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跨学科教研的困境与出路

发布时间:2023-08-09 15:05:43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为了培养教师跨学科教研能力,文章首先阐述了跨学科教研的实践价值,然后分析了高质量发展背景 下小学数学教师跨学科教研的困境, 最后提出了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跨学科教研的出路。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十四五”规划时期我国 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变为高质量发展阶段[1]。这 是根据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条件和发展环 境变化做出的科学转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 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 纲要》提出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建立高质量教 育体系,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2]。为了高质量地发展基 础教育,有研究提出“优质均衡”是我国基础教育未 来发展的方向, 也就是在实现教育均衡的过程中, 发展优质教育[3],具体操作为“抓两头、带中间”,即 重视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及高等教育的高质量均衡 发展,带动初高中教育,以实现教育不同阶段、不同 区域、不同层面的可持续发展,促使教育达到“优质 均衡”的高质量发展目标[4]。
\

  教师教研是实现基础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的重 要途径。高质量教研有助于提升教学效果,落实教学 实践,促进学生学习和教师优质发展,具体表现为各 主体科学化、体系化、协同化地进行研究。2022 年,教 育部印发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 下简称《课程标准》) 指出,基础教育不仅要从终身发 展的角度,优化教育内容,减负提质,还要反映时代特 征,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与世界水平的高质量义务教育 课程体系[5] 。高质量的教育课程体系呼吁高质量的教 研体系,以满足基础教育各主体对优质、高效、公平教 育的需求。

  此外,《课程标准》鼓励数学教师以跨学科教学为 主,采用跨学科教学和项目式的教学方式,创设真实 情景,明确核心问题,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 决现实问题[6] 。小学数学跨学科教研已成为当下必不可少的教学实践需求,而以往跨学科教研主要为一线 教师自主自发组建教师共同体开展教研活动。由于缺 乏学校自上而下组织的跨学科教研,便出现了教研共 同体不稳定、教研目标理解偏差、教研主题不鲜明、教 研结构松散化、跨学科教研知识与概念不足等问题。 因此,本文主基于高质量发展背景,从跨学科教研的 实践价值出发,结合小学数学教师跨学科教研的困 境,探究了跨学科教研的出路。

  一、跨学科教研的实践价值

  (一) 教师教研素养转变

  实现教师教研素养转变— 由单一转向综合。当 下,一线教师大多追求单一学科的深度,凭借自身学 科的专业能力成为教学名师,而忽视了多门学科内容 的广度,未能发展广而深的专业能力,已不能适应高 质量教育发展对优秀教师的评价标准。跨学科教研促 使教师在一定的高度和广度上进行跨学科融合,多元 化、全方位地对课程进行设计[7]。作为教师核心素养的 重要组成之一,教师既在几门或多门学科中有深度地 对教师跨学科教研素养进行学习研究,又有广度地对 其进行归纳综合,满足了国家对高质量教育的标准。 跨学科教研是促使教师在更高、更广的层面上实现内 涵式发展的途径之一,也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高 涨的对高质量教育发展的需求。

  (二) 多元化教研组构建

  突破单一学科局限,组建多元化教研组。跨学科 教研意味着以主题为中心,打破单一学科边界,灵活 融入多门学科内容,建立更加开放、多元的跨学科教 研组。一方面,跨学科教研组可以根据主题的需要, 建 立并加强不同学科教研组之间的关联,为不同学科教师教研提供交流的机会;另一方面,跨学科教研组可 以借助教研活动,整合课程知识,实现教学知识的完 全化呈现,优化传统知识的分裂问题。组建综合教研 组,在教学内容上,有利于厘清各学科的先后顺序,实 现各学科“优质均衡”发展;在教学组织上,有利于统 一各学科的教学进度,助力教研工作达到新的高度。

  (三) 多视角教学设计形成

  跨学科教研可以将集体备课效果提升到新的高 度,即由于有众多其他学科教师的参与,可以拓宽教 研的视野和思路,效果往往远超同学科备课的思维视 角。组建跨学科教研组,让不同学科教师从各自学科 背景的视角审视教研活动,这样多个视角的交流与碰 撞会产生创造性的教学设计,使得教研活动从集“单 一学科之长”转变为集“众学科之长”[8]。跨学科教研下 的教学设计既能反映出各学科的本质,又能从整体的 高度统摄各学科概念。教师可以依据导向性问题,逆 向设计教学内容,合理分配各单元的教学目标,并进 一步规划教学问题的具体情景与活动方式,协同制定 跨学科的教学计划。

