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音乐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现美育、德育的重要途径。通过音乐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拥有感受美、表现美、 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歌唱教学是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的重 要环节之一,它以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掌握歌唱基本能力为教学主要目的,循序渐进地、浸润式地提升学生审美和艺术修养 的教育。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就如何提升音乐课堂歌唱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做了一些的思考和探索,以供借鉴。
[关键词] 初中音乐,歌唱教学,实践,措施
在音乐学科的教育教学中,歌唱是最直接、最真切的一种音乐表现形式,也是最富感染力的情感表达方式。 因此,歌曲的教唱在教学中也显得尤 为重要。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一堂成 功的音乐课,必须要重视歌曲的教唱环节,通过歌曲的歌唱教学让学生在 课堂中的歌唱潜能得到开发的同时, 也使得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艺术审美修养在潜移默化中得以有效提升, 在尽情歌唱中获得快乐与收获。尽管 如此,理想很美好,现实很“骨感”, 笔者在课堂教学中依然能感受到学生并不是十分重视歌曲演唱的学习,如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对歌曲的学唱完全没有信心和兴趣等情况比较普遍。如何使学生 从“怕唱歌”到“爱唱歌”,使音乐课堂歌唱教学环节能有效实施下去,是值得一线教师在实践中需要不断去思考的问题。笔者结合二十多年的教学实践,就如何提高初中音乐歌唱教学 有效性做了以下几点思考。
一、以声音的艺术为导向,实现 歌唱教学的艺术价值
声音是语言的载体,是人类情感 沟通的方式之一。音乐是声音的艺术,既生动鲜明,又缥缈抽象。美妙而动 听的声音,能打开人们对客观世界的 认识,能开启人们美好的生活体验与 音乐美感的愉悦享受。学生通过美好 的声音和清晰的语言传情达意,赋予 歌声丰富的生命活力,在流淌的声音 和丰富情感的相互交融之中,启迪他 们的智慧,陶冶高尚的情操。《义务教 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 年版)》中指 出:“音乐教学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 程,音乐课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张开嘴 巴歌唱。”在歌曲的教唱过程中,音 乐教师的职责在于在课堂教学中引导 学生运用正确的发声方法和歌唱技巧 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正确地表达音乐 作品的情感与思想。发自内心、“声情 并茂”的歌曲演唱不仅能抒发内心的 情感、促进孩子们的情感沟通与交流, 而且可以增加他们学习的自信心,促 进其身心愉悦,培养其阳光健康、乐 观向上的性格。值得欣慰的是,在音 乐课堂教学中,还是有相当一部分学 生还是很热爱歌唱的,对于歌唱教学 环节还是比较愿意接受且能够积极参 与其中的。教师要通过生动有效的歌 唱教学,让学生们在歌曲学唱的过程 中充分感受到歌唱带给我们的快乐体 验,不仅可以有效地缓解他们的学习压力,帮助孩子们调节情绪,提高音乐 审美能力,促进其身心健康良好发展。
二、以情感导入为抓手,激发学生演唱的兴趣
教育家第斯多惠认为,教学的艺 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善于激励唤醒和鼓舞。音乐是听觉的艺术也是情感的艺术,丰富的精神内涵是音乐的 灵魂所在。教学中教师要时刻关注音 乐作品的内在情感因素,擅长挖掘音 乐作品的思想内涵。作为音乐教师, 教师课堂教学中要关注课堂的各个教 学环节,特别是歌唱课堂的导入部分, 以情感入手,创设良好的歌唱情境。 精心设计一个能与学生产生共鸣的歌 曲导入,不仅能激发学生演唱和求知 的欲望,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更能够促进歌曲教学环节更加地流畅 并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在进行歌唱 教学之前,教师要深入了解歌曲的创 作背景,研究教法,挖掘歌曲的歌词 内涵,把握这首歌曲的情感基调,让 学生能真正地理解和体验歌曲的旋律 特色以及歌曲饱含的丰富内涵。
