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小学中高年级语文课堂教学策略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3-09-21 10:15:31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文章聚焦小学中高年级语文课堂教学,提出课前教师要对课堂教学精心策划,做好教学分析,课上优化课堂导入,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围绕学生主体优化教学模式,改进语文课堂教学方法以及完善语文教学评价机制的课堂教学策略,旨在突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挖掘学生自主学习潜力,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小学语文;中高年级;课堂教学策略

  课堂是教师对学生实施教育的重要场所。教师应做好课堂教学策划,突破传统教育对课堂教学的束缚,将具有突破性和创新性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在教学中加以运用。让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出来,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获得更多的学习收益,从而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效,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一、课前精心策划,做好教学分析

  教师是教学活动组织者、学生的引导者、课堂教学的策划者。教师围绕语文课程特点和学生认知规律做好课前教学分析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必要条件,是体现课堂教学目标性和计划性的重要途径。

  首先,备好目标。打造小学语文高效课堂需要在“备”的方面下功夫,“不打无准备之仗”,教师要上好一堂语文课,需要明确语文教学需要完成的任务,确定教学目标,明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例如,统编版小学四年级下册中的《白桦》是一篇精美的现代诗,教学目标涵盖了三个方面:掌握课文中生字和生词的“读”“写”“意”;通过诗歌朗读,体会文字表达的意境;通过课文学习,了解和体会诗歌具有哪些特点,掌握诗歌寓情于物的表现方式。感受诗歌意境,了解诗歌表情达意的方式是本课教学的重点,而扫清“字”“词”障碍是学生朗读体会诗歌的前提和基础。教师明确了教学目标,才能让课堂教学思路更加清晰,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小学中高年级语文课堂教学策略研究论文

  其次,备好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教学效益与学生在课堂上的收益具有密切联系。教师只有做好“学情分析”,才能强化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激发学生的内驱力。以《白桦》教学为例,这首诗歌从不同角度诠释了白桦的美,如“身披一身雪花”“洁白的流苏如画”等。而值得注意的是,“白桦”虽然分布较广,但是大部分生长在我国北方以及西南地区的山地里,许多生活在南方的小学生未曾目睹“白桦”的风采,对“白雪皑皑”的景象也缺乏直观了解,这必然会影响部分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削弱学生对诗歌情感的体悟。因此,在《白桦》课文教学中,教师需要利用直观展示的方式让学生初步认识白桦,了解诗歌中提到的“皑皑白雪”和“晶亮的雪花”。

  对教学内容清晰明确,对学生学情充分了解,教学各个环节主次分明、环环相扣,才能因材施教,有效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课堂效率。

  二、巧用课堂导入,吸引学生关注

  课堂导入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初始环节,富有生动性和趣味性的课堂导入能够快速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主动探究热情,让学生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记忆、思考和分析,提升学生的课堂收益。

  1.情境导入

  情境导入能提高课堂与生活的贴合度,将生活与教育紧密相连,提升学生的感受力。用故事展现、场景模拟或音视频辅助等方式,将与教学内容相关联的素材作为导入环节的基本素材进行情境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浓厚兴趣。例如,在统编版小学六年级《北京的春节》一课教学中,教师在课堂导入环节中可以向学生讲述有关春节的小故事。相传,古时候有一种怪兽叫作“年”,每到严冬腊月,就会在三十这天出来骚扰百姓,荼毒生灵。有一次,“年”又来到村子里撒野,恰好有两个孩子在耍牛鞭子,“年”听到了“牛鞭字”的“啪啪”脆响声便仓皇逃窜。它到了另一个村子,看见到处都张灯结彩,人们穿红戴绿,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吓得掉头就跑。人们知道了“年”的弱点后就在每年腊月三十穿红装、放鞭炮、贴对联,后来这种活动逐渐演变成了“过年”的风俗。

  再如,统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白鹭》一课的教学中,许多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并未真正接触过白鹭,他们对白鹭的形态和习性缺乏足够的了解。教师在课堂导入阶段可以采用视频导入的方式,将有关白鹭的视频片段播放出来。学生通过观看视频能够欣赏到白鹭优美的体态,听到白鹭的叫声,从而获得多维体验。让学生带着对白鹭的直观印象阅读课文,想象课文中描绘的生动场景,让学生体会为什么作者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2.问题导入

