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文章首先阐述了新文科背景下“物流管理概论”课程教学改革的意义,然后分析了“物流管理概论”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最后论述了新文科背景下“物流管理概论”课程教学改革策略,包括更新教学内容与重点、增加案例教学、改变考核形式。
关键词:“物流管理概论”课程教学;新文科;案例教学
2020年11月,教育部发布《新文科建设宣言》,明确提出发展新文科以应对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机遇和挑战[1]。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5G技术、虚拟技术和区块链等科学技术的突破,以跨界融合为特征的新产业、新业态应运而生。新业态环境促进了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进程,对物流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诉求,如实践能力强、知识复合和学科融合能力强[2-3]。
“物流管理概论”是高等学校物流管理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旨在帮助学生对物流管理学科的核心概念、研究对象、主要研究问题、相应的基本理论及研究方法形成全面的框架性理解。要求学生能够了解物流、物流模式、物流作业和物流管理;熟悉不同的物流模式;掌握不同的物流作业流程;能结合不同的案例应用物流管理方法,体验物流管理的应用,从而提升学科认同度,并产生相应的研究兴趣,为多门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该门课程对于新文科建设具有重要影响,其课程目标及能力要求具体如下:培养学生掌握物流管理专业知识和基本理论,使其能认识物流,包括物流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发展趋势、供应链及供应链管理基本概念和物流系统优化;培养学生,使其能在掌握物流管理专业知识和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分析物流作业流程,包括运输管理决策方法、仓储战略管理及库存管理方法、配送管理决策方法和物流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和构成;促使学生在掌握物流管理专业知识和基本原理的基础上,能融合物流实践进行分析,同时学会比较几种物流流程的不同及了解逆向物流相关概念和应用,并掌握第三方物流和第四方物流特点。
当前,“物流管理概论”课程教学中存在教学内容陈旧、教学重点不合理、教学方式简单和考核方式单一等问题,不能很好地满足新文科背景下物流管理人才培养的需求。因此,本文在新文科背景下,基于新技术发展对物流发展的需求,调整和更新教学内容与教学重点,并在课程教学中增加案例教学,以增强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物流管理情景的能力,另外,还要改变课程考核方式和考核比例,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有效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
一、新文科背景下“物流管理概论”课程教学改革的意义
物流管理专业主要面向各类物流企业和电商企业,培养仓储、运输、配送、算法优化等专业人才,该专业课程范围广,包含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大量的实际案例讨论分析课程[4-5]。学生通过系统化学习能够准确掌握仓储管理、物流管理、物流规划和设计等知识。物流管理专业人才是提高物流配送效率,促进城市物流配送发展的重要力量。然而,当前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和客户多样化需求的出现,能满足这些需求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十分紧缺,该专业毕业生数量虽然在逐年增加,但大部分本专业毕业生并未从事对口工作,同时还有部分学生掌握的专业理论知识陈旧、匮乏,缺少实践经验,不能快速适应工作环境和达到职业要求。因此,高校教师应明确新文科背景下物流管理人才培养工作目标,加快对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教学模式和内容进行改革,促进学生对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以确保社会相关行业的专业人才供给。具体来说,“物流管理概论”课程教学改革意义主要体现如下。
(一)推动学科发展
随着现代化科学技术的智能化发展,物流业呈现出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趋势,对物流人才有需求的岗位已经从原来单一的传统物流行业岗位拓展到电子商务企业数据分析、路径算法优化、订单和骑手匹配、客户需求分析与预测等相关岗位,且对物流管理专业人才需求的数量和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在新文科背景下,“物流管理概论”课程教学必须做到与时俱进,课程目标和教学计划也需要不断优化,同时课程内容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如此才能更好地满足新文科背景下学生学习需求和社会行业对物流管理人才的要求。高校加强“物流管理概论”课程教学改革,可以丰富课程内容,优化教学模式和考核方式,并增强专业知识的实用性和针对性,以实现高校理论知识学习和社会对专业人才需求的结合,同时从开阔国际视野入手培养专业物流管理人才,可实现学科的国际接轨,从而推动整个物流管理学科的发展,为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提高教学质量
