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文章首先对中国大学生医学技术技能大赛基本情况进行了介绍,然后阐述了 中国大学生医学技术 技能大赛选手选拔和培训,接着论述了 中国大学生医学技术技能大赛培训体会,最后说明了 中国大学生 医学技术技能大赛对护理专业教学的启示,包括以赛促学,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以赛促教,打造人人向 往的课堂;以赛促建,打造护教协同“双师型”教学团队;等等。
近年来,广西医科大学护理学院(以下简称“我 校”) 分别作为承办方和参赛方, 经历了多项大赛, 2017 年承办了第二届全国护理专业本科临床技能大 赛并获特等奖;2021 年参加了第十届中国大学生医学 技术技能大赛, 并在护理学专业赛道获得了华中华 南赛区特等奖、总决赛银奖的好成绩 。中国大学生医 学技术技能大赛作为我国高等医学教育的最高赛 事,打造了一个高水平的全国性医学教育交流平台[1-4]。 特别是 2021 年第十届中国大学生医学技术技能大赛 整合了临床、中医、护理和公共卫生 4 个专业的大学 生竞赛,首次开设护理学专业赛道,这对高等护理 教育来说意义非凡, 是对各院校护理本科教育质量 的一个检验[5-6] 。与往届相比,本次大赛参赛人数多, 新增了参赛专业, 全国共有 208 所医学院校参加本 次护理学专业赛道比赛, 最后 46 支队伍入围总决 赛。本文对此次参赛情况进行回顾分析,并结合我校 历年教学改革经验,以期为今后教学方式的改进及 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借鉴。
一、中国大学生医学技术技能大赛基本情况
本次中国大学生医学技术技能大赛护理学专业 赛道由教育部高等学校护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 会统筹指导,分东北华北、华东、华中华南、西南西北 四个分赛区进行初赛,总决赛在天津举办。护理学专 业赛道内容涵盖 40 项条目, 囊括上百个知识点,考 查选手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健康教育能力、临床 思维、评判性思维、团队协作、人文关怀和沟通能力。 我校参加的是华中华南分区赛,分区赛分为初赛、复赛、决赛三个竞赛单元 。初赛采用站点式考核,由选 手单独完成一项操作 。复赛采用赛道式考核,每个赛 道内设 3 个赛站,以案例为主轴,层层递进 。决赛采 用单站式考核,考查内容为临床情景综合案例 。银奖 争夺赛采取多站式进行比赛,设置 6 个赛站(即每支 队伍进行 18 项技术技能比赛) 。金奖争夺赛采取单 站式进行比赛 。冠军争夺赛采取情景式比赛方式。
二、中国大学生医学技术技能大赛选手选拔和 培训
本次大赛参赛学生为我校 2018 级四年制护理专 业学生 。通过自愿报名、初选、面试、复试,层层选拔, 最后选拔出4 名学生参赛。
第一,选手选拔。我校参加本次比赛的学生是 2018 级护理本科专业学生。第一轮的初选是在学生完成第 二个轮回实习中进行 。根据学生参赛的意愿、任课教 师推荐及学生的平时成绩、校赛成绩、面试表现情况 等,择优选择了22 名学生作为种子选手。之后为这 22 名学生安排了专门的实习轮转计划,在原实习轮转科 室的基础上, 重点加强了急诊、ICU、CCU 等科室的实 习。在培训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了22 进 12、12 进 6 的 培训。6 名选手一起完成了全程的训练。经多轮强化训 练后,根据选手的体能、心理素质和吃苦耐劳的表现, 综合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实践操作能力、健康教育 能力、应变能力、沟通能力、学习能力等多方面因素, 最终选出了4 名参赛选手。
第二,指导教师团队的组成 。为更好地指导本次 比赛,组建了至关重要的指导教师培训团队,培训团队教师由 26 名学校教师和 40 名各附属医院临床护 理教师组成,分为培训组和案例组 。培训组根据专业 不同分成了内科组、外科组、急诊重症组、老年组、妇 儿组和护基组等,并在此基础上,选拔了 5 名全脱产 教师(2 名学校教师,3 名临床护理教师) 对比赛选手 进行一对一指导 。案例组教师编制了 241 个站点式、 121 个赛道式和 93 个单站式案例,内容涵盖国赛要求 的 40 个条目。
第三,培训方案和过程。根据比赛的要求,制定阶 段性培训计划。第一阶段为单项操作培训和知识点梳 理,此阶段主要是规范选手的单项操作,要求动作准 确、迅速,严格规定每个单项操作的时间,同时做到理 论联系实际,到临床科室边强化理论知识的复习边学 操作,并结合护理知识点的侧重选择合适病例,由临 床科室专人带教 。第二阶段为案例训练,该阶段先利 用简单的案例培训选手审题、备物的能力,并加强护 理评估、健康教育等内容的训练,然后不断增加案例 的难度,通过复杂的案例训练选手的临床思维、应急 反应能力和团队配合能力 。第三阶段为站点式、赛道 式、单站式综合模拟训练,主要训练选手将理论知识 和技术技能融会贯通 。理论培训贯穿培训的全过程, 并根据选手掌握护理技能的情况和需求,安排到相关 的科室进行见习,从而通过理论和实践培训不断强化 学生的弱项。
