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
在信息化时代,信息社会中的种种问题影响着小学生的价值观与判断力,甚至危害其身心健康。本文阐述了信息社会责任培 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探讨了在小学信息科技学科教学中,通过“加强个人修养、规范自律行为、遵守道德规范”三个方面培养 学生信息社会责任,使之成为一个拥有健全人格的数字化小公民。
《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 (2022 年版)》的(以下简称“课程标 准”)正式颁布,标志着信息科技正式 成为义务教育新科目。课程标准引领 信息科技学科育人导向,要着力培养 核心素养。信息科技核心素养告诉我 们,要培养具有信息意识、计算思维、 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的 高素质网民。信息化时代,网络社会 已经悄然而至,越来越多的人在线进 行购物、学习、沟通和协调,网课也 逐渐成为新常态。在这个虚拟空间里, 教师应该关注小学生网络社会状态, 引导他们树立正确价值观,特别是在 信息科技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 信息社会责任,使他们成为一个遵守 信息社会道德、遵守信息法律法规的 好公民。
一、信息社会责任培养的重要性 和必要性
(一)加强信息社会责任培养,有 利于小学生趋利避害
一种技术的产生必然带来一系列 的冲击,信息科技的到来亦是如此。 信息化的高速发展,方便了人们的生 活,但是它也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比如:信息污染、信息犯罪、信息侵权、 计算机病毒、信息侵略等等。因此, 要加强培养信息社会责任,使小学生 不易在虚拟的网络中落入陷阱。
(二)加强信息社会责任培养,有 利于小学生防范风险
由于小学生年龄低,心智尚不成 熟,明辨是非的能力不足,他们信息 社会中的各种问题,价值观容易受到 干扰,导致无法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比如,小学生容易沉迷网络游戏,浪 费时间;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诱惑, 无法抵御网上“黄赌毒”;无法辨别 信息的真假,防骗意识薄弱,容易遭 受网络违法犯罪的侵害等等。据调查 发现,学校在信息科技课正确引导未 成年人规范使用网络,能够使其在网 络中收获正向的能量。因此,加强小 学生信息社会责任的培养是非常重 要的。
(三)加强信息社会责任培养,有 利于小学生健康成长
2021 年 10 月 18 日, 最高人民检 察院网上发布厅发布消息,2021 年 1 至 9 月,全国检察机关起诉涉及未成 年人的电信网络犯罪 4822 人。短短的 几个月,涉及的未成年人有 4822 人,这个数据真是不容小觑。
不管是被骗还是诈骗,都给未成 年人的成长造成严重的干扰,损害了 他们的身心健康,影响了他们的人格 发展。据公安机关不完全统计,近年 来,网络犯罪在持续大幅度攀升,而 且逐步低龄化。面对这种现象,加强 信息社会责任培养,使小学生适应信 息时代的发展,引导他们健康地成长 是非常必要的。
二、信息社会责任培养的方法与 路径
教育是大花园,每个孩子都是大 花园中的花朵,需细心浇灌,精心培 育。不同的教育,就会培养出不同的 孩子,只有辛勤的付出,才能育出灿 然绽放生命的花儿。而课堂是学校教 育的主阵地,也是培养学生社会责任 感的主战场。我们要立足信息科技课 堂教学,培养学生信息社会责任,在 他们年少的心里播种健康、善良、大 爱的种子,树起正确的为人、为事的 道德标杆,倡导健康、昂扬的价值取 向。这是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良好 举措,也是人们心目中对教育的美好 期待。
(一)增强学生信息社会责任意 识,加强个人修养
柏拉 图说:“教育非他,乃心灵 的转向。”小学阶段正处于身心发育、 道德人格养成的关键阶段,也是人生 观确立的重要时期。因此,要增强学 生信息社会责任意识,加强他们的个 人修养,让真善美在其心中生根发芽、 开花结果。
1. 培养学生的辨别意识。网络的 世界是丰富多彩、充满乐趣的,但是 由于互联网环境下的信息良莠不齐, 负面信息随处可见,小学生缺乏甄别 和筛选信息的意识,很容易受到这些 信息的荼毒。因此要重视在信息科技 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辨别意识。例 如,学习闽教版教材(以下简称教材) 四年级上册《辨别信息判真伪》,教师 出示例子:
【寒假,浙江温州一位 12 岁的小 学生小江,无意间加入了一个“生日 福利群”的 QQ 群。2 月 18 日,群里 更新了一条群公告:“100 元返利 800 元!名额有限,要的速度! ”】