  问题导入就是站在启发者和引导者的角度,用问题引导学生去思考、学习,摸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去开启学习的乐趣之门。例如,统编版五年级上册《落花生》一课的教学中,教师采用了问题导入方式,在教学开始阶段向学生提出了一连串问题:“你都品尝过哪种方式做的花生?”“吃花生时有一种怎样的感觉?”“想知道许地山先生对花生有着怎样的体悟吗?”教师利用“问题串”的方式对学生层层引导,让学生在思考和回答问题中逐渐走近课文,从而达到理想的课堂导入效果。

  三、优化教学模式,突出学生主体

  教师的教学观念需要与时俱进,不断进行创新和优化,才能引导学生主动去学。要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收益,教师需要根据具体教学需求,优化选择教学模式。

小学中高年级语文课堂教学策略研究论文

  1.分层教学

  分层教学是一种具有“全体性”特点的教学模式。在分层教学中,教师需要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问题设置以及教学评价等进行分层,从而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所需。例如,统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搭石》一课的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学习能力、生活经验以及学习潜力的不同将学生由低到高分为基础型、拓展型和探究型三个层次,为其设定相应的学习目标,如针对基础型学生,教师将“认识课文中生字,正确读写生词”“熟练朗读课文”作为学生学习目标;针对拓展型学生,教师可以将“独立完成课后练习题”作为学生学习目标;而对于探究型学生,则可以将“分析课文,学会课文中生动描写的方法”作为学生的学习目标。此外,教师在教学内容设置、问题设计方面需要根据不同层次设置不同难度,拉开梯度,从而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采用分层教学模式能够让课堂教学真正实现因材施教,这样不仅能够让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实现学生课堂收益最大化,还有助于培养不同层次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自信,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2.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是一种具有创新性和突破性的教学方式,它与常规教学模式有所不同,是一种教学理念的根本性转变。常规教学方式下的课堂教学通常遵循“知识讲解—强化—巩固”的固有程序,以“教”为主;而在翻转课堂教学中,教师则将“微课”作为教学支撑,让教学任务前移到课前预习阶段,由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完成。课堂上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学生可以通过合作讨论的方式解决课前预习中遇到的问题和难点,教师再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集中讲解。例如,在统编版五年级上册《桂花雨》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在教学设计阶段对本课知识点进行梳理。掌握课文中的生字,理解课文中的词语,分析课文中部分语句,划分文章段落,归纳课文主题。教师可以结合课文的知识点制作“导学案”,将自己针对不同知识点的讲解过程录制成“微视频”并制作成“微课”课件,连同“导学案”一并发送到学生的家庭电脑中,让学生参考“导学案”观看“微课”,自主阅读课文,掌握课文中的知识点。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围绕课文的知识点对学生进行测试,了解学生的课文预习情况。将学生分成多个异质化的学习小组,通过教师引导,让学生在小组中展开合作,讨论和探究并解决自主学习中遇到的学习难点,针对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未能解决的共性问题,教师可以集中讲解,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强化练习,促进学生将所学语文知识内化,提升综合素养。

  借助这种具有突破性的教学方式,能够让课堂时间效益实现最大化,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提升学习力,还能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合作讨论中,实现“教”与“学”的统一、平衡,进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四、完善评价机制,丰富学习体验

  教学评价可以作为教师与学生沟通的渠道,加深教与学的融合。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教师可以进行多维评价。教学评价具有诊断、激励的功能,针对不同层次类型的学生,教师需要采用有针对性的评价方式。

  例如,在统编版五年级《搭石》一课教学后,教师可根据学生层次类型进行个性化评价,针对“拓展型”和“探究型”层次的学生,教师需要采取以诊断性评价为主的方式,让学生能够在课文学习后,了解自己和学习目标之间存在的差距,归纳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反思自己在学习中还存在哪些不足,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而对于“基础型”的学生,教师则采用以激励为主的评价方式,着眼于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状态,针对学生身上每个闪光点进行鼓励。

  有效的教学评价不但能促进学生自我总结、反思,还能提升学生学习热情,帮助学生正确看待自己,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确立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自信心,扩大学生在课堂上的收益。

  参考文献

  [1]李茹雁.生成性教学策略在小学语文高年级课堂教学中的创新应用[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8(24):25-26.

  [2]林燕菊.小学语文中高年级字词教学策略[J].吉林教育,2017(31):81.

  [3]陈梅凤.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中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策略[J].华夏教师,2020(11):51-5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63445.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