课程改革是指通过调整和优化课程教学模式、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和考核方式等,以提升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培养满足行业需求的物流管理人才。“物流管理概论”课程改革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物流管理人才培养目标,对相对落后的教学模式和内容进行调整和优化,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进度,在课堂中增加讨论、实践和知识即时运用的环节,可使学生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学习。通过“物流管理概论”课程改革,既提高了学生课堂学习专注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通过和学生良好的互动,教师又可从教学中获得价值感和成就感,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从而有助于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三)加强学生专业素质和能力培养
新文科背景下,“物流管理概论”课程教学改革会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做出调整,这样一来,就能加强对学生专业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改革后的“物流管理概论”课程教学内容会更突出重难点,且更符合社会各个就业岗位对物流管理人才的需求,这样就能够在无形之中有效培养学生形成在就业中需要具备的理论知识和基本素质。同时,改革后的“物流管理概论”课程教学方法更加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有利于促使学生积极参加调查、阅读、思考、分析、讨论和交流等活动,有效地锻炼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所以总体来讲,“物流管理概论”课程教学改革有助于加强学生专业素质和能力的培养。
二、“物流管理概论”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陈旧
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物流业的不断发展,物流活动在实际应用中越来越重要,“物流管理概论”课程教授物流专业知识和基本理论,同时应用物流管理理论和方法分析不同物流作业流程,并将物流管理基本理论融合在不同物流模式的实践中,可使学生充分认识物流。然而现有的课程教学内容过于陈旧,与现实脱节,跟不上现代物流技术发展的脚步,很难体现物流管理领域的最新物流模式、物流管理方法和思想等。例如,当前“物流管理概论”课程教学只讲授传统物流模式下的物流管理作业流程和实践,忽略了新零售物流、智慧物流等背景下的物流管理技术和运营管理模式。而因为教学内容时效性和实用性较低,给学生以枯燥、乏味的感觉,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得学生学到的实用知识并不多,不能给学生就业提供良好的理论指导。因此,教师如若在“物流管理概论”课程教学改革中不能及时关注国内外物流技术的发展,就难以保证教学内容的时效性和实用性。
(二)教学重点设置不合理
教学重点往往是依据教学目标,在对教材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而确定的最基本和最核心的教学内容[6]。当前,“物流管理概论”课程教学主要集中在传统物流配送模式介绍,如企业物流、第三方物流和国际物流等,以及物流管理活动和供应链管理活动中优化计算方法的讲解上,如ABC库存管理计算方法和配送优化计算等。这样的“物流管理概论”课程教学重点设置得不够合理,教师过多地将有限的时间用在理论知识推导和讲解上,忽略了现代物流技术发展下具有应用性和实践性内容的讲解,导致学生上课积极性不高,不能很好地把握课程重点,学习效率低。而由于学生不可能在有限的学时内学完教材的全部内容,故教师应该强化课程重难点,把握教学深度,以及注重知识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在“物流管理概论”课程教学改革中,本文提出应结合新文科背景下新业态需求,选择实用性较强的内容进行重点讲解,使学生掌握充足的理论知识,并提高专业实践能力,进而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物流管理情景中。
(三)教学方式传统
当前,“物流管理概论”课程将PPT讲授作为主要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发挥主导作用,扮演讲授者、控制者的角色,一般按照教学大纲进行机械式讲解,“灌输式”地向学生讲授内容,而学生处于被动接受、机械学习的地位,主要扮演学习者、配合者的角色,导致课程讲授枯燥乏味,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7-9]。在当前课程教学方式下,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物流管理理论与方法,不能灵活地将物流管理理论与方法应用到物流管理实践中,同时,教师也很难通过课程讲授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因此,本文提出要对物流管理课程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如通过在课程中增加案例教学,以引导学生运用物流管理理论与方法逐步分析讨论案例内容,这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实际物流管理活动流程,而且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和综合素质,使学生掌握更多的实践知识和经验,同时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以及独立思考和探索能力。
