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为了提高中职劳动教育效果,文章首先阐述了新形势下中职学校开展劳动教育的必要性,然后分析了 中职学校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新形势下中职学校劳动教育实施策略。
关键词:劳动教育,中职学校,新形势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愈发关注中职学校在技术 技能型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而立德树人作为教育 教学的本质目标,在中职劳动教育中显得尤为重要。 新形势下,中职劳动教育要与时俱进,使学生形成正 确的劳动价值观和劳动精神,并积极投入完善自我和 提升自我的过程,从而实现素质教育目标,培养出符 合市场需求,且具备工匠精神、创新能力的高素养综 合型人才。因此,中职学校要结合当前劳动教育实际, 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加以解 决,从而不断提高中职劳动教育效果,促进学生综合 素养的提升。
一、新形势下中职学校开展劳动教育的必要性
(一) 符合时代快速发展的客观要求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劳动教育一直是 教育部门高度重视的一个教育课题,从现实情况来 看,开展劳动教育对国家和社会发展起到了一定的 积极作用。近些年,我国教育部门陆陆续续发布了多 个教学计划和教育意见,为劳动教育指明了方向,更 明确了其内涵和目标。 中职学校是人才培养中不可 忽视的一个阵地,中职学生是未来社会发展必不可 少的力量。在中职学校开展劳动教育,能够不断落 实高素质、高技能和高文化人才的培养目标,传承并 发扬我国优秀的匠人精神和劳动精神,同时使学生 形成尊重劳动、热爱劳动、乐于劳动的思想意识,具 备创新创造劳动能力,这符合时代快速发展的客观 要求[1]。
(二) 落实中职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
作为职业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中职教 育旨在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培养出更多综合型高 素质人才,基于此,劳动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显 得尤为突出。中职学校的学生是未来社会发展的重要 劳动人群,因此在市场对高技能人才愈加渴求的当下,中职学校要有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的技术 型劳动者,一方面,这样可以为企业输送更多 的新 鲜血液,推动企业长期、稳定和健康发展;另一方面, 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其具备一技之长, 能够在今后的成长和发展中快速适应社会,实现个人 理想[2] 。中职学校劳动教育的实施, 可以推动具有校本 特色的劳动教育体系的构建,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劳动 意识和劳动习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从而真正落实 人才培养目标。
(三) 满足学生成长发展的现实需要
中职学生正处在青春叛逆期, 不但拥有纠结的、复 杂的心理状态,同时也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因此在这 一时期,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帮助,通过开展 多元化的劳动教育活动,提升学生的劳动技能和品德 修养,使其形成健全的人格,明确自己未来的发展方 向,这也是新形势下中职学校劳动教育的实施途径。 通过开展劳动教育,不但可以使学生在劳动过程中形 成尊重、合作、诚信、分享、互帮互助等优良品质[3],同 时教师还可以在开展劳动教育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切 身感受工匠精神的内涵和意义,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 使其形成优秀的品性和坚强的意志,从而推动其身心 健康发展。
二、中职学校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 学生的劳动意识不足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学生的成长环境越来越 好,这也使得人们的思想观念逐渐发生改变。对于很 多学生来说,由于家长的溺爱和过分关心,其从小就 缺乏劳动的机会,家长的关注点更多停留在学习方 面,故部分学生往往对劳动带有抵触和讨厌等不良情 绪。再加上中职学校更多注重专业技能的培训,对劳 动教育缺少足够认识,导致开设的劳动教育课程数量 少、形式和内容单一,劳动教育时间也被大大压缩,甚至部分学校只将一周一次的大扫除作为劳动教育的 途径[4] 。此外,部分中职学校虽然设有专门的劳动课, 但存在设施建设不完善等问题,导致劳动教育效果不 佳。概言之,家庭和学校的重视程度不够, 使得当前中 职学生的劳动意识较为淡薄。
(二) 劳动教育系统不完善
