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关于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的思考论文

发布时间:2023-08-17 15:04:54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随着教育理念不断更新、教育政策不断完善,幼小衔接在儿童教育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幼儿园教育工作者必须审时度势, 培养儿童良好的学习技巧和生活方式,使他们能够适应小学的学习环境,为促进幼儿的进一步发展建立稳固的基础。因此,幼儿 园教师应充分重视幼小衔接问题,结合不同幼儿的心理和行为特点,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提高他 们适应和学习的能力。本文分析了改善幼小衔接问题的有效措施,以期提高幼儿园的教育水平。

  [关键词]幼儿园教育,幼小衔接,创新策略

  随着幼儿园生活的结束,幼儿 需要进入学习生涯的开始阶段—— 小学。与幼儿园相比,小学的学习 内容、生活方式、作息时间都发生 了显著变化,这些变化对儿童的生 活技能和学习习惯提出了更高的要 求。为了提高幼儿对小学环境的适 应能力,教师需要在幼儿园到小学 的过渡初期, 结合幼儿自身的特点, 开展相关活动,帮助幼儿更好地适 应新的群体生活,引导幼儿开始人 生发展的另一个新阶段。

  一、幼小衔接工作的意义

  幼小衔接工作是保障幼儿顺利从 幼儿园过渡到小学的重要手段,可以 实现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良好衔 接,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和发展。由于 幼儿园学习与小学学习之间存在较 大的差别,且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也 有所不同,开展幼小衔接工作有利于 促使幼儿快速适应小学学习和生活。 幼小衔接工作的开展,能够让幼儿在 开始小学学习前,具备充分的心理准备,养成科学、正确的学习习惯,并 能够熟练使用相应的学习工具,尽可 能避免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之间出现 断裂。同时幼小衔接工作对幼儿教师 和小学教师也是一项重要挑战,通过 配合衔接, 能够针对幼儿的身心特点, 逐渐改变其学习模式,养成规范、高 效的学习习惯,以接受更深层次的知 识内容,促进幼儿身心发育健康,符 合现代教育规律。

\

 
  二、幼小衔接教育的现状及问题 分析

  (一)缺乏对幼儿的过渡性培养

  很多幼儿教师对幼小衔接工作缺 乏重视,没有将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 进行紧密联系,这是由于小学和幼儿 园教育的目标、内容和形式有很大不 同,幼儿教师在执行教育和教学任务 时,对幼儿适应小学生活和学习缺乏 充分的考虑,对即将毕业的幼儿仍采 用以往的教育教学方法,导致学生在 进入小学后出现不适应问题。幼儿园 教学中常以游戏的方式进行基础知识学习, 而小学教学则更注重课堂学习, 如幼儿教师没有提前培养幼儿的自律 性和约束性,那么就无法充分激发幼 儿的学习兴趣,这会导致幼儿在小学 学习时出现好动、注意力不集中、丧 失学习兴趣等情况,严重影响幼儿的 过渡发展。同时,部分幼儿园虽然对 幼小衔接较为重视,但过渡性培养进 入了误区,如在幼儿园阶段设置较强 的小学学习内容,强制幼儿使用小学 学习方法,在此影响下,幼儿可能会 出现抵触心理,而且小学课程内容与 幼儿园时期的幼儿学习发展特点不匹 配,影响幼儿的健康成长和发展。

  (二)与小学教师联系沟通不足

  当幼儿进入小学阶段后,在衔接 工作中小学教师应当发挥一定的作 用,即按照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 在教育教学中注重循序渐进的原则, 通过了解幼儿园的学习模式,逐渐促 进幼儿向小学学习模式发展。因此这 一过程中需要幼儿园教师与小学教师 做好衔接工作。不过结合现状来看, 幼儿园教师与小学教师的沟通联系不足,二者处于隔断状态,很多幼儿教 师认为幼儿毕业后,就与幼儿园毫无 关系, 没有从教育的持续性角度出发, 很容易导致幼儿发展衔接不合理。幼 儿教师与小学教师缺乏有效沟通,会 导致小学教师对幼儿的学习特点和潜 能、学习方式和习惯等缺乏足够的了 解,当进行课堂教学时,幼儿往往会 出现强烈的不适应。在幼小衔接过程 中,普遍存在小学教师与幼儿教师缺 乏联系的问题,很容易导致幼儿发展 潜能受到抑制。

  三、幼小衔接的有效实施策略

  (一)充分了解幼儿身心发展 特点

  现代教育要求按照学生的身心发 展特点开展教学活动,因此幼儿园教 师应当充分了解、分析幼儿特点, 选择合适的、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模 式和方法,保障幼儿能够在后续顺利 适应小学教育环境。因此,幼儿教师 要在教学中注重对幼儿的观察,充分 认识到幼儿期是一个快速生长发育的 时期,但尚未完全发育,对高层次的 知识理解、事物认知等存在一定的不 成熟。所以幼儿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幼 儿的思维认知能力和学习环境适应能 力,可在教学中适当融合小学教育方 式,促使幼儿能够逐渐适应小学学习 环境和方式。