教师以上面案例为抓手,提问: “群公告的信息是真实的吗?”引导学 生思考、讨论。学生各抒己见,教师适 时引导,让学生明白网络中的信息让人 眼花缭乱,常常会出现谎言、谣言。教 师接着紧扣环节,抛出问题“网络上 的信息存在哪些问题?”让学生讨论。 教师再通过讲解真实案例:《警方提 示警惕“100860”短信》和《走路都 能赚钱的一款名为“趣步”的手机软 件》,让学生知道网络信息鱼龙混杂, 真假难辨,要练就一双火眼金睛,学会 辨别信息的真伪。最后,教师再引导学 生讨论“辨别网络信息真伪的途径”。 归纳出可以从四个方面入手:(1)通 过浏览政府官网对信息真伪甄别;(2) 通过政府的辟谣举报平台进行辨别; (3)实地考查、验证,辨别信息真伪; (4)动手实践,辨别信息真伪。
2. 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
由于小 学生易沉迷网络,易受到各类不良信息诱导,自我保护能力较差,普遍缺 乏安全意识。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 注重创设真实情境,以真实问题为驱 动,引导学生参与学习讨论。例如, 综合实践课《网络游戏要自控》,教 师提出问题“网络游戏真的安全吗?” 学生有的说游戏会跟踪访问位置;有 的说部分游戏需要输入实名,暴露个 人信息……通过交流反馈,学生都意 识到网络游戏不是那么安全。教师再 出示案例:
【打游戏失控的未成年人:一个 男孩,因为长期打游戏,脊椎和颈椎 已经变形,靠着墙捧着手机,对外界 发生的一切充耳不闻。哪怕就在此刻, 他的母亲哭得声嘶力竭。】
师: “看了以上的案例,你想到了 什么?”在交流时,学生有的说网络游 戏上瘾,会严重伤害身体;有的说长 期玩网络游戏养成孤僻性格;有的学 生说可以偶尔玩玩益智、放松的游戏, 要学会自控。此案例的教学,让学生 进一步明白网络游戏的危害性,树立 安全意识,不沉迷网络游戏。
3. 培养学生的防范意识。网络 是虚拟的社会,但是虚拟的背后终究 是人,网络上实施诈骗、网络病毒等 现象经常发生,存在危险性。小学生 自我防范意识差,因此培养学生网络 安全防范意识至关重要。在学习教 材《即时通信重沟通》,教师播放视频 《网上交友安全吗? 》视频内容是:
【11 岁的莉莉是一名小学生, 由 于父母忙着做生意,经常不在家。她 在 QQ 聊天工具上面无意间添加了 12 岁的“男网友”。因为年龄相仿,彼此 聊得非常开心。后来,他们相约在莉 莉家里见面。结果,“男网友”带了一 伙人把莉莉家洗劫一空。】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为什么莉 莉会被骗?”学生讨论交流,教师适 时引导学生明白:交友时要有防范意 识,不能泄露个人和家庭的信息,更 不能随便和网友见面。如果要见面, 须在家长陪同下,选择在安全的公共场合。接着教师再提问题“你身边有 被骗的人吗?请说一说。”这一环节从 教材内容到学生身边事,从陌生人的 故事到学生熟悉的人或事。学生在交 流反馈中明白了要加强防范意识,不 上当,不受骗。
(二)注重学生信息社会责任实 践,规范自律行为
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信息社会责 任的有效途径。陶行知先生说过,行 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先知后行, 学生有了信息社会责任意识,才能在 实践中有自律行为。而学生的自律行 为要从良好的习惯抓起。小学正是学 生刚入门学习信息科技的时候,养成 良好的习惯对培养学生信息社会责任 至关重要。“学者贵于行之。”教师引 导学生把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 中,在践行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比如,在学习教材《计算机部件我爱 护》,学生在懂得计算机基本知识后, 要做到爱护计算机部件,并自觉渗透 到平时的习惯中。教师可以在电脑室 给每个学生建立“计算机我爱护”卡 片,让学生自己记录。每次上课时, 学生正确打开计算机,轻击鼠标,不 用力乱敲键盘,得一颗星。每节课结 束后,离开电脑室之前,学生正确关 闭计算机,把鼠标、键盘归位,清理 好桌面并把椅子摆放整齐,又得一颗 星。孩子们都有一颗上进心,谁也不 甘落后。等学生累积一定数量的星星 后,按规范操作已经渗入到他们的行 为习惯中,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养成了 自律行为。
王阳明曾说,“知而不行,只是 未知”。我们要引导学生做一个知行合 一者。如在教学教材《文件分类好管 理》时,要让学生明白文件或文件夹 命名的注意事项,不能凭借个人的喜 好无原则地给文件或文件夹命名。要 学会整理文件,在公用计算机上,我 们不要制造“垃圾”文件,要做到保 持计算机系统的流畅运行。尊重他人, 不能随便删除或修改别人的文件和系统文件。当然,纸上谈兵并不能帮助 学生提升自律能力。教师要在后续关 注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有没有自律行为, 可以开展“文明使用计算机”活动, 观察记录每位小学生的行为动向,通 过鼓励、表扬、评比等手段落实学生 的实践活动,巩固孩子的自律能力, 养成文明使用计算机的好习惯,做一 个真正的计算机小主人。
(三)激发学生信息社会责任情 感,遵守道德规范