例如,在教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歌曲《爱星满天》时,教师课前要研究教材认真备课,分析歌曲的创作背景和内涵,构思通过怎样的方式引导学生与《爱星满天》这首歌建立起情感沟通的桥梁。教师在课前策划制作了小视频《战役》。在课堂导入时播放了这段自制视频,伴随着深情感人的音乐,一张张“逆行者”无私、感 人的照片缓缓呈现在学生眼前,顿时 教室里鸦雀无声,学生们被音乐和画面深深吸引。选取的背景音乐是一首 专门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所创作的歌 曲《一直到黎明》,整个歌曲旋律流畅、优美深入人心,背景音乐与画面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一经播放,一下 子触动了学生的心,音乐画面与心灵深处的情感激烈碰撞,原来心不在焉 的学生都变得认真起来。这节歌唱课的课堂导入以情感导入为主线,让学生沉浸在教师营造的课堂情境氛围之 中,有效地激发起他们对歌曲学唱的欲望和兴趣,为后面课堂的歌曲教学做了很好的铺垫。
三、以逐层推进为主导,突破学 生的演唱难点
歌曲的教唱过程是课堂歌唱教学 的重要环节,教师在教唱歌曲时,需 要精心设计好歌曲学唱的每个步骤, 有层次地、循序渐进地开展教学,这 也是学生顺利唱会歌曲至关重要的。 歌曲学唱过程中,为了便于学生快速 融入歌曲的学唱,可以在歌曲学唱之 前,对学生进行发声训练。要求学生 抬头挺胸,端正演唱姿势,通过节制 均匀的用气,运用自然松弛,圆润稳 定的声音进行练声训练。以上声音训 练的逐步渗透,让学生能够用正确的 声音进行歌唱,从而开启了歌曲演唱 的大门。
笔者在长期的课堂教学中发现: 相当一部分学生面对稍微有难度的歌 曲演唱时就存在畏难情绪;如果遇到 歌曲高潮部分音区比较高,或者歌曲 旋律稍微婉转复杂一些,学生们就不 愿意开口唱了,声音很小,唱得很敷 衍。在歌曲教唱环节中,为了使歌曲 的学唱能更有效地开展,教师认真研究教法,设计出便于学生演唱的步 骤,解决歌唱的薄弱点,引导学生有 层次的完成歌曲学唱。在课堂的教唱 环节中,设计分层教学的方式进行歌 唱教学,设计了以下几个步骤进行教 学,感觉课堂学习效果还是不错的。 第(1) 步: 先用(la) 或(lu) 轻声 跟钢琴整体模唱歌曲的曲谱;第(2) 步:分析歌曲的旋律特点以及音程关 系;第(3)步 : 分析歌曲的结构段 落;第(4)步:跟伴奏音乐有感情地 朗读歌词;第 (5) 步:跟钢琴分段落 填入歌词演唱;第(6)步:处理歌曲 的音高和节奏难点;第(7)步:理解 歌词含义,融入情感,完整的演唱歌 曲;第(8)步:小组讨论:采用“领 唱”“轮唱”等演唱形式表现歌曲;第 (9) 步:歌曲拓展延伸:欣赏著名歌 唱家演唱的版本;第(10)步:根据 对歌曲的情感理解,再次巩固歌曲演 唱。通过以上环节的教学,基本都能 顺利地完成歌曲的教学,并能整体驾 驭和把握歌曲。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 学生都能适应这种教学模式,达到的 课堂效果也是不错的。
四、以多声部的演绎方式,增强 学生演唱的质感
“乐以和为美,乐和而后善。”乐 音相互呼应、调和、和谐,才能组合 成一支美妙的旋律。《课标》中指出要 重视加强合唱(多声部)教学,让学 生能够感受多声部音乐作品的丰富表 现力。音乐作品表现要素(素材)包 括:旋律、节奏、调式、速度、力度、 和声等,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旋律、 节奏与和声。将合唱中的多声部演唱 融入歌唱教学中,从而丰富了学生的 歌唱方式,让学生了解歌曲多声部旋 律的特有的和声魅力,进一步感受和 理解优秀音乐作品的艺术审美价值。 在教唱歌曲时,教师可根据不同的音 乐作品风格,结合歌曲的音乐素材为 歌曲编创二声部或三声部,在此基础 上进行多声部的歌唱教学,让学生在 歌唱中建立起多声部的集体合作意识,以多元化的方式演绎歌曲,感受到多 声部音乐作品的和声之美,和谐之美。
歌曲《大海啊,故乡》旋律深情 质朴、格调高雅,抒发了人们对哺育 我们成长的故乡所寄寓的深厚真挚的 热爱之情,表达了人们对大海的思念 和赞美。歌曲通俗易唱,学生们学得 很快,唱得也很陶醉。于是我就给歌 曲加大了演唱难度,在歌曲的第二部 分添加了二声部合唱。完全唱会歌曲 主旋律之后,教师先带学生跟钢琴轻 声哼唱歌曲的第二声部旋律,待第二 声部唱会之后,然后将二个声部合起 来演唱。在演唱歌曲时,让学生仔细 聆听和感受歌曲双声部的音乐旋律, 让他们更立体更全面地感受歌曲多声 部的旋律美感,体验歌曲多声部和声 的韵味。通过歌曲多声部的教学,歌 曲的表现力明显得丰富起来,学生也 更喜欢这首歌曲。
音乐教育从古至今都是一个人成 长过程中的必修课,“兴于诗,立于 理,成于乐”,由此可见音乐的教化作 用从来都是无可替代的。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音乐教育给人的影响不是生吞活剥的 灌输,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接受,以审 美为核心,艺术性和思想性高度融合 统一,通过各种启发式的教育方式让 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不断成长。教 育的路还很漫长,任重而道远,努力 让音乐伴随孩子们快乐地成长,让音 乐乘着歌声的翅膀起舞飞翔。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义务 教育艺术课程标准 [S]. 北京:北京师 范大学出版社,2022.
[2] 邓婷婷 . 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 培养歌唱能力的策略 [J]. 中学课程辅 导(教师教育 ),2019.
[3] 吴朝晖 . 中学歌唱课的教学策 略探析 [J]. 中小学音乐教育,2020.
(作者郭爱娣,江苏省南京市竹山 中学教师、一级教师)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611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