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
深度学习视角下的语文单元作业设计,体现单元教学的整体性,旨在培养学生掌握学科知识、技能等能力,形成学科思维。 作业设计质量决定作业实施效果,提升作业设计的质量,设计时应关注几个策略:整合作业目标,提升核心素养;提供思维路径, 指导自主学习;设置层次梯度,关注学生差异;创设作业情境,形成任务驱动。以此让作业指向深度学习,帮助发展学生的学科 核心素养。
[关键词]单元作业设计,作业目标,思维路径,作业情境,深度学习
作业设计和实施应促进学生发 展, 使学生在“主动作业”的过程中, 学会运用学科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 深度理解学科知识,提升学科能力, 形成学科思维,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 发展水平。因此,语文作业设计与深 度学习在方向上是一致的。课程视域 作业观强调大课程,教学、作业都是 课程的主要环节,作业与教学相辅相 成,共同促进课程整体目标的实现。 深度学习理念不仅将课程整体目标贯 穿课堂内外,也为语文作业设计提供 了方向和指导。
一、整合作业目标,提升核心 素养
设计作业前,要研读课程标准、 学段目标、单元教学目标、课时教学 目标等,进而转化为单元作业目标、 课时作业目标。作业目标要符合课程 标准,与教学目标紧密关联,紧扣单 元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同时,深度 学习从关注学生的“学科知识获取” 到关注学生“核心素养提升”,从侧 重让学生“记住知识”转向引导学生 “获得知识、发展能力”。因此,不 能过度强调知识掌握,要侧重关注学生能力发展,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一)关注不同认知水平
针对学生认知水平的不同层面,制 定作业目标, 可设置识记、理解、运用、 综合、评价等目标层次,每个层次比例 要合适。要关注高阶认知水平——理解、 运用和综合能力,将高阶思维训练落实 到作业实践中。基础知识类的作业常停 留在“知道”的认知水平,可以转化形 式,如在情境中写词语或默写诗句等, 将目标提高为“理解”层次。先设置单 元整体目标,再设置课时目标,不同认 知水平的题量和难易度应合理分布、层 层落实、统筹安排。以六年级下册第四 单元为例, 先设置单元整体目标, 如“知 道”:会写 28 个字,会写 37 个词语; 背诵《古诗三首》和《为人民服务》的 第2、3 自然段;默写《竹石》。“理解”: 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能关注人物的外 貌、神态、言行,体会人物的品质,受 到革命文化教育。“综合”:能收集、 研读红色诗词,和同学合作制作一本诗 集。将学习水平层次合理分布,再设置 课时作业目标,层层落实,题量与难易 度均要统筹安排。
(二)逐步落实语文要素
课程标准是引领学科课程的纲要性文件,代表方向和整体要求,要落 实到具体的单元目标中。教材编排特 点是“双线组织单元”,每个单元有 “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单元 导语明确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课文 作为范例落实语文要素,指导学生学 习方法;口语交际侧重发展表达能力, 培养交流讨论能力等, 推动学生倾听、 表达和应对能力的发展;单元习作发 展学生书面表达能力,是课文习得的 方法运用;语文园地对单元的学习重 点进行归纳提炼, 将语文要素具体化, 运用于实践中。从课程标准到教材编 排,学段目标、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 三者是一致的,设计作业时,要紧扣 单元语文要素,从宏观到微观,不断 细化夯实。
二、提供思维路径,指导自主 学习
深度学习四个关键策略之一是 “学习过程中思维的外显策略”,强 调建构思路方法,关注思维的形成过 程,在迁移与运用中,将知识可操作 化,让思维显性化。在设计作业时, 应关注学生的思维路径,提供思考问 题的支架或策略。设计思维“脚手架”是对作业过程的关键步骤、关键问题 的指导。“脚手架”将复杂任务按照 学生的思维逻辑习惯科学地分解成小 任务,从一个水平引向更高水平,逐 步解决问题,最终独立完成作业,获 得自我效能感。“脚手架”的形式多样, 可以采取以下方式。