就劳动教育而言,其并不是简单的技能练习,而 是使学生在劳动实践中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素养, 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劳动教育 的浸润中习得技能,真正获得综合素养的提升,从而 为今后实现个人理想和抱负奠定基础。因此,在中职 学校的劳动教育中,教师要将这些内容作为核心,一 切劳动教育活动都要围绕这些内容而开展。但是就当 前中职学校劳动教育的实际来看,很多学校都尚未形 成完整的、科学的规章制度,很多教师在开展劳动教 育活动时都存在或多或少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导致教 学计划不完善, 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此外,部分学校 在物质方面存在供求不匹配等问题,如劳动教育场地 和经费欠缺等,这些都导致中职学校劳动教师价值未 能充分发挥出来[5]。
(三) 劳动教育定位不科学
在部分中职学校中,劳动教育职责不清晰、部门 不明确,导致劳动教育针对性不足,呈现出碎片化等 特点。同时,在中职劳动教育开展过程中, 教学设计往 往围绕教材或教学大纲而展开,教师更注重劳动基础 知识的讲解和劳动技能的培养,对于能培养学生工匠 精神、劳动习惯和劳模精神等通识课程的设置不够完 善,课时安排缺乏合理性,导致劳动教育无法达到预 期效果,这样不但容易使学生产生劳动抵触等不良情 绪,还会影响到学生学习其他课程的兴趣,不利于其 综合素养的提升。此外,学校对实习实训缺乏重视,导 致劳动教育仅局限在校园这一方寸之地,学生能够接 触到的劳动教育外延内容有限,未能有效发挥出劳动 教育对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推动作用。
(四) 评价机制有待优化
由于劳动教育内容丰富、范围较大,同时影响广 泛,不但包括学生对劳动的认识、思想态度、情感和价 值观等,还会对学生的技能素养、创新意识、实践能力 和应用能力等方面产生影响,故中职学校劳动教育的 实施离不开科学的制度保障和完善的评价机制。但部 分中职院校并未将劳动教育纳入日常教学范畴,缺乏 相关制度保障;部分中职学校的师资队伍参差不齐,很多劳动教育教师的技能和素养有待进一步提升;部 分中职学校的场地、设备、条件和设施也存在不足,导 致中职劳动教育缺乏科学保障;在评价体系方面,大 多数中职学校在进行评价时,往往将劳动教育评价指 标与思想品德评价联系起来,缺少对学生劳动技能、 劳动意识和劳动素养等的系统性评价,且评价分析不 够完善,这也会导致中职学校劳动教育难以高效且持 续地开展[6]。
三、新形势下中职学校劳动教育实施策略
(一) 加强思想认识,培养正确的劳动观念
为了提高中职学校劳动教育的有效性,首先就要 加强师生对劳动教育的思想认识,全面把握劳动教育 对于学生认知、发展和成长的重要性,把劳动教育实 施的侧重点由培养劳动技能转移到形成正确的劳动 意识和劳动价值观上。一是学校方面。学校要通过教 研、培训等方式,把劳动教育的新要求和新理念渗透 教师的思想深处,同时要求教师借助自主学习、网络 研修等途径,立足中职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能力, 设计完善的劳动教育实施方案,从而通过提高教师专 业素养和教学能力,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劳动教育价值 和意义,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劳动教育的价值[7]。二是家 庭方面。学校要通过自媒体、新媒体和现代科技等方 式,积极举办座谈会、交流会等,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 劳动教育观,同时鼓励家长在家庭生活中为学生提供 更多直接接触劳动、参与劳动和体验劳动的机会,使 学生在切身参与中真正感悟到劳动的重要性,从而逐 渐形成正确的劳动习惯和劳动价值观。三是学生方 面。除了教师和家长的教导和培养,学校还要充分利 用校园宣传阵地,通过广播展报等形式推广劳动的价 值和意义,营造出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突出学生的 主体性,使学生逐渐加强思想认识,形成正确的劳动 观念。
(二) 完善课程设计,树立高尚的劳动精神
一方面,专业课程设计是中职教育中的一个重要 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的技能和素养方面发挥着重要 作用,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等优良品质的有效 途径。因此,中职学校要将劳动教育纳入本校人才培 养方案,结合实际情况,基于劳动教育目标,对劳动教 育系列化的课程资源进行充分挖掘,并在此基础上设 计系统的课程标准和方案。中职学校要加强与企业之 间的合作,把劳动教育技能培养和通识课程教育充分 融入人才培养的各个方面,通过教育教学活动,不但要提高学生的岗位专业技能,还要帮助学生把热爱 劳动和崇尚劳动等内在品质内化为职业精神,使学 生积极投身企业实践[8] 。 同时,教师要对岗位技能包 含的工匠精神进行充分挖掘,并将其合理转化为教 学素材,丰富劳动技能课程内容和资源,使学生掌握 必要的劳动技能,树立高尚的劳动精神。另一方面, 中职教师要不断挖掘其他教育与劳动教育之间的关 联,形成课程合力,提高劳动教育的实践性、多元性 和针对性,扩大其影响力,从而不断提升中职学生的 综合素养。