  幼儿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望,幼儿教师要合理利用这一特点, 引导幼儿对小学学习充满期待,以激 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促使其能够更好 地接受和适应小学学习生活。如教师 可引导幼儿建立小学学习规划,开展 小学生模拟实践活动,通过游戏等方 式帮助幼儿体验小学生的新身份,便 于提升幼小衔接工作质量。除此之外,幼儿教师还可为学生建立完善的学习 档案,详细记录幼儿的基本信息、学 习能力、性格特点、生活能力、兴趣 爱好、潜在能力、园内表现等,以构 建幼儿的学习和成长轨迹。当幼儿进 入小学后,可携带档案,便于小学教 师全面了解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落 实因材施教原则,促使幼儿教学与小 学教学相互衔接, 实现学生全面发展。

  (二)培养幼儿的时间观念

  幼儿园的首要任务是集中照顾孩 子,根据孩子的年龄和认知发展情况 不断调整教育内容,满足不同孩子接 受能力和认知范围的需求。幼儿园的 基本作息时间是早操、游戏、午饭、 午睡和下午活动的安排。幼儿的时间 观念较差,因此需要教师加以引导。 然而,小学的学习和生活在作息方面 发生了重大变化。对幼儿来说,调整 作息习惯无疑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因 此,在履行幼小衔接任务时,教师可 以结合小学的时间安排,在幼儿上小 学前培养其时间观念,让他们逐渐减 少午睡,在最短时间内调整作息,让 幼儿的作息安排能和小学相匹配。同 时,将上午和下午的教学时间与学习 时间和自由活动时间分开,让孩子提 前了解 45 分钟的课堂形式,从而提 高孩子的接受度,避免时间限制和时 间安排的变化对小学的学习和生活产 生负面影响。

  (三)提高幼儿综合生活技能

  幼儿普遍不具备基础的生活技 能,因此,在国内设立幼儿园的主要 目的,就是让孩子能够脱离父母独立 地进行日常生活, 提高综合生活能力。 其中,自我管理能力在儿童整体生活 能力中是最重要的。强大的自我管理 能力可以让孩子在没有大人帮助的情 况下自主完成穿衣、上下学,在没有外力约束的情况下独立吃饭和睡觉, 使其能够更好地照顾自己,避免孩子 因生活能力问题对小学生活产生恐 惧,让孩子成为真正独立自理的大孩 子。

  由于生活技能对儿童的生活和学 习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教师应对即 将进入小学的幼儿进行生活技能教 育, 培养幼儿的综合生活能力。例如, 在午睡后,教师可以让孩子自己穿衣 整理,纠正他们的不当行为和不成熟 行为。另外,在孩子吃饭的时候,教 师不予以过多干预,而是适当引导孩 子们互相学习,逐步培养、增强孩子 的自理能力。用这些方法提高学生的 综合生活技能,充分利用学前教育显 著的教学成果,可以为孩子在小学的 生活和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积极开展家园合作提升幼 小衔接实效

  家园互动交流,深化家校合作。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飞速发展,要推动 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首先要转变教 师和家长的教学观念,认识到家校共 育的重要性。例如,学校应组织教师 和家长进行家校共育知识培训,改变 思想观念,树立家园共育理念,从而 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思考。此外, 教师和家长要学会如何利用互联网技 术更便捷、更有效地进行沟通交流, 不断寻求家园共育的新方式,更好地 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幼儿年纪小,实践技能弱,甚至 很多幼儿在家穿衣吃饭基本依赖父 母,而幼小衔接注重在学习和生活 两方面对幼儿进行过渡。因此幼儿 教师必须联合家庭进行共育, 从家、 园两方面共同促使幼儿适应小学生 活。所有幼儿教师都应当充分响应家 园合作机制,加强与家长的密切联系,全面掌握幼儿的生活习惯、在 家学习情况,根据幼儿的具体情况 制订针对性的幼小衔接计划。如通 过与家长的沟通联系,获取幼儿的 全面信息,基于详细分析,按照幼 儿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分层,对生 活能力较差的幼儿,可联合家长开 展与生活实践相关的教学活动、布 置家庭作业等。在园内,教师要指 导幼儿学会自己穿衣服、系鞋带等, 并联合家长在家指导幼儿学习自己 洗漱、整理书包、吃饭喝水等。