(一)通过“小妙招”“小贴士”, 提供思维策略
在每课时作业或有难度的题目 前,紧扣语文要素和训练点,提供有 针对性的策略。以《古诗三首》为例, 学生通过《落花生》《梅花魂》等文 章,对“托物言志”已有初步了解。 但学生关于“托物言志诗”的学习经 验仍较少,为帮助学生思考,提供六 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 10 课作业的“小 贴士”。
托物言志:用某一事物来比拟或 象征某种精神、品格、思想、感情等。
找到事物主要特点和作者的志向 和意愿的相同点或相似点,就能读懂 这类诗了。
(二)利用图表或思维导图,具 象化问题
小学生思维从形象逐步转化为抽 象。设计作业时将问题具体化,通过 图表、图像、思维导图、结构框架等 方式训练视觉空间智能,将思维外显 化,逻辑思路会更清晰。在《古诗三 首》作业设计中,引导学生通过抓关 键词和事物特点,提供思考点和联系 点, 将作者的意愿(志向) 梳理清楚。 用图片、二维码材料和表格等为学生 提供了思维路径。六年级下册第四单 元第 10 课第一课时作业题:
扫描二维码,了解诗人的生平资 料。同伴合作,填一填表格,抓住事 物特点, 理解作者寄托的意愿或志向。
(三)范例引路,提供思考范式
范例是自学助手,学生要先观察 范例的特点或规律,再迁移运用,这 个思维过程就是深度学习。下面的题 目先给学生“支架”:如何抓住关键词, 关注人物描写方法,体会人物品质。 思维导引后, 提供范例, 抓住“不!” 这一坚决拒绝的语言描写,感受江姐 坚贞不屈的品质。题目紧扣单元语文 要素,指导学生一步步认知体会人物 品质的方法,迁移运用,步步攀升。 《十六年前的回忆》第二课时阅读题 实例如下:
关注外貌、神态、言行描写,体会 人物品质。品读下列句子,学习分析 思路与案例,谈一谈你从其他关键词 中感悟到了江姐的什么品质?
“不! ”微弱的声音传来,仍然 是那样的平静。
思路:抓住关键词 → 理解词意 → 体会描写 → 感悟品质
例:“不!” → 表示拒绝坚决 → 语言描写 → ______ 的品质
此外,还可以通过提供笔记、作 业要点等方式,同伴讨论交流,提供 学习资源等方式,根据学生最近发展 区,提供思维“脚手架”,进行深度 思考,自主解决问题。
三、设置层次梯度,关注学生 差异
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认为,要 关注学生差异, 体现弹性, 倡导差异、 分层发展。作业编排要从具体描述到 抽象概括,顺应学生的思维习惯。从 课文理解到学习写法,从范例引路到 自主表达,层层递进,充分展开了学 生的学习过程,在多样的语言实践活 动中提升语文能力。
(一)相同目标,不同课时,侧 重不同
本单元阅读要素是: “关注外貌、 神态、言行的描写,体会人物品质。查阅相关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围 绕这两个语文要素, 在设计作业过程中, 教师需要设置不同梯度的作业目标,侧 重点不同,例如:第 10 课题目侧重借 助事物特点理解人物品质;查阅资料, 了解诗人。第 11 课题目侧重抓住人物 外貌、神态、言行描写理解人物品质; 查阅资料,了解背景。第 12 课题目侧 重初步了解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论点叙 述的,借助事例了解人物品质;查阅资 料,理解课文内容。第 13 课题目侧重 关注人物动作描写,体会人物品质;查 找资料,了解人物事迹。任课教师在设 置课时作业目标时,都紧扣语文要素和 单元目标,设置相应题目检验目标完成 的情况,训练点略微不同,有所侧重, 体现课时的统整性与差异性。
(二)相同训练,不同学生,梯 度不同
设计课外阅读作业《“排雷英雄战 士”杜富国》时, 对“关注外貌、神态、 言行的描写,体会人物品质”的语文要 素训练点,设置了两道简答题。训练点 一样,难易程度有差别,前一题通过提 示,抓住语言、动作、神态描写了解杜 富国的人物品质。后一题是既训练听力, 又结合文本内容,从学习方法到综合运 用方法,梯度不断提高。后一题为选做 题,不贴标签,既让学生自行选择,又 体现层次梯度,关注不同学生发展。第 六单元综合练习阅读题:
读文章时,要关注人物的语言、 动作、神态,请你用“ ”画出其 中一句,它是从哪方面进行人物描写 的?体现了人物什么品质?
【选做题】扫描二维码(略) , 听长军朗读的《杜富国:在生活中勇 敢地站起来》,结合第 7 自然段,了 解杜富国手术后的康复过程。哪一处 描述感动了你?为什么?