整个培训过程历时 4 个月,选手要经过 22 进 12、 12 进 6、6 进 4 的层层选拔,并通过 5 次校内阶段性考 核及到 3 家附属医院进行 6 次拉练赛,由此选手的综 合素质与能力可得到显著提升。
三、中国大学生医学技术技能大赛培训体会
(一)转变理念,明确培训指导方针与思想
根据大赛组委会制定的比赛方案, 结合大赛的 主题、目标、精神和要求,深入理解文件精神,转变培 训理念,提出“全、快、准、稳、好”的指导方针及“生命 至上,以病人为中心”的指导思想。“全”即知识点、技 能项目全覆盖,力求培训内容广而全,不遗漏任何考 核点。“快”是指选手动作迅速、麻利,在规定时间内 完成任务。“准”即选手对案例的分析判断准确,操作 标准、规范、正确。“稳”即要求选手快而不乱,急而不 慌,有条不紊,沉着应战,体现出未来护理人员应具 备的慎独、稳重的品质。“好”是要求选手精神状态 好、综合能力表现佳、总体护理质量高 。在培训过程 中,始终秉承并强调“生命至上,以病人为中心”的指导思想,训练学生从病人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让选手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理念,从而 提升护理质量。
(二)因材施教,制定个体化培训方案
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同样地,在进行技术技 能培训时,也是以选手为中心进行训练,根据各选手 的具体情况,因材施教,制定个性化的培训方案 。结 合本次比赛要求, 设置 A、B、C 三位参赛选手及候补 选手一名,共四名选手 。比赛既考查各选手的个人能 力,也考查其团队合作能力和水平 。培训时,根据四 名选手的性格、能力、优缺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比如,我校参赛队的选手 A 聪明活泼、思维敏捷,有个 性,感染力强,但是组织管理能力稍欠,便让 A 选手作 为队长,强化其组织能力和团队统筹能力 。选手 B 内 敛、沉着、稳重,有自己的想法,但不喜欢表达,对此培 训时注意关注其内心变化,进一步提高其表现能力和 表达水平。选手 C 开朗、直爽,不拘小节,但不够细心, 沟通能力较差,培训时要注意纠正细节,重点加强其 沟通能力培养。选手 D 勤奋、努力、上进,心理素质好, 但应变能力不足,培训时要多加点拨,使其能够举一 反三,并加强抗压能力训练。
(三)分阶递进,实施多样化训练模式
本次比赛考核的范围广、内容多,训练强度大,训 练过程如果方法枯燥、形式单一,师生容易疲倦,参训 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极易下降 。 因此,具体训练时便根 据训练目标、训练内容、学生特点及实际的教学情况 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开展 。我校结合自己的实际情 况, 在基于护理程序的整体护理训练模式的基础上, 探索出多元化的培训模式,采用竞赛法、SP(包括学生 SP 和教师 SP) 法、思维导图法、体验法、设置障碍法、 SBAR 沟通模式等方式方法训练学生的技术技能、临 床思维能力、应急反应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及沟通能 力等综合能力,激发学生练习的积极性,有效提高了 训练效果[7-9]。
(四)重视“三基”,加强比赛基本功训练
大赛重点考查选手本专业领域的基本理论、基本 知识、基本技能 。因此,在培训初期,就要重视选手“三 基”基本功训练,特别是基本技能的训练。
针对护理专业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训练,教师 可先分析中国大学生医学技术技能大赛的考核范围, 然后在理论课上通过提问、探究讨论、情景模拟等方 式,引导学生结合记忆理解相应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从而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针对护理专业的基本 技能训练,教师可从考核范畴中梳理出需要进行训练 的内容, 然后在临床见习课和实习课上设计病例分 析、临床模拟操作、自由问答等与大赛赛项相似的环 节,按照大赛的时间和规则让学生反复练习,在练习 完成后进行点评并实施现场针对性指导,从而使学生 形成熟练的技术技能, 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应 急反应能力及团队配合能力等综合素质。这样结合大 赛的考核范围, 按照大赛的考核要求进行基本功训 练,才能达到训练目的。
(五)及时进行学生心理疏导,提高心理素质
在重复枯燥的高强度训练过程中,指导教师和参 赛选手的生理和心理都承担着巨大的压力,尤其对选 手来说是一种很大的挑战 。由于每天需要大量重复同 样的动作,每天都有新的挑战和新的知识点,每天都 在不断地被纠正等,当训练一段时间后,有的学生会 出现自我否定、犹豫不决的情绪,想要放弃。针对这些 情况,指导教师、学生辅导员、专业课教师和学校领导 要组成比赛后援队,从不同角度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 工作,通过交流谈心,了解选手的焦虑状态,用肯定和 赞美激励选手,化解选手低迷情绪,提高士气,激发他 们的潜能,同时在训练场地中还可张贴横幅、诗词,时 刻激励着选手,从细节入手,全方位营造妙趣横生的 训练氛围。