劳动教育不只是让学生动脑和动手的过 程,同时也是加强其职业技能学习的过程。例如,教 师通过机电专业实训教学,不但可以使学生提高自 身机电操作能力, 同时还可以增强学生劳动参与的 积极性,培养学生坚持不懈、吃苦耐劳和敢于创新等 劳动精神。通过将劳动教育与专业技能教学结合起 来,可以有效发挥学校与企业深度融合的重要作用, 通过教师与企业技术骨干的合作,科学编制考核标 准、教学设计和实践手册等,可使学生的劳动实践更 具专业性。此外,在学生毕业之前,中职学校就业处 还可以为学生组织举办关于就业劳动的相关讲座, 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和劳动经验。通过把专业技能 课程与常态化的劳动结合起来,可使基层实践、岗位 实践等活动成为学生劳动教育和技能培养的基地,为 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保障。
(三) 建设教育基地,营造劳动教育氛围
一是社会教育基地。社会与学校和企业共同构建 起科学的劳动教育基地机制,提供多元化的劳动教育 和社会实践等服务,为劳动教育的开展提供更多的机 会。所谓校企合作实训实习基地是指学校在增强对劳 动教育重要性认识的同时,以校外实训实习课作为主 要载体,构建起校企协同育人环境,如近些年来兴起 的“三创”基地,丰富了劳动教育的形式和内涵,为工 学结合劳动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有 效增强了劳动教育的实效性。二是校校联合共享劳动 教育基地。各中职学校要加强与其他院校的合作,将 区域内的优质劳动教育资源整合起来,构建劳动教育 基地共享长效机制,同时应把研学旅行与劳动教育有 机结合起来,建立研学旅行实践基地,通过资源共享 和优势互补,使劳动教育的开展变得更加顺利且高 效。三是校内教育基地。中职学校要加强校内劳动教 育基地建设,具体可结合学校现有的资源,建立起“学 校+企业”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延伸劳动教育场所,如建设能开展三自劳动教育活动等的服务性劳动教育 基地、能开展社团劳动等的日常生活劳动教育基地、 能开展职业技能教学实践活动等的职业技能劳动教 育基地、种植基地等生产性劳动教育基地等,这样不 但能够增强劳动教育的针对性,还可以为培养学生劳 动技能和素养带来更多可能。 四是家庭劳动教育基 地。学校要结合本校专业特色和劳动教育的育人价 值,构建具有本校特色的在线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并 开展居家在线劳动教育,具体包含居家清洁劳动、种 植和居家美食劳动等内容,在丰富学生家庭学习和生 活的同时,可使中职劳动教育课程更具体系化、全面 化和系统化。教师要积极争取家长的配合和支持,从 劳动学习课程、学习时间、学习评价和反馈等方面着 手,引导学生在周末或节假日自主选择在线劳动教育 课程,通过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形式完成劳动任务,并 从多方面展开评价,形成家校同盟劳动教育合力,从 而营造劳动教育良好氛围。
(四) 坚持因地制宜,强化劳动实践技能
对于不同的中职学校来说,其教学资源、师资力 量和教学实际也存在一些不同,因此中职学校劳动教 育的实施要朝着符合本校实际、满足学生需求和契合 地域特色的方向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开展中职劳动 教育的过程中,要长期坚持因人而异、因时选择和有 的放矢等原则,改变以往以机械式“灌输”和理论讲解 为主的劳动教育模式,打破以环境情境和卫生打扫作 为重点劳动教育内容的思维定式,把中职劳动教育与 日常活动、技能实训和各类展演等充分融合起来,丰 富劳动教育内涵,提升劳动教育效果,以创新性和创 造性的理念开展中职劳动教育,不断提升劳动教育 形式的灵活性和多样性,激发学生的劳动热情和劳 动兴趣,在潜移默化中不断强化学生的劳动技能。例 如,为了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劳动教育的重要性,中职 学校可以通过选拔志愿者的形式,组织学生参加区、 市组织的“职教宣传周”活动,帮助群众解决生活中 的各种问题;定期到社区、敬老院进行劳动,为弱势 群体带来更多帮助和温暖;定期开展“学雷锋”实践 活动,走进人民群众,为孤寡老人送温暖、为环卫工 人减负担等。通过开展服务社会、走进社会的劳动实 践活动,不但能够使学生增强劳动技能,提高劳动积 极性,还可以培养学生乐于奉献、勇于担当和勤劳勇 敢等优良品质[9] 。除此之外,中职学校还可以通过定 点帮扶的形式, 定期从各专业选择学生到周边社区帮助老人学用智能手机、更换汽车零件、维修家电 等,在服务群众的同时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使其在 劳动中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进而不断增强其劳动 的积极性。
(五) 完善保障体系,确保劳动教育效果