(三)不同形式,体现弹性,差 异发展
作业的形式多种,可通过文字、语音、图画、实践、跨学科活动等完成; 可独立完成或团队合作。在单元综合练 习的实践题中,融合人文主题和语文要 素,通过不同形式的“查找资料”,设 计了两道题目,通过网络或实地考察, 了解当今或当地优秀人物的品质,感受 家国情怀。A 组:课后根据“学习强国” 的资料提示查找资料,了解杜富国兄妹 的“家国情怀”。B 组:假期到集美陈 嘉庚博物馆,了解陈嘉庚的事迹,用自 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来,可以画出印象 深刻的地方,写读后感,做手抄报等。 A 组题目侧重通过网络等资源,了解当 今保家卫国的英雄人物。B 组题结合厦 门名人事迹,进行社会实践,实践的表 现形式比较多,供不同特长的学生自行 选择,体现了弹性和差异。学生有不同 优势和特点,考虑个性化需求,可用擅 长的方式完成作业。以“最近发展区” 为依据, 设计“跳一跳”够得着的问题, 自主完成任务,走向深度学习。
四、创设作业情境,形成任务 驱动
深度学习的关键策略提到:情境 素材的重要价值是形成驱动性任务, 引导学生学习、促进学生的学科核心 素养发展。好的情境要将学习内容和 生活关联起来,吸引学生主动学习。 将“五育并举”的理念融入作业设计 中,或创设大单元学习的大情境,或 将某课时、某道题情境化或创设评价情境,以评促学,完成作业任务。
(一)以单元为整体,设置大情 境任务
单元情境设置结合单元人文主 题, 将语文要素串联起来, 形成整体,系统贯穿在每个课时中。本单元人文 主题是“理想与信念”,因此设置“理 想与信念:奋斗的历程”主题展览馆 的大情境任务:主办方诚邀同学们参 加本次展览活动,要获得入展资格, 需要完成相应课时的作业任务和综合 性学习任务(制作红色主题的阅读记 录卡或诗集) ,每完成一个任务,可 获得相应数量的小红旗。通过大情境 设置,将课时作业和综合性学习任务 结合起来,每课作业都设置展览馆作 品征集任务。作业结束后,在“奋斗 的历程”展览馆交流展览。最后,通 过分享自己的阅读小妙招,进行学法 小结,展示学习成果,最终完成“展 览馆”的单元整体任务。“奋斗的历程” 展览馆大情境任务之一:
“砍头不要紧, 只要主义真。”“不 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一首 首红色诗词,记录了共产党员和中国人 民坚韧不拔、宁折不弯的大无畏精神。 小组成员分工查找资料,收集歌颂中国 共产党、歌颂新中国的诗词,制作一页 小诗集。可以画上你喜欢的图案哦!
在单元作业整体评价体系中,结合 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设计了过关“插 红旗”的任务,每课时侧重关注不同人 物描写方法和查找资料的目的,将任务 分解与细化, 课课挑战。从《古诗三首》 到《董存瑞舍身炸暗堡》,学生沿着“知 识路线”不断行进,完成任务后插上相 应数量的小红旗。(图 1)
(二)以题目为切入点,设置小 情境
将题目融入情境中,学生更有兴 趣点。情境要符合人文主题和语文要 素,如: “在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中涌现出许许多多的‘逆行者’,他们 用生命践行着为人民服务的忠诚誓 言,学习《纪念白求恩》第 1段的写法, 请你为印象深刻的‘逆行者’写一小 段话, 赞颂他们。”“请你根据图意, 用本单元所学俗语制作展板,为学校 建设出一份力。”生字词过关,有的 也可结合当下时事,创设情境,进行 词语书写与运用。如《十六年前的回 忆》字词过关题:
2022 年 3 月,厦门疫情形势越来越 yán jùn( )。奥密克戎变异株如 mó guǐ( )般 cánbào( ) 地打乱了同学们的生活。为了 bì miǎn( ) 数据出错,老师们mái tóu( ) 苦干,细心汇总各类表格。希望疫情 zhàn jù( )的日子可以早点过去。
情境式题目让学生身临其境,通 过思考、实践等完成挑战任务。当然, 不能设置一些脱离实际或可有可无的 情境,情境设置要与目标结合,落到 实处。
总之,深度学习关注学生的思维 发展品质, 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基于深度学习的单元作业设计,要立 足于课程标准,立足于教材,还要站 在学生发展的角度,真正促进学生深 度学习,提升学科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刘月霞,郭华 .深度学习:走 向核心素养[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 社,2018.
[2]王月芬 .重构作业:课程视域 下的单元作业[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 社,2021.
[3]孟彦.深度学习视域下“优质” 中小学教师培训项目的审思与构建[J]. 中小学教师培训,2022(04):10-1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56708.html