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我国高职院校现行艺术设计课程体系始于20世纪70年代, 具有课程结构固定、内容具体、方向单一等特点。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 该体系已无法适应时代发展需求。在高职艺术设计教育改革不断深化过程中, 培养艺术设计复合型人才成为当务之急。但现代艺术设计教育课程体系改革面临着诸多困境, 如课程改革理念不明确、课程结构设置不科学、课程类型模糊、缺乏“双师型”师资队伍、专业学科实践教学效率低等。
高职院校艺术设计教师要紧扣时代发展需求, 不断创新教学理念, 建立科学完备的艺术设计课程体系, 培养艺术设计理论知识与设计实践能力强、文化素养高的综合型人才。由章锦荣撰写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材《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 涉及城市、建筑室内外、住宅小区、城市广场、街心花园、园林和商业等方面的景观设计, 对高职院校艺术设计课程教学与结构设计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艺术设计人才培养需要深厚的专业基础知识、扎实的社会实践经验和全面的个人修养。《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一书具有培养目标正确、设计理念全新、注重基础与实践、专业宽、重修养、注重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与创新意识等特色, 旨在培养具有鲜明艺术设计专业特点的应用型高级人才。
该书为各类课程制订了详细的授课计划, 具体包括平面构成、立体构成、色彩构成、设计初步、专业绘画、人体工学、计算机辅助设计、家具设计、模型制作、室内设计原理、室内设计基础、公共艺术设计等专业课程, 中国古典园林设计和摄影等专业必选课程, 建筑设计、室内设计、景观设计、景观设计等专业模块课程, 民居考察实习之类的专业实践课程。
这些详细完备的艺术设计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选修课程授课计划, 有助于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师生借鉴学习, 促进高职艺术设计教学改革。
笔者认为, 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师在创新能力培养目标下进行课程改革方法研究应从六个方面入手:
一要创新艺术设计教育教学理念, 确立规范专业的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 结合社会产业的多样化需求, 注重培养大学生艺术实践设计能力。
二要积极创新教学计划与课程体系, 注重教学结构组织、内容规划与衔接;教学计划内容与课程体系建立应实行产学融合与校企合作, 把教学与生产紧密融合以培养高水平、高专业技能人才。
三要改革高职院校艺术设计课程结构, 构建特色艺术设计课程体系;加大实践性课程结构设置, 便于与社会接轨;针对当下动态市场进行课程结构调整, 设置多元化课程, 倡导师资结构双轨制;解决课程序列结构、横向结构与纵向结构问题。
四要构建多元化教学模式, 创新艺术设计课堂教学方法, 注重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人才培养。创造性与现实性融合成为当下艺术设计的本源, 要提升大学生实践能力, 改变传统“填鸭式”教学方法, 重视激发学生创新精神和发散思维, 开发学生创造潜能。
五要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构建多元化的学业评价方式。学校往往把一件作品作为学习评价结果, 忽略学生作品设计过程, 这种艺术设计思维过程、思考方式、设计理念和设计方法, 才是考察与评价的重点。以过程为导向的多元化学业评价方式包括学业报告书与设计作品的技术含量、审美水平、知识与能力积累程度。
六要加强微课建设与应用, 通过互联网与数字媒体相结合的模式, 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之中, 充分利用新型教学资源, 提高教学效果。
《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与结构设计研究》 附论文PDF版下载:
http://www.lunwensci.com/uploadfile/2018/0823/20180823092426396.pdf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5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