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对中学化学教学提出了更加明确的要求,那就是要立足于学生终身成长和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培养学生的化学素养。初中阶段是学生化学系统学习的启蒙、奠基阶段,教材是学生这一阶段化学学习的主要依据,所以利用好教材,深度挖掘教材,对提升学生化学学科素养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材;核心素养培养
教材是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对于教学内容的系统整合,是课标的具体化呈现,是教学的主要参照。初中化学学科是学生们在初三阶段才刚刚接触的一门新的学科,但也是中考升学的必考学科,这是学生化学学习的奠基阶段。化学教学的主要参照就是教材,特别是在学生学化学方面更离不开化学教材的引导。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对于化学学科教学的目标有了更加明确的要求,那就是落实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初中化学学习基本上就是依据两本教材和大量的化学实验来推进教学,所以充分利用化学教材,特别是结合培养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来挖掘教材的深度信息势在必行,要把教材本身的思想性与科学性、观点与材料、理论与实际、知识和技能的广度与深度、基础知识与当代科学新成就的关系全面落实,这样才能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掌握化学教材和核心素养的关系
中学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五个方面,但更侧重于高中化学的学习要求。初高中化学本身就是一体的,但是初中化学学习时间短,内容简单,是化学学习的启蒙阶段,而高中化学则是对初中化学的进一步深化与完善,故初中化学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变化守恒”“分类表征”“宏微结合”“模型认知”“实验探究”“绿色应用”、符号表征、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等,初中阶段还要把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兴趣放在重要的位置。
因此,在初中化学教材内容的设置中,要着眼于未来高中阶段学生学习化学的需求,立足于初中阶段学科素养培养的现实要求。具体来说,在内容设置上九年级上册一开始就注意兴趣的培养,用“开启化学之门”使学生们走进化学学科,了解化学。而后面的内容对于学生化学素养培养的侧重点有所不同,通过学习身边的化学物质引导学生能够从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角度理解化学学科;物质的化学变化则侧重培养学生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化学与生活不仅能够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化学学科的价值所在,还能落实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的素养。所以结合学科素养的要求,把化学教材内容进行深度挖掘和细致分类,能够使我们的教学针对性更强,更有实效。
二、以化学教材为抓手,有效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
素质教育下的初中化学教学要在之前落实学科教学三维目标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培养方向,这样才能把初中阶段需要培养的学生化学素养工作落到实处。当前的教学强调的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死板地教教材,这体现出了化学教材在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方面的重要性。因为它给教学提供了参照,也给学生学习提供了精准的依据,让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在教材这一抓手的指导下,有序推进,有效落实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
(一)有利于构建完整知识体系
化学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非常密切,如果学生只掌握了单一的知识点,没有形成整体意识,解决综合性问题时很容易不断出现各种问题。现行沪教版化学教材特别注意从学生知识储备和学习能力出发给学生呈现体系化的知识,有利于学生知识网络的构建,也容易使学生知晓各部分知识的关联,这样才能提升学生的化学学习能力。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理性认知能力
现在的化学教材并不仅仅为学生呈现死板的知识点,而是尊重化学学科这门自然科学漫长发展的现实,通过给学生呈现化学历史、名人逸事等形式,引导学生学会辩证、理性地分析化学学科的内涵。这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是非常符合其认知水平的,使学生从化学文化中培养科学思维、激发兴趣、寓教于乐,达到核心素养培养效益的最大化。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教育的本质不仅仅局限于知识层面,思想认知和价值观的引导也特别重要。学生学习化学最终是要把学科知识和社会发展的需求紧密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够实现深度育人的目的。具体来说就是要把创新、环保结合起来,在增强其社会环保意识过程中树立创新理念,实现了学生思想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全面培养。
参考文献:
[1]肖丽华.利用化学教材培养高中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8(16).
[2]陈晓晔.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J].文理导航(中旬),2018(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60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