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 : 本文从定位教学 目 标 、定向学习路径 、定准作业内容 、定标学习效果等方面总结 出小学语文有效课堂教学的基本路径 , 使单元整体教学呈现出“1+1>2”的效果 , 提高 课堂教学质量 , 实现了“减负”的 目 标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破解“双减”诸多难题 , 实 现以减促升的关键 。笔者在日常语文课堂教学实践 中 , 有计划 、有步骤地开展了一 系列行动研究 , 从 备课伊始就下功夫 , 并在此基础上 , 以学生学习为 中心组织课堂教学活动 , 提高基于单元整体设计的 课堂教学效率 。
一 、研究背景
1. 落实“双减”, 提升教学质量是关键
2021年 , 中 共 中 央 办 公 厅 、 国 务 院 办 公 厅 印 发了《关于进一 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 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 不仅指出“要全面压减作 业总量和时长 , 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 还指 出 “要大力提升教育教 学 质 量 , 确 保 学 生 在 校 内 学 足 学好”。至此“双减”政 策 全 面 落 地 , 为 实 现 以 减 促 升这一 目标 。作为课堂教学的参与者 、观察者 、监 督者 、指导者 、评 价 者 与 组 织 者 , 教 师 是 关 键 所 在 , 而课堂教学是科任教师实现教育教学目标的主 要阵地 , 教师应引导和启发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历练 思维 , 生成智慧 , 作业则是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拓展 与延伸 。 由此可见 , 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是落实“双 减”政策 , 实现以减促升的核心关键 。
2. 课标引路 , 明确课程理念是方向
《义务教育 阶 段 语 文 课 程 标 准(2022年 版) 》在 课程理念五个方面有了较大的调整 , 其中学生核心 素养的培养是新课标修订和课程改革的指挥棒 。核心素养是从人的培养出发 , 要培养德才兼备 的 人 。新课标强化了课程的 育 人 导 向 , “立 足 学 生 核 心 素养发展 , 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育人功能”“增强课程实施的情境性和实践性 , 促进学习方式变革”等 , 都明确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实施要切入学生的 日常学习 , 以学生实际生活为基准点 , 从多个维度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彩的学习情境 , 设计具有一定挑战性和趣味性的学习任务 , 进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想象力 、求知欲 , 让学生形成内在的学习驱动力 , 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 从而促进学生养成开展 自 主 、合作 、探究学习的良好行为习惯 。此外 , 新课标还强调引导 学 生 “注 重 积 累 , 勤 于 思 考 , 乐 于 实 践 ,勇于探索 ,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关注不同水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 鼓 励 学 生 开 展 自 主 性 阅 读 ,乐于自由表达 ; 倡导少做题 , 多读书 , 读好书 , 读整本书 , 读系列成套的书籍 ; 注重给予学生阅读引导 , 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 , 提高其读书品味 ; 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作用 , 拓展语文学习空间 ,提高语文学习能力等 。这些课程理念为教师进行单元整体设计 , 以综合性 、情境性 、实践性的大任务撬动课堂 , 为有效课堂教学提供了基本方向 。
3. 整体设计 , 变革课堂教学是重点
在“双减”背景下 , 新课标理念如 何 完 美 落 地 ,是提升课堂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 , 这就要求教师要进行课堂教学的变革 。为此 , 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中要进行诸多实践探索 。在教与学的关系上 , 教师依据新 课 标 理 念 , 从 单 元 整 体 着 眼 , 聚 力课堂变革 , 强调从以教为主走向以学为主 , 建立以学生学 习为中心的课堂 。通过精研单元课文和助学系 统 , 设计单元整体教学思路 , 尝试设计链接日常生活的 单元学习情境及大任务 , 以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为 目 标 , 在语文实践活动中逐步落实语文要素 。
二 、研究思路
