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本文基于《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 年版)》,依据教情和学情,以“篮球——行进间双手胸前传接球”课的教学 设计为例,通过教学情境分析、学科核心教养目标解读、教学重难点分析及拆解策略、教学评价作用的发挥侧重点、精心设计教 学环节及对应的活动,并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等,完整呈现本课的教学设计、教学思路和组织实施步骤供同行交流探讨。
关键词:初中体育,篮球课程,教学设计
一、教学背景
(一)课程标准要求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 版)》贯彻落实 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中国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引领,努力构建育体与育心一体、体 育与健康教育融合的课程体系,明确体育与健康课程培育 学生核心素养的具体要求。课标要求在重视体育教育的同 时,加强健康教育,将体能、运动技能和健康知识有机融 合,引导学生形成健康与安全的意识及良好的生活方式,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篮球运动因其趣味性、 参与性、对抗性、竞争性,以及 NBA、CBA 等职业联赛 带来的社会影响,加之参加人数众多等诸多特点,特别符 合中学生的需求,在中学生中影响广泛,参与热情非常高, 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占有主导地位。
(二)学习任务分析
初中阶段的篮球学习内容主要包括:体前变向换手运 球,行进间双手胸前传接球,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原地 跳起单手肩上投篮,行进间低手投篮,传切配合,二攻一 配合等。其中,行进间双手胸前传接球是最基础也是很常 见的一种技术,传接球技术的好坏直接影响进攻战术配合 质量。它既是前面所学原地传接球技术的延伸,也是今后 学习各种方式的行进间传接球、技战术的基础,起着承上 启下的作用。行进间双手胸前传接球中接球和传球的衔接 以及传球时机是关键部分。本课着重学习此技术的跨步接 球、迈步传球环节,加强准确性、熟练性。通过多种教学 手段指导学生逐步掌握技术。
(三)具体学情分析
本节课授课对象是初一男生,按照课标要求及教材计 划,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学习了行进间双手胸前传接球技 术,传接球的手型正确,能理解提前量。学习本节课需要 学生熟练掌握原地传球的技术和篮球基本的移动技术。知 道配合过程中注意力和责任心的意义。通过前两节课的学 习,学生能够熟练完成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并学习了加 速跑、侧身跑的技术。已经具备了学习行进间双手胸前传 接球的基础。在课堂中能够相互帮助,合作学习认真负责, 组织纪律性强。根据教材分析和学生的技术基础,确定学 习起点为行进间传接球的动作技术。
二、教学目标
(一)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知道行进间双手胸前传接球的基本动作要领和在比赛中的重要意义。
技能目标:掌握行进间双手胸前传接球的技术动作, 能够和同伴完成一趟绕全场的行进间双手胸前传球,做到 不走步。发展灵敏、速度、力量等素质,增强上下肢协调 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自尊、自信,与同伴合作以及友好相 处的精神,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策略
1.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行进间接球、传球的技术动作。
难点:传接球动作和脚步动作协调配合,传球的提 前量。
2. 重难点突破策略
通过三点传球跑位和在移动中传接固定球等由易到难、 由简到繁的教学使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行进间双手胸前传 接球的技术动作。
3. 教学评价
两人一组进行行进间双手胸前传接球,教师评定、学 生自评和互评相结合。动作协调,出手时机、位置正确分 数为 10 ~ 8.55 分,等级为优秀。动作协调,出手时机、 位置不正确分数为 8.4 ~ 7 分,等级为良好。动作不协调, 出手时机、位置不正确分数为 6.9 ~ 6 分,等级为及格。 动作有明显错误,勉强完成动作分数为 5.9 ~ 0 分,等级 为不及格。
四、教学环节和框架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核心素养
视频赏析:视频赏析,感知画面→ 【观察能力培养】 运动体验:体验技术,循序渐进→ 【实践能力培养】
技术交流:师生评价,改进提高→ 【沟通交流能力培养】 游戏娱乐:寓教于乐,团结协作→ 【团队合作能力培养】
五、教学过程
【环节一:视频赏析】
教师为主的活动: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视频进行讲解 并做行进间双手胸前传接球完整动作示范,讲清技术动作 要领及重难点。
学生为主的活动:
活动 1 :仔细观看篮球比赛实战中的行进间传球运用 并讨论行进间传接球在比赛中的重要意义。
活动 2 :阅读挂图《现代篮球战术学练设计》中关于 行进间双手胸前传接球技术的运用部分,体会传接球技术 在实战比赛中的重要性。
要求:认真观看和阅读人物的动作变化,体会行进间 双手胸前传接球的重要作用。
设计意图:学生对完整技术动作要领有直观认知。
【环节二:运动体验】
教师为主的活动:教师做示范并讲解、提出要求,三点传球跑位,在移动中传接球;两人一组完整练习。
学生为主的活动:
活动 1 :三点传球跑位(跑向传球方向,前一名同学 出发,后一名同学开始做小碎步,接球后迈步将球传出)。 如图 1.
