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英语教学的育人功能与实践策略论文

发布时间:2023-09-21 10:35:35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向中小学英语教学提出了“五育融合”、坚定文化自信、促进个性化发展等复合育人要求。但综观当前小学英语教学实践,依然存在教育理念落后、方法单一、政策落实不到位等问题。小学英语教师应当拓宽育人内容、坚定育人理念、创设多样性教学情境和教学评一体化评价体系,最大限度的彰显英语教学育人价值。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英语教学;育人价值;育人功能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必须深入把握英语课程育人价值,将育人目标渗透到英语课程核心素养培养与日常课堂教学过程中。为全面贯彻新课标理念,小学英语教学不仅要重视学生英语知识与技能的培养,还要重视心智能力培养、道德情操涵养、社会责任教育等,发挥英语学科的育人功能。小学英语教师应当以课堂为阵地、以教材为载体,重点剖析当前英语学科育人能动性匮乏的原因,思考解决策略,以此强化英语学科育人价值、帮助学生树立优良品格与正确价值观。

  一、小学英语学科的育人价值

  教育工作者应立足于英语学科,挖掘英语教学资源中的育人要素,同时不断探索、创新学科融合方式。沪教版小学英语教材不仅包含丰富的德育、智育资源,还涉及体育、美育价值,依托这些资源开展教学活动能够为小学英语实现融合育人提供丰富的主题语境与价值目标。

  树立文化自信、促进国际理解是英语课程育人的重要目标,相较于其他学科,英语在拓宽学生国际视野方面更具功能优势,英语教材中所展现的全球性视野也是对“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理念生动体现。“放眼看世界”的最终目的却是“回首看中国”,通过扩宽视野、增长见识,使学生对祖国有更为立体的认知,从而更加坚定自身的爱国主义思想。因此,英语教学虽然大部分时间在讲英语、讲国外、讲国际化,却有着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学生归属感的价值旨归,能够为学生提供用英语讲出中国话语、向世界展示中国故事的重要素材。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小学英语教学应当指向深度学习,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强化课程全面育人能效。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英语教学的育人功能与实践策略论文

  二、小学英语教育育人过程中的阻碍因素

  (一)育人方法单一,教材内容挖掘力度不够

  当前,部分小学英语教师育人方法略显单调,难以在英语课堂中提升育人价值。一些教师在围绕某类育人内容展开教学时,只是在课堂临近尾声之时才引出相关内容,学生进行的只是浅层思考。同时,一些教师对教材内容的解读往往流于表面,难以发掘出教材中所蕴含的文明礼貌、规则意识、行为习惯、探索精神等深层次育人要素。比如,沪教牛津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下册Unit 9“A Friend in Australia”讲述了澳大利亚友人的生活环境与文化面貌,不少教师在本单元教学中将全部精力放在讲述同异国相关的英语知识上,没有意识到这一单元教学可以通过对比中外差异让学生正确认识祖国独特魅力,从而培养学生爱国情感,树立文化自信。

  (二)育人理念落后,教师学科育人意识淡薄

  想要发挥出英语学科的育人功能,小学英语教师就必须吃透新课标文件重点,确定小学英语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将德育与教学更好地融合在一起。但当前国内部分英语教师对新课标理念不甚了解。比如,有些教师在备课时对于学段目标的分级方式理解程度不深;有些教师对于“主题引领”“学思结合”“分级体系课程结构”等新课标文件明确要求的教学实施理念践行力度不够。即便脱离新课标背景来看,“学科育人”这一概念在教师群体中的普及度也不够高,许多教师虽然也有意识地基于生本理念开展教学活动,但对于更为细化的综合素养、情感态度、兴趣特长的培养认识不足,没有实现由“以人为本”到“育人为本”的理念转变。部分教师认为育人工作与学科教师关系不大,英语课堂只要教好语言知识与技能即可,对英语的育人价值与育人功能的理解不够深刻。这种只关心学科技能,忽视价值导向与学习习惯培养的教学模式同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可以说是背道而驰的。

