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 : 小学生的语文阅读及教学蕴含着多重教育意义 , 它既能让学生收获 一 定的阅读知 识 , 又能够给学生带来精神的滋养与享受 。在新的教育形势下 , 提高阅读教学质量 、发 展学生阅读个性成为新的阅读教学 目 标 ,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创新性地调整策略 , 在传 授知识和方法的基础上实现语文阅读的育人功能 。本文分析了新形势下小学语文阅读教 学减负增效的重要意义 , 并从减负与增效两个层面出发 , 围绕学生的实际阅读需求 、教 师的阅读教学设计提出了可行的教学策略 。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 ,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 因时而变 , 创设更具启发性 、人文性的 阅 读 环 境 , 鼓励小学生产生阅读兴趣 , 并能在兴趣中提高阅读 技能 。此外 , 在“双减”政策的实施过程中 , 开展阅 读减负 、提高阅读质量成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 目 标 , 对实现小学语文阅读课程改革具有重大意 义 。 新形势下 ,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指向减负 、增效两个 维度 , 教师要科学 、合理地规划阅读教学方案 , 优 化小学生的阅读课堂体验 , 使学生主动阅读 、高效 阅读 , 达到在减轻阅读负担的基础上实现学生阅读 效率提升的教学目标 。
一 、新形势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减负增效的重 要意义
阅读在小学语文课程体系中占比较大 , 阅读教 学成效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小学生语文能力与核心素 养的发展 。 因此 ,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紧随新形势 的变化与要求 , 自觉调整 、创新教学策略 , 在减负 的基础上达成增效的目标 , 优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的整体内容 。
首先 , 语文阅读不 仅 是 识 文 断 字 、 了 解 故 事 , 还是学生吸收古今优秀文化成果的重要路径 。如古 诗文言中蕴含着优秀传统文化 、科普文章中传达着现代科技文化 , 阅读的过程是 一 次文化熏陶 之 旅 。 阅读教学实施减负增效 , 就是要主抓阅读中的精品 文化 , 让学生接受精品文化的滋养 , 提升学生的文 化自信 , 更好地实现语文阅读的文化育人功能 。
其次 , 语文阅读减负增效的实施 , 有助于教师整合阅读内容 。如大单元阅读提高了学生阅读的综合性 、 阅读与生活整合能够让学生的阅读经验落地实践等 , 同步实现了阅读教育的多个目标 , 大大提升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 。
再次 , 小学语文阅读效果的评价标准之 一 , 就是学生阅读技能的掌握情况 。而对文本语言特点的挖掘与体会 , 是发展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 以往 , 不少教师都会针对课文 中 的 生 字 词 ,布置较多的抄写 、默写作业 , 这种方式虽然能够提高学生对文字的印象 , 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文本阅读 , 不利于学生语文阅读技能的培养 。 实施减负增效 , 就是要减去一些机械性的作业 , 并在增加阅读技能训练的同时 , 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敏感度和阅读课程的整体质量 。后 , 学生的阅读体验往往因人而异 , 教师要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文本 、发散思考 。 而在传统的语文阅读课中 , 学生之间虽有争论 , 但最终必须达成一致的阅读意见 , 这种近乎“一 言堂”式的阅读教学思路 , 不利于学生阅读兴趣的保持 。文本有 其内在的逻辑 , 需要学生通过阅读思维 , 厘清文本 的线索和要点 , 把握阅读细节 , 这样才能真正提高 学生的阅读思考能力 , 培养学生的阅读思辨能力 。
二 、新形势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减负策略
1. 精简阅读 目 标 , 定位清晰合理
