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 : 小学语文作业要在彰显学科本色的同 时 , 打破与其他学科的壁垒 , 有效整合学生 数学 、科学 、 艺术 、道德与法治等学科知识 , 以 多元任务作为问题驱动 , 超越单学科 , 联结多学科 , 实现跨界学 习 , 切实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 ; 立足根本 , 聚焦作业 设计基础 ; 拓展延伸 , 聚焦作业设计创新 ; 深度开发 , 聚焦作业评价迭代 , 提升学生适 应未来 、超越学科知识的终身学 习 能力 。
传统的 作 业 形 式 单 一 , 全 体 学 生 作 业 内 容 一致 , 没有差异 , 重复性 、机械性 、无效性的作业 较多 , 学生疲于应付 , 谈“作业”色变 , 望“作业”生 畏 。 随着“双减”政策实施 , 在加什么减什么的论证 中 , 明确了“作业数量要做减法 , 学业质量要做 加 法”的要 求 。 基 于 教 学 实 际 与 学 情 , 科 学 、合 理 、 有效地设计作业 , 成为目前小学语文教学界探索的 热点和 焦 点 。《义 务 教 育 语 文 课 程 标 准 ( 2022 年 版) 》提出 : “设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 , 加强学 科 间相互关联 , 带动课程综合化实施 , 强化实践性要 求 。”在这样的理念背景下 , 小学语文作业要在彰显 学科本色的同时 , 打破与其他学科的壁垒 , 学科融 合 , 有效整合学生数学 、科学 、艺术等素养 , 以多 元任务作为问题驱动 , 超越单学科 , 联 结 多 学 科 , 实现跨界学习 , 切 实 提 高 学 生 学 习 兴 趣 和 实 践 能 力 , 提升学生适应未来 、超越学科知识的终身学习 能力 。
一 、立足根本 , 聚焦作业设计基础
1. 立足学科育人价值
教育的本质是教人“求真尚美”, 语文学科教学 更应该关注学生成长 , 为学生健全人格培养打下基 础 。在学习统编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时 , 围绕本单元 人 文 主 题“祖 国 河 山”, 结 合 课 后 练 习 要求 , 与美术 、信息技术老师合作设计了“寻找 家 乡泉州的美”的“自助餐式”实践作业 : (1) 利用周末时间 , 和家人来一次亲子游 , 用相机拍下你眼中的美景 , 并给每张照片取个恰当标题 , 如“泉州娃 海 滩戏 水”等 ( 2) 拍 个 小 视 频 , 向 大 家 介 绍 家 乡 美景 。 (3) 拿起画笔 , 描绘你喜欢的泉州一景 。 (以上作业任选一项 , 在相应学科活动中向大家展示)这样的作业设计 , 关注了 学 生 学 习 能 力 梯 度 ,关注了学生兴趣爱好不同 , 关注了家校协同 、亲子互动的有效带动 , 同时还关注了学生情感价值的体现与提升 。
语文学习不能仅局限于教材 , 局限于课堂 , 应该不断丰富外延 , 不但能跨学科 , 还能多元化 。正如统编语文教材主编温儒敏所说 , 语文就是 一个例子 , 你必须成倍 地 增 加 阅 读 量 , 形 成“1+X”的 拓展阅读模式 。 在作业设计上 , 要注重 整 本 书 阅 读 、引入跨学科阅读 , 以体现语文学习的开放性和联结性 。如学过《父爱之 舟》, 可 推 荐 朱 自 清 的《背 影》、刘墉的《父亲的画面》。通过阅读 , 体会文章描写的不同之处与相同情感 , 在社团活动课 、演讲课等课程中诵读 、共赏 。 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可以以大单元联结学习能力点和 提 升 点 。 在 学 习《夜 间 飞 行 的秘密》和《呼风唤雨的世纪》两篇课文时, 可以与科 学组联合布置拓展性阅读作业, 推荐如《深海浅说》 《万物简史》《正在消失的美丽— 中国濒危动植 物 寻踪》(植物卷 、动物 卷) 等 书 籍 进 行 课 外 阅 读, 在 课堂上分享 。一篇文章带出一本书, 一个学科引出 另一个学科, 多元化学习吸引学生更加兴味盎然地 去学习 、去思考 、去探索, 学科融合变得轻松而又 自然 。
2. 立足听说读写能力培养