  (三)育人成效甚微,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鉴于上文所述的种种原因,当前小学英语育人成果相对匮乏。在教学评估活动中,个别教师会将主动在英语教学中融入学科育人内涵当作自己教学设计的一大亮点,这种情况恰恰反衬出了大部分教师对英语育人功能的忽视。在教学实践中,不少教师不善于在日常英语教学中加入育人内容,也不知晓各类育人方法的有效性、合理性,面对新课标提出的新要求束手无策。站在教师角度来看,在对英语课堂进行规划设计之时最优先关注的应当是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达成,但教师在完成此类工作后可能将不再有额外精力考虑实现英语育人功能。况且,学科育人不是一朝一夕便能达成的,教师需要将育人理念、方法、价值融入每一节课堂中,实现“久久为功”“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成效,但在应试惯性与教学评级的双重压力下很少有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能够保持全面贯彻学科育人精神的思想与魄力。

  三、小学英语教学的育人功能实践路径

  (一)拓宽内容:深化英语学科育人内涵

  为践行新课标思想指导下的学生全面发展观,小学英语教学应当围绕教材内容扩展育人要素,在提升学生知识水平的同时将德育、美育、体育与劳育也融入英语教学中,在英语课堂中真正实现“五育并举”。沪教牛津版小学英语教材以学生的年龄特点与发展需求为出发点,教材编撰做到了契合学生认知水平与接受能力。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把握各类育人要素之间的接洽点,向学生提供综合性教学资源,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还应探索教科书中的多元化育人价值,抓住课堂中的关键性教育时机,深入挖掘学科育人内涵,并不断丰富日常教学活动中的育人要素。

  例如,在进行四年级下册Unit 5“Sport”一课教学时,教师可以借助互联网下载关于奥运会、冬奥会、亚运会的精彩剪辑,并在课堂中向学生放映。在视频内容推进的同时,教师可以适时向学生提出“此类运动的英文名称”“对比这几种运动的异同点”等问题。随后,带领学生就自己擅长的运动展开会话练习,让学生基于群体之间的共同爱好展开充分的交流与表达,以此提升新课标所要求的思维品质与语言能力。又如,在四年级下册Unit 10“My Garden”一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在附近的城郊或乡村寻找一些合适的果园、菜地及农场等合作方,并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参加一些劳作体验活动。让学生在实地观察和实践操作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并以此增强自身环境感知力。如此一来,教材中的劳动育人要素便得到了充分发掘,这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还能拓宽他们的知识面,让学生能够在教材学习中收获更多的知识与实践技能。

  (二)革新思想:树立“育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在新课标坏境下,英语教学中的人本理念应当从“以人为本”转向“育人为本”,即从以往的以学生为中心转变为以解决问题为中心、以学生成长为中心。要充分认识到高活动行为不等于高认知行为,新课标背景下的英语学科育人教学设计应当指向学生的成长体验,除设计出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目标、任务与活动外,还必须将教育目光聚焦于学生情感、知识、思维的全维度成长,培养出会做人、能做事、素质强的综合性人才。为回应新课标提出的此类要求,小学英语教师应当及时更新教学理念,以最新的教学标准要求自己,对教材创编意图进行分析,不断发掘单元内容的育人价值。除此之外,还要鼓励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积极发表自己对新课标以及学科育人理念的认识或意见,增强他们的参与意识,从而使其对知识有更为深刻的理解。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英语教学的育人功能与实践策略论文

  例如,四年级下册Unit 12“The Ugly Duckling”借助传统寓言故事,讲述了一段关于成长、克服自卑的故事,教师可以在该单元的课堂教学中穿插有关于品格涵养、自我剖析、建立自信心等的育人内容。比如,组织学生就“这一刻,我获得了成长”展开英语脱口秀演讲,让学生回忆、整理、述说自己克服挫折、获得进步的心路历程,在提升学生的英语表达及沟通交流能力的同时帮助他们树立不骄不躁、敢于直面挫折的良好价值观念,将新课标所提倡的“育人为本”理念落实到小学英语中。