(四)教学考核方式单一
当前,“物流管理概论”课程的考核主要以平时成绩、期中考试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为依据,其中,考试成绩一般是通过试卷形式的考核获取,平时成绩、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的考核比例分别占10%、30%和60%。然而,在该考核方式下,很多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对所学知识一知半解,在考试之前突击学习,采取死记硬背的方法,并不能很好地调动上课积极性。同时,学生对实际物流管理过程中涉及的运营管理情况并不了解。所以,该考核方式较难吸引学生学习兴趣,且不能充分考查学生实际掌握理论知识的情况,易造成理论知识和实践的脱节。
三、新文科背景下“物流管理概论”课程教学改革策略
(一)更新教学内容与重点
从现实情况来看,“物流管理概论”课程教学内容过于陈旧,与实践中物流管理运营情景脱节,使得学生学到的实用知识不多,不能有效解决新技术发展下的物流管理问题,进而不能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就业指导。同时,现有课程教学内容重点不突出,使得学生不能很好地把握教学重点,学习效率较低、学习积极性不高,且课堂氛围不够活跃。因此,本文提出,在新文科背景下,针对现有技术发展下的物流发展需求,应更新“物流管理概论”课程教学内容与重点,在教学中增加并重点讲解新型物流配送模式、平台型物流模式和双碳目标下绿色物流等内容。
1.增加新业态下课程教学内容。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基因工程、虚拟技术、5G技术等技术发展催生了以跨界融合为特征的新产业新业态,如“互联网+物流”“智慧物流”“即时物流”和“平台型物流”等。而单一的课程内容学习并不能适应新产业和新业态的发展需求。因此,在“物流管理概论”课程教学中,教师须重点讲授新产业新业态下物流的发展和应用。例如,在讲述物流模式时,结合顾客需求的变化,介绍即时物流配送模式和社区电商物流配送模式,增强学生对平台型物流的认识;在讲解绿色物流时,须讲述物流企业如何在实践层面如仓储和配送中实现双碳目标,使学生认识到“物流管理概论”课程的重要性。
2.调整新业态下课程教学重点。“物流管理概论”课程目标是培养物流管理综合型人才,其教学重点应该放在学生对于基本物流管理概念和方法的理解与应用上,减少公式等理论的推导与讲解,合理安排每部分内容的课时,为后续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例如,“物流管理概论”课程教学中,教师应重点讲解物流配送模式、新技术发展下物流管理作业流程和物流管理未来趋势等内容。为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教师应该选取具有针对性的网络案例和物流企业进行调研与讨论分析,以突出重点,强化学生运用知识重点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能力。
(二)增加案例教学
“物流管理概论”课程主要介绍物流管理学科的核心概念、研究对象和相应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该课程内容理论性偏强,且具有抽象性特点,故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学习效率较低。为了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本文提出应在课程中增加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是一种开放式、互动式的新型教学方式,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组织学生通过对案例的调查、阅读、思考、分析、讨论和交流等活动,教给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而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其对基本原理和概念的理解的一种特定的教学方法[10-12]。“物流管理概论”课程实施案例教学的步骤如下。首先,根据教学内容,选定案例。由于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拥有长三角绿色供应链研究院,并与多家物流企业签订了产学研协议,所以“物流管理概论”课程教师可以借助这些物流企业的资源整理相应的案例,并根据教学所需进行选用。其次,呈现案例,并提出问题。“物流管理概论”课程教师可创设企业实际物流运营管理情境,如仓储、配送、运输等,以呈现出案例,并适时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分组开展讨论。再次,分析案例,解决问题。学生可以自行组成小组,以团队形式对案例进行分析探究,针对不同观点互相交锋、彼此互动,并完成分析报告。最后,小组派代表解答案例问题,由教师总结归纳。各小组以答辩报告的形式解答案例问题,教师点评并总结归纳。例如,在讲解供应链管理时,笔者选用了某物流企业供应链管理运营的案例,经过呈现案例、讨论案例问题、总结归纳等过程,学生掌握了产品入库作业流程、在库作业流程和出库作业流程,加深了对供应链管理过程的认知和理解。