  再如对学习能力较差的幼儿,要 进一步夯实知识基础,如开展学习 游戏,保障幼儿能够完整地掌握基 础知识内容。还要注重培养幼儿科学 正确的学习习惯,如提前预习、上 课认真听讲、课后复习、按时完成 作业等,可在幼儿教育中适当引进 小学教学模式,开展小学模拟课堂 等活动, 并且由家长在家进行辅导, 以此实现家园互动,保证幼儿能够 顺利过渡到小学教育阶段。另外, 幼儿园教师需要与家长建立紧密的 沟通机制,可定期开展家长会,并 组织开展幼小衔接相关的亲子活动, 引导家长重视幼小衔接工作,并积 极配合幼儿园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 同时可通过微信等便捷联系方式, 相互交流掌握幼儿的实时情况,制 订和调整幼小衔接工作方案。

  (五)借助趣味游戏的教学方式, 加强学生的交际能力

  幼儿在幼儿园教育阶段经常接触 各种游戏。以往,教师往往在孩子玩 游戏的过程中, 给孩子制定游戏规则, 组织孩子按规则参与活动,但这样就 减少了孩子的互动次数,难以提高他 们的沟通能力。为有效促进幼儿对小 学生活的适应能力,应当注重培养其交际能力,以符合小学阶段的合作学 习模式要求,推动幼儿全面发展。

  为了加强学生的沟通能力,在游 戏教育课程中,教师可以将班级中 的学生分组,并以竞技的方式教他 们玩游戏。例如, 教师在培养孩子的 识字能力时,可以鼓励孩子在课堂 上选择自己的同伴,并在选择同伴 的过程中不断发展自己的沟通能力。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便于在小学阶 段能够适应合作探究等学习模式。 将学生分组后,教师在多媒体中显 示学生随机数, 让学生分组玩游戏, 比一比哪一组正确回答的问题更多。 短时间内学生可以主动与其他学生 交流,在沟通时提高表达信息的能 力。在幼儿参加比赛的过程中,教 师可以在黑板上记录每组的答对数, 比赛结束后用奖品鼓励得第一的小 组,鼓励幼儿积极参与下一场比赛 的训练,并继续练习沟通技巧。通 过培养幼儿的沟通与交际能力,有 利于促进其交际能力的发展,为小 学阶段的成长发育奠定良好基础, 为塑造小学生核心素养提供重要的 前提条件。

\

 
  (六)强化幼儿教师职业道德 建设

  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提高教 师素质,有利于提升幼小衔接工作质 量。在幼儿进入小学阶段学习的过程 中,教师发挥着重要作用。实施有效 引导能够促使幼儿正确认识小学学 习,顺利实现过渡,成长为优秀的小 学生。所以幼儿教师应当不断强化对 幼小衔接知识的学习,不断提升自身 的职业道德素质, 积极发挥榜样作用, 促使幼儿约束自身行为,养成良好的 道德品质。同时教师还需结合自身知 识理论,逐步开展幼小衔接实践,如创设幼小衔接学习氛围,适当引进小 学教学方法,增强幼儿的适应性。

  幼儿园是幼儿接受教育的主要场 所,幼儿园教师负责照顾和教育孩子。 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孩子的身体发育和 精神健康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幼儿园 应采取多种措施, 通过培训、交流学习、 激励、考核评价等多种方式,加强教师 队伍建设,提高幼儿园教师的整体素质, 进一步促进幼小衔接工作的落实。

  总之,要想让幼儿顺利过渡到小 学生活,幼儿园需要做好幼小衔接工 作,帮助幼儿从身心两方面习惯小学 生活,激发幼儿对小学生活的期待, 进而充分适应小学的学习和生活。因 此,有必要通过一系列幼小衔接策略, 帮助孩子克服从幼儿园到小学过渡过 程中的各种困难,让孩子在没有心理 障碍的情况下探索小学生活。

  参考文献:

  [1] 李钰燕 , 蒋雅萍 , 李江虹 . 基 于大班幼儿视角的幼小衔接工作策略 [J]. 广西教育 ,2020(29):158-160.

  [2] 于曰菊 . 幼小衔接工作在幼儿 教育中的进行策略之我见 [J]. 考试周 刊 ,2020(61):165-166.

  [3] 侯桂荣 . 浅谈幼儿园活动开展 过程中如何做好幼小衔接 [J]. 知识文 库 ,2020(1):98.

  [4] 刘清媛 . 对幼儿教育中做好 幼小衔接工作的研究 [J]. 读天下 ( 综 合 ),2019(36):99.

  [5] 于秀霞 , 闫波 . 开展多样活 动,深化幼小衔接 [J]. 北京教育 ( 普 教版 ),2019(8):97.

  (作者周文君,福建省浦城县实验幼儿 园教师)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61725.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