训练过程中,我校组织了 5 次校内阶段性考核及 到 3 家附属医院进行了 6 次拉练赛,通过增加模拟比 赛的方式,提高选手的适应力和抗压力 。尤其是到附 属医院进行拉练赛,在一个个全新的环境进行模拟比 赛,对锻炼学生在陌生的环境里如何快速适应新的赛 场、如何进行场内用物的放置、应对不同的操作模型 和不同的考官等大有益处。
(六)注重反思总结,不断优化改进方法
备赛期间,每天训练结束后,指导教师和选手都 要进行当天的培训反思和小结,通过每天的培训复盘 总结当天的培训目标是否达到、培训任务是否完成, 思考培训过程中存在什么问题,讨论如何解决这些问 题,以便及时调整培训方法和培训进度,增强培训效 果 。即通过备赛训练及观摩比赛,总结选手普遍存在 的问题,如沟通机械化;健康宣教照本宣科,没有针对 性;人文关怀不到位;护理临床思维能力不足等,并分 析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
比赛结束后,组织全校教师和选手对备赛和参赛过程进行全面总结,反思教学中需改进的地方,形成 竞赛与教学的良性互动 。 同时,通过举办专题教学会 议、临床教学会议等,请比赛的指导教师向全体教师 及临床护理教师代表分享整个培训过程及参赛经验, 将自己的经验和参赛所得推广到教学中,起到教学的 纠偏和辐射作用。
四、中国大学生医学技术技能大赛对护理专业教 学的启示
(一)以赛促学,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
通过对比赛的宣传,加强对学生的引导,激励更 多的学生 。比赛结束后,我校组织宣讲团,通过录制选 手参赛感悟视频、举办国赛团队榜样示范报告会等方 式在学生中进行宣讲, 分享选手的专业学习经历、参 赛经历、收获与成长等,以身边榜样的力量唤起在校 学生对护理专业的热爱,使其树立发展的信心 。在每 次备赛时,我校都邀请低年级学生做志愿者,充当 SP 病人,帮助整理用物,以及承办比赛时负责赛场的志 愿服务工作 。通过让学生在志愿服务中学习,可使其 充分感受备赛、参赛的氛围,强化自主能力 、主动意 识、吃苦精神。每年学校均举办院级的操作比赛,模拟 国家级赛事的方式设置比赛方案。在指导学生准备院 赛的过程中,可以让更多的护理专业学生受到更专业 的训练和指导,在竞赛的氛围中提高综合能力,还可 为下一次的比赛储备种子选手 。 由此,学生参赛的积 极性很高,形成了“参赛即是荣誉”的意识,形成了良 好的学知识、练技能、强素质的竞技氛围,激发了荣誉 感和成就感,提高了学习的热情。此外,我校还成立了 学习型学生社团“护理技能协会”,开展第二课堂,让 更多学生参与临床技能训练 。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 学生能够更快速地成长。该社团已成为各级各类比赛 选手选拔的一个渠道,社团成员还是我校承办各类比 赛志愿者的主要来源。
(二)以赛促教,打造人人向往的课堂
通过参赛、备赛,反思教学中需要改进的地方,不 断加强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 打造人人向往的课 堂。如“基础护理学”课程的改革重点是将常态化教学 与竞赛训练相结合,将竞赛的内容、标准和情景融入 课堂设计,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和授课方式,提高课程 的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 。将教学与技能比赛有效 融合,不仅可以不断完善现有课程,还有助于开发新 的课程 。为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我校开发了整 合课程“临床整体应用护理学”,即以临床案例为载体、以问题为导向,整合学生前期学过的内、外、妇、 儿、急危重症等专科护理知识和操作技能,并融入临 床护理思维与护理程序,展现病人全程、全面护理,有 效提升了学生的临床综合能力[10] 。各课程团队还以参 赛、备赛为契机,不断开发、建设临床护理技能培训案 例库,不断丰富教学和培训资源。
此外,我校还注重护理专业实验室建设,持续投 入建设经费,仿照医院建设模拟病房,配备与医院同 步的设施设备及高端模拟人,引进生命体征信息管理 系统打造智慧病房等,可以让学生在最接近医院真实 环境的条件下进行技能训练。与临床无缝对接的实验 教学环境不仅能让学生在日常学习中积累经验,更是 为技能比赛的培训提供了重要的物质保障。通过不断 完善教学内容、改革授课方式、优化教学环境,可让理 论和实验课堂更有吸引力,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 而有效提升教学效果。
(三)以赛促建,打造护教协同“双师型”教学团队