  (四) 多途径教学资源共享

  传统的教研活动主要采取听课、评课等方式。跨 学科教研过程中,资源的获取不再是单一学科的学习 研究,而是可以广泛地进行选择,教师拥有了更多获 取教学资源的途径。这样既能加强教师教研活动资源 的丰富性,也让教师可以结合自身兴趣和主题需要跨 学科听课,可以优化并丰富教学资源。随着互联网技 术的发展,在线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等打破了场域与时 间的限制,为跨学科教研提供了更为多样的共享方 式,节省了跨学科教研活动的时间成本,并拓展了跨 学科教研活动的空间。

  二、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跨学科教研 的困境

  (一) 跨学科教研共同体不稳定

  跨学科教研共同体可以促进小学数学教师同其 他各学科教师的有效教学,使其融合不同学科知识,形 成跨学科思维,进而建设高质量教育改革的有效机制。 但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分科教学占据主导地位,教师 往往形成了单一学科教学的僵化思维,缺乏跨学科教 研经验,难以开展跨学科教研活动[9] 。当下,小学数学 课程中围绕某一主题的跨学科教研活动主要集中在 北上广深及东部沿海城市学校,多为一线教师或研究 者自主自发开展,并用于教育教学的实证研究与局部实验活动。即跨学科教研活动缺乏优质教育政策顶层 设计,数学教研组还未形成清晰的跨学科教研主体架 构与教研活动规则,跨学科知识整合呈现“拼盘化”问 题,难以建立稳定的跨学科教学研讨共同体。

  (二) 跨学科教研目标理解偏差

  传统教研活动中,小学数学教师设置的教研目标 多倾向于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一般只结合自身 的教学经验进行讨论分享,较少横向扩展到相关学 科,即多是零碎的交叉学科的概念与知识,对学科“边 缘”内容很难进行深入探讨,无法协同数学以外学科 构建高质量教研活动体系。跨学科教研的目标在于促 使学生整合并应用小学数学及多门学科知识,提升实 际问题解决能力,锻炼生活实践能力,进而培养学生 高阶数学思维。跨学科教研必然要凝聚不同学科背景 的教师,并通过共同协作厘清数学与其他学科知识的 内在联系,形成跨学科的系统教学方案。

  (三) 跨学科教研主题不鲜明

  传统小学数学教研主题的确立缺乏逻辑性与严 谨性,主题内涵较为泛化、随意,难以提炼出进阶的主 题。另外,各学科之间缺乏合理的内在联系,也较难从 学科边界中提炼出进阶式主题。教研主题缺乏从课程 角度对数学及其他学科的统领,以及同日常生活需要 的紧密联系,无法突破数学学科教研的限制,即较难 整合出高质量的教研主题,进而阻碍了高质量教育的 发展。跨学科教研主题设计应体现小学数学及其他学 科不同的概念和核心素养,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原理、 方法融入主题。相对于传统教研注重知识与能力,跨 学科教研更加关注高阶思维的培养,注重问题解决能 力的训练。

  (四) 跨学科教研结构松散化

  小学数学教师教研活动需要遵循科学合理的规 范与程序。跨学科教研需要一套适用于不同学科教师 及不同学科教研组的教研结构,且该结构要满足公开 透明、步骤清晰、进程可调的教研体制特点,以保证教 研活动“方向感”的整体把控及高质量教育的快速发 展[10] 。当下,多数小学数学教师认为规范有序、结构清 晰的跨学科教研机制有助于不同学科教师灵活发散 与整合思维,但目前跨学科教研体制仍存在结构松散 的问题,未形成程序科学、结构合理的系统化机制,进 而难以整体协调教研进程。因此为了保证教研决策结 果的效率与可信度,构建系统化的高质量小学数学教 研结构已成为实施跨学科教研的迫切需求。

  (五) 跨学科概念与知识不足

  传统教研一般建立在单一学科基础上,教师只 需要熟练掌握单一学科基础知识与技能,便可正常 开展教研活动。而跨学科教研重在解决不同学科知 识的碎片化、学科分科体系的劣构化,以及同生活实 际的脱离等问题。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跨学科教研 过程中,既要熟练掌握自身学科的概念和结构特征, 还要了解其他学科的基本框架与方法,在跨学科教研 活动中扩宽学科范围, 加深对主题的理解[11] 。当前,多 数小学数学教师缺少跨学科教研实践经验,难以解决 跨学科教研学科整合的现实问题。跨学科教研主要受 限于数学学科数字化的知识与严谨性的思维,教师之 间缺乏充分交流与互动,容易忽视数学同其他学科隐 性知识与素养的共享与内化,故难以推动高质量教育 教研活动的发展。