  (三)激发兴趣:创设富有生趣的教学情境

  英语新课标文件多处提到要着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沿着“尊重天性、培养兴趣、提高能力”的教学主线拉动学生的好奇心与思维活跃度。由于小学生的英语知识储备量较少,面对阅读、写作、会话等学科内容常表现出局促与畏惧,教师如果继续以刻板的传统教学方式向学生单向灌输英语知识点,难免会加重他们的抵触情绪。为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彰显学科育人价值丰富性,教师应当在英语教学中创设多样且新颖的英语教学活动,带领学生“在学中玩,在玩中学”,发挥出英语学科育人润物细无声的价值导向作用。

  例如,四年级上册Unit 4“Do You Have Any Cousins?”一节围绕家庭关系引入了son、grand-parents、uncle、aunt等关键词汇,以及形如Do you have any.../Is this Your.../How old is...等核心句型。教师在该单元教学中可以创设“班级过家家”游戏活动,让学生通过扮演家庭成员,深化对家庭成员的英语表达方式的理解。游戏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通过回忆、联想发现自己所扮演的角色与现实中家庭成员的相似点,让学生在游戏中体会家庭的温暖,发挥出珍惜亲友、巩固亲情的育人作用。

  又如,四年级上册Unit 1“Meet-ing New People”主要教给学生如何使用英语打招呼、做介绍,教师可以针对该单元设计“击鼓传花”游戏活动。英语教师在课前寻找合适道具如花环、水瓶、接力棒等,游戏开始后教师在讲台上背对学生并不断鼓掌。在此期间学生需要按照座位顺序传递该道具,当教师掌声停止后,道具停留在哪位同学手上,这位同学就必须利用本单元所学词汇和句式向同学打招呼、做自我介绍。此类游戏式教学活动能够牢牢抓住学生注意力,从而增强教学质量、提升学科育人效能。

  (四)以评促学: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新课标教学评价观的核心在于“以学生发展为本”。为践行该理念,学科育人导向下的小学英语教学应当引用多样化评价模式,重视过程性评价、发展性评价以及实质性评价,弱化评价活动的竞争性质,强化评价活动的激励情感、了解学情、巩固知识掌握等育人功能。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秉持平等、民主、尊重原则,拓宽评价主体、创新评价方式,营造出优良的学习生态,让小学英语课堂变得更具生动性,推动学生朝着个性化、全面化方向发展。

  例如,在四年级上册Unit 10“Around My Home”一节教学中,教师可以将课文内容同学生的生活实际、主观情感连接起来,让学生能够利用多样化的英语表达形式描述自己的居住环境。表面来看,这一单元的内容仅涵盖空间环境、地物特征,但站在课程育人、学科育人的视角来看,本单元饱含热爱生活、提升观察能力与环境感知力等育人内涵。教师可以据此设计表现性评价任务“我爱我家”,要求学生尽量以多种形式介绍自己的家庭住所及家附近的场所,如图画、歌唱、讲故事等。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任务质量高低以及完成形式的多样化程度对学生展开评价,也可以将学生纳入评价主体范畴中,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

  四、结语

  新课标背景下的小学英语学科育人承载着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任务,旨在让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开拓视野、丰富阅历,形成跨文化意识与爱国情感。而这些育人目标的实现是一个春风化雨、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应当知晓“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的道理,积极在教学实践中探索课程育人方法、挖掘教材中的育人要素、深化英语学科的育人价值,以此落实新课标理念与学科育人精神,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与个性化发展。

  参考文献:

  [1]柳华妮,於银梅,陈安澜.立德树人目标下英语教材思政育人价值融入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2022(5):18-24+107.

  [2]王俊豪,庞晖,杨璐.“减负增质”引领下小学英语作业设计的问题分析与优化策略—以S省学科育人实验校展示课为例[J].现代教育,2022(3):57-61.

  [3]李晶.基于新课标总目标的小学英语教学实践—以My pets课堂教学为例[J].海外英语,2020(19):62-64.

  [4]高俊梅.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英语任务型教学研究现状分析[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9,34(9):99-106.

  [5]龙晓明.基于新课标理念的小学英语高效课堂策略[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8,32(4):145-14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63448.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