研究采用行动研 究 的 方 式 , 边 研 究 , 边 实 践 , 边总结—语 文 组 整 体 定 方 向 、教 研 组 具 体 定 路 径 、教师个人定举措 , 共谋共为共行 , 在 40分钟课 堂外下功夫 , 对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进行深入分析 。 在此基础上 , 构建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课堂 , 精心 设计链接学生生活实际 、任务指向明确 、丰富有趣 的课上学习活动 , 并与课后学习活动进行整合设计 , 谋定而后动 , 分步骤整体实施 , 从而实现“1+1>2” 的效果 , 提高 40分钟内的课堂教学实效 。
三 、研究成果— 以减促升 , 语文课堂有效教 学路径
通过不断的研究实践 , 笔者及学校的语文教师 从制定教学 目标 、确定学习路径 、设置 作 业 内 容 、 评价学习效 果 等 方 面 , 初 步 探 索 出了“以 减 促 升 , 小学语文有效课堂教学的路径”。
1. 素养导向 , 多元关联 , 定位教学 目 标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 , 首先 , 教师要找到单元语 文要素要培育的核心素养是什么 , 继而关联教材内 部 , 系统 分 析 这 一 要 素 的 进 阶 编 排 是 怎 样 的 ; 然 后 , 教师关联单元内部文本及课后助学系统 , 思考 落实这一要素的路径 ; 最后 , 关联学情找准学生的 学习 起 点 和 难 点 , 从 而 精 准 定 位 本 单 元 的 教 学 目标 。
2. 整体思考 , 融通文本 , 定向学习路径
定位教学目标后 , 我们精研单元课文和助学系统 , 进行提取 、关联与转化 , 构 建 单 元 教 学 思 路 , 基于学情确定学习路径 , 尝试设计能够链接生活的 情境性 、综合性 、实践性的单元大任务 , 围绕特定 学习主题 , 确定 具 有 内 在 逻 辑 关 联 的 语 文 实 践 活 动 。 以大任务为导向 、 以分任务递进落实 , 将语文 要素的落实分阶段融入学生的学习活动中 , 从而使学生明晰学习路径 , 并在真实 、有意义的任务情境 中主动思考 、充分探究 , 从而提升学生学习的内驱 力 , 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
如统编版 四 年 级 下 册 第 五 单 元 是 一 个 习 作 单元 , 学生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要学会写一篇游记 。学 生虽然此前有写景物的习作基础 , 但对写游记还比 较陌生 , 容易写成流水账 , 主 次 不 清 , 没 有 重 点 ; 或线索不 明 , 不 知 所 云 。 另 外 , 由 于 年 龄 段 的 特 点 , 小学生社会生活阅历不足 , 大多对写景的文章 没有方法 , 不得要领 , 习作兴趣普遍不高 。教师在 教学时可以 抓 住 本 单 元 教 学 正 临 近 五 一 假 期 的 时 机 , 设计“五一旅游宣 传 节”的 情 境 , 布 置 分 享“向 同学推荐五一 出游的 好 去 处”这 一 大 任 务 。有 了 这 一真实的情境和明确的任务 , 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和 内在驱动力会大大提高 。在具体单元的学习后 , 教 师通过带动学生开展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 , 如统整 课上学习单和课后作业 , 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旅游 经验先确定自己要推荐的景点 , 明确写作对象 , 课 下深入观察和准备 , 画路线图 。课上教师要引导学 生在分任务下学习方法 、运用方法 , 把游览路线介 绍清楚 ……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积累了方法和练笔的 经验 , 为接下来的习作做了很好的准备 。在此基础 上 , 学生回顾旅行经历 , 确定重点要写的内容 , 梳 理课上教授的习作方法 , 从而明确写作思路 , 将其 运用到习作实践中 。正是在这样层层推进的语文实 践活动中 , 一篇好的游记就呼之欲出了 。通过课堂 观察 、 同学互评修改完善习作等方 式 , 教 师 发 现 : 学生学习兴趣浓厚 , 会积极调动自己在学习活动中 积累的经验 , 将经验迁移至习作中 , 运用一 定的习 作方法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
3. 整合设计 , 打通场域 , 定准作业内容
作业是指向学习 目标达成的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 , 与课堂学习过程共同构成学生学习的整体 , 是 课堂学 习的 巩 固 与 延 续 , 具 有 巩 固 积 累 、迁 移 运 用 、拓展延伸 、 习惯养成等 功 能 。 本 着 用 更 少 的 、 学生更容易接纳的作业收获更高教学质量的 目标 , 教师应努力设计具有科学性 、针对性 、综合性 、情 境性 、选择性和持续性的有效作业 。
这就 要 求 教 师 紧 扣 教 材 特 点 , 厘 清 语 文 要素 , 明晰单元教 学 目 标 , 整 合 设 计 单 元 教 学 与 作业内容 , 同时着 眼 于 满 足 不 同 学 习 水 平 、 学 习 方 式 、认知风格的 学 生 的 学 习 需 求 , 设 计 目 标 指 向 性强 , 既有趣味性 , 又 有 针 对 性 的 作 业 , 以 适 应 不同学 情 的 分 层 作 业 、 层 层 递 进 的 实 践 性 作 业 , 从而打通场域 , 发 展 学 生 核 心 素 养 , 提 升 学 生 的 学习能力 。