课程标准强调, 语文课程的性质体现在对语言 文字的理解和运用上, 语言积累 、实践 、感悟以及 品味是语文学习重要的基础内容 。 因此, 指向这些 内容的基础性作业是指导学生进行听说读写能力培 养的根本所在 。如果教师对每一节新授课的作业都 形成固定模式, 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作业习 惯 。笔者 在 自 己 班 上 实 施 的 是 “3+1”作 业 模 式, “3”是三张单: 模板 固 定 的 课 前 预 习 单, 基 于 教 学 内容的课堂练习单, 紧扣课后习题的课后复习 单; “1”是基础作业完成较好, 学有余力的学生 自愿做 的基于本课学习的实践性活动, 如观察日记 、 画画 日记 、运动 日记 、劳动 日记 、 朗诵小视频 、班级演讲或故事会等, 是既与教学内容相关, 又与其他学 科相融的个性化作业 。
“3+1”作业模式对于全体学生来说, 简明 、易 操作, 呈现出了由易到难的学习轨迹, 给足了时间 和空间让学生进行听说读写思训练, 引领学生不断 走向语言学习运用纵深处 。
二 、拓展延伸 , 聚焦作业设计创新
1. 任务化作业设计
基于语文素养的作业设计, 呈现的不仅仅是问 题的叠加, 而应该是任务的挑战 。任务一个个被挑 战并战胜的过程, 便是学生思维发展, 解决问题能 力提升 的 最 佳 呈 现 。 例 如, 四 年 级 上 册 第 一 单 元 “口语交际 · 我们与环境”中提出, 为了保护环境, 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讨论后, 可以选出十项简单易 行的做法, 印 成《保 护 环 境 小 建 议 十 条》张 贴 在 学 校 、社区等的布告栏里 。这个任务化的作业, 联结科学教材 、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同主题教学 内 容, 将语言运用与表达融合到实践活动中, 学生不是简 单机械地做题, 而是在任务驱动下自主合作探究实 践 , 化被动为主动, 变单一 为多样, 有效训练和提 升了学习能力 。
2. 情境化作业设计
儿童是有情之人, 以“儿童活动”(画图 、测量 、剪 、折 、敲等活动) 为途径, 以“周围世界”(个人体 验 、社会生活 、学科认知等情境) 为 源 泉, 创 设 有 意义 、有意思的情境作业, 让儿童在 学 习 训 练 中, 获得探究 、审美 、认识 、创造乐趣, 从而使教学真 正成为自我需求的活动 。《爬天都峰》这一课 , 有这 样一段话: “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抬 头 望: 啊 , 峰 顶 这么高, 在云彩上面哩! 我爬得上去吗? 再看看笔 陡的石级, 石级边上的铁链, 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 的 , 真叫人发颤!”针对学生提出的质 疑: “文 中 说 石级像从天上挂下来的, 那得有多陡峭啊? 人能爬 上去吗?”可以设计这样的作业: “请你用数学 中 学 过的角的知识画 一 画陡坡的角度 。”在数学“角的大 小与陡坡的实际”的 实 践 探 索 下, 作 者 语 言 文 字 中 浓烈夸张的情感让学生深有感触, 再次朗读课文时 更有滋味, 更有感情 。再如, 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的以“舐犊情深”为主题, 编排了《慈母情深》《父爱 之舟》《“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三篇课文, 学完 课文后, 可以设计这样的情境作业: “观察生 活 中 父母爱你的小细节, 用拍照 、小视频 、绘画 、诗歌 等你擅长的方式记录下来; 写一封信, 说几句悄悄 话 , 偷偷放在父母的枕头上 。”这项作业立足统编教 材大单元编排特点, 指向学生生活中语言运用的真 实需求和真实感受, 是一项工具性和人文性兼具的 命题, 它来源 于 教 材, 又 超 越 教 材, 基 于 生 活 实 际 , 又直击心灵深处, 帮助学生建构了语文学习与 个性技 能 、 已 有 经 验 、情 感 动 力 相 融 合 的 作 业 体 验 。学生对这些情境创设充满好奇, 一旦被情境所 吸引, 学习积极性就会被有效激活, 完成作业的过 程就成了学习 目标达成的过程, 也就成了学生掌握 知识, 实现自身成长的过程 。
三 、深度开发 , 聚焦作业设计创新
1. 联结学生兴趣 , 优化作业种类
每个学生都必须面对不同学科的作业 , 如果要 面面俱到 , 减负就是一句空话 。再加上学生个体差 异决定了他们作业完成效果的不同 , 这差异包含兴 趣爱好的差异 、学习能力的差异 。各学科教师统筹 规划 , 设计难度不同 、形式不一但又相对集中融合 的分层 作 业 , 由 学 生 自 主 选 择 , 能 使 不 同 发 展 水 平 、不同兴趣特长的学生都能完成 , 在完成作业的 过程中享受成功的喜悦 。如针对兴趣爱好差异 , 设 计同伴参与的合作学习单 、 图表式思维导图 、实践 体验类 作 业 ; 针 对 学 习 能 力 的 差 异 , 设 计 梯 度 分 级 、动态个性 化 的 摘 录 笔 记 、 资 料 收 集 、 诗 文 诵 读 、改写创作 、调查报告等作业 。
