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民俗文化教育在统编版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发布时间:2023-07-09 13:10:14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历史既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记载,也是优秀传统文化的再现,其中就包括民俗文化。为此,高中历史教师要积极推动民俗文化与学科教学的融合。本文概述民俗文化的内涵,阐述民俗文化资源融入高中历史学科的可行性,高中历史教师要从发掘民俗文化教育资源、开展民俗文化探究活动、开发民俗文化校本课程等方面发力,有效发挥民俗文化教育力量,推动高中历史深度教学,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高中历史  民俗文化  教学策略
 
  历史是民族文化的载体,教师在实施教学时,既要用好民俗文化资源开展高质量的学科教学,实现学生人文修养、品德素养的培养,也要通过合适的教学方式,彰显民俗文化的魅力,让学生爱上民俗文化,愿意传承与发扬民俗文化。
 
民俗文化教育在统编版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一、民俗文化资源的概述
 
  民俗文化顾名思义是指与民俗有关的地方性传统文化。何谓民俗,钟敬文先生指出民俗即民间风俗,指的是一个民族或者国家的人民群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一种生活文化。民俗多以物质的形态呈现出来,但其内涵是地方性的传统文化,体现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信仰与希望。将民俗上升到文化这一层面就变成了民俗文化,民俗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民俗文化是民族文化的基础,而且极具地方特色,是当地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劳动人民在生产与生活中提炼总结而成,并且形成了固定套路,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体现出来。
 
  民俗文化主要包括三类:一是物质生产生活中的民俗文化,这是与人民群众衣食住行有重要联系的各种有形的民间习俗,如饮食习俗、生产习俗、服饰习俗等。二是精神生活中的民俗文化,主要指的是意识形态领域的民间习俗,多是无形的,但需要借助一定的物质载体才能体现出来,如地方歌剧、庙会文化等。三是语言方面的民俗文化,是以口头语言传承下来的民间习俗,也就是通过代代口耳相传,将一些俗语、谜语、传说、神话、谚语等民间文化传承下去。这三类民俗文化是目前中国民俗文化的主流,值得人们去传承和发扬。
 
  二、民俗文化资源融入高中历史学科的可行性
 
  1.民俗文化是高中历史教材内容的组成部分
 
  高中历史教材中罗列的知识体系时间跨度非常长、范围非常广,包括政治、社会、经济、文化、生活等方方面面,其中也包括大量的民俗文化元素,如“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章节中有大量的民俗文化介绍,在“人口迁移与文化认同”章节中更是呈现很多地方性的优秀传统文化,在“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章节中将我国的民俗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进行了关联呈现。这些民俗文化是学生了解我国古代历史、探究中华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也是组成中国历史的重要内容。正是因为民俗文化在高中历史教材中的存在,说明了高中历史教学与民俗文化教育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与协同性。
 
  2.民俗文化是学科教学的重要情境素材
 
  历史是情境的再现,是直观的、具体的、动态的,所以,情境教学法是高中历史学科教学的关键方法。教师在实施情境教学的时候,最为关键的是为学生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教学情境需要合适的素材作为支撑,而民俗文化是目前重要的情境素材,一方面,学生对这些民俗文化比较熟悉,将民俗文化资源作为教学情境的支撑,能让学生对情境产生熟悉感。另一方面,民俗文化素材中蕴含着很多的教育元素,一旦将其作为教学情境的素材,就能引导学生在情境中领悟其中蕴含的教育元素,实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所以,民俗文化素材是推动高中历史情境教学的重要支撑,说明了民俗文化教育与高中历史学科教学具有一脉相承、相得益彰的特点。
 
  3.高中历史教学是民俗文化得以传承的主要渠道
 
  学生是新时代传承和发扬优秀民俗文化的关键主体,需要教师采取有效的教学举措,提高学生传承的意识和发扬的素质。在传承与发扬民俗文化时,因为高中历史学科教材中有着大量的民俗文化知识,再加上历史就是对传统民俗文化的记载,这些都说明了通过历史学科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民俗文化的内涵与外延,体会到民俗文化的力量,感受到民俗文化的魅力与精彩,进而被民俗文化深深的吸引。民俗文化与高中历史无论是在内容方面,还是在教育目标方面,都具有紧密的联系,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这也说明了高中历史教师要善用民俗文化,通过开展针对性的民俗文化教育来推动高中历史学科教学。
 
民俗文化教育在统编版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三、民俗文化教育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发掘民俗文化教育资源,充实高中历史教学内容
 
