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文章从理解运算一致性,提高教学有效性;合理利用算法,培养程序意识;形成说理习惯,强化推理意 识;深化运算认知,感悟数学思想;鼓励多种算法,优化运算途径五个方面论述了基于新课标的初中生数学 运算能力提升策略。
关键词:数学运算能力,新课标,初中生
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 年版)》(以下 简称“2011 版课标”)中,运算能力尚未被确定为初中 阶段的核心素养,人们习惯性称它为十大核心关键 词之一,但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 年版)》 (以下简称“新课标”)中,运算能力明确被确定为初 中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其重要性进一步得到彰显。 运算能力在小学阶段是最为重要的能力之一,到了 初中阶段它仍然是数学学习的基石,特别是初中生 要想在数学学科学习上高屋建瓴,就必须具备强大 的运算能力[1-2] 。在 2011 版课标中,对初中阶段运算 能力内涵的界定只有短短三句话,虽然覆盖了三个基 本问题“怎么算”“为什么这么算”“怎么算更快”,但 是并未说明具体的内容,明确具体的要求,缺乏可操 作性。新课标对初中阶段运算能力的内涵进行进一 步细化和扩充,明确提出了四个核心要求:①能运用 法则和运算律正确计算(解决了“怎么算”的问题); ②明晰运算对象和意义,理解算法和算理之间的关 系(与 2011 版课标相比,明确了“为什么这么算”的 具体检测标准);③理解运算问题,选择合理简洁的 运算策略解决问题(补充了“怎么算更快”的前提—— 先要理解);④通过运算促进学生数学推理能力的发 展(这是有别于小学的部分,是初中阶段运算能力的 新要求,目的是强化形式化的计算,提升学生的运算 能力) [3]。另外,还增加了运算能力在培养学生必备品 格方面的重要作用,主要是指对学生规则意识和程序 意识的培养,对学生“对称、转化、消元、降次、数形结 合”等数学思想的培养,对学生一丝不苟、严谨求实 科学态度的培养[4] 。下面本文拟基于新课标,对初中 生数学运算能力提升策略加以论述。
一、理解运算一致性,提高教学有效性
无论是 2011 版课标还是新课标,都强调帮助学生理解运算一致性的重要意义。从小学开始,运算的 一致性就是运算类教学的重点,因为体会运算的一致 性可以帮助学生顺利适应各种类型数的运算,对提升 学生的运算水平有重要作用。 初中阶段虽然侧重于代 数运算,但是数式存在通性,式子运算的本质是与数 相通的。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阐明运算和算 理的一致性,同样也是必要的。在学生理解运算一致 性的前提下,教师通过类比和顺应,可以提高运算类 教学的效率,确保教学的有效性[5]。
初中阶段数学教学中,对运算一致性的渗透可从 有理数的运算开始,教师把握好有理数的单元教学, 可以唤醒学生小学阶段已有的对运算一致性的理解, 且可以在新的数系扩充(自然数到有理数)过程中,加 深学生对运算一致性的感悟。在原有的认知中,学生 已经知道整数、小数、分数的运算除了增加新的运算 法则,运算律并未发生改变,而当他们发现在引入负 数之后,对原有的运算系统也没有特别的影响时,他 们便会对数的运算系统的兼容性产生更明确的认识。 另外,在原有认知中,学生已经知道加减法、乘除法的 互逆关系,知道乘法是特殊加法的简洁表达,当在有 理数章节引入相反数、倒数、乘方后,学生对运算的一 致性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能更加明确运算之间的关 系,而当未来数系再次扩充时就能够自然接受,这将 极大提高学生对运算的认知水平。
除了理解数的运算具备一致性,教师还需要引导 学生理解代数式的运算也具备一致性,但在此之前需 先引导学生体会数式之间存在通性,这样才能顺利把 学生在数的运算中的活动经验迁移到代数式运算中。 不同于数的运算,代数式的运算多了一个运算单位, 学生需要理解运算单位的意义,然后在用运算律处理 运算单位的过程中感悟数式的通性,进而把对数的运算经验迁移到代数运算中,提高运算学习的效率。 以 “合并同类项”这节课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实施以下教 学环节。
环节一:一个苹果的单价用 a 表示,一个梨的单 价用 b 表示,那么买 10个苹果和 15个梨的总费用, 你能用一个式子来表示吗?
生:10a+15b。
师:你觉得你列出的式子简洁吗?能否对它进行 简化?