当下,我们在享受网络便捷的同 时也在承担着网络风险。虚拟的网络 使一些人肆无忌惮。垃圾信息、虚假 信息、色情、暴力等负面问题时时充 斥网络空间,影响着未成年人的价值 判断和人生观,荼毒着未成年人的身 心健康。因此,教师要加强对小学生 健康上网的教育,引导他们在使用信 息科技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遵守道德规 范和科技伦理,培育其正确的世界观、 人生观、价值观,使其在数字世界与 现实世界中健康成长。
1. 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小网民
法律是道德标准的底线。网络时 代,人们的生活方式变了,但是诚实 守信的道德品质不能变,遵纪守法的 法律意识不能丢。网络不是法外之地, 每个网民都要遵守规定,都要有自律 行为。例如:
【15 岁的小郭由于父母平时忙于 工作无暇管教,与社会不良青年结交, 经常混迹黑网吧,夜不归宿。某天, 他网瘾又犯了,因为没钱上网,他便 与在网吧结识的社会不良青年悄悄尾 随一名女学生,到人较少处以问路为 由,将其推倒并抢走其身上仅有的几 十元钱及手机 1 部。被害人报警后, 警察将小郭抓获。法院依法判决小郭 有期徒刑 1 年 4 个月,缓刑 2 年,并 处罚金 800 元。】
教师要通过这个案例,教育小学 生要学法守法,遵守有关部门禁止未 成年人进网吧的规定,不沉迷于游戏;遵守《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文明上 网,树立守法观念,不挑战法律底线, 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小网民。
2. 做一个维护信息真实的小网民
互联网时代,谁都可以在网络上 发表信息。信息社会责任意识淡薄, 一些人可能随意发表个人言论,制造 虚假广告或传播虚假信息。央视财经 《经济半小时》栏目视频曾报道,小梦 同学受到网络霸凌的抹黑,身心受到 伤害。可见,制造和传播虚假信息对 受害者伤害极大。
因此,我们教育小学生要从小树 立起维护信息真实的观念,不信谣, 不传谣,不给网络谣言滋生提供温床。 激发他们维护网络真实信息的意愿, 反对并抵制非法信息源,为网络世界 的清明献一份力量,人人做到维护网 络信息真实,让信息社会变得和谐且 规范。
3. 做一个保护信息社会安全的小 网民
小学生作为信息社会的普通一 员,在信息社会中作为参与者的角色 存在。网络上的海量信息冲击着他 们,一些新鲜刺激的不良内容逐渐渗 透、腐蚀着小学生,摧毁他们的思想 道德防线。特别是网络游戏,小学生 喜欢模仿、易受暗示,忘却了虚拟游 戏与现实生活的差别和转换。如近几 年出现的一款蓝鲸游戏,俗称“死亡 游戏”,参与游戏的学生年龄在 10-14 岁之间。游戏规定,中途不得退出, 必须完成任务。游戏组织者通过“洗 脑”,残害学生的身心健康,这款游戏 影响极其恶劣,扰乱了信息社会的安 全。由于小学生年龄小,特别需要教 师在信息科技课堂中的及时引导和监 督。在育人过程中不断塑造小学生品 格,夯实其道德基础,使之逐步懂得 道德底线,承担信息社会责任,做一 个保护自己安全,也保护信息社会安 全的小网民。
4. 做一个净化信息环境的小网民
当下,网络中的信息量大,鱼龙 混杂,真假难辨。不良信息泛滥成灾, 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造成信息污染 的原因之一是网络道德责任感的缺失。 因此,要从小培养他们的道德观念,提 高道德修养,做一个净化信息环境的 小网民。
总之,教学既要重技能,也要重 育人。新时代小学信息科技课堂教学, 在重视培养小学生信息技能的同时, 也要高度重视培养他们的信息社会责 任,使其拥有健全的人格。让信息科 技教学在培育学生成为有道德、有理 想、有情怀、有能力的下一代中发挥 其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刘映川 . 立德树人背景下小学 信息社会责任培养的应用研究 [J]. 小 学时代 ,2019(25):28-29.
[2] 师珂欣 . 论学生信息社会责任 及其培养[J].教学与管理 ,2020(33):9- 12.
[3] 王亦君,先藕洁 . 打击电信网络 诈骗需出哪些“硬招”[N]. 中国青年 报 ,2021-10-25(004).
[4] 熊璋 . “科”“技”并重 : 义务 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解读——访义 教信息科技课标组组长熊璋教授 [J].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22(09):4-7.
[5] 李荣宾 .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 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J]. 广西教 育 ,2020(14):43-44.
[6] 陈晓燕 . 网络环境下未成年人 犯罪对学校德育工作的警示 [J]. 吉林 省教育学院学报 ,2021.37(11):28-3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600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