如统编版 三 年 级 下 册 第 四 单 元 的 人 文 主 题 是 “观察与发现”, 要落实的阅读要素是“借助关键句 概括一 段 话 的 大 意”, 习 作 要 素 是“观 察 事 物 的 变 化 , 把实验过程写清楚”。调查显示 , 学 生 对 于 稍 微复杂段落中的非典型的关键语句认知可能比较模 糊 ; 对于发现事物细微的变化 、将观察内容进行有 序记录缺少方法 。基于此 , 我们设计了“观察出 妙 招 争当智慧星”这 一 大任务 , 整合设计课堂教学 与课后作业 , 以旨在夯实基础的常规目标作业 , 指 向语文知识的巩固和字词句段及诗文积累 ; 以旨在 学习方法落实阅读要素的核心 目标作业 , 指向“能 借助关键语句概括 一 段话的大意”这 一 阅读能力的 形成 ; 以旨在素养目标作业整合设计链接学生生活 的 、有趣的连续性观察活动 , 指向落实“观察事 物 的变化 , 把实验过程写清楚”这 一 习作要素 。学 生 在课内外联动的学习活动中 , 发现生活中遇到的问 题 , 综合运用多课程知识 , 思考小妙招 解 决 问 题 , 做实验 验 证 小 妙 招 , 激 发 创 造 潜 能 , 巧 妙 地 将 观 察 、思考 、 阅读 、表达相结合 , 呈现自己学习 、观 察与探究所得 。
4. 过程监控 , 多元评价 , 定标学 习 效果
新课标明确指出 , 要“倡导课程评价 的 过 程 性 和整体性 , 重视评价的导向作用”。并进一 步指出 , 要“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与互动 , 以及多种评价方 式的综合运用”。新课标 研 制 的 学 业 质 量 标 准 也 为 一线教师的 日常教育教学评价提供了较明确的参考 依据 。我们可以 通 过 课 堂 观 察 和 填 写 评 价 表 等 形 式 , 关注学生的课堂学习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 , 并 将作业评价整合于学生的学习活动之中 , 根据单元 和课时学习 目标 , 细化评价 标 准 , 于 课 前 、课 堂 、 课后不 同 时 机 及 时 评 价 , 采 取 学 生 自 评 、 同 学 互 评 、教师导评 、家长赏评相结合的综合 评 价 方 式 , 使评价主体在开展评价的过程中有据可依 , 使学生和教师多角度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 及时调控学习过程 。
四 、反思前行
以上四个方面共同构成了我们在进行单元整体教学时的思考立场 , 以期在这样的思考下 , 基于单元整体设计的课堂教学成为学生完整学习链条中的重要一环 , 让单元整体教学呈现出“1+1>2”的效果 , 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在行动研究中我们发现 , 最大限度地融通与联动设计 , 打通学生学习场域 , 能够更大程度地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我们在教学中还可以把单元教学与整本书教学相关联 , 如统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习作单元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 , 初步运用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 , 具体地表现 一个人的特点 。我们可以把国家课程和校本课程相结合 , 把本单元教学和《俗世奇人》整本书阅读 、整 本 书 教 学 相 结 合 。学生课内阅读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 课外阅读继续感受 、巩固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 , 并在习作实践中运用 。在四下八单元教学中把学童话与读整本童话、新编童话结合起来 , 都能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
五 、结语
进行单元整合设计达成有效教学 , 在落实以减促升的教学实践探索中 , 仅靠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 , 这个时候集体教研就显得尤为重要 , 教研呈现的样态有时是整个课程组的理念研讨与培训 , 有时是整个教研组十几个人的智慧众筹 , 有时是三四个人的小工作坊课例研讨 , 不同教龄 、特点的教师相配合 , 发挥各自所长 , 在教学研修共同体中不断推进教育教学实践研究 , 探索出更加高效的课堂教学路径 , 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 办 公 厅 国 务 院 办 公 厅 . 关 于 进 一 步 减 轻 义 务教育阶段学 生 作 业 负 担 和 校 外 培 训 负 担 的 意 见[EB/OL] .htp://www. moe. gov. cn/jyb_ xxgk/moe_ 1777/moe_ 1778/202107/t20210724_546576.html, 2023-03-12.
[2]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 [M] . 北京 :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2022: 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586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