根据阅读文本类型 、 阅读课型 、课时等方面的 不同 , 课堂阅读目标的设置也十分多样 。教学目标 的三要素能够全面覆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目标设计 的需求 , 但是面面俱到不一定能够产生理想的阅读 效果 , 反而容易因阅读容量大造成学生阅读兴趣消 退 、课堂教学进度迟缓 。 因此 , 新形势下语文教师 要试着“减负”, 不仅是给学生的阅读减轻负担 , 也 要给阅读课堂“瘦身”。例如 , 教师可以从语言文字 目标 、 阅读方法和习惯目标 、思想与情感目标三个 方面出发 , 精简阅读目标设计 , 实现工具性和人文 性的统一 , 同时提高阅读目标对学生语文阅读的针 对性 。例如 , 在《麻雀》一文的阅读中 , 语言文字 目 标指向课内基本字词的理解和掌握 。方法和习惯 目 标主要通过情节梳理 、具体语句细读来实现 ; 思想 与情感目标的达成则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文本 , 品味“绝 望 地 尖 叫”“强 大 的 力 量”等 词 组 的 深 层 含 义 。三层目标的设计和落实 , 能够帮学生清晰地把 握阅读进度 , 也能够促进学生在阅读时实现自我定 位和评估 。
2. 把握阅读本质 , 落实 自主学 习
在传统的语文阅读课堂中 , 学生在一 系列 目标 设计和教学行动的驱使下 , 很容易直接把阅读当成 一种任务 , 对整体阅读过程兴趣不足 。而语文阅读 本质上是学习 语 言 文 字 的 一 个 过 程 , 也 是 一 种 体 验 、一场读者与文本之间的对话 、一种精神上的享 受 。新形势下教师要不断更新语文阅读教育观 念 , 把握阅读的本质 , 解开学生阅读时的束缚 , 进 一 步 落实自主阅读的教学策略 。例如 , 在《祖父的园子》 《梅花魂》《慈母情深》《父爱之舟》等需要萌发学生个 人情感共鸣的课文的教学中 , 教师要在合理设定 目 标的基础上 , 引导学生亲历阅读实践的过程 , 让他们在自主的阅读中产生个性化的感受 。祖孙 亲 情 、父母之爱的呈现与理解 , 不是教师反复强调就能让学生领会的 。 因此 , 教师要把握住这类课文的阅读本质 , 做到顺学而导 , 依据学生的生活经验与个体感受来教 , 实现学生的自主阅读 。
3. 重视教材功能 , 动态生成课堂
多看 、多闻 、多读是提高学生综合阅读素养的可行之策 , 教师需依据实际情况来开展阅读 教 学 。当学生还未掌握阅读的方法时 , 教师不宜扩展较多的阅读知识 。 当学生的整体阅读素养还处于起步阶段时 , 教师可以借助教材 , 动态生成课堂 , 减轻学生的阅读压力 , 实现高效的阅读课堂 。例如 , 在教学《山居 秋 暝》这 首 古 诗 时 , 教 师 可 以 借 助 单 元 导语 、单元习作等教材内容 , 引导学生理解古诗的含义 。如本单元 的 导 语 是 “四 时 之 景 皆 成 趣”, 显 然《山居 秋 暝》描 写 的 是 秋 日 景 色 , “那 么 这 首 诗 的‘趣’体现在哪里”就可以成为学生探究的问题 。 又如 , 本单元的习作部分提到了景物描写的顺序 、动态变化等要点 , 那么教师可以从这个角度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景物描写特点 。 由此可见 , 教师可以充分借助教材的板块与功能 , 自然而然地引出 问 题 ,让学生主动思考 、有目的地探究 , 从而动态生成阅读课堂 。
三 、新形势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增效策略
1. 深入 解读文本 , 强化学生的理解能力
阅读减负指向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 、 阅读目标的精确 、 阅读过程的自主 。相应地 ,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增效就 要 尤 为 重 视 学 生 的 阅 读 习 惯 与 阅 读 能力 , 由此才能保证学生的长效阅读 、常态阅读 。 阅读教学最重要的是让学生达成对文本的理解 , 不仅包括基 本 字 词 的 理 解 和 掌 握 , 还 有 文 本 情 节 、语言 、逻辑和思想情感的理解 。为此 , 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解读文本 , 从而进一 步强化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小学语文 教 师 可 以 尝 试 从 以 下 三 个 方 面 出发 , 助力学生解读文本 。
第 一 , 将 文 本 置 于 特 定 的 历 史 背 景 。 例 如 ,《少年中国说》的创作是基于戊戌变法失败的历史背景 , 感念时局动荡 、 民生凋敝 , 梁启超的志向不可 动摇 , 以此文来鼓舞少年精神 。教师应该将学生带 入文本的历史背景中去 , 并让学生思考这篇课文对 今日之少年有怎样的启迪 。通过阅读 、反思 , 学生 对文本的理解又会深一层 。
