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文章首先阐述了相关背景,然后以有机化学课程绪论章节为例,从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 学过程、教学反思四个方面论述了基于课程思政的“开学第一课”教学设计。
关键词:课程思政,开学第一课,教学设计,有机化学课程
高等教育的核心目标是培养人才,根本任务是立 德树人。2016 年 12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 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 种好责任田, 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 行,形成协同效应。”[1]2020 年 5 月,教育部印发《高等 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 强调全面推进高校 课程思政建设,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2] 。各高 校随后围绕课程思政进行了教学改革,课程思政理论 和实践研究犹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如谭畅等[3]基 于 CiteSpace 的课程思政可视化研究发现,立德树人、 价值引领等为当前课程思政领域主要的研究热点。
课程思政既是一种教育理念, 又是一种教学思维, 并非知识传授与思政教育的简单堆砌和物理焊 接,而是需要两者产生化学反应融为一体[4]。相对于思 政课程的“德与红”,课程思政则重在“智与专”[5]。课程 思政要启智润心,首先要讲好专业知识的“事”,从“事” 中提炼“理”,然后从“理”中升华出“德”,把课程体系 中蕴含的隐性价值引导挖掘出来,从而实现思政内容 的自然融入与领悟[6]。当前,制约课程思政畅通发展的 主要堵点是部分专业课程教师仍秉持以教师、教材为 中心的教学理念,不理解课程思政的育人理念[7] 。 同 时,部分专业课程教师认为教学是学“真本事”,“思政 教育是思政课的事情”,专业课不应“抢别人的饭碗”, 或者为完成课程思政任务而出现生硬“尬”聊的现象 , 导致课堂效果并不理想。
为全面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 养质量,各大高校近年来纷纷开展形式多样的“开学 第一课”活动,力争在新学期伊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 情,形成良好的“首因效应”。当代大学生多数是在相对优越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独生子女,信息技术的飞 速发展极大地拓宽了他们获取知识的渠道 。故大学生 普遍博闻广见,大多自信、独立、善思、敢言,他们积极 向上、朝气蓬勃、个性鲜明,但也有一些大学生因远离 父母的监督与管教或自制力差,沉溺于虚拟的网络世 界而不能自拔,甚至自私、封闭、任性,对此,传统说教 式的思政教育很难奏效,甚至可能会适得其反 。因此, “开学第一课”课程思政教学的有效设计与实施就显 得尤为重要。下面本文拟以有机化学绪论章节为例,对 基于课程思政的“开学第一课”教学设计加以探究。
一、相关背景
“开学第一课”的概念源自教育部与中央电视台 合作的一项大型公益节目,育人效果非常明显 。各大 高校对“开学第一课”的内涵进行了扩展,这已然成为 大学特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如何上好“开学第 一课”也引起了各专业教师的广泛关注 。例如,于锋[8] 结合“无机非金属材料工学”,对“开学第一课”课程思 政教案进行了设计, 不仅能让学生掌握专业知识,还 能让学生充分理解文化自信等思政育人元素,深刻体 会社会责任感 。 向征等[9]认为大一新生“开学第一课” 至关重要,成功的“开学第一课”能增进师生协同共 赢,能引领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冷淑敏[10]认为将 理想信念教育、大学生涯规划教育、展示教师魅力等 内容融入“开学第一课”, 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三 观,提高学习热情。魏文迪[11]从上好“开学第一课”的三 要素(掌握学情、充分备课、精彩呈现) 入手,探索了提 升思政教学实效的新思路和长效机制 。史光明等[12]通 过对“开学第一课”的实施现状和过程进行研究,分析 其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 并结合学生问卷调查结果,针对基于课程思政的“开学第一课”教学设计提出建 议 。课堂是思政教育的主渠道,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完 成“传道、授业、解惑”,不仅要求教师有丰富的专业知 识和较高的政治素养,还需要教师加大对学生认知规 律和接受特点的研究,针对“开学第一课”精心进行教 学设计,从课堂导入、知识讲述、师生互动等各环节着 手认真备课。此外,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主体作用, 通过课前预习、课堂“留白”、课后拓展等方法多维度 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让课程思政落实于教学全过程的 各环节。
有机化学课程主要讲授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 的组成、结构、性质及相互转化的规律,涉及立体化 学、结构解析、自由基取代、亲电加成、亲电取代、亲核 加成和亲核取代等机理,具有内容丰富、理论性强和 逻辑性严密的特点,是理工科高校化学教育、应用化 学、材料化学等专业的基础主干理论课,具有很强的 实践性和社会应用性,在本科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的 作用 。它与化工、环境、材料、生物等诸多学科相互渗 透,与人民的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和国防建设等都 有着密切的关系 。实施有机化学课程思政教学,并不 是要改变有机化学课程的属性,其基本功能仍然是传 授学生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引导学 生了解前沿新知识、新理论和新方法,培养学生形成 较强的实践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和 批判性思维能力[13]。