生:当 a 与 b 相同的时候可以,即把 15个梨的总 价用 15a 来表示,这样 10a+15a 就可以简化成 25a。
师:能不能说一说你简化的依据?
生:我把 10a看成 10个 a 相加,把 15a看成 15个 a 相加,那么它们的和就是 25个 a 相加。
师:非常好,我们知道相同数的加法可以简化写 成乘法。把 10a+15a 简化成 25a,还可以怎么做?
生:可以利用分配律,10a+15a=(10+15) a=25a。
师:当两个代数式所含字母(运算单位)不 同 时,大家无法简化;但是当两个代数式所含字母(运 算单位)相同时,大家都能从数的运算中积极寻找 简化的方法。所以数的运算可以给代数运算提供方 向和途径。
环节二:请在下列代数式中任意选取两个进行合并:2a,3mn,4x2.5mn,x2.1/2a。
师: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 的项叫作同类项,它们可以进行合并。
环节三:化简 2a+3mn+4x2+5mn+x2+1/2a。
师:=2a+1/2a+3mn+5mn+4x2+x2(加法交换律) =(2a+a) + (3mn+5mn) + (4x2+x2)(加法结合律) =(2+1/2) a+ (3+5) mn+ (4+1) x2(分配律)=2
师:上述把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叫作合并同类项。
基于数式通性,学生知道代数运算与数的运算存在一致性,它们的区别就在于运算单位不同,但是涉 及的运算法则和运算律基本和数是一致的,同时代数 运算也可以借助运算法则和运算律帮助学生理解运 算单位。有了整式加减的运算经验,学生在以后整式乘法、分式运算学习中便会有更明确的思路[6]。
二、合理利用算法,培养程序意识
算法指的是程序化的运算方法,利用算法可以培 养学生的程序意识。初中常见的算法有求中位数(算 之前先要对数据排序)、方差(需先算平均数,然后利 用公式计算)及解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分 式方程和不等式(需要按步骤变形)等。这些算法可以 弥补学生思维上的不足,帮助学生简化运算思路,特 别是帮助“学困生”掌握运算方法。有学者认为算法的 过度使用会扼杀学生的创造力,同时由于运算公式的 存在,学生变得不爱动脑筋,运算时更依赖于运用公 式。实际上这样的想法是偏颇的,因为在信息化时代, 形成一定的算法意识是必要的,而合理利用算法可以 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运算习惯[7]。
算法存在诸多的优点。第一,算法可以帮助教师 精准诊断学生学情。当学生运用算法进行运算时,教 师可以从学生的运算过程中准确地知道学生的错误 所在,从而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水平进行直观评价,并利 用算法的规律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强化训练。例如,先化简,再计算(1+x/x-1) ÷x2-1/x2+x,其中 x=■3 。这样的计算题很常见,教师可以从学生的计算过程迅速判 断学生可能存在的知识缺漏。像有些学生可能是对 分式的加减掌握不到位,可能是对因式分解不熟悉,也 可能是对二次根式的化简没理解透彻,但不论是哪一 种运算技能上的缺失,都能通过他们的运算记录看出 来[8]。第二,算法可以有效解决某一类问题。在实际的 教学中,虽然一元二次方程是个复杂方程,但是大部 分学生都能通过简单训练做到基本掌握,原因就在于 它有一个通法—公式法,在反复的机械化训练下,很 多“学困生”在不明白其背后原理的情况下也能按算 法算对。而在遇到复杂情形时,其他的解法对学生来 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如遇到“2x2+3x-1=0”时,利用 配方法比较复杂,利用因式分解法又无法处理,而公 式法可以用来求解全部的一元二次方程,不受限于方 程结构是否特殊。第三,算法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信息技术。信息技术的背后其实就是各种算法,教师 经常渗透算法意识,可以更容易地让学生理解计算机 的程序化特点。在二次函数的章节就有体现算法价值 的内容,如利用二分法(夹逼法)求二次函数与 x 轴的 交点,就是不断依据算法精确计算的过程,教师还可 以利用算法估算二次根式的具体值(其背后隐藏的也是逼近法),在未来,算法是数学的重要分支[9]。
概言之,算法其实就是在传递一种程序化的思 维。虽然存在按部就班的弊端,但是总体上能帮助学 生形成有条理的做事风格,建立按照规范步骤解决 问题的科学方式,同时它也是一种简便实用的运算 方法[10]。