  三、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跨学科教研 的出路

  (一) 建立综合跨学科教研共同体

  1.跨学科教研学术团体。具体来说, 从学校层面入 手,依据小学数学及其他各学科教师的年龄、学历、职 称等标准,成立跨学科教研平台,并将形成的综合跨 学科教研共同体分为两类。第一,主要是校内已经被 评为市级骨干教师以上的学科教师。他们要定期聚在 一起开展教研活动,分享上课、听课所得经验,进行学 校教研工作的顶层设计。第二,主要是把拥有硕士学 历的教师聚集在一起,开展跨学科教研活动。会议上 教师要定期针对数学教学疑难问题进行讨论,其中教 龄长、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发挥中层支撑作用,年轻 的教师发挥补充作用, 两者共同搭建整体教研框架[12]。

  2 . 跨学科综合教研组 。跨学科综合教研组主要 从横向和纵向上进行跨学科综合,具体表现为同一 学校不同年级的教研组和同一年级不同班级 的教 研组[13]。其中,横向的跨学科综合教研组有以下两类。 第一,教研组以整个年级为标准,由年级组长担任教 研领导者, 小学数学教师及各门学科教师作为教研 参与者,形成一个大的跨学科综合教研组。不同年级 不同学科的教师定期进行教研活动,讨论本年级数 学教学的困难及解决方法。第二,教研组以教学班级 为标准,班主任作为教研领导者,班级内各学科教师 作为教研参与者,形成一个跨学科综合教研组。 由于 组织单位为同一班级,任课教师之间相对熟悉,对于 班级情况更加了解,往往面临着相似的教学难题,故建立班级教研组进行小学数学教学经验、教学困难及 方法的交流十分重要。这种班级内的综合教研组可以 根据学生学习进度进行调整,实用性很强,可以有效 提升教学质量,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

  (二) 设计长期化和深度化跨学科教研目标

  1.长期化教研目标 。跨学科教研需要立足数学及 其他学科的发展需要,依据学生发展需求,结合小学 数学课程主题的内容、形式、评价等方面,设计总体的 教研目标。具体而言,需要先设计一个中长期教研目 标,再把教研目标分解成一个个子目标,每个教研子 目标可以周、半学期甚至整个学期为时间单位,并结合 学科的递进性特点,合理安排教研的频次、主题和内 容,从而提升小学数学教研目标的实用性与可操作性。

  2.深度化教研目标 。教研目标的设计要依据数学 教研活动主题的整体化和系列化布局,以及每个教研 子目标的主题和内容来进行。当下信息技术的发展泛 化了教研活动,偏离了教研目标。对此,应深度结合各 学科知识与结构对小学数学教研目标进行深入研讨, 设计出高质量的跨学科教研目标,也可以结合教研主 体与教研效果的精准化评价进行灵活调整,深化跨学 科教研目标[14]。

  (三) 研讨提炼导向性跨学科主题

  1.主题的发掘 。跨学科教研主要源于小学数学教 学中的真实问题引发的教研需要,所以如何发掘具有 鲜明性的教学主题,要求教师留心教学过程,细心观 察、勤于思考, 在教学中发现真实问题。鲜明的教研主 题必须是从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发现的,指向核心素养 发展当下的主题或未来可能有价值的主题。例如,小 学数学教师借助核心素养审视数学课堂教学现状时, 往往会发现教学目标松散、教学内容碎片化、学生能 力培养单一化等问题,而这些问题的思考和解决都可 以作为一个教研主题,进而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推动教 育高质量发展[15]。

  2.主题的确定 。导向性主题主要指能够引发深度 思考、观点碰撞的核心问题。主题的导向性也是教研 主题的关键属性。小学数学教研组可以设计科学的机 制,定期收集数学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鲜明性问题,将 其进一步归纳、提炼成教研主题。例如,针对教学过程 中存在的学科核心素养培养问题,教师可从解决问题 出发,寻找核心问题、搭建核心结构、提升核心素养, 进而整体改善课堂教学。具体可以细化为如何观察课 堂教学状况、如何提炼核心问题、如何搭建核心结构等子问题。依据各个子主题之间存在的顺序性和递进 性的特点,形成一个研究体系,再通过教研活动切实 解决教学问题,从而落实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

