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C]. 华 南教育信息化研究经验交流会 2021 论 文汇编(一),2021.
        [3] 骆振华 . 数学学科如何渗透法 治教育 [C]. 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 研成果 2019  (八),2019.
        [4] 李剑宏 . 加强法治教育净化学 生心灵 [C]. 基础教育理论研究论文精 选(下),2005.
        [5] 范辉学 . 如何对中学生进行法 治教育 [C]. 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 论文成果选编(第 3 卷), 201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63451.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