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出中职劳动教育的育人功 能,使劳动教育与职业技能教育深度融合起来,中职 学校不但要将其纳入人才培养规划和培养体系,从不 同方面、不同程度将劳动教育渗透在各专业理论教学 与实训活动中,推动劳动教育的顺利实施,还要不断 完善劳动教育保障机制,提高劳动教育的实效性。这 就要求教师要结合实际情况,有计划、有目的地拓展 劳动教育内容,分层次、分阶段地实施劳动教育方案。 一是要重视校本教材编写。学校和教师要结合实际情 况,挖掘出最贴合学生需求的劳动教育内容,选择最 符合学生认知的劳动教育形式,立足劳动教育优质成 果、成熟经验、新理念和新思想,拓展劳动教育范围, 提高劳动教育的实效性。二是要加强师资建设。学校 要高度重视对劳动教育师资的支持,构建起一支高技 能、高素养的教师队伍。 中职学校要对现有的教师进 行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其思想素质不断提升,使教师 能够在劳动教育过程中始终保持最好的状态,为学生 树立工匠榜样, 进而让学生接受更专业的劳动教育[10]。 三是要积极组建劳动教育教学小组。中职学校要引导 各个部门进行整合联动,同时划分劳动教育的责任和 职能,使各部门形成合力,共同推动学校劳动教育的 顺利实施。四是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中职学校要在 劳动教育场地、设备和设施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为 劳动教育的开展创造更具专业性、实践性和实用性的 环境,从而为实施劳动教育提供基础保障。
(六) 优化评价机制,提升劳动教育实效
在中职学校劳动教育实施过程中,对其进行公正、 客观和全面的评价,不但能够为教师完善劳动教育教 学设计提供有效反馈,还可以不断提升劳动教育实效, 因此中职学校要不断优化劳动教育考核评价机制,保 障劳动教育的实施效果。由于中职学生未来主要朝着 技能实践性工作方向发展,更多从事的是体力劳动, 因此学校可以定期开展各类劳动竞赛,并为学生建立 劳动成长手册或劳动档案等,同时通过网络、校园电 视等媒体展示学生的劳动成果和劳动技能。教师要引 导学生记录每次劳动之后的感悟和体验,然后通过学 生互评、自评和教师评价等方式,评选出劳动先进人物,通过榜样的力量提高学生的劳动参与性,增强其 劳动体验感和获得感。 同时,学校还可以把学生的劳 动过程和结果纳入综合素养评价,并设置劳动素养评 价标准,同时将其作为各种评选评优的重要依据和参 考,使学生充分体会到劳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而 不断增强劳动荣誉感和获得感,最终形成热爱劳动、 尊重劳动和崇尚劳动的意识,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劳 动。此外,学校还要建立公平公正的劳动奖惩机制,把 劳动考核评价与教师评优和部门绩效等联系起来,提 高教师对劳动教育的重视程度,督促教师不断完善教 学设计和评价反馈机制,采取强有力的劳动教育措施 提高学生的劳动技能和素养,真正把中职劳动教育落 到实处,推动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新形势下为了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全面 成长,提高中职育人质量和效率,培养出更多具有高 素质和高技能的专业人才,中职学校必须正确认识到 当前劳动教育的重要性, 并结合本校实际和学生需 求,通过加强思想认识、完善课程设计、建立教育基 地、开展实践活动、完善保障体系和优化评价机制,不 断丰富劳动教育内容和形式,提高劳动教育的有效 性,提升劳动教育质量,使学生积极参与劳动教育实 践,准确把握劳动教育的本质和价值,并将其转化为 自我学习的动力,进而在学校、社会和家庭的合作教 育下,增强自身的劳动意识、劳动积极性,树立正确的 劳动观念和劳动习惯, 从而实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丁霞.新形势下中职学校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轻 纺工业与技术,2019.48(7):73-74.
[2] 马丹,梁鑫.新时代中职学校开展劳动教育的现实困境与对策研 究[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21.37(2):90-94.
[3] 翁昊年. 中职学校劳动教育课程体系与实施策略[J]. 当代职业教 育,2021(6):82-87.
[4] 丁连国,郑有杰.刍议新形势下中职学校劳动教育[J].基础教育论 坛,2021(31):77.79.
[5] 唐治敏. 中职学校劳动教育课程的建设要点及实施策略[J].教育 科学论坛,2021(24):53-56.
[6] 蓝丽榕. 中职学校劳动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D].南昌:江西科技 师范大学,2022.
[7] 黎俊涛.刍议新形势下中职学校劳动教育的实施策略与践行途 径[J].现代职业教育,2022(11):136- 138.
[8] 钟杏. 中职学生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广州:广东 技术师范大学,2021.
[9] 王莉. 中职学校劳动教育课程建设现状分析与建议[J].教育科学 论坛,2021(33):61-64.
[10] 赵林. 中职学校劳动教育实践策略[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 研究),2022(增刊 5):69-7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608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