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大学生素质拓展活动实施探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3-08-31 10:07:48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为了有效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文章基于相关研究背景,首先分析了大学生素质拓展活动实施的意义,然后阐述了大学生素质拓展活动实施的现状,最后提出了大学生素质拓展活动实施的路径。

  关键词:素质拓展活动;大学生;育人模式

  人的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是社会发展的要求和趋势,尤其是在知识经济社会背景下[1],全面提高人的综合素质尤为重要。现阶段,我国对高、精、尖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尤其是随着社会发展,对高校人才培养标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但高校“唯分数、唯文凭”的传统教育模式在走向多元化的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同时,这种片面的教育模式的弊端对高等教育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导致学生忽视了对自身实践能力、创新意识、独立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并造成了部分素质的缺失。

  大学生素质拓展活动以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为核心,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是让大学生更好地适应将来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根据社会需要、现代人力资源开发的理念和方法,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活动,可为学生提供就业指导服务,且从职业目标到职业规划,从个性培养到全面素质训练,都能产生重要的促进作用[3]。基于此,本文拟对大学生素质拓展活动实施进行探究。

  一、相关研究背景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指出,“充分发挥教育评价的指挥棒作用,引导确立科学的育人目标,确保教育正确发展方向。遵循教育规律,系统推进教育评价改革,发展素质教育”[4]。作为高素质人才培养的摇篮,高校不断加强综合型人才综合素质培养,而如何将素质拓展活动纳入学校课程体系,并在教学实践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已成为当今素质教育研究的热点问题。

  近年来,国内对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研究成果颇多,涉及面较广,其中研究素质教育的文献也很多,但是将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同素质教育联系在一起的研究成果较少。其中,苏博云[5]提出培养社会主义需要的“四有”青年,需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并提出了大学生“德育”与成长的关系。于晓威等[6]提出以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基础,研究素质教育的具体实践路径,即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及专长发展,培育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当今教育发展需要重视和讨论的问题是如何更好地将素质教育特色化和广泛推广,更加全面深入地响应、落实国家政策方针。笔者认为,落实大学生素质拓展活动是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培养知识结构合理、素质高、富有创新精神的专门人才的重要途径。

  二、大学生素质拓展活动实施的意义

  大学生素质拓展活动旨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整体提升学生的各项能力,即在优化学生素养的同时,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具体而言,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素质结构体系,有针对性、准确性地设计实施不同主题、不同形式的课堂嵌入式素质拓展活动。

  开展大学生素质拓展活动的关键在于高校如何利用有限的教学资源创设条件,引导学生完成素质拓展,促进综合素质的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高校要按照学生学习、养成、体验、创新的特点设计活动方案,并坚持活动的开放性和多样性、学生的主体性和实践性相结合的原则,充分整合学校各类资源,从而更好地实施学生素质拓展活动。

  对于学生缺乏团结奋斗精神,性格孤僻、心理脆弱等问题。素质拓展活动可让大学生体会到面对生活中的问题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并依靠集体的力量才能有效解决,从而使学生发现人生的价值,培养与他人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进而形成开朗活泼的性格。

  三、大学生素质拓展活动实施的现状

  (一)缺乏成效检验

  目前,高校大部分素质拓展活动的评价体系都以学生课程成绩为重点,以此对学生进行选优和分等排序,缺少对实践能力、创新能力、道德素质等方面的考核,这不符合学生多元化发展的要求[7]。具体表现为以下两点。一是没有全面的评价标准。很多评价标准都将侧重点放在课程成绩上,并未对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思想道德发展情况等的综合素质的体现进行细致的考核。二是没有科学的评价方式。评价小组成员一般由班主任和辅导员组成,但他们对学生缺乏足够的考察和了解,导致评价结果具有片面性。

