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基于体验式学习理念的初中地理教学策略论文

发布时间:2023-07-13 14:15:20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 在新课标指导下,教师应树立体验式学习理念,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学内容为基础,应用多样策略引发学生体验, 引导学生自由体验, 助力学生完善体验, 促使学生反馈体验, 指导学生评价体验, 使学生通过“体验”,建 构地理认知, 发展相关能力, 增强地理学习效果。鉴于此, 文章以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 第六章第二节“‘白 山黑水’—— 东北三省”为例,详细阐述基于体验式学习理念的地理教学策略。

  关键词: 初中地理,体验式学习理念,教学策略

  引 言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 年版) 》(以下简 称《课程标准》)阐述了“体验”对于学生学习地理 的重要性,要求教师树立体验式学习理念,实施体验 式教学。体验式学习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活动。 有效的体验式学习可以使学习者在展现学习主体性的 同时, 获取知识, 锻炼能力, 塑造情感, 增强学习效果。

  体验式学习是教师以教学内容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创设多样活动,引导学生体验,积极进行合作探 究,以建构认知、锻炼能力为目的的学习活动 [ 1]。所以,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 教师应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 树立体验式学习理念。下面, 本文以“‘白山黑水’—— 东北三省”为例,阐述实施体验式教学的策略。
 
  一、创设情境,引发体验

  引发体验是指引发学生的体验兴趣。兴趣是学生进行体验的保障。所以,在实施体验式教学时,教师需要先激发学生的体验兴趣。影响学生体验兴趣的因素多种多样。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表明了情境之于兴趣的重要性 [2] 。所以,教师应将情境作为影响学生体验 兴趣的重要因素, 并在体验式课堂上立足教学内容, 创设教学情境。

  在体验现实生活的过程中,不少学生借助网络、 电视等了解了东北三省,对冰雪世界产生了浓厚兴趣。“‘白山黑水’——东北三省”的内容恰好从不同角度介绍了东北三省,如东北三省的地理位置、地形特征、气候特征等, 契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兴趣。 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把东北三省的“冰雪大世界”作为切入点,创设教学情境。具体而言,教师可利用电子白板播放“冰雪大世界”的美丽场景。在如此场景的作用下,大部分学生高度集中注意力,跟着镜头走进“冰雪大世界”,欣赏美丽的自然和人文景象。 结合视频内容,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哈尔滨的露天冰雪会不化呢?”在问题的作用下,不少学生兴致高昂, 自觉迁移生活经验, 联想各种答案, 踊跃作答。 在作答的过程中,一些学生提到哈尔滨的地理位置。 教师把握时机追问:“哈尔滨位于我国哪一地区?该地 区的经纬度是多少?”在问题的驱动下,学生进入地理教材,探寻哈尔滨的地理位置。由此可见,有效创设教学情境,不但可以引发学生的积极体验,还可以使学生顺其自然地进入地理课堂,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

 
  二、活动探究,自由体验

  (一)活动探究,自主体验

  自主体验是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的学习活动。在自主体验的过程中,学生会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迁移已有认知,解决相关问题,建构地理认知,同时锻炼自主探究能力 [3] 。在地理课堂上,教师可依据知识难易程度和学生学情,选择简单的内容创设活动,引导 学生自主体验。

  比如, 在“‘白山黑水’——东北三省”课堂上, 教师可创设游览东北三省的情境。大部分学生都知道东北四季温度存在较大差异,要想到东北三省旅行,学 生要先准备好相应的衣物。对此,教师依托情境,创设“整理出行装备”活动。在创设活动时,教师可先 向学生发问:“东北四季温度情况如何呢?要到东北旅行,在不同季节要穿什么样的衣服呢?”在引发学生思考后,教师可顺势在电子白板上呈现不同季节的衣服,如T恤、卫衣、羽绒服等。教师可鼓励学生选出适合夏天和冬天到东北旅行时穿的衣服。此活动具 有趣味性,大部分学生能够自主投身活动中,迁移生活经验,选出适合不同季节的衣服。在规定的时间结束后,教师鼓励学生毛遂自荐,到讲台上操作电子白板,将不同厚度的衣服放到指定位置。其他学生则认 真观看,及时发现问题,提出完善建议。在全班学生 通力合作下, 电子白板上展现出适合不同季节的衣服。 教师可以此为基础,提出问题:“请大家根据夏季和冬季衣服的具体情况,分析哈尔滨夏季、冬季和本地夏季、冬季的差异,并思考电子白板上展示的不同季节的衣服是否合理?还可以添加哪些衣服?”在如此问题的驱动下,学生再次迁移生活经验, 自主对比哈尔滨 的冬夏情况和本地的冬夏情况,建构认知,并补充其 他合适的衣服。之后,教师为学生搭建展示舞台,鼓励学生介绍哈尔滨的冬夏情况及相应衣服。比如,有的学生提到哈尔滨的冬天尤为寒冷,需要穿戴厚实的 防寒衣服, 如羽绒服、雪地靴等。还有的学生提到, 哈尔滨的冬天降雪较多,反射强烈,需要戴墨镜。在学 生介绍的过程中, 教师要认真倾听, 有针对性地补充。 如此做法不仅使学生体验东北的夏冬两季,对其天气、 气温情况建构认知,还使学生顺其自然地锻炼了自主探究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二)活动探究,合作体验

  合作体验是学生以小组为基础的学习活动。通过体验合作学习活动,学生可以展现个性认知,碰撞思维, 达成统一认知, 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对此, 在实施体验式教学时,教师可选择稍有难度的内容,引导学生合作体验。