  (四) 搭建封闭式跨学科教研结构

  真正的教研活动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原动力。跨 学科教研需要在小学数学主题和任务的支撑下,搭建 封闭式教研结构,营造真实、开放的研究氛围,让教师 在跨学科环境中开展教研活动。封闭式教研结构的搭 建,往往需要一个完整的教研体系作为支撑,从而形 成小学数学教学与研究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系统。为 此,笔者提出教研活动的五项具体实施路径,具体表 现为以下五个方面。第一,理念先导。数学及各学科教 师共同研讨相关学科课程标准,学习相关的理论书 籍,这样不仅为提炼主题打下坚实的基础,还为不同 学科核心素养的深度融合,进一步解决实际教学问题 提供理论指导。第二,初定主题。不同学科教师以教研 组为单位,集体探究,基于不同学科的教材和学情,提 炼出教研的核心主题。随后,教师进一步观察思考,判 断教研目标、问题、结构的合理性,提出合理的改进建 议。第三,重建主题。参与教师在反思后进行灵活调 整,开展主题重建。教研组应集中分析教学主题内容 的逻辑性、结构的合理性,同时关注教师与学生的状 态,并针对发现的问题,进一步思考解决策略。第四, 再建塑形。在重新审视数学主题的基础上,教研组集 中设计教学整体思路,进一步改进教学策略,之后参 与教师在实践后, 要展示课例并分享经验。第五,提炼 反思。教研组应集中不同学科教师,反思梳理研究成 果,优化设计方案, 并将成果应用于教学实践。上述具 体教研流程为保证教研活动的持续性研讨、搭建封闭 式教研结构、深化跨学科教研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 发展高质量教育提供了有效路径。

  (五) 充实跨学科教研的概念与知识

  跨学科教研知识是跨学科教研深入化、系统化的 经验积累,主要包含数学及其他学科领域的教学知识 和教研方法。第一,领域教学知识是指小学数学教师 对自身学科本体知识、条件知识及实践知识的综合, 是小学数学教师教学的必备知识。充实方式可以采用 主题讲座,进行集中答疑,以持续强化数学教师的教 研知识体系。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具有学科教育实践能 力、自主反思能力,不断积累教育教学经验。第二,教 研方法知识是指小学数学教师教研体系的知识,可通 过教研制度的完善、资源共享机制的建立、多元化评审标准的确立等途径实现。概言之,学校可优化教研 体系,推进教研资源共享,激发教师教研兴趣,充实教 研方法知识, 开展高质量教研活动。
\

  四、结语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的跨学科教研旨在探究学科 整合的原理与方法,创设有利于小学数学教师跨学科 教研能力养成的教研环境。教师可改变传统单一学科 线性组合的教研方式,以真实问题为教研对象,组建 跨学科教研共同体并融入数学以外的其他学科知识, 从而建立健全解决综合性教学问题的教研体系。 因 此,本文提出了跨学科教研的实践价值,并针对小学 数学教师跨学科教研的困境提出了五大解决路径,以 期促进小学数学跨学科教研活动的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 OL]. (2017 -10 -27) [2022 -09 -19].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 leaders/2017- 10/27/c_1121867529.htm.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N].人民日报,2021-03- 13(1).
  [3] 杨清溪,柳海民.优质均衡:中国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路向[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6):89-96.
  [4] 王澍.抓两头带中间:中国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机制[J].东北师 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6):105- 112.
  [5]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 年版)[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6] 张春莉,缪佳怡,马琬婷,等.《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 年版)》 解读(笔谈)[J].宜宾学院学报,2022.22(5):1- 14.
  [7] 王雪.年级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研模式研究[J].小学教学研究, 2021(36):34-35.38.
  [8] 陈雪芳.开展跨学科校本教研的四要素[J]. 福建教育,2021(40): 29-31.
  [9] 朱雷.破解小学科教研困局:线上线下跨校教研融合[J].基础教育 课程,2021(22):72-75.
  [10] 张宏丽.有效校本教研开展的四个要素:以英语学科校本教研 的开发为例[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9.20(4):27-31. [11] 高潇怡,孙慧芳.小学科学教师的跨学科概念理解:水平、特征与 建议[J].教师教育研究,2020.32(6):68-75.
  [12] 杨文正,许秋璇.融入“大概念”的 STEAM 跨学科教研:模式构建 与实践案例[J].远程教育杂志,2021.39(2):103- 112.
  [13] 宋辉.跨学科教研中的冲突与化解[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39 (14):37-39.
  [14] 刘洁, 陈畅频.立足同伴资源的跨学科教研探索[J].教育理论与 实践,2019.39(11):39-40.
  [15] 张燕.小学教师教研能力层次探析[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9. 35(1):42-45.49.12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61111.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