  (二)活动开展形式化

  现阶段,高校大学生素质拓展工作明显存在形式化的问题[8]。其中,学校领导对活动安排的传达不够及时,常常是突然告知活动方式,学院只能仓促准备,疲于应付。同时,学生参与度不高,对举办的素质拓展活动缺乏兴趣,导致活动开展效果难以达到预期成果。另外,开展素质拓展工作的指导教师十分有限,且其中大多数身兼多职,既管教学,又兼任年级辅导员或班主任,甚至还负责了复杂的科研工作,很难及时指导学生活动,致使大学生素质拓展工作停留在忙于应付层面。此外,活动经费紧张及场地短缺也制约了教师开展素质拓展活动的主观能动性。

  四、大学生素质拓展活动实施的路径

  (一)创新素质拓展活动设计

  大学生素质拓展活动设计主要从素质拓展主题和素质拓展类型两方面入手,结合大学生的素质特点,有针对性地设计素质拓展活动并将其嵌入大学课堂,是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综合素质,具有迥异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学习理论和教学思想,对大学教育的开展具有重要指导价值。

  如图1所示,从学生主体的角度着眼,学校按照分级和分类的设计原则,结合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设计素质拓展活动课程。大一阶段的活动开展侧重于身体素质和心理素养方面,主要锻炼学生的速度、力量、耐力、灵敏和柔韧等身体机能,培养学生的心理抗压能力、适应能力、控制能力,旨在帮助新生及时调整学习和心理状态,使其顺利完成从高中到大学的身份过渡,为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奠定基础。大二阶段的活动开展侧重于学习能力方面,主要培养学生的学习的迁移力、注意力、自信心、独立性,旨在培养学生的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资源管理策略,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体性,帮助其构建系统的知识框架,促进新旧知识间产生正向迁移,提升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和逻辑思维能力。大三阶段的活动侧重于就业能力和交际能力方面,主要增强学生的专业素养、自我定位和就业意识,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协作能力、领导能力,旨在让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评价和社会定位,提高沟通表达能力和团队意识,强化从教技能和专业技能,从而为学生的择业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大四阶段主要让学生根据自身的综合素质情况,并结合发展需求,进行自主安排。

大学生素质拓展活动实施探究论文

  (二)优化素质拓展活动内容

  从长远发展来看,要想推进素质教育在我国的深入开展,在开展素质教育活动时就必须采用多元化的参与方式和渠道来保证参与者能获得多方面的体验。未来可将个体特征因素、活动特征因素、动力倾向因素、客观体验因素这四个方面作为素质教育活动的影响因子,据此进一步完善素质教育活动设计。其中,个体特征主要考虑性别、年龄、学历、专业,可通过统计数据有针对性地为不同的参与者设计合适的活动。对于活动特征,可从活动种类、活动性质、活动形式、活动时长四个方面进行活动设计,即鉴于课程间的不同培养需求,应设计相应的课堂嵌入式素质教育活动,以提高课堂的趣味性和教育教学的主动性。动力倾向应从参与动机、了解情况、目标期望等方面进行考虑,即要调查大学生对素质教育活动的关注度和了解情况,以及他们期望通过参与素质教育活动所达到的目标。客观体验主要包括场地环境、道具资源、师生互动等影响因素,是指客观环境对参与者活动感受的影响,对此,教师需要与参与者进行及时沟通,了解反馈情况,做出效果评价。此外,教师可以对场地、道具等辅助工具进行实时更新和改进,以提高大学生对素质教育活动的体验感和认可度。

  大学生素质教育活动的开展还需结合学校特色主题研究项目、学生特征,即学校要以人才培养特点与需求作为基础,利用校内校外体验活动的方式,建立完善的素质拓展活动项目体系,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链接,并利用实践体验活动方式,确保素质拓展活动取得显著成果。如对于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师应当注重与社会目前就业趋势结合,开展学生企业实习活动等;对于学科竞赛、创新创业方面,应当开展相关素质拓展活动,鼓励学生多参加全国创新大赛、专业竞赛等活动;对于志愿服务与社会实践方面,应当鼓励学生参加校内外社会实践项目等。