  大部分初中生的地形判断能力不强,因此,针对东北三省的地形特征, 教师可创设“寻找大好河山”活动,引导学生合作体验。在创设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在电子白板上展现东北的河流分布图,引导学生与小组成员合作,共同判断哪些地方可能有山脉,借 此总结东北的地势特征。在合作体验的过程中,大部分小组成员能够迁移读图经验,依据河流的分布情况,判断山脉所在。交流的过程是学生集思广益的过程。

  在此过程中,学生碰撞思维,达成统一认识,判断出东北三省的东南部、西部和北部可能有山脉。立足学生的合作探究情况,教师顺势在电子白板上呈现东北 三省的山脉分布图,引导学生合作探究不同区域的具体山脉情况。在读图能力的支撑下,学生发现:东南部有长白山,西部有大兴安岭,北部有小兴安岭。教师要及时肯定学生的探究所得,为每个小组提供地理材料包,并提出任务:“请大家和小组成员继续观察东北三省的河流和山脉分布图,讨论地形特点,并使用材料包中的黏土、轮廓版等,模拟东北三省的地形特点。”在此任务的驱动下,学生边思考边交流,边操作边思考,进一步认知东北三省的地形特点,用直观的方式展示。在规定时间结束后,教师可鼓励小组展示本组的作品,介绍东北三省的地形特点。教师要鼓励其他小组认真观看、倾听, 及时提出问题或完善建议。 在全体学生的通力合作下,东北三省的地形特点得以清晰展现。学生也因此了解了东北三省的地形特征, 掌握了本节课的重点内容。由此可见,通过合作体验活动,学生不仅获得了合作探究机会,还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应用不同方式探究地理知识,建构了深刻认知。此外, 部分学生还因此增强了合作学习意识, 提高了读图能力,锻炼了操作能力。

  三、交流表达,完善体验

  完善体验是学生增强体验效果的关键。纵观上文,在体验相关活动的过程中,学生发挥自主性,逐步探究, 建构了良好认知。但是, 受学习能力的局限, 部分学生会存在一些体验问题。及时解决问题,有利于学生完善体验,增强体验效果。交流表达是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方式。在实施地理体验式教学时,教师应尊重学生自主、合作体验情况,及时组织 学生开展交流表达活动。

  例如, 在“‘白山黑水’——东北三省”课堂上, 教师创设了“体验冰天雪地”活动,引导学生合作体验, 携手探究气候、地形给东北人日常生活带来的影响。在 学生合作体验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在电子白板上展现 东北人衣、食、住、行的图片, 助力学生多方面总结。 同样,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展示机会。在学生展示后, 教 师可以鼓励他们自主发言,表述发现的问题。有学生提到如此问题:“除了衣、食、住、行外,东北如此特殊的自然环境对生活还有哪些影响呢?”“如此特殊的自然环境,给东北人的生活带来了哪些不便?”“特殊的自然环境为东北带来了怎样积极的影响?”教师要尊重学生提出的这些问题,并鼓励他们继续与小组成员交流,探寻相关问题的答案,从不同方面说明东北特殊的自然环境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实践证明,学生通过体验表达交流活动,完善了地理认知,同时锻炼了地理思维能力和问题分析、解决能力,提高了课堂学习质量。

\

 
  四、行动迁移,反馈体验

  反馈体验是学生反馈学习成果的活动。学生通过不断建构、完善认知,获取了迁移所学的机会,有利于自主解释地理现象, 解决地理问题, 实现学以致用, 增 强地理学习效果。因此,在实施体验式教学时,教师应立足学生体验情况,引导其回归生活。

  在“‘白山黑水’——东北三省”课堂上,学生体验系列活动,逐步了解了东北的自然环境。立足学生的了解情况,教师可以提出问题:“东北的自然环境对其农业生产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在提出问题后,教师给予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让学生积极思维,迁移 课堂所学,从不同角度探究问题答案,并做好记录。 在规定时间结束后,教师按照学生的学习水平,从低水平到高水平地选择学生回答。如在低水平学生回答后,中等水平学生进行评价,指出可取之处,同时补充其他影响,之后则由高水平学生完善。最后,教师 可综合全体学生的回答,系统解答问题。如此做法不仅使学生及时迁移了课堂所学,解决了问题,还使学 生锻炼了问题解决能力。

  五、学生合作,评价体验

  评价体验是以体验过程为基础进行教学评价的活动。教学评价具有激励、促进作用,可以使学生了解自身体验情况,有针对性地查漏补缺。学生是体验式教学的参与主体,学生自主评价、互相评价是其主体性的实践体现。所以,在实施体验式教学时,教师可以体验活动为依托,引导学生合作评价。

  在“‘白山黑水’——东北三省”课堂上,教师依据本节课教学内容(东北的地形、东北的气候),先后创设了四项活动(寻找冰雪世界、整理出行装备、 寻找大好河山、体验冰天雪地),引导学生自主、合作体验。在学生体验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发放评价量表(见表 1),引导他们关注自己和他人,结合体验情况进行自评和互评。

  评价量表增强了学生自评和互评的针对性。通过自评和互评,学生增强了对自我和对他人的认知,提高了自身发展水平。同时,教师可依据学生的评价结 果,了解教学情况,实施评价,助力学生发展。

\

 
  结 语

  综上所述,有效实施体验式教学,可以使学生由浅入深地掌握地理知识,锻炼相关能力,提高地理教学质量。鉴于此,在实施初中地理教学时,教师可以以新课标为指导,以教学内容为基础,应用多样策略引导学生体验, 使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 掌握知识, 锻 炼能力,增强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 贾福德 .体验式教学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家长,2021(12):123-124.

  [2] 吴宗明 .体验式教学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科普童话,2020(27):145.

  [3] 谢鑫.体验式教学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1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59329.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