三、形成说理习惯,强化推理意识
要想提升初中生的运算能力,最为重要的就是要 让学生明晰运算对象和意义,那么培养学生的运算说 理习惯就显得尤为重要。运算说理就是让学生先说说 算式中所涵盖的运算类型有哪些,接着说说运算是否 可执行, 是否遇到无法用现有的知识解决的运算类 型,然后说说每一步的运算依据(所凭借的法则和算 理),最后自我论证运算过程是否准确、是否达到最优化。例如,在解一元一次不等式“x-3/2-x+1/3>1”时,教师可先让学生说出运算的对象是什么(一元一次不等 式) ,接着让学生初步判断是否可算(可以) ,然后让 学生说出每一步的运算依据(去分母—— 不等式的性 质 2.去括号和合并同类项—分配律,移项—不 等式的性质 1) ,之后让学生检验(从解集里找一个特 殊值代入不等式,简单判断不等式两边是否成立),最 后让学生判断这样的解法是否达到最优化(通分是否 更快) 。
把运算的每一个环节用说的方式呈现出来,可以 帮助教师快速诊断学生知识的掌握水平,同时借助说 理将思维可视化,可促进学生之间思维的碰撞,当然 这种方式最为重要的作用就是可提高学生规范化表 达的水平,促进学生思维条理性的形成。对于运算来 说,会说比会写更重要,因为形成说理的习惯,可以大 大降低学生运算的错误率,提高学生自我纠错的水 平。算理是运算的本质所在,除了要说出来,更要懂得 把它运用到数学的其他模块中去,所以强化推理意识 是新课标新增加的要求之一。 要想强化学生的运算推 理意识,教师就必须开展好与运算推理有关的关键点教学。例如,已知 x 为整数,是正整数,那么满足条件的所有 x 的值的和为 ____。这样的分式如果不做 变形,那么学生判断起来非常困难,因此教师可以将x+8/x+2进行下列变形x+8/x+2=(x+2)+6/x+2=1+6/x+2,这样学生就能轻松解决上述问题,在这种类型的题目中运算推理发挥了重要作用。如此,学生只有体会到运算推 理的重要性,才会对运算推理有足够的重视。
除了让学生感知运算推理,教师还要时常训练学 生运算推理的能力,如在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的推 导教学中应让学生自主演练、合作研究,而不只是简 单地进行示范,应该要多一些启发;三角函数中有很 多恒等式,故也可以让学生多多尝试进行证明。
四、深化运算认知,感悟数学思想
2011 版课标对运算的定位侧重于技能训练,对于 运算中蕴含的数学思想和学科素养并未进行强调,新 课标则有所不同,它特别强调了运算能力在培养学生 必备品格方面的重要作用,这是对运算内核的进一步 挖掘。对于初中数学来说,运算不仅仅是基本技能,其 背后更蕴含着研究数学的基本套路和重要的数学思 想。因此,只有深化学生对运算的认知,才能够有效地 提升学生的运算能力。
教材在探究各类运算法则和运算律时经常会列 出一系列有规律的算式,如在探究异号两数相乘时, 课本就引用了“3× 3=9、2× 3=6、1× 3=3、0× 3=0”这些算式,让学生从等式的规律变化中猜想“(-1)×3=”等算 式的运算结果,从而得到异号两数相乘的法则。借助 有规律的算式进行运算法则的探索与归纳,是研究代 数运算的基本套路。另外,统计学中可以利用运算的 结论帮助进行决策与分析;几何模块中可以利用运算 进行定量分析;应用题中可以利用数量关系建立代数 模型进而获取问题的定论,那么在进行这些课时的教 学时,教师就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体会运算在数学探 究中的重要作用,让学生明白运算不仅是为了得到一 个结果,更要关注运算的过程,理解运算的深层次意 义,因为只有深化对运算的认知,学生才能获得高阶 的运算能力和运算思维。
除深化运算认知外,教师还需要帮助学生掌握运 算中蕴含的数学思想,因为很多特殊代数结构里其实 蕴含着图形的特征。例如,我国古代数学家赵爽用来 证明勾股定理的弦图,如图 1 所示。弦图是由四个全 等的直角三角形和中间的小正方形拼成的一个大正 方形。如果大正方形的面积是 13.小正方形的面积是
2.直角三角形的较短直角边长为 a,较长直角边长为 b,那么(a+b) 2 的值是 ______。从上述例题可以看出, 小正方形面积对应(a-b) 2.大正方形的面积对应 a2+ b2.四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和对应 2ab,这些都是与完全平方公式相关的代数结构,且存在于赵爽弦图的 各个局部。 那么在讲解赵爽弦图时,教师就可以适时 引入完全平方公式,让学生从特殊图形中蕴含的特殊 代数结构里感悟数形结合的思想。