第二 , 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来解读 。例如 , 在 教学《北京的春节》《乡下人家》《猫》《母鸡》等极具生 活色彩的课文 时 , 教 师 可 以 为 学 生 提 供 相 应 的 图 片 、音频或视频资源 , 将课文中的描写拉进学生的日常生 活 , 让 学 生 也 谈 谈 自 己 的 生 活 体 验 , 在 阅 读 、想象 、体验 、反思的过程中理解文本内涵 。
第三 , 逐步揭示文本中蕴含的内容 。学生的 自 主感悟 、生发是一方面 , 教师的引导也能够提高学 生的理解效率 。例如 , 在教学《两茎灯草》一 课 时 , 教师揭示文本 内 涵 可 以 从 以 下 三 个 步 骤 出 发 。 第 一 , 解读作品的作者及背景 , 本文的作者是清代小 说家吴敬梓 , 选 自 他 的 讽 刺 小 说《儒 林 外 史》; 第 二 , 教师 可 以 提 出 个 性 化 的 解 读 方 式 或 观 点 ; 第 三 , 教师要抓住文本的关键语句来解读 , 如从“总 不得断气”到“登时就没了气”, 教师可以 一 边解读 一边让学生思考之间的转变 , 逐步深化学生对文本 的理解 。
2. 课堂精巧设问 , 深化学生阅读思维
课内文本的阅读与碎片化的阅读迥然不同 , 学 生必须深入到 文 本 之 中 , 才 能 形 成 相 应 的 阅 读 思 维 。教师可以采取设问的方式 , 让学生理解文本的 写作思路与结构 。教师可以在学生的朗读中进行设 问 。例如 , 在《景阳冈》一文中 , 学生反复朗读武松 与酒家的对话 , 体味武松说话的语气 , 感悟武松豪 爽 、率直 、勇敢的性格特点 。此外 , 教师还可以在 借鉴相关资料的基础上进行设问 , 如在教学《牧场 之国》《威尼斯的小艇》《金字塔》等描写国外风光的 课文时 , 教师可以为学生补充相关的文字 、 图片和 视频资料 , 印证课文中的描述 , 让学生进一 步体会 课文抓住重点 、描写细致的特点 。 除此之外 , 小学 语文教师还可以在启发引导的过程中设问 , 让学生 结合同类阅读经验 , 表达个性化的观点 。
3. 深挖语言特点 , 读写结合增进感悟
阅读教学的另一个落脚点体现在学生对文本语言特点的把握上 , 教材中每篇课文的作者不 一 , 语 言特色各有不同 。教师可以采取分类的方式 , 引导 学生在比较阅读的过程中 , 深挖文本的语言 特 点 。 例如 , 在古诗类的课文中 , 不同诗人的语言特点有 着鲜明的差异 , 如李白豪放 、王维清新 、 白居易朴 素 、刘禹锡明快等 ; 又如在科普类的课文中 , 有的 喜欢作比较 、列数据 , 有的 喜 欢 下 定 义 、举 事 例 , 有的语言风趣生动 , 有的语言准确简洁 。著名教育 家陶行知在《国难与教育》一 文中提到 : “教育就是 力的表现 , 力的变化 。须依教育为手段 , 使我们的 力量起了变化 …… 空谈的力 , 比不上行动的力 ; 被 动的力 , 比不上自动的力 ; 头脑的力 , 比不上手脑 并用的力 。”在挖掘文本语言特点的基础上 , 教师还 应指引学生开展写作实践 , 将阅读的成果落实到写 的过程中去 , 深化学生的阅读印象 , 并通过读写结 合的方式增进学生的阅读感悟 。例如 , 教师可以让 学生围绕一种语言风格 , 从学过的课文中寻找对应 的例子 , 然后让学生附上阅读感受 , 并尝试用这种 语言风格写一段话 , 实现读写结合 、综合阅读 , 对 学生感悟文本 、提高阅读效率大有裨益 。
四 、结语
在新形势下 , 小学语文阅读素养的培育重在潜移默化 , 小学语 文 教 师 的 阅 读 指 导 则 强 调 润 物 无声 、习惯自然 。 只重数量不重质量 、只看成绩不看能力等阅读教育观念 , 显然已经不能适应现阶段小学生的阅读教育 。教师要深研语文新课标 , 抓住其中有关阅读教学的核心理念 , 如语言积累 、整本书阅读 、复述阅读等 , 创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减负增效的具体策略 , 构建科学 、合理 、趣味 、多元的阅读教学体系 , 促进学生阅读兴趣 、 阅读习惯 、 阅读技能的同步发展与提高 。
参考文献
[1] 吴金凤 . “减负增效”环境下构建小学语文教学“新三态” 的实践研究[J] . 基础教育研究 , 2022(4) : 28-30.
[2] 谭玉香 . 减负增效环境下构建小学语文高效教学课堂路径研究[J] . 中学生作文指导 , 2022(13) : 98-101.
[3] 杨晓娟 . 小学语文阅 读 教 学 文 本 精 读 的 策 略[J] . 天 津教育 , 2021(27) : 164-16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621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