我校一直重视护理专业“双师型”教师团队的构 建 。为进一步加强课程教学与临床的接轨,我校充分 发挥“大护理”学科一体化管理和发展的优势,聘请临 床护理师资加入护理专业课程团队,参与整个课程建 设和教学 。临床护理师资临床经验丰富,学校教师和 临床教师之间可以通过集体备课、相互学习和交流研 讨等方式,达到优势互补、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双师 型”教学团队的建立,有效解决了课程教学内容和考 核与临床衔接不够的问题,有利于理论与实际、教学 与临床的有效融合。临床技能比赛不仅是对学生综合 能力的锻炼,同时也有助于师资团队的建设和教师教 学能力的提升 。此外,还要遴选临床护理优秀青年教 师担任班级导师,参与学生的专业思想教育、创新创 业教育、科研指导等,在专业引领方面充分发挥临床 教师专业“引路人”的作用。
(四)以赛促育,培养有温度的护理人才
我校建立“德护交融”特色育人文化,将人文精 神、职业精神培育贯穿学生培养全过程 。我校创新性 地将“诗性”融入护理教育教学,以中国经典诗词为 切入点,引导师生开展诗性阅读,品读经典,从优秀 传统文化经典诗词中汲取“精神食粮”,以文化人,从 而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为开展具有中国特 色的护理人文素养培育开辟了新的路径 。 比赛不仅 考验选手的临床技能水平, 更重要的是体现出人文 关怀,如何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一直以来都是高等护理教育关注的热点 。我校通过多措并举创新护理 人文精神教育,不断增强学生的人文精神,培养有温 度、有情怀的护士 。为更好地弘扬南丁格尔精神,传 承护理职业文化, 我校建成全国医学院校第一家南 丁格尔精神宣教馆, 通过展示南丁格尔生平及现代 护理教育发展历程 、学校发展的足迹及优秀校友的 事迹, 让学生在宣教馆培养职业思想, 规划职业生 涯,体验职业价值,坚定职业使命。
五、结语
我校经过多次护理技术技能比赛的历练,形成了 一套具有自身特色的培训方案, 并取得了一定的成 绩 。 以参赛、备赛为契机,强化教学相长,不仅展示了 学生水平,也促进了教学改革、课程建设和师资队伍 建设 。中国大学生医学技术技能大赛对推进教育教学 改革发挥着重要作用,也是检验教学情况、创新人才 培养的重要手段之一。健康中国建设对护理人才培养 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将参加大赛形成的“以赛促学、以 赛促教、以赛促建、以赛促育”经验用于改革创新教育 教学方法,可培养更多大爱无疆、尚德精术的护理专 业人才。
参考文献:
[1] 刘婧,姜冠潮.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的总结及 启示[J]. 中华护理教育,2021.18(1):12-16.
[2] 邹丽琴,李雅舒,梁燕,等.本科生临床技能竞赛对医学生临床技 能教学的启示[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8(12):77-78.
[3] 乔娟,孙云梦,周久欣,等.护理专业学生高质量人才培养教学实 践:基于第 10 届中国大学生医学技术技能竞赛的启示[J].护理实践 与研究,2022.19(17):2681-2684.
[4] 唐娇,李福英,张云美,等. 中国大学生医学技术技能大赛护理专 业学生的参赛动机与成长体验[J]. 中华护理教育,2022.19(8):687- 691.
[5] 郭春琦,刘永玉,赵洋,等.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在中国大学生医 学技术技能大赛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22.42 (7):591-594.
[6]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举办第十届中国大学生医学技术技能大赛 的通知[EB/OL].(2020-12-07)[2022-08-27].http://www.moe.gov.cn/src- site/A08/moe_740/s3864/202101/t20210104_508666.html.
[7] 姚璎芝,韦榕飒,廖金莲,等.SBAR 沟通模式在放疗科实习护生护 患沟通培训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8.16(18):2267-2269.
[8] 蔡劲薇,梁敏,邝建.在医学留学生临床见习中开展标准化病人组 合式教学的探索与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2021.39(5):88-90.
[9] 潘秋香,陈柳香.应用标准病人情景模拟在新护士规范化培训中 的应用与效果评价[J].全科护理,2020.18(35):4985-4987.
[10] 陈冬梅,杨海清,李小娟,等.护理本科生在临床应用整体护理学 实践教学中学习体验的质性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9.37(6):92- 9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624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