除图形外,最能突显数形结合思想的就是函数模 块的教学,其中,数值的变化规律体现到图像上就是 上升下降;求解函数上的特殊点往往需要借助方程; 不等式往往对应的就是平面直角坐标系里的某一个 区域;两个式子比大小往往就是两个函数比较高低。 可以说感悟数形结合思想,可以让学生的运算境界得 到升华。同样,运算中蕴含的其他数学思想也可以提 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五、鼓励多种算法,优化运算途径
为了提高学生运算的积极性,促进学生思维多样 性的发展,教师应该介绍多种运算的方法,让学生通 过运用不同的方法感受运算的多样性,在对比中寻找 算法的优化途径。另外,能否优化算法,并选择合理简 洁的运算策略解决问题是衡量学生是否具备高水平运算能力的标准 。例如, 已知关于 x、y 的方程组x+2y=k-1,2x+y=4的解满足 x+y=5.求 k 的值。遇到这种类型的题目,学生一般会采用三种算法。第一种是直接利 用原方程组进行消参运算,这种算法要求学生具有高 水平的运算能力,不适合“学困生”,因此不算优化的方法。第二种是把题目中的方程进行重新组合,得到简单方程组x+y=5,2x+y=4从而完成求解,这种算法经过了优化,明显运算量减少了不少,适用于大部分学生。第 三种是先观察代数式,发现里面的整体结构,然后利 用整体进行消元,这样是最为优化的运算方式,在实 际教学中也很适合“学困生”,为其解决这一类题 目创造了可能性。三种算法特点各不相同,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选取适合自己的,从而拓宽自己的运算 思路。
2011 版课标主张先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然后学 生就能寻求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它把运算的优化当 作最终的目的,颠倒了提升运算能力和优化运算途径 之间的因果关系。而新课标重新厘清了二者之间的关 系,并且提出优化运算途径的前提是要理解面临的运 算问题,而不是盲目地选择简便运算,而忽视复杂运 算本身的价值,忽视学情。要想真正优化学生的运算 思维,其实最为重要的就是要培养学生自我反思的能 力,让学生自省自己的运算方法和运算过程,发现自 己运算方法上的不足,然后选取适合自己的运算途 径,并且在面对不同运算问题时,能够自主地从多个 角度对运算的优化途径进行辩证审视,可以说这样的 自我顿悟是最好的教育。 除了自省,不同运算思维之 间的碰撞也尤为重要。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 过有效组织和高效呈现,让学生之间多交流运算方法、 多互通运算思路、多畅听相互评价,这样可以促进不 同层次的学生实现真正的成长。
总之,在新课标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师要提升学 生对运算的认识,除了要使学生明白“怎么算”“为什 么这么算”“怎么算更快”,还要使学生深入挖掘运算 蕴含的内在价值。另外,在提升学生运算能力时,教师 要重视运算在培养学生品格、思想、素养等方面的作 用,从而促进学生全面成长。
参考文献:
[1] 鲍建生,章建跃.数学核心素养在初中阶段的主要表现之二:运算 能力[J].中国数学教育,2022(11):3-8.
[2] 王沛钰,邱云.提升初中生数学运算能力的教学对策[J].初中数学 教与学,2021(18):7-9.12.
[3] 许凤娇.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初中生数学运算能力训练及培养的 对策探究[J].考试周刊,2022(11):86-89.
[4] 丁韦丹.核心素养下培养高中生的数学运算能力[J].数理天地(高 中版),2022(13):49-51.
[5] 罗爱华.如何提升初中生数学运算能力[J].理科爱好者(教育教 学),2022(2):31-33.
[6] 冯文彬.初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之数学运算能力[J].数学学习 与研究,2022(10):89-91.
[7] 谢小林.浅谈初中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的培养[J].科学咨询(教育科 研),2022(3):228-230.
[8] 吕双鹏.探讨培养高中生数学运算能力“三策略”[J].数理化学习 (教研版),2022(3):6-7.
[9] 杜紫红.深化数学理解 提升运算能力[J].新教师,2021(9):52-53. [10] 把多忠.高中生数学运算能力培养初探[J].新课程,2021(36):9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622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