而在培养学生专业素养的同时,适 时、适当地提炼体现有机化学专业特色,具有说服力、 感染力的思政元素和案例,寻找合理切入点,将思政 之“盐”融进专业教育之“汤”,发挥课程育人功效,是 有机化学思政教学的灵魂和关键所在。有机化学课程 是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程的重要基础,起着重要的承上启下作用 。而绪论章节是开宗明义的第一篇,也是 课程的纲领,在教学设计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重要的 意义 。由于绪论章节的教学会给学生带来先入为主的 影响, 其成败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 因此,教师应在“开学第一课”就将有机化学课程绪论 章节知识的传授与思政教育融为一体,引导初入理工 科高校化学教育、应用化学、材料化学等专业的学生 在掌握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三观,从而 实现教书与育人相统一的目标。
二、基于课程思政的“开学第一课”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基于课程思政,有机化学课程绪论章节教学目标 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①了解有机化学的发展历史 及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知识目标);②掌握有机化学 和有机化合物的定义(知识目标);③理解化学键的特 点和有机化合物的分类(知识目标);④尝试用有机化 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化学现象,体会有机化学的重要 性(能力目标);⑤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三观,培养学生 的文化自信和家国情怀(思政目标) 。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有机化学及有机化合物的概念;有机 化学的研究方法;化学键的特点。
2.教学难点 。单键、双键和三键的特点,有机化学 的学习方法。
(三)教学过程
教师要融合 PPT、教学模具、手机软件 KingDraw、 视频和教科书等教学资源,结合问题式学习、讲授式 学习、互动式学习、案例教学法和情景再现法等多种 教学方法循序渐进地构建知识框架,并有机融入课程 思政,实现教书与育人的有机统一,如表 1 所示。
(四)教学反思
1.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审视教育的含义。高中 化学关注的是化学现象和规律,但长期的“填鸭式”教 学导致多数学生放弃了思考,而有机化学课程教且学 侧重化学现象和规律的理论解释,要让学生做到“知 其然且知其所以然”,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多 设计能调动学生主动性的环节,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 式,进而为学生提供自我构建的机会。《中华人民共和 国高等教育法》规定:“高等学校应当以培养人才为中 心, 教师应当以教学和培养人才为中心做好本职工 作。”[14]这体现了高等教育区别于基础教育的地方在 于其更加注重培养高级专门人才,不能单用知识传授 的规律代替技能和思维训练的规律 。知识、能力和素 质是培养人的三要素,知识和能力主要体现在“做事”上,素质主要体现在“做人”上,而思想政治教育是素 质教育的灵魂 。 由于部分学生可能会从事教师职业, 因此有机化学课程教师要组织学生重新审视教育的 含义,这能为后续顺利开展思政教育做好铺垫。
2.使学生消除畏难心理,塑造首因效应。根据往年 的学情分析可以发现,虽然学生属于化学教育、应用化 学、材料化学等专业,但是一些学生的化学基础知识比 较薄弱,甚至部分学生高中阶段未学过化学,由此导致 多数学生认为“有机化学太难了”“跟读天书一样”,不 可避免地存有焦虑、畏难心理。首因效应也被称为第一 印象效应, 是指交往双方形成的第一次印象对今后交 往关系的影响,可理解为“先入为主”带来的效应[15]。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有机化学课程教师通过 在“开学第一课”分享自己的学习经历,可拉进与学生的距离,改变学生对有机化学的认识,进而帮助学生建 立有机化学思维,消除畏难心理。 ’00 后大学生思维活 跃,个性鲜明,好奇心强,对课堂的需求不局限于知识, 对教师的授课风格、教学能力、教师人品等都很看重。 基于此,教师通过独特的视角、丰富的知识储备和幽默 的语言表达上好“开学第一课”,有利于得到学生的信 服,并帮助学生建立学好有机化学的信心。
3.启发学生科学兴趣,培养专业认同感和社会责 任感。信息时代,知识的获取毫不费力,导致大多数学 生对纯粹的理论说教比较反感, 容易产生厌学情绪 。 而有机化学课程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其正是在不断 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而来的 。因此,从“生活 教育”的角度点击“科学探索”,有助于激发学生对科 学的兴趣 。例如,对于“纯牛奶加热后营养会破坏吗” 这一 问题,学生通过提问和观看科学实验得出“除了 部分微量元素会损失, 蛋白质等营养成分不会被破 坏,只是发生了构象变化”的结论 。通过这个例子,教 师可以让学生主动了解什么是构象,以及营养成分以 什么方式被吸收。又如,在讲述“反应停”事件时,教师 可告诉学生两个化合物仅仅是一个手性碳的立体构 型不同就会导致药效出现显著差异 。通过这个例子,教师可以让学生主动了解什么是构型,并查阅资料了 解美容化妆产品的安全使用规范。教师通过长期引导 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有助于增强学生的专业认同 感,让学生意识到作为“化学人”有责任向社会群众进 行化学科普,使公众不再“谈化色变”,有效从而培养 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4.教书育人有机统一,思政教育润物无声。课程思 政不是一门或一类特定的课程, 而是一种新的教育理 念, 在专业教学中渗透思政教育是培养学生正确思想 观念的有效途径。如图 1 所示,教师通过深挖有机化学 课程内容中的德育元素,在讲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将德 育元素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予以呈现, 可起到思政 育人、润物无声的效果 。例如,屠呦呦从 1 600 多年前 的中医古籍《肘后备急方》里得到启发,在团队协作的 基础上研制出抗疟药而获得诺贝尔奖的事例里蕴含了 团队合作、执着恒心和创新精神,也体现了我国古代中 医的智慧, 教师由此可以引申到中药在疾病治疗中的 显著作用,并提出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性,从而帮助学生 理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义所在, 使其为共建共 享共赢的中国智慧点赞, 进而激发学生对有机化学的 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三、结语