  在高中历史教材中,民俗文化资源以两种形式存在,一种是比较显性的,也就是将民俗文化直接编排在教材中,甚至以专门的章节介绍。还有一种是比较隐性的,与其他历史知识融合在一起,需要教师去梳理,进而作为民俗文化教学资源。为此,在实施民俗文化教育的时候,高中历史教师需要深入发掘教材中的民俗文化资源,以及教材中民俗文化知识背后的深层次含义。这样学生不仅能了解民俗文化的主要内容,而且能领悟到民俗文化背后的历史价值、时代意义,进而实现深层次的教育目标。教师在发掘教材中的民俗文化资源时,既要严格遵循历史学科知识的特点,也要结合民俗文化的特色,还要契合高中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确保发掘出的民俗文化教育资源能被学生接受。例如,对于“明清经济与文化”这一节内容,重点介绍了明清时期的思想领域变化,以及小说、戏曲、科技等。细细阅读这些内容,不仅有对当时整个社会文化的介绍,也有很多民俗文化,具有一定的地方文化特色。如戏曲介绍中,重点讲解了清朝道光年间,安徽的地方戏剧徽剧,在融合昆曲等其他戏曲元素之后,形成了现在广为流传的京剧。这说明徽剧在京剧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作为安徽的高中学校,在发掘这一节内容中的民俗文化时,要紧密结徽剧这个地方特色的戏剧种类,将徽剧的产生、发展历程,以及在安徽地区的传承与发扬过程全部发掘出来,作为教师开展民俗文化教育的重要资源,以此可以让学生对徽剧有全新的认识和更深的体会,更愿意传承和发扬徽剧。
 
  2.开展民俗文化探究活动,深化高中历史教学成效
 
  在高中历史教材中,民俗文化知识主要是以文字或者图片的方式呈现,有的是显性的存在,而有的则隐藏在文字背后,不易被人发现,需要历史教师带领学生深度研究和深入发掘。无论是哪一种民俗文化,都需要一个合适的载体作为支撑,一般物质生产生活中的民俗文化本身就体现了民俗文化的特征与内容,精神生活中的民俗文化和语言方面的民俗文化虽然更多体现在精神层面,但是也需要物质载体作为支撑。如庙会文化虽然属于不可触摸的精神力量范畴,但以庙宇建筑、花灯、舞狮等载体现出来,这样人们才能更好地感受到民俗文化,也才能让民俗文化得以更好地传承与发扬。正是因为民俗文化自身或者载体的物质性,决定了教师在开展民俗文化教育时避免纸上谈兵,要能开展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完成民俗文化物品制作、民俗文化博物馆参观以及日常生活中,领悟民俗文化的深层次含义,感受民俗文化的力量,体会民俗文化的精彩。带领学生寻访历史文化遗址是历史教学中最直观的一种教学素材,这样学生接触到的民俗文化不再是呆板无趣的文字叙述,而是生动有趣的历史再现。例如,对于“古代的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这一节内容,教师可以将安徽地区最著名的徽派建筑作为教学载体,在讲解完教材内容后,将其中的民俗文化提取出来,引导学生开展一次社会实践活动。活动的主要内容是深入徽派建筑群,欣赏徽派建筑的唯美,体会徽州山川风景之灵气,并且与熟悉徽派建筑历史及特点的老艺人交流,了解古代徽州建筑的成型过程,体会徽派建筑中蕴含的文化,感受徽派建筑中民居、祠堂与牌坊中的文化象征。通过一次有趣的徽派建筑探究之旅,培养了学生鉴赏建筑美的能力,增强了学生家乡自豪感,提升了学生历史史料实证、家国情怀等学科核心素养。
 
  3.开发民俗文化校本课程,拓展高中历史课程资源
 
  根据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教师在实施教学的时候,要多立足校本课程的开发,强化对本土教学资源的有效应用。对于民俗文化教育来说,与本土教学资源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也与学生的生活紧密关联。在这种情况下,高中历史教师需要积极开发民俗文化校本课程,以此实现因材施教、因地制宜、以生为本的民俗文化教育目标。将民俗文化资源融入校本课程开发的课程资源中,不仅可以弥补高中生对民俗文化知识储备的缺失,还可以培养其爱家乡和爱国家的情感。借助本地区的民俗文化资源开发校本课程,不仅符合国家三级课程管理的需要,而且适应我国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无论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还是本地区资源的深入利用,或者是实现针对性教学都具有积极意义。例如,对于“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这一节内容,教师可以充分借助本地区的教育资源开发校本课程。如本地区与本节教学内容关联度最大的民俗文化是“第三条丝绸之路”,也叫徽杭古道,始建于唐朝,起于安徽绩溪,止于浙江临安,全程仅有30千米,但是意义重大。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渠道收集这方面的资源,包括历史文物、历史传说等,然后与教材中的知识结合起来,开发校本课程,以此有效拓展高中历史课程资源。
 
  四、结语
 
  民俗文化是高中历史学科宝贵的教学资源,同时通过高中历史学科教学也能培养更多民俗文化的传承者与发扬者。为此,高中历史教师要发掘民俗文化教育资源,充实高中历史教学内容,开展民俗文化探究活动,深化高中历史教学成效,开发民俗文化校本课程,拓展高中历史课程资源。从而让学生感受到民俗文化的无限魅力,更愿意去传承与发扬民俗文化,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实现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把多兵.高中历史乡土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J].甘肃教育研究,2022(9):26-28.
 
  [2]杨可,黄艳.乡土资源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初探—以长春地区乡土资源为例[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22,41(5):161-164.
 
  [3]戴秀春.活动型学科课程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9,21(6):112-115.
 
  [4]方官印,张少龙,张洪铭,谭文利,苏文,韩丽.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如何弘扬传统节日文化的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3(10):196 198.
 
  [5]张霞.高中历史教学民俗文化教育问题探析[J].西部素质教育,2017,3(11):15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59039.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