2. 融合信息技术 , 提升作业品质
小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 小学阶段是 他们抽象思维发展的重要阶段 , 但直观思维仍是他 们获取知识的 基 本 , 将 信 息 技 术 融 入 语 文 课 堂 教 学 , 融入作业设计 , 让学生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直 观接触生活实际中没有接触过的事物和景物 , 不仅 是语文教学现代化 、数字化的要求 , 也是语文教学 实践创新的追 求 。 如 诗 文 背 诵 或 复 述 类 的 口 头 作 业 , 课堂上无法让每个孩子一一上台展示 。高年级 学生具备一定的信息化技术基础 , 可以在信息技术 老师的帮助指导下 , 录制小视频发到班级群里互相 欣赏 , 在聆听过程中进一 步学习 。学生视频录制的 过程 , 既 是 完 成 作 业 的 过 程 , 又 是 能 力 锻 炼 的 过 程 。数字化时代让越来越多的信息资源成为语文教 学的优化工具 , 有效 、得当地运用这些符合这个时 代学生特点的技术 , 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3. 联结学业效果 , 多元作业评价
陶行知先生说过 : “你的教 鞭 下 有 瓦 特 , 你 的 冷眼里有牛顿 , 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 。你别忙着把 他们赶跑 。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轮 、点电灯 、学微积 分 , 才认识 他 们 是 你 当 年 的 小 学 生 。”在 实 际 教 学 中 , 要将评价指标融入作业设计中 , 借助评价量表 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潜移默化的评价 。如我校一 、二 年 级 无 纸 笔 测 试 的 评 价 表 , 数 学 学 科 的“寻踪定 位”“数 我 能 行”“争 分 夺 秒”, 语 文 学 科 的“识字欢乐谷”“背诵大转盘”“表达嘉年华”, 再加上劳动小能手(折叠衣服 、整理书包) 、艺术(唱 一 唱 、图形创意联想) 、体育跳绳小达人等项 目 , 以“争星闯关”的形式调动学 生 学 习 积 极 性 。作 业 设 计 无 痕体现在学生参与的活动过程中 , 既减轻了学生学业负担 , 又有效检测了学生一学期的学习效果 , 深受学生喜爱 。《暑假实践单》则以 自愿挑战的形式 , 设置了 阅 读 、 书 法 、趣 味 数 学 、英 语 绘 画 、家 务 劳动 、跳绳 、画画 日记等“自助菜单”, 以 表 格 呈 现 、家长参与评价的方式 , 鼓励学生在假期充实 自 己 ,真正做到减负不减质 。
当前 , “双减”背景下对作业设计的研讨如火如荼 , 但如果只是简单地解读为将作业量减下来 , 而忽略了作 业“质”的 提 升 , 或 者 单 纯 地 追 逐 作 业 设计 , 而忽视了课堂教学高效高质 , 或者一 味地在作业设计上猎奇求新 , 哗众取宠 , 忽视了语文学习根本 , 那就是本末倒置了 。打破学科边界 , 促进学科间相互交叉 、渗透的语文作业设计探索是当前新课程改革的研究重点之一 。各学科教师理性衡量作负担 , 通过作 业 晾 晒 、作 业 公 示 、作 业 分 享 等 方式 , 从学生成长角度去统筹规划与设计创新 , 在实践中发现问题 , 解决问题 , 就能让作业真正成为师生有意义的教与学的交流 , 成为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的“良媒介”。
参考文献
[1] 程丽萍 . 语文课程视野下的作业分层优化设计研究[J] .中国教育学刊 , 2018(S1) : 181-184.
[2] 朱芳毅 . 语文单元整 体 教 学 作 业 的 设 计[J] . 教 学 与 管理 , 2018(17) : 54-56.
[3] 高有华 , 陈 紫 茹 . 外 化 型 小 学 语 文 作 业 系 统 建 构 [J] .中小学教师培训 , 2017(12) : 36-4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625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