有机化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多 、知识覆盖面广,蕴 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 是开展思政教育的重要阵地。 随着有机化学课程思政建设在高校全面展开,课程思 政研究也在不断深化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例如,张 栩晨等[16]构建了“课前、课中、课后”三维课程思政建设 体系,让课程思政落实到教学全过程。李文洁[17]提出结 合传统课堂教育与新兴在线教育优势的混合教学,拓 展了课程思政价值品德引领的途径和方式 。张强[18] 巧 用第二课堂衔接融合思政内容,鼓励和指导学生参与 各种创新创业实践竞赛和科研项目研究,推进了有机 化学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江俊、段文贵、周立亚在期末考试环节融入思政考核评价机制,保障了思政实施效 果 。然而,由于每个授课班级的学生构成和学习情况 都有所不同, 故对于有机化学课程而言,“开学第一 课”不变的是课程性质,改变的是教学设计 。习近平总 书记在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 程》中指出:“经师易求,人师难得”[19] 。作为有机化学 课程教师,应紧跟思政练兵大浪潮,在思政课程、课程 思政和日常思政中不断探索和实践,力争做一位合格 的铸魂育人教师,为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 把思想政治工作
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 日报,2016- 12-09(1).
[2] 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EB/ OL]. (2020 -05 -28) [2022 -04 -19].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 s7056/202006/t20200603_462437.html.
[3] 谭畅,黄薇.基于 CiteSpace 的课程思政可视化研究[J].对外经贸, 2022(7):126- 128.
[4] 陈晓姣.高职专业课的课程思政教学探索与实践:以“配位化合 物”的思政教学为例[J].化学教育,2020.41(8):77-81.
[5] 钟金雁.论“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异同及协同育人机制的 构建[J].思想政治课研究,2020(1):116- 121.
[6] 江俊,段文贵,周立亚.有机化学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J].大学 化学,2022.37(10):200-205.
[7] 蒲清平,何丽玲.高校课程思政改革的趋势、堵点、痛点、难点与应 对策略[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42(5):105-114. [8] 于锋.“开学第一课”课程思政教案设计探讨:以“无机非金属材 料工学”为例[J].西部素质教育,2022.8(3):169- 172.
[9] 向征,韩楠.大一新生开学第一课的有效设计:以《管理学原理》课 程为例[C]//四川劳动保障杂志出版有限公司.劳动保障研究会议论 文集(十五).成都:四川劳动保障杂志出版有限公司,2022:138- 140. [10] 冷淑敏.上好开学第一课:大学语文、演讲与口才课程的教学实践与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20.41(41):229-230.
[11] 魏文迪. 以“开学第一课”为契机推进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改革与探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3):66-68.
[12] 史光明,张艳阳, 陈凯,等.课程思政视角下“开学第一课”教学设 计探讨[J].科教导刊,2021(35):12- 14.
[13] 武全香,惠新平.基础有机化学教学中的课程思政教育设计:有 机化学发展简史中的课程思政元素[J]. 大学化学,2021.36(3):146 - 152.
[14]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EB/OL].(2019-01-07)[2022-04- 21].http://www.npc.gov.cn/npc/c30834/201901/9df07167324c4a34bf6c4 4700fafa753.shtml.
[15] 苏娜, 吕立夏,王滨,等.首因效应在《创新方法与创业基础》首堂 课的探索与实践:以同济大学为例[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 2020.3(24):57-59.
[16] 张栩晨,佘能芳,刘盛华,等.师范院校有机化学教学融入课程思 政的探索与实践[J].化学教育(中英文),2022.43(10):90-99.
[17] 李文洁 . 混合教学赋能高校课程思政研究[J]. 中国电化教育 , 2021(12):131- 138.
[18] 张强.润物无声式将思政元素融入有机化学课程教学[J].大学 化学,2022.37(10):194- 199.
[19] 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J].求是, 2020(17):4- 1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573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