要求:传接球手型正确、发力顺序正确,传接球时不 走步。
活动 2 :三点传球跑位(跑向不持球队队尾,前一名 同学出发,后一名同学开始做原地慢跑,接球后迈步将球传出)。如图 2.
要求:传接球手型正确、发力顺序正确,传接球时不 走步。
活动 3 :移动中传、接球(三人作为定点传接球人, 其他人依次进行行进间传接球,传球时不考虑提前量,做 完两趟换人)。如图 3.
要求:跨步接球、迈步传球,不走步。侧身完成接、 传球,传球准确。脚尖方向正确,传球手法正确。
活动 4 :两人一组行进间双手胸前传、接球 ( 从慢跑 到中速跑,两组之后学生可根据自身能力选择行进速度)。 如图 4.
要求:由慢到快进行练习,传球准确到位、有提前量。
设计意图:1. 将传球与移动、接球与移动相结合,让 学生领会到行进间你接球的基本动作,做到不失误、不走 步。2. 学生通过给定点目标传球 , 降低了行进间传接球的 难度 , 同时思考行进时传球的位置。3. 由易到难,由慢到 快的练习让学生逐步掌握动作技术。
【环节三:技术交流】
教师为主的活动:教师组织学生两人一组进行行进间双手胸前传接球展示,教 师进行评价并组织学生互评。
学生为主的活动:观看视频,并能和同伴完成一趟绕 全场的行进间双手胸前传球,做到姿势正确,动作自然。
设计意图:
(1)将传球与移动、接球与移动相结合,让学生领会 到行进间传接球的基本动作,做到不失误、不走步。
(2)学生通过给定点目标传球,降低了行进间传接球 的难度,同时思考行进时传球的位置。
(3)由易到难、由慢到快的练习让学生逐步掌握动作 技术。
要求:(1)全场连续行进间传球不失误。(2)传球 手型及移动路线正确,传球准确及时、不走步,全身协调 发力。
设计意图:通过评价改正缺点,加强对技术动作的 掌握。
【环节四:游戏娱乐】
教师为主的活动: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移动篮筐游戏。
学生为主的活动:学生运用行进间双手胸前传接球进 行游戏,模拟全场攻防,篮筐球员接到球得 1 分。分数多 的队伍获胜。
规则:(1)所有发球在边线中间。(2)不能运球或带 球走步。(3)篮筐球员可沿底线移动。(4)防守球员不能 进入红线内。(5)根据小组比赛胜负,换组比赛。
要求:遵守比赛规则及要求。
设计意图:通过传接球比赛的方式让学生在快乐中学 习,在欢声笑语中掌握行进间双手胸前传接球技术。
【作业布置】
(1)与家人合作完成两次全场行进间传球,通过钉钉提交、修改作业。
要求:传球手型及移动路线正确,传球准确及时。做 到不走步,全身协调发力。跑动线路清晰,动作流畅自然。
(2)阅读《现代篮球战术学练设计》一书。
设计意图:进一步巩固行进间双手胸前传接球。 【板书设计】
行进间双手胸前传接球完整技术动作图示,行进间双 手胸前传接球技术动作重点、难点,行进间双手胸前传接 球练习、分解练习要求。
设计意图:思路清晰,明确重难点和要求。
六、教学反思
(1)根据初一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安排以上学习内容。 课堂内容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只有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 法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让学生成为主体,在快乐 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课中突破教学重难点的手段实用、 有效,如三点传球跑位、在移动中传接球等。通过“移动 篮筐”比赛提高了学生对篮球运动的兴趣,活跃了课堂 气氛。
(2)本节课 85% 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行进间双手胸前传 接球技术,能够和同伴完成一趟绕全场的行进间双手胸前 传球,做到传球准确、及时、不走步。个别学生在行进间 传球时,未能按照正确的技术动作完成传接球,还有待进 一步学习,提高技术掌握。
(3)通过阅读篮球相关书籍,结合图片、视频以及完 成课后作业进一步明确行进间双手胸前传接球在实战中的 重要作用和意义。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576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