(三)改变考核形式
以往,“物流管理概论”课程主要通过试卷形式进行考核,然而该考核方式并不能使教师完全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故而其很难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进度,同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较低,可见,这并不能起到很好的考核效果。因此,本文提出要改革考核方式,通过增加案例分析与讨论考核环节,改变考核比例等方法,优化考核形式。
1.改变平时成绩认定模式。“物流管理概论”课程平时成绩往往是根据学生的课堂出勤率和课上回答问题情况来认定的,然而该认定模式并不能很好地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因此,本文提出应在平时成绩认定中增加案例分析与讨论考核内容。如在平时成绩认定模式中,可以将案例教学中学生的学习表现及案例答辩结论列为评价指标。概言之,应依据以上指标对学生案例讨论作业进行考核,最后通过综合考量课堂出勤率、课堂回答问题情况和案例作业三个方面来认定课程平时成绩。
2.改变总成绩考核比例。“物流管理概论”课程当前的总成绩中,其中平时成绩、期中考试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分别占比10%、30%和60%,期末成绩占比最高,这导致很多学生出现平时上课不专心,学习积极性较低,只在期末考试周突击复习的问题,可见这样的考核方式并不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提升。因此,需要调整课程成绩考核比例。本文提出,在课程成绩考核中,可将平时成绩、期中考试成绩和期末考试所占比例调整为30%、30%和40%,增加平时成绩所占的比例,使学生能认真对待每堂课程的学习,从而能够将物流管理理论知识应用于企业物流实践。
四、结语
“物流管理概论”课程是物流管理专业重要的专业课程,为后面的专业课程如供应链管理、仓储管理等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基于此,本文首先阐述了新文科背景下“物流管理概论”课程改革的意义,然后针对新文科背景下对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重点和考核方式方面分析了“物流管理概论”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新文科背景下教学改革实施方案,包括更新教学内容和重点、增加案例教学和改变考核方式。在新文科背景下,结合新业态需求对“物流管理概论”课程进行改革,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这样既能促进物流管理学科发展,同时也能为社会物流行业供给现代物流管理人才,有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参考文献:
[1]新文科建设工作会在山东大学召开[EB/OL].(2020-11-03)[2022-11-10].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s5987/202011/t20201103_498067.html.
[2]樊丽明.“新文科”:时代需求与建设重点[J].中国大学教学,2020(5):4-8.
[3]权培培,段禹,崔延强.文科之“新”与文科之“道”:关于新文科建设的思考[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7(1):280-290.
[4]唐安安,马源蔓,徐侠.信息特色背景下的物流管理专业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思考[J].物流工程与管理,2022,44(7):194-196.
[5]赵青柳,李海艳.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建设及教学模式解析[J].中国航务周刊,2022(32):63-65.
[6]胡其荣.高校计算机教学改革的重点及实施路径[J].课程教育研究,2019(14):73.
[7]贺玮,郑裕东,何志巍,等.“四位一体”研究型教学创新模式探索与实践[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5(5):57-62.
[8]张建桥.课堂真的能翻转吗:兼谈课堂改革的技术界限[J].比较教育研究,2017,39(10):26-32.
[9]苏小兵.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案例分析:“网络远程+课堂讲授”教学模式的应用[J].教师教育研究,2009,21(2):18-22.
[10]周兴建.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案例教学策略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4):82-83.
[11]孙飞燕.《现代物流管理》课程案例教学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7,16(18):159-160.
[12]袁二明,王亚超.港口物流管理课程案例教学的实践:港口集装箱进口流程课上实验[J].教育教学论坛,2017(24):273-27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616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