  (三)构建素质拓展育人模式

  在社会对人才需求日益增加的背景下,高校应当尝试以各种路径构建素质拓展育人模式。即参照教育改革的发展要求,充分发挥拓展训练对素质教育的促进作用,将教育教学活动与拓展训练深入融合,推进素质教育发展,以达到“育人”的目的,实现“传播体育文化,促进学生健康”的目标。除在课堂中落实素质拓展教育活动相关内容,还可将校内各种各样的社团作为研究对象,扩大素质教育活动开展范围,从而把社团活动与高校的素质教育教学目标有机结合起来,围绕学校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形成系统的大学生素质能力拓展总线,并与学校人才培养素质能力拓展总线并行,完善学生素质拓展体系,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素质拓展活动是挖掘参与者个人潜能、培养团队精神的重要途径。高校各社团可以开展新颖、有趣的拓展活动,让学生主动发现、解决问题,这样在活动体验过程中,不仅能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也能使其在思想上得到启发,从而培养其在特定环境中体会、捕捉信息的能力,进而有效地提升学生在体能、智能、沟通、合作等方面的素质和能力,并将其升华到可能达到的最高层面。对于参与活动的团队,则能够培养各成员的心理素质、人生态度、勇气、决心和团结意识。

  (四)落实素质拓展活动评价

  1.运用学生综合素质画像评价方法。画像是一种把真实人物特点进行抽象,综合为一组或多组对典型用户的描述,以助力决策、设计、沟通的可视化交流工具[9]。目前,很多企业正在努力构建数据驱动的画像[10],不再依赖于抽样的、局部的小数据[11],而是选择大量且细化的用户数据,对其进行收集、挖掘、分析等处理,从而构建出既可以关注宏观群体又可以聚焦微观个体的用户画像[12]。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构建数据驱动的学生画像是实现个性化教学的重要途径[13],它可以弥补传统的总结性评价、依据教师课堂经验所生成的定性学生画像的不足之处[14],同时可以很好地解决现阶段学生画像过于定性、偏重细致度、缺乏精准度的缺陷。

  对于素质拓展活动来说,要以大学生素质指标,即身体素质、心理素养、学习能力、就业能力和交际能力为切入点,探究各因素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影响,具体如图2所示。同时,以学生素质拓展活动数据为基础,挖掘学生偏好知识信息,有助于教师更好地刻画学生画像,细化学生画像。之后再通过分析对比素质拓展活动前后的大学生综合素质变化因子,探究素质拓展教学模式的可行性。

大学生素质拓展活动实施探究论文

  大学生素质画像的构建主要通过数据采集、标签构建和画像可视化三个部分构成。首先,通过访谈、问卷调查等途径收集参与者的信息,并完成对初始数据的清洗、脱敏等预处理工作;其次,以大学生素质结构体系为基础框架,参照学生素质模型,采用分类、聚类、关联规则、机器学习等研究方法对已经过预处理的数据进行深入挖掘,进而分析归纳出所需要的素质组成要素,并将其作为学生素质画像的标签,这是完成画像构建的关键环节;最后,通过可视化技术精准刻画学生综合素质的个体画像和群体画像。

  2.运用多元评价体系。评价指标的构建是评价的前提,本文设计的评价指标分为过程评价指标和成果评价指标两部分。过程评价指标是学生综合素质画像标签的集合,本文将基于学生综合素质画像的评价作为过程性评价。在素质拓展活动实施后,教师应刻画全方位、多层次的学生综合素质画像,并与活动实施前的原素质画像进行对比,这样能够直观清晰地评估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变化情况。通过画像反馈的实时信息,教师可以在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教学内容,进而提高教学效果。另外,将该画像作为原画像,形成“目标设定→实施开展→整体评价”过程,能够可持续地改进学生综合素质的目标。成果评价指标包括发表论文、参加或主持项目等能反映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成果。以论文写作为例,学生撰写论文的过程是学习能力中独立性和自信心的体现,也是与导师沟通交流的交际能力训练;论文修改过程是对心理素养中抗压能力的锻炼;论文发表后,可以有效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和独立性。

  (五)完善专业化队伍建设和保障机制

  拥有专业的素质拓展培训师是开展素质拓展活动的必要条件。作为一名优秀的培训师,不仅应该接受过高水平的教育,还应该拥有一定的创新能力、组织能力、冲突协调能力等。对此,高校要健全大学生素质教育工作队伍,系统地对素质教育师资团队进行思想和专业技能的培训,从而确保学校内有一支专业化、系统化、综合素质高的教师团队,以保障素质拓展活动高效有序地开展。

  大学生素质拓展活动是需要长期坚持开展的。因此,各高校都应该有目的、有计划、有保障地实施素质拓展活动,即应提供相应的资金、技术、政策支持,并提高工作人员的待遇,以保障工作人员不断发展自身的基本愿望的实现。高校提供完备的素质拓展平台,也能给学生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这种相互提高的过程有助于形成双赢的局面,保证素质拓展活动持续平稳地推进。

  五、结语

  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活动,从学生层面看,其可通过对自己的参与表现,以及和他人配合情况进行回忆分析,从而更客观全面地认识自身的优势和不足,不断完善自己,提高本领,这对其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从教师层面来看,基于参与学生的不同表现和反馈,教师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学生个体间的差异和特点,以便开展更具针对性的特色教学。同时,教师作为活动的观察者,可以对学生在活动中潜在的情绪和心理状态的发展情况进行记录分析,由此可以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并进行解决和预防。另外,素质拓展活动更关注参与者心理素质的变化,采用的活动方式也更有规范性、计划性。专业素质拓展培训师可针对不同课程设计素质拓展活动,并将其嵌入课堂,开展面向学生的素质拓展活动,同时可利用各种丰富有趣的素质拓展活动,以游戏体验、社会实践的方式深入了解大学生的性格特点及行为方式,并运用学生综合素质画像和多元评价体系相结合的方式,评估素质拓展活动开展的结果。概言之,通过实施素质拓展活动能促使大学生完成观念转变和形成更好的行为方式,并为其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而对该个性化培养模式加以实践应用后可以发现,大学生容易接受且效果持久,可助推其创新能力的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陈红梅.基于知识经济社会下中职会计教育能力培养探究[J].纳税,2018(14):62.

  [2]高质量发展把对人才的要求推向新高度[EB/OL].(2018-06-13)[2022-09-19].http://theory.people.com.cn/n1/2018/0613/c83851-300554 46.html.

  [3]张京.江西民办高校大学生素质拓展活动的研究[D].南昌:江西科技师范大学,2016.

  [4]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EB/OL].(2020-10-13)[2022-09-19].http://www.gov.cn/zhengce/2020-10/13/content_5551032.htm.

  [5]苏博云.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7,3(10):39-40.

  [6]于晓威,付巍.马克思“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理论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践与探讨[J].学周刊,2017(17):185-186.

  [7]何娟.高职院校学生素质拓展教育研究[D].武汉:湖北工业大学,2018.

  [8]唐昊.新形势师范院校大学生素质拓展活动体系的构建[J].课程教育研究,2016(16):160.

  [9]涂旭东,蒲飞,赵正辉,等.基于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行为画像系统的构建与实现[J].电子测试,2021(17):84-85,63.

  [10]HAN D,DAI Y,HAN T,et al.Explore awareness of information se-curity:insights from cognitive neuromechanism[J].Computational Intelli-gence and Neuroscience,2015(1):1-8.

  [11]彭荣荣.基于多源数据的高校学生画像智能构建系统与应用[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22(9):165-168.

  [12]ZHANG X,BROWN H F,SHANKAR A.Data-driven personas:Constructing archetypal users with clickstreams and user telemetry[C]//The 2016 CHI Conference.Proceedings of the 2016 CHI Conference on Human Factors in Computing Systems.New York:ACMPress,2016:5350-5359.

  [13]DZIUBAN C D,MOSKAL P D,CASSISI J,et al.Adaptive learning in psychology:wayfinding in the digital age[J].Online Learning,2016(3):74-96.

  [14]刘霞.基于数据可视化的大学生画像系统构建研究[J].